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

何進跟他的第三協還是敢在下午天黑之前乘船離開了。一行合計三千人,加上現在正在巴東休整的李秀昂的一個標,四五千人作爲鄂中入川的先行軍,暫時已經足夠了。荊州的第二協在擊敗了劉溫玉之後便一直處於修正中,張炳乾將他的練兵命令貫徹的很好,待在荊州的這段時間裡,他爲軍政府訓練了四千多新兵...嗯,這多少是因爲王進新更當地共進會的關係...荊州乃是鄂省重鎮,清廷曾在荊州立滿城以震懾漢民,城中駐防多爲八旗子弟,這無疑與革命不利。

因此早在共進會跟文學社的一羣人定下來武昌舉義的計劃之後,王進新就帶了着不少相熟的共進會成員,潛伏至荊州部署...他們拉攏當地巡防..編練地方武裝,在被軍政府收編之後,張炳乾快速的以這一批人爲骨幹,組建了第十一標,雖說是新兵,不過隨時都能拉上戰場了!

李漢曾經試想過命張炳乾帶兵入川,不過後來還是壓下了這想法。他之才學、指揮多不如何,四川又是個混亂的地方,勢力衆多、盯上這塊肥肉的人也多,還是留給何進過去應付吧,他之第三協戰鬥力不凡,李漢又撥了不少的經過初步培訓的學生兵進了他的第三協,若論起對第三協的指揮,他自認不會比何進差多少...這才放心命他入川!

隨着時間進入11月中旬,意味着最先點燃了革命之火的湖北武昌舉義已經一月有餘。湖南、江西、陝西等最先響應的省份,革命軍政府建立的時間也已經超過了半個月。如今放眼天下,南方各省紛紛投身革命,北方陝西、山西惡戰連連,就連北方河南也隨着湖北革命軍的北伐,河南這個原本歷史上直到南北和談時還被北方派牢牢掌握在手中的省份,也隨着被捲入了大革命之中。

此時的直隸正是戰到正酣,雖然革命黨不願意承認,不過困守保定的燕晉聯軍敗勢已露,袁世凱果不愧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讚譽,在戰初第三鎮曹錕部付出巨大死傷之後,又從山東、河南的第五鎮、第六鎮各調一協北洋新軍北上,不但攻陷了燕晉聯軍的老家石家莊,更是分兵封堵了山西革命軍經娘子關入直隸的道路,徹底斬斷了兩部聯繫。除此之外他又派出幾員說客,暗自潛入保定之中,大肆拉攏吳祿貞麾下各部將領。若是吳祿貞麾下都是一心革命之人此計倒也不能行通,無奈他手下倚之爲助力的兩協新軍皆是被他脅迫而反的清軍。初時戰事有利於燕晉聯軍,加上他大肆許之官爵、餉銀才能維持住手下的兵力。如今眼看戰事不利燕晉聯軍,頓時不少人心中慌了神,聞得朝廷派人前來,又得知朝廷不會計較之前的過錯之後,不少人的心思都隨之變了。

加上前幾日在協議成立建立北方軍政府之時,原本以爲能夠爭得一個好名聲的山西都督閻錫山最後卻只在軍政府之中掛了個西路軍總司令的頭銜,莫要說是那大都督,便是連副都督都被藍天蔚、張紹曾得了去,這讓剛剛驅趕了老對手姚以價,獨佔了山西軍政府大權的閻錫山如何能夠嚥下這口氣。加上姚以價跟吳祿貞很談得來,他率領自己一部山西大軍加入燕晉聯軍之後,被吳委以重任,統領聯軍之中所有山西士兵,惟恐老對手戰後迴歸之後借功上位的他,在得知清軍派兵封鎖阻斷了娘子關入直隸之路後,便秘密下令不許攻打,只叫屬下看守好娘子關,不再運送物資補給保定。受到諸多影響,燕晉聯軍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北路藍天蔚部,久攻京師北大門--灤平鎮而不下,不但損兵折將,還導致失去了戰略緩衝之地,被趕來的北洋第一鎮第二協聯合奉天左路巡防營馮麟閣、第二十三鎮孟恩遠部死死圍在了承德城中,雙方惡戰數日之後,馮麟閣部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山海關休整,不過在第二協跟第二十三鎮新軍的強攻之下,藍天蔚部也不好受,已經開始出現逃兵情況,眼看承德就要不守。

東路第二十鎮張紹曾部也不輕鬆,面對第一鎮第一協以及第五協以及附近自唐山、天津調來諸軍圍攻,第二十鎮攻勢明顯受挫,張紹曾這時明顯又變得有些患得患失了。一方面他依舊是北方軍政府的兩大副都督之一,併兼職東路軍總司令;另一方面他又再一次派人聯繫盧永祥等,闡述自己只是希望清廷能夠解釋十二條建議。比起藍天蔚、吳祿貞,他到底是個立憲派多過於革命者,因此總是患得患失。不過他雖然不是個合格的指揮者,但是手下卻有三員小將--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在他們的帶領下,第二十鎮還在唐山至天津線同清軍頑強的扳着手腕。

這個時候,國內的局勢已經表露無疑,縱使北方朝廷仍舊在國內擁有着強大的影響力跟軍力,無奈多年的腐朽統治早就敗光了他的統治根基。這時候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個老大的帝國已經距離滅亡不遠了,如今他僅剩下最後一口氣還在強撐着,若不是北邊還有袁世凱在坐鎮京城指揮調度,興許早就滅亡了。

可惜袁世凱縱使有回天之力,也難以拯救這個早就失去了統治根基的老大帝國了,何況他也不想救。

革命,革命已經成爲了當前時下最流行的話題。不僅南方已經宣佈舉義的各省再說。甚至北方,還處於清廷統治下的其他省也在說,各地官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看革命勢大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得罪了可能存在的革命黨。萬一這日後真舉義了,那些被自己殺了同伴的革命黨們還不得要了自己的小命。因此對於各地的議論之聲,他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全當看不見聽不到。革命局勢越來越好,着實歡喜了一羣妄圖投身革命的少年郎們。面對着衆多的軍政府,這些接受了最新西式教育的少年們經過了最初的猶豫之後,終於有了動作。不少人結合各省軍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和治理能力、政治的廉潔跟軍隊的強弱,選擇了自己投奔的目標。

最令人矚目的自然是湖北武昌跟上海兩地。湖北作爲首義第一省,最先響起革命槍聲的地方,在國人心目中先天便擁有着獨特的影響力,甚至稱呼其爲革命聖地也毫不誇張。這個年代的可不是後世那個名利至上、道德淪喪的社會,恰恰相反的,正是因爲如今湖北局勢最是危險,武昌三鎮之中漢口失陷,其餘二鎮也面臨清軍強攻的危險,甚至前幾日還傳出清軍艦隊炮擊武昌的消息,不過如今那批炮擊武昌的清軍艦隊被傳已經投效了九江分軍政府。

這是個爲了革命,人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的年代,湖北作爲革命的第一線,自然吸引了最大願意爲革命而獻身的青年們。在這一場旁人看不見的隱形戰爭之中,武昌佔盡了首義優勢,連帶的湖北鄂中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吸引了不少青年小將。

在當下臨時中央政府尚未成立的時候,於多數省份主事者的心目中,湖北隱隱就是“臨時中央”,但凡別省有何紛爭或者建議,報告通常都是首先發往武昌,請求鄂督黎元洪代爲調解,這一點便是眼紅久矣的上海一衆革命黨也是隻能嘆氣。

當然,上海的地位在各省之中亦是舉足輕重。這一方面是上海本身的地位之重要,爲中外輿論所重;另一方面,光復會、同盟會幾大巨頭合聚於此,這些日子滬督陳其美不止一次擬議着急各省至上海開會,欲要召開臨時中央會議,組建臨時政府,好聚集天下之力,共討清廷。

另有消息稱,在繼湖北北伐軍出兵河南之後,他也有意在上海組建北伐軍。不僅是組建北伐軍,傳他欲要聯絡江浙兩省都督,組建江浙滬聯軍合攻南京,欲要拿下這一座清廷南方重鎮!

無論是湖北黎元洪還是上海陳其美,在組織中央政府時兩人都欲爭那首議之名,因此導致湖北跟上海之間越發不對路,甚至隱隱出現了火藥味,從而導致出現了兩個中心:一個是最早起義的武昌;一個是同盟會中部所在地上海。兩地爲了爭奪中央政府控制權,幾乎同時發出函電,邀請各省派代表商討組織中央政府,各自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鄂滬之爭鬧得不可開支,知道最後兩虎相爭卻白白便宜了江浙派的李漢卻絲毫沒有摻和進去的意思...先不說如今的鄂中分軍政府根基有多薄弱,如今已經被四川吸引去了大半精力的他卻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鄂滬‘臨時中央政府’控制權之爭了!

11日送走了藉助奧匈帝國商船秘密西進重慶的何進跟他的第三協,李漢等根本來不及在枝江縣稍作休息...幾乎是當天晚上,一行人便抵達了荊州府首府--荊州城。等待他的不僅是巡查已經完全恢復了戰鬥力的第二協,還要親自坐鎮荊州城,完成他剛剛完成的‘鄂中土改計劃’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爲此,他不但請來了不少的鄂中各府的鄉紳之流,連帶的連漢口禮和洋行跟奧匈駐鄂中代表博德曼中校...因爲,一旦他真啓動了土改,所需面對的阻力甚至不比在戰場上轉一圈小多少,論起內裡齷齪,甚至還會更骯髒幾分,由不得他不做好完全之準備!

“將軍閣下,您好…好久不見了…”

“維爾納少校,見到您真是高興,歡迎再一次來到鄂中…請坐!”

禮和洋行這次派來不是別人,正是之前與他打過交道的維爾納少校。他這次前來荊州,一是迎他邀請,要來跟他談一筆生意,二則是要恭喜他升任荊楚鎮守使,成爲了如今湖北軍政府內名義上僅次於軍政府大都督跟軍務部長的三號人物。

不過令李漢驚喜的卻是,維爾納少校此次前來不但帶來了四艘滿載的3000噸級貨船,還爲他帶來了幾條好消息。他的那份‘陸地巡洋艦計劃’已經經德意志帝國駐華公使之手傳回了柏林,並且因此了陸軍部跟克努伯、西門子等辛迪加壟斷組織十分感興趣...雖然他只是送上了一份簡稿...並未提及到數據,只有一份簡化版的外部參考圖...也引起了德國陸軍震動..這幾年來德國陸軍每年軍費逐年日下,早就對這幾年德國上下興起的大建海軍之勢不滿的陸軍部不少實權將領藉機發難,借他之助謊稱英國在用海軍競賽拖垮德意志帝國經濟的同時,內部卻開始了加強陸軍之計劃...而一旦法蘭西共和國獲得英之技術,則,歐洲大陸之上,德意志帝國並不穩固的歐洲霸主地位將會受到衝擊,近用去區區不過幾百萬馬克便能獲得的一大戰爭利器,陸軍部支持得到他手上的相關計劃!

反對方則藉口英國軍方未採納攻擊,最後還是克虜伯、西門子等德國軍事企業經過研究之後,證明了‘陸地巡洋艦’計劃的可行性...並且獲得了參謀部的支持,因爲根據他們的研究,他們認爲報告內那位東方將軍提到的觀點基本屬實。比如李漢在那份情報中詳細分析了‘陸地巡洋艦’計劃爲什麼在英國失寵的原因。一是因爲英國國內陸軍勢力遠差於海軍、加上陸地巡洋艦隻有在鐵路交通發達的地區才能發揮出驚人的實力,而英國本土數百年無戰事,本土又與其他國家不接壤,因此纔會受到英國軍方冷落。反倒是若是落入了德法這樣鐵路密集又互相有領土接壤的國家之中,它卻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來。

‘陸地巡洋艦’計劃的確打動了德國軍方,不過卻不是他引起德國關注的主要原因。

德國對於遠東之野心,早在德皇威廉二世上臺之後盡顯無疑...無論是當年強佔膠州灣還是之後的八國聯軍侵華中,德國都扮演着絕對主力的角色,若不是英法俄三國不允許,他早就把變遠東爲德國之印度的想法付諸實踐了!

這次聽聞遠東之亂局,雖說正在歐洲大陸上忙着跟法國扳手腕,德皇還是親自下了赦令,要參謀部考慮擴充德國在遠東地區影響力的可行性...這一次李漢的畫餅一拋出來,頓時引起了德皇的注意,他似乎對於李漢跟他的鄂中分軍政府十分感興趣,不但強行制止了海軍、陸軍之爭,甚至越過了議會,直接下令軍方批准通過支援李漢的謝意,並且,據維爾納少校的意思,似乎德皇已經親派了一支人數約在百人上下的使團,最遲月底就將抵達遠東與他詳談合作的事情。

不得不說,德國人的野心跟效率絕對在奧匈帝國之上,他先一步向奧匈帝國示好,卻不想反倒是在晚了幾天的德國人那裡提前得到了消息,由中看到了德國人之效率的同時,也令他對德國人的戒心又強上了幾分...對於這個一直盯着遠東的國家,無疑,他心中是十分忌憚的!

他在合約中要求的全部機械設備已經訂購起運,從上海發往鄂中,其中無論是他要求的發電設備還是挖礦等設備,都是德國最新也是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另外維爾納少校還面色有些古怪的告訴他,他可以通過禮和洋行,幫他招募了近百名他急需要的相關技工,足以維持並培訓鄂中的生產工人了。當然,消息靈通兼後面勢力強大的禮和洋行自然不會如此好心,他們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李漢正在跟奧匈帝國的人協商修建鐵路的事情,他們提出要求,希望軍政府如果需要修建鐵路,他們願意爲軍政府效勞,獲得其中的某些線路的修築權,比如在他規劃之中的襄陽至荊州段鐵路...再比如應城至襄陽至鄖陽段鐵路...而這些都還在他的規劃之中,他也僅僅只是派出了幾隻測繪學堂的學生兵負責勘探地形,選擇最合適的修建路段...卻不想,連奧匈帝國也僅僅只是收到了點風聲,德國人就來了興趣了!

雖然他並不像這麼快就讓德國佬注意到他,不過遲遲等不到奧匈帝國的支持,由不得他不加上一把火了!

“看來奧匈帝國那邊還需要加一點力道...難怪歷史上勢力原本在普魯士之上的,後來非但被排擠出了德意志聯邦,最後更是從第一等的世界級強國名單之中滑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知道德國人對於在湖北省這個英國人的傳統勢力範圍內獲得鐵路修建權十分動心,李漢不由的心思活絡了起來,他感覺可以藉機再爲自己謀奪一些好處,鄂中分軍政府的家底實在是太薄了,比起袁世凱的北洋集團遠沒有可比性,由不得他不認真敲打琢磨這每一筆生意!

既然有了給奧匈帝國上點眼藥的意思,他心中已經打定了注意,有幾條原本準備交付給奧匈帝國修建的鐵路,如今看來也可以轉給德國佬,反正如今距離一戰也沒多久了,一戰之後德國的苦日子長着呢...到時候跟新政府便宜談合約可就輕鬆多了!

當然,維爾納少校還隱晦的指出,比起他委託卡爾招募的教官,他能夠幫助李漢招募一批合格的軍校教員,其中不乏來自柏林軍事學院的畢業軍官!

對於柏林軍事學院這一所創建於1810年拿破崙時代,爲德意志帝國崛起輸送了無數合格軍官,號稱當前世界最頂級軍事學院之一的聖地,對於李漢的吸引自然不少...不過稍稍猶豫了下之後,再考慮到他正在籌建中的屬於鄂中分軍政府自己的軍事學院,他當然歡迎這樣的人才...自然樂呵樂呵的就同意了...當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如果可以,儘量‘招募’一批精通教學跟中文的軍官...除此之外,他還需要一些懂得飛艇、飛機跟潛艇的專業人才。

最後一條好消息是禮和洋行聯繫到國內現有一批歐洲某穆斯林國家的軍火訂貨,因爲客戶無法按約付款,軍火公司決定低價轉售。共有毛瑟1892式5000支,最新款毛瑟1898式1000支,德產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五十挺,60mm,75mm各型火炮共七十多門。如果李漢需要,只需國際武器市場價的八折就能拿下。

“武器嗎?似乎暫時不需要採購了!而且錢也是個問題...”

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405章 行動第662章 和談第15章 刀疤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43章 詹天佑第448章 大戰(五)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278章 罪己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章 拯救村民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258章 奪關(下)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139章 心思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448章 大戰(五)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675章 閱兵第28章 密信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12章 離開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585章 發現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708章 將戰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438章 大戰起第234章 戰起(3)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295章 黎宋會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269章 情報司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473章 變局第300章 枝江(下)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612章 一年(二)第692章 重要2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570章 山東危機(2)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08章 雷霆(4)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96章 鹽業(1)第256章 奪關(上)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78章 全雲南第241章 局變(1)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227章 密議(下)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292章 變(3)第345章 交鋒(2)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六百一十章第257章 奪關(中)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688章 行動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74章 和談第694章 矛盾激化2
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405章 行動第662章 和談第15章 刀疤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43章 詹天佑第448章 大戰(五)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278章 罪己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章 拯救村民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258章 奪關(下)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139章 心思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448章 大戰(五)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675章 閱兵第28章 密信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12章 離開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585章 發現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708章 將戰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438章 大戰起第234章 戰起(3)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295章 黎宋會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269章 情報司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473章 變局第300章 枝江(下)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612章 一年(二)第692章 重要2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570章 山東危機(2)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08章 雷霆(4)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96章 鹽業(1)第256章 奪關(上)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78章 全雲南第241章 局變(1)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227章 密議(下)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292章 變(3)第345章 交鋒(2)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六百一十章第257章 奪關(中)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688章 行動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74章 和談第694章 矛盾激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