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希特勒很是心急,在會見了肖衛國和梅塞施密特後不到兩週,德國國防部的兩種坦克招標書就到了肖衛國和梅塞施密特手裡。同時收到這兩份招標書的還有保時捷、亨舍爾、戴勒姆奔馳、克虜伯公司,招標書要求這些公司在一個月後提交兩種坦克的設計方案,並在德國國防部進行秘密競標會,所有的方案都不允許泄露出去,畢竟現在德國還是要顧忌一下英法的感受。
首先是15噸級訓練用輕型坦克。招標書對這種坦克的用途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新坦克必須具備訓練和作戰的雙重能力,坦克的重量控制在12000千克至18000千克之間,乘員5人,最大公路速度40千米每小時以上,越野速度20千米每小時以上,公路最大行程200千米以上,越野最大行程150千米以上,載油量要大於350升,車長在65米以下,車寬3米以下,高度25米以下,具有一門可以發射穿甲炮彈擊穿25毫米以上鋼裝甲的主炮,以及2挺機槍,攜彈量主炮不少於100發,機槍不少於3000發。車體和炮塔主要部位必須具備抗20毫米炮彈能力,炮塔正面具備抗40毫米穿甲彈的防護水平。爬坡角度不小於30度,越壕寬度2米以上,越障高度05米,涉水深度12米以上。
30噸級中型坦克,要求具備與世界上任何一種主戰坦克相抗衡的能力。車重在30000千克到35000千克範圍內,乘員3到4人,最大公路行駛速度要達到50千米以上,越野速度30千米以上,公路最大行程250千米以上。越野最大行程180千米以上,載油量大於500升,車長7米以下,車寬35米以下,高度25米以下,主炮口徑大於75毫米。主炮的炮彈穿甲深度必須達到80毫米以上,攜彈量70發以上,機槍2挺,攜彈量4000發以上,車體和炮塔主要部位具備抗30毫米炮彈的能力,炮塔正面具備抗57毫米穿甲彈的能力。爬坡角度不小於30度,越壕寬度22米以上,越障高度07米,涉水深度15米以上。
這兩份招標書一到各家公司的手裡。就引起了這幾家公司的高度重視。畢竟爲德國政府研製坦克不是一件小事,德國的坦克設計師們都迅速行動起來,因爲德國國防部要求在一個月後提交坦克設計方案,並且在德國國防部進行一場秘密的競標會,從數家公司的方案中選出最優的方案。現在德國的兵工廠基本上都沒有多少業務做,畢竟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德國兵工廠大多都轉爲生產民用產品,但是經濟危機使得民用產品的需求量也大爲減小。現在德國政府的坦克發展項目。對於每一家兵工廠來說,都是一次機會。工廠的股東和管理者們也看出來了,希特勒一上臺就要重振軍備,那麼這些兵工廠只要能夠拿下坦克項目,訂單一定會源源不斷地飛來,生產一型坦克,至少也要幾百輛。甚至上千輛,這樣大一筆訂單各家兵工廠怎麼會拼盡全力去爭取
不過,各家兵工廠的坦克設計師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片面追求坦克性能的全面高大上,設計作戰性能更能夠滿足展出需要的坦克本身並沒有錯誤。但是德國坦克發展的決策機關顯然並沒有掌握大規模戰爭中裝備發展的重點,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德國坦克設計師缺乏在適當放棄的勇氣。德國坦克設計師追求的是坦克裝甲、火力性能全面上的提高,而德國人偏愛精密機械的天性又使每種新坦克都變成了更加精密的機械,但是這樣片面的裝備發展思想卻並不符合大規模戰爭對裝備的需要。
在歷史上,德國坦克和蘇聯與美國坦克的設計特點存在着根本性的區別,t34和m4都是在保證基本戰術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都在設計上大量應用鑄造部件來提高生產效率以滿足大規模生產和裝備的要求,通過適度的火力、裝甲防護來控制車重以加強坦克各方面性能的平衡。德國在1942年後開發的坦克雖然擁有全新的行動裝置和很高的發動機功率,但是德國新型坦克的重量問題使機動性和可靠性非常低劣,大功率發動機所消耗的燃料在很多戰役中也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德國坦克在火炮和火控技術上所具備的優勢和靈活的戰術,使得德國裝甲兵能夠在大多數局部戰鬥中以少勝多,甚至有能力以小部隊的勝利來影響到更大規模的戰役進程,但是德國坦克有限的數量在受到戰鬥損失後卻難以得到恢復,而戰術上的勝利再大也很難對整個戰爭的局勢造成影響,從進攻對峙退卻的轉折給德國裝甲兵的戰鬥力帶來了更大的破壞。坦克作爲一種集中了火力、防護和機動爲一體的機動作戰武器,燃料供應和越野通過性是可以決定坦克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德國重型坦克無疑在火力和防護上達到了很高的標準,但是大功率發動機在野戰機動中爲抵消坦克重量和地形的限制,必然要在運動過程中消耗掉非常可觀的燃料。沉重的坦克對於發動機、傳動系統和行動裝置都有很大的壓力,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在運動過程中的磨損也會增加坦克故障率和後勤維護的負擔。
不過這一次,德國國防部發出的招標書,倒是改變了原來德國坦克發展歷史上的錯誤方向。一種15噸級的輕型坦克,既可以滿足訓練和低烈度作戰的需要,又可以很容易實現大批量生產。30噸級中型坦克,是一種超前的坦克,畢竟在1933年,像t34這種著名的中型坦克都還沒有問世,甚至連發展計劃都還沒有確定。德國的30噸級中型坦克,只要能夠在火力、防護和機動這三方面有一個平衡的設計,那麼也容易實現批量製造,這一切都要看坦克設計師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