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

近年來,嘉穀集團雖然不斷取得突破發展,但一直沒有擺脫外界給予的“神秘”標籤,也正是因爲如此,嘉穀突然對外公佈了2010年年報,讓整個業界都大吃一驚。

更驚人的,當然是嘉穀集團的營收數據。超過三千億元的營收,比其表現更好的,不過寥寥十多家超大型國企,當之無愧的內陸最強民營企業。

誰也想不到,居於一衆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之首的,不是如日中天的房地產企業,不是代表着未來的電子高科技企業,居然是一家“農企”!

正值兩會期間,今年又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生存的“三農”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一時間,嘉穀更加矚目了。

業內人員和投資者更是被嘉穀的財報亮瞎了眼——營收規模就不說了,淨利潤纔是重點。

9%的淨利率,乍一看不算出衆,畢竟,民營企業中排行第二的華爲集團,營收差了一個級別,淨利潤卻相差無幾;從這個角度看,嘉穀的淨利率實在不咋地。

但放在行業來看,嗯,只能用“鶴立雞羣”來形容其出衆。

要知道,財經雜誌《福布斯》曾追蹤過國際糧商中的老大美國嘉吉,發現過去30年其淨利率從未超過4%……糧食行業利潤率本來就低,不像科技或是知識產權行業;糧商年收入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顯著影響,假如大糧商的收入波動20個百分點,實際上可能糧食價格變化了100個百分點。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資本市場投資農業迎來了一波小熱潮。A股市場上,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追捧持續高漲;更多的農業類公司也開始對登陸資本市場板塊蠢蠢欲動。

財經媒體直接稱“相對於工業和服務業,以及各種新興產業,農業本應最容易被資本所拋棄。原因十分明顯:短時期內,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如其他產業一樣,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面前,最容易被忽視。但嘉穀的成功,明顯帶來了一股‘嘉穀效應’……”

就在這種紛紛擾擾中,齊政接到了一個老熟人的採訪請求。

唐瑾,央視美女記者,三年前齊政身份暴露後首個接受其採訪的記者。

此時她正參加“記者跑兩會”的觀察專題,恰逢嘉穀集團公佈的財報引起了業內外對農業投資機會的關注,她順勢向齊政提出了採訪請求。

齊政個人依然一直保持低調,但在公司終於下決心更加開放和透明,需要被世界正確認識的關頭,他也就選擇接受了唐瑾的採訪。

……

在嘉穀首都分部,唐瑾打量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齊政,沒有絲毫的驕傲情緒,心中亦是思緒萬千。

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隻有2.5年。三年前採訪齊政時,她知道嘉穀肯定不會短命,但也絕對想不到嘉穀的發展勢頭會這麼猛!

作爲一名資歷較深的記者,唐瑾採訪的企業家不算少,就算沒有親身經歷,她也清楚要讓一家企業活得更久並且活得更好具備怎樣的難度。

但是,齊政做到了。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一年登上一個臺階!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確定無疑地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勝利!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突出重圍成爲民營企業最強者!

即使是採訪了不少大人物的唐瑾,也不由得神往於齊政暢快淋漓的成功。

紛繁的思路只是幾秒鐘的事情,唐瑾轉眼間回過神來,主動迎上去,笑道:“齊董,想要採訪您一次可真不容易。”

“我就是比較幸運而已,還是低調點好。”齊政溢出微笑,和唐瑾輕輕握了握手,然後在她對面坐下。

“在幾乎沒有門檻的糧油領域內,取得了傲視羣雄的成功,並引來衆多的跟風者,可沒有人敢說嘉穀只是靠運氣而已。”唐瑾臉帶微笑,馬上進入了採訪狀態,問道:“對於嘉穀引起的這股農業投資熱潮,齊董您怎麼看?”

齊政微微搖頭:“其實,我不認同嘉穀引起農業投資熱潮的說法。我不否認嘉穀取得了較亮眼的成績,但這不是關鍵原因,歸根到底,是資本們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至於說是好是壞,我覺得是好事。因爲,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農牧業將成爲資金和技術密集的行當,大企業將有更多發言權。”

唐瑾是有備而來的:“大概是英雄所見略同。據我所知,近幾年來,從種植到養殖,從養豬到養雞,從種樹一直到花卉品種都有外行投資,投資的這些機構,實際上都很大,在投資界很有名氣的那種,包括國外的KKR、鼎暉、德意志銀行,國內的深創投、聯想投資等,他們大概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齊政點點頭,舉例說道:“這些年,全產業鏈的打法在農牧業領域越來越成爲共識,但一般企業沒有實力效仿,在這個圈子裡,小企業將越來越玩不起。”

“譬如,一直以來,科研都是農牧業的‘短腿’。就拿糧油加工業來說,去年整個行業科技投入僅佔銷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於發達國家2%~3%的平均水平。而我們嘉穀去年單單在糧油加工技術研發上,就投入了15億元;整個體系在科研上共投入160億元左右,可以說,大部分企業全年營收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唐瑾驚歎道:“這個科研投入規模,在農業領域可謂是絕無僅有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嘉穀正在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不是嗎?”

齊政不置可否:“前十年,我們能由小變大,是走對了方向;後十年,要想由大變強,那就要靠加大真金白銀的科研投入了。”

唐瑾眼放異彩:“我記得齊董您說過,嘉穀此前的成功,是因爲注意到我國的食物供應體系過度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導致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嘉穀因滿足市場巨大的安全食物需求而崛起……今天看來,依然是振聾發聵!”

“不過,也有不少人質疑,爲了保證食物的質量和健康,今天的企業都儘可能將上游的產業鏈環節控制在自己手裡,這容易締造大型企業,但會不會使得利潤都流入了少數大公司的腰包,農業領域的巨頭們盡數攫取了農民們的利益呢?”

這可謂是對齊政“大企業纔有發言權”說法的質疑了。

齊政想了想,溫聲道:“這種質疑不無道理,而且,在現實已經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譬如在美國,這種情況就很常見。對於一個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想購買種子?嘉吉公司可能是方圓100英里範圍內唯一的農資和儲運公司,它只賣幾種孟山都生產的產品。如果不種孟山都的種子,農民就找不到一個能賣出玉米的市場。需要貸款?得去嘉吉擁有的銀行,告訴他們要用貸款來的錢買孟山都的種子和嘉吉的化肥。一旦玉米成熟,如果農民不接受嘉吉所說的收購價,就只能拿這些玉米去餵豬了!即使餵了豬,想賣高一點兒的肉價,對不起,依然可能只有嘉吉的子公司或聯盟公司會收購豬肉……”

“被產前成本和產後價格兩把鉗子夾在中間的農民,在食物價值的分配結構中,被攫取更多的利益幾乎是必然的。”

“但如果你有研究過,就發現同是全產業鏈玩法,我們嘉穀在國內並沒有選擇這樣的道路。”

“相反,我們是以農業合作社組織爲紐帶,將農民們變爲股東與合作者,推動組建的農業合作社數以百計,直接帶動農戶增收超過100億元。”

“截止目前,我們集團員工7.6萬人,但是創造了超過200萬人的間接就業,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我一直認爲,農業無利潤、農民流離失所、農村凋敝的困境,是可以通過農業合作社組織改變的。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打法……”

唐瑾真的被感動了,她絲毫不懷疑齊政說得數據有虛。

就如在三年前的採訪中,齊政說嘉穀要以良心良知良智,探索一條既能保證效率,又能尊重生物本性的農業發展之路,嘉穀確實做到了。

——與其說這是中國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打法,不如說是嘉穀特色的全產業鏈打法。

畢竟,別人在乳業上也許可以實現牧草種植-奶牛育種-養殖-牛奶生產銷售產業鏈通吃,但做不到推廣奶牛優良品種反哺行業;別人在啤酒業上也許可以實現啤酒大麥啤酒花種植-釀酒-銷售產業鏈通吃,但做不到實現啤酒原料自給自足並惠及國內整個行業……

縱觀嘉穀這幾年的變化,跟西方資本那種“贏家通吃”的理念不同,嘉穀是真的在實踐東方“共和共贏”的理念。

否則,以嘉穀系產品的卓越品質,唐瑾相信嘉穀的淨利潤肯定會更加驚人!

又採訪了齊政對於“新土改”、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的看法,唐瑾最後出其不意地問道:“齊董,對於最近嘉穀系產品能防輻射的傳言,您又是什麼看法呢?”

齊政呵呵一笑:“首先,嘉穀系產品都能防輻射的說法,肯定是謠傳;另外,個別產品能防輻射的說法也是不太正確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產品所具有的活性因子能抵消輻射的傷害!”

“哦?”唐瑾的眼睛亮起來了,她彷彿嗅到了大新聞的氣息。

……

嘉穀牛奶蘊含的活性因子——齊政更願意稱其爲“靈氣因子”。

活性因子,也稱生長因子,是一種特異的多肽類物質。嘉穀系產品中出現的“靈氣因子”,在促進人體恢復健康方面有奇效,是一種養生、抗衰老、修復細胞的活性物質。

一般來說,活性因子在生物內的含量是極微的,一般都在微克水平以下,如科學家們爲了開展有關生長因子的臨牀研究,從幾百萬頭牛腦垂體中才提取數毫克生長因子,耗資數千萬美元。

更麻煩的是,生物活性因子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很容易就失去活性。但“靈氣因子”不然,經過靈氣的浸潤,其保持着超強的“活性”,耐高溫,耐保存。

核輻射的傷害,本質上就是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電離輻射對細胞有滅活作用;而“靈氣因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修復這種輻射損害的活性因子。

嘉穀的產品體系中,這種“靈氣因子”含量最豐富的的,其實不是嘉穀牛奶,而是世間唯一的“靈植”仙茗大米——“靈氣因子”因此而得名。

說到底,這就是靈陣在這個世界上的能被檢測出來的唯一產物。德國研究機構能發現,嘉穀實驗室也早就發現了。

但是,直到現在,嘉穀實驗室對其的研究成果,也不過是侷限在部分功效上,出現的規律就是——沒有規律。畢竟,就是他齊某人,也拿不準哪些生物在靈陣的滋潤下會產出“靈氣因子”。

即使是嘉穀牛奶,含量也是極低的。但理論上,只要持續不斷地喝嘉穀牛奶,“防輻射”確實不是說夢話。當然,有個說法叫“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反之亦然,說“喝一盒兩盒嘉穀牛奶就能防輻射”,也是耍流氓——島國政府的採購理由,歸根到底就是耍流氓。

與嘉穀財報一樣,嘉穀高層也決定將這個研究成果公之於衆。畢竟,這已經引起了其他研究機構的注意,瞞也瞞不住。

更何況,這麼多年了,坐擁“天時地利”的嘉穀實驗室都對其來源研究不出所以然,齊政也不怕“開掛”被發現。

說來,這大概纔是真正的“嘉穀特色之路”!

在採訪的最後,齊政娓娓道來,美女記者唐瑾心裡卻已經是驚濤駭浪了。

她聽完後唯一的想法就是——媽呀,我回去趕緊先囤一批仙茗大米和嘉穀牛奶再說!

……

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95章 運氣嗎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3章 誰吃虧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507章 轉折點(3/3)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99章 把小子們叫回來吧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31章 顫抖吧(2/2)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58章 情懷第378章 謀劃萬億牛肉市場(3/4)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732章 緊張感(1/2)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70章 着迷(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69章 惡臭熏天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14章 “豆”爭(上)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
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95章 運氣嗎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3章 誰吃虧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507章 轉折點(3/3)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201章 南北雙糧的對峙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99章 把小子們叫回來吧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276章 新年搶豬,幽靈終現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31章 顫抖吧(2/2)第177章 從哪來冒出來的混賬(2/3)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58章 情懷第378章 謀劃萬億牛肉市場(3/4)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732章 緊張感(1/2)第273章 遠東的掠食者們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652章 太張揚(2/2)第670章 着迷(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69章 惡臭熏天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14章 “豆”爭(上)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