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

隨着南霽雲入場,水門的鐵閘被緩緩地擡了起來,很快便擡到了一人多高。

“奪門!”李瑁猛地一揮手,對身後的禁軍士卒下令道。

李瑁之令一下,李瑁身後的三萬禁軍齊動,分別從城上和水門處攻入了城門。

水門之上不過數千士卒,蔡希德率軍攻城水門守軍已經有些稍顯不足,隨着禁軍涌入,水門戰場的局勢迅速翻轉,成了唐軍一邊倒的優勢,不過片刻的功夫,水門便被唐軍收入囊中。

南霽雲率軍進城,奪取了城防,而後命人將水門吊起,迎接李瑁大軍進城。

李瑁策馬走入城中,登上了城樓,看向了內城的方向,心中不禁一陣意動。

“水門已破,薊城已經半入我手,安慶緒蹦躂不了多久了。”李瑁看向城內,握拳道。

此事馬璘已經配合禁軍擊退了燕軍,馬璘走到李瑁身旁道:“陛下,臣請率軍入城,襲殺燕軍,取了安慶緒的人頭獻與陛下。”

眼下的馬璘尚有罪過在身,急需一份大功來助自己重回將職,李瑁自然最知道他內心的急迫,而且如今的李瑁已不是當年的天策上將,哪還能親自陷陣。如今他一身所繫乃天下安危,自然不可涉險,只能由部下代而爲之。

李瑁倒也願意再助馬璘一把,當即下令道:“仁杰,你即刻領軍兩萬入城,襲取南門,助我大軍主力破城,大軍入城之後,朕記你頭功!”

“謝陛下!”馬璘激動地拱手拜道。

李瑁一聲令下,馬璘爲正,蔡希德爲副,兩人率領兩萬禁軍入城,往城南方向攻去,而李瑁則在南霽雲的護衛下鎮守水門。

此事的急薊城城內已是草木皆兵,兵力更是捉襟見肘,馬璘率領的兩萬精銳禁軍進城,頓時打破了薊城城防上的平衡。

南城本就被李光弼率軍強攻,壓力極大,馬璘又率軍自內部襲擊,城內的守軍一下子慌亂了起來。

“城內這是發生了何事,爲何如此慌亂?”原本正在南城督戰的安慶緒突然發現城內一片混亂,不停地有散兵往城門處逃竄,開口問道。

安慶緒發問,燕軍迅速便有人前往城內查探,這不查倒也就罷了,一查嚇地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城內竟然出現了大唐的禁軍。

查探之人連忙回來稟告道:“啓稟陛下,城內突然出現大隊唐軍,看人數約莫兩萬上下。”

“什麼!”

安慶緒聽到這個消息,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了,兩萬唐軍,薊城內怎麼會突然出現兩萬唐軍,兩百人尚且說得過去,若是兩萬唐軍都能潛入薊城,難不成薊城的守衛都是瞎子,都是擺設嗎?

自古以來兩軍作戰,哪有能埋伏兩萬細作進城的先例?

就在安慶緒也是一頭霧水的時候,水門的方向終於也傳來了消息,兩炷香前水門遇襲,大唐禁軍突然襲城,配合城內的馬璘內外夾擊,已經拿下了水門。

“廢物,都是廢物,這麼多人,竟連一個馬璘都管不住,叫唐軍鑽了空子!”安慶緒聽到這個消息,恨不得即刻將薛嵩斬於刀下。

此事薛嵩正在薊城內如無頭蒼蠅般亂轉,被別人牽着鼻子走,倒是沒有在安慶緒的身邊,不過如此一來卻苦了安慶緒身旁的其他人。

安慶緒本就是暴戾之人,如今大敵當前,薊城已朝不保夕,他盛怒之下,自然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即前來報信的士卒便被他一刀摘去了人頭,周邊的將士看着這一幕,也不禁心中一涼,頗有兔死狐悲之感。

燕趙大好男兒,沒能死在唐軍的手中,反倒死在了自家主帥的手裡。

衆人皆是戰戰兢兢不敢言語,這時,身爲大將的張通儒只能硬着頭皮走上前去,問道:“陛下,眼下我軍內外交困,該當如何還望陛下示下。”

對於旁人,安慶緒或可隨意打殺,但對於張通儒,安慶緒卻不得不剋制三分。如今田承嗣正在守雄武城,張通儒可是他眼下唯一拿得出手的大將了。

安慶緒頓了頓道:“如今水門已失,我軍內外受敵,薊城已不可守,即刻調集各方兵力,隨朕衝殺出去。”

張通儒道:“東、西、南三面均有敵軍攻城,唯北面尚在我軍手中,我等可從北城突圍。”

如今東、西、南三個方向均有唐軍攻城,只有北城城外暫且無大隊唐軍,尋常看來,自然從北門突圍壓力最小,機會最大,不過安慶緒卻也有自己的想法。

安慶緒道:“李瑁其人,最善這虛實之法,他故意圍城三面,空出北城,無非就是想逼朕自北城突圍,然後事先設下埋伏。朕若自北城突圍,必遭其圍殺,恐難脫身,朕偏偏出其不意,率精兵自東面突圍,前往雄武城,叫他措手不及。”

安慶緒雖然不是什麼帥才,但在這種生死關頭倒也很有幾分急智,張通儒聽了安慶緒的話,當即道:“陛下英明,末將這就整軍。”

說完,張通儒下令整軍,只留下部分人馬守城,自己帶着兩萬精銳護着安慶緒往東城奔去。

負責攻打東城的乃是副帥郭子儀,當安慶緒和張通儒率軍攻打東城的時候,東城的唐軍正在奮力攻城,燕軍的出現着實叫唐軍措手不及,不過好在郭子儀統兵有方,倒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只是叫安慶緒突圍了出去。

安慶緒方一突圍,郭子儀便立刻派人將消息傳到了水門的李瑁處。

李瑁得知這個消息,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用兵一途,朕比起光弼終究還是差了些火候。”

原來在此戰之前,李瑁便曾與李光弼猜測,李瑁押了安慶緒會自北城外逃,而李光弼卻堅信安慶緒會自東城外逃,前往雄武城,並且力勸李瑁在同往雄武城的必經之處設伏。

現在看來,自然是李光弼棋高一着,猜中了安慶緒的去處。

李瑁笑了笑,倒也沒將勝負放在心上,只是對身旁的南霽雲吩咐道:“傳令下去,領光弼率主力奪城,郭子儀、史思明率軍隨朕東進,前後夾擊取了安慶緒的狗頭。”

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章 衝突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章 問安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一章 叛亂第六章 盧婠婠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二章 誤闖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一章 水淹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章 出關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九章 春獵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章 結盟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
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章 衝突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章 問安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一章 叛亂第六章 盧婠婠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二章 誤闖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一章 水淹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章 出關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九章 春獵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章 結盟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