第57章 三問(上)

只見曹植仰起小臉,盯着主位上鬚髮皆白的鄭玄,凝聲問道:“先生貫通兩派經學,乃三百年來第一人,那先生以爲方今天下大亂,當如今文經學所言,通經致用,治亂世;還是當如古文經學所言,當閉門訓詁治經而不問世事?”

曹植此問,一下子就點中了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最爲相異之處。

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戰國時期的典籍大都被焚燬,因此漢初的時候,大漢朝廷着人尋找那些未死的老學究,讓他們將儒家經典背誦出來,這就是今文經的由來。而古文經,則是西漢時期,從地下出土了避過了焚書坑儒,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典籍。由於所用文字記載的不同,因此便稱爲今文經和古文經。

由於出土經書跟現存的經書對照,發現不少相異之處,因此兩派就互相攻擊。古文經學派的就攻擊今文經多錯漏,而今文經學派則直接攻擊出土的古文經是後人所造的僞書。這些本是學術之爭,有爭論無可口非,然而由於這時已經是獨尊儒術,學術之爭就摻雜了政治因素,變得更加複雜。

因此,這裡面又摻雜了政治主張。今文經學派注重講經學中的大義,比較進取,因此主張通經致用。而古文經學派,則更注重考究學術內容,對於一言一詞的考究極爲嚴謹,而且以爲古代社會比現在所處的社會更加聖明,常想恢復古制。信奉古文經學,曾經篡漢的王莽就試圖恢復古制,可惜他失敗了。

這兩派經學,其實爭執一直沒有結束,從內容上的爭執一直到形式主張上都相互攻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經學。就如一千八百年後,史學派裡面就有史觀學派和史料學派之爭,這跟經學今古文相爭極爲相似。

這經學之爭,以曹植的眼光看來,可是夠無聊的。無論今文經有沒有錯漏,但時至今日已經流傳了四百年,怎麼也算是經典了;而古文經無論是不是僞書,但也跟今文經一樣,俱屬於中華文化的瑰寶,根本沒什麼可爭的。而且每個人所學不同,經歷不同,也很難認定哪種纔是對的,這根本就沒有一個準則。

在曹植看來,這些研究儒家經典的人,大都是死腦筋,自己認定是好的就要千方百計去證明給天下人看都是好的,甚至要窮一生之力對一字一句進行考究。這簡直是空費光陰,同時也沒有領悟到孔子所言的中庸之道。歷史也已經證明了,學術上百家爭鳴時代的發展,遠比一家獨大的發展來得好,然而儒家卻偏偏喜歡兼收幷蓄而後實行一家獨大。當然,曹植也覺得兼收幷蓄並非壞事,但問題是憑儒家之力,難以將世間事理完全兼收。

兩派經學發展至今,在鄭玄手上已經漸趨於融合,而主導這次融合的乃是古文經學,這也使得古文經學主導中國學術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實這從兩派的主張中就已經能看到結果,古文經學的人重考據,在學術上發展迅猛,而今文經學重通經致用,研究的是現實問題。因此一旦遇上學術爭執,今文經學的根基就會逐點逐點被古文經學所佔據,最終在鄭玄手上完成小一統。

不過既然只是說小一統而非大一統,就證明兩者之間並非完美融合。特別是在學術上可以融合,然而一旦遇到政治主張和問題,相異之處就很難融合了。而憑古文經學重考據的傳統,遇到政治上的實際問題,也確實難以一一解決,畢竟時代是進步的,不可能事事都有典籍事例參考。

因此,古文經學派屢攻不破的一個堡壘,就是今文經學派通經致用這個政治主張。學術上古文經學盡佔上風,但到了政治主張,他們卻是完敗,最經典的事例莫過於王莽篡政之事。

既然兩派之爭在這個點最爲激烈,這就給了曹植攻破鄭玄學術的機會了。

果然,鄭玄聽到之後,眉頭緊皺,沉思了良久之後才答道:“古文經雖重訓詁,然而並非是要一味閉門治經。避世非我儒家所爲,而是黃老之術,而我儒家亦未必就無救世良方。”

鄭玄此言,連消帶打,將曹植刻意製造出來的矛盾歸合到儒家這一整體裡面去,破了曹植那針鋒相對的尖銳問題。

不過曹植也不在意,淡然一笑道:“既然先生如此說,那小子第二問便是先生可有救世良方?”

曹植此言再出,那邊已經睜開眼睛的鄭玄眉頭卻是不自覺地皺了起來,他顯然沒有料到,曹植這麼一個五歲小兒,連續問了這麼兩個高深問題。不過認真說起來,這兩個問題也不算特別難想,第一個問題今古文之爭,恐怕讀書第一天先生就已經有教;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天下大亂這個現實問題,恐怕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想找到解決的辦法,讀過書的自然也會想。

而說起來,曹植第二個問題也卻是切中了鄭玄的軟肋。他一生皆沉醉於經學,並無出仕,理政經驗可以說沒有。

草廬周圍的士子,都知道鄭玄的情況,雖然佩服他的學問,但現在天下大亂,也沒有哪個人敢放言有救天下之良方。因此都暗暗爲鄭玄擔心,同時看向曹植的目光也不同了,能在如此年歲問出如此高深的問題,絕不可以用尋常孩童的目光去看待。

郭嘉在一邊笑謂曹操道:“恭喜主公,四公子大孝。”

郭嘉董襲人心,已經知道曹植這些問題,不僅是問了問題,更是讓一旁的曹操能聽到鄭玄的答案。鄭玄雖然沒有出仕,然而畢竟學究天人,對於天下大勢,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許不一定正確和適合曹操施政所用,但畢竟也是一種意見,普通人更是連聽的機會也沒有。故此,郭嘉才說曹植大孝。

那邊鄭玄沉思了一會,才說道:“老夫以爲,天下大亂之因由,當在人心散亂。救天下之道當在挽人心,只要人心歸附,天下自然得救。而我儒家之學,正正是可挽天下人心之法!只要大興儒學,用廉臣能吏以施清明之政,莫再讓宦官、外戚此等小人當道,亂世自當能早日結束。”

第147章 選書第376章 被識破了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38章 謀主荀公達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337章 政論第65章 先聲奪人第238章 祭酒人選第216章 遇刺(下)第473章 曹丕的打算第207章 司馬懿出手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222章 自取其辱,一次還不夠?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231章 高手老頭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514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107章 硬氣第337章 政論第65章 先聲奪人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103章 車陣第121章 準備第308章 經濟戰,開始(下)第80章 陳家父子的打算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507章 荊州定矣第316章 收納段煨第25章 糜竺之謀(上)第122章 依計行事第284章 取字第362章 趙雲行蹤第505章 雲長,你敗了!第85章 曹植與趙雲(上)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18章 浪子郭嘉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99章 大公子曹昂第287章 單福拜主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7章 書生意氣第216章 遇刺(下)第76章 郭嘉出招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148章 《權書》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353章 重傷顏良第29章 算術(下)第90章 伏擊(一)第106章 冷箭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48章 莽撞糜芳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195章 自取其辱第35章 夜襲彭城·破城第149章 印刷術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208章 樹上開花之計第496章 北征烏桓第177章 計策(上)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57章 許昌商業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273章 不能殺?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287章 單福拜主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152章 兄弟(下)第270章 家變第176章 收穫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41章 還是選擇中策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267章 曹操察覺,以退爲進第176章 收穫第75章 算計陶謙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7章 老辣陳珪第49章 曹軍退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
第147章 選書第376章 被識破了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38章 謀主荀公達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337章 政論第65章 先聲奪人第238章 祭酒人選第216章 遇刺(下)第473章 曹丕的打算第207章 司馬懿出手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222章 自取其辱,一次還不夠?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231章 高手老頭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514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107章 硬氣第337章 政論第65章 先聲奪人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103章 車陣第121章 準備第308章 經濟戰,開始(下)第80章 陳家父子的打算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507章 荊州定矣第316章 收納段煨第25章 糜竺之謀(上)第122章 依計行事第284章 取字第362章 趙雲行蹤第505章 雲長,你敗了!第85章 曹植與趙雲(上)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18章 浪子郭嘉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99章 大公子曹昂第287章 單福拜主第385章 攻取涿縣(上)第7章 書生意氣第216章 遇刺(下)第76章 郭嘉出招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148章 《權書》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353章 重傷顏良第29章 算術(下)第90章 伏擊(一)第106章 冷箭第488章 糊里糊塗的婚禮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92章 錦帆甘寧第48章 莽撞糜芳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195章 自取其辱第35章 夜襲彭城·破城第149章 印刷術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208章 樹上開花之計第496章 北征烏桓第177章 計策(上)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57章 許昌商業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273章 不能殺?第285章 人口問題第287章 單福拜主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203章 將騙術進行到底第152章 兄弟(下)第270章 家變第176章 收穫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41章 還是選擇中策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267章 曹操察覺,以退爲進第176章 收穫第75章 算計陶謙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7章 老辣陳珪第49章 曹軍退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