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

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的,稱之爲“佈陣”。佈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克敵制勝。

古代的陣法種類,八卦陣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啓發,所以又稱八卦陣。

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佈成八,復而爲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佈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爲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爲“八陣圖”。

撒星陣,?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柺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佈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柺子馬”衝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柺子馬”。

鴛鴦陣,鴛鴦陣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爲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爲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衝殺。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魚麗陣,古代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左傳桓公五年》載:鄭國以“曼伯爲右拒,祭仲足爲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杜預注:“《司馬法》:‘車站二十五爲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爲伍。

此蓋魚麗陣法。”也就是說,鄭國的軍隊一軍五偏,一偏五隊,一隊五車,五偏五方爲一方陣,以偏師居前,讓伍隊在後跟隨,彌補空隙。這樣的編隊如魚隊,故名魚麗之陣。這是先秦戰爭史上,最早在具體戰役中使用陣法的記載。

這種魚麗陣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車站中儘量發揮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戰車衝陣,步兵環繞戰車疏散對形,可以彌補戰車的縫隙,有效地殺傷敵人。

古代陣型簡介,簡單地說,“陣形”是古代軍隊的野戰隊形,它是人類戰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盛行於冷兵器時代,消亡於熱兵器時代。

氏族社會,人類的戰爭表現爲部落衝突,當時還沒有軍隊,也沒有什麼指揮,戰鬥大多是一擁而上,如同羣毆,自然也就無所謂“陣形”。

隨着歷史的發展,奴隸制國家出現,奴隸主爲了鞏固統治和掠取奴隸(戰爭俘虜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開始編制有組織的軍隊,並且採用一定的隊形,這就是原始的“陣”。

“陣”是在軍隊產生的過程中,因爲組織軍隊和指揮戰鬥的需要而出現的,融合了古代軍制學和戰術學的成果。東方的戰陣起源於中國。中國最早的陣法,據說始於黃帝,黃帝爲戰勝蚩尤,從神(九天玄女)那裡學到陣法(天一遁甲),但這只是傳說,有據可考的是在商朝後期。

公元前12世紀,商王武乙到武丁編制了左、中、右“三師”,從“三師”的命名來看,已經採用固定的陣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周師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陳”通“陣”。

早期的陣形比較簡單,按照“三師”的編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陣戰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爲盛行,當時常見這樣一種情況:兩軍約在某地會戰,列陣整齊,相互攻伐......。

中國的陣法是在春秋和戰國發展成熟的,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爲西周姜尚所著,據考爲後人僞託,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至今尚無定論;《吳子》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略爲可信。以上兩部兵法主要介紹了車陣。

戰國早期的陣形比較簡單,按照“三師”的編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陣戰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爲盛行,當時常見這樣一種情況:兩軍約在某地會戰,列陣整齊,相互攻伐......。

中國的陣法是在春秋和戰國發展成熟的,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爲西周姜尚所著,據考爲後人僞託,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至今尚無定論;《吳子》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略爲可信。以上兩部兵法主要介紹了車陣。

戰國以後,步騎取代戰車成爲軍隊的主要編成,陣法又有了變化和發展,1972年出土了《孫臏兵法》,裡面講述了十種陣形(方陣、圓陣、錐行之陣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時代的《尉繚子》本來也有“陣形篇”,現在已經失傳。

秦漢以後,中國曆朝的軍事家對陣法的發展還有:三國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書》(已失傳,僅餘若干引用),有專章講述行軍佈陣之法;(蜀)漢丞相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武侯八陣”流傳後世,影響極廣。《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深研陣法。南宋岳飛留有兵法殘篇講授陣法。明代戚繼光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詳解陣法,戚繼光還自創的“鴛鴦陣”和“三才陣”,在抗倭戰爭中顯現威力。中國的各朝軍隊均演練陣法。

武侯八陣,天平寶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關、中衛舍人土師宿禰關成等六人與太宰府的大吉備真備等將在軍中演練“武侯八陣”和孫子的“九地”,以後自源平合戰始,在實戰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陣”經過歷次戰爭的洗禮,結合日本的實際,發展成爲魚鱗、鋒矢、鶴翼、偃月、方圓、雁行、長蛇、衡軛,編成這八陣的是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因此又稱“武田八陣”。

魚鱗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鋒矢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爲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鶴翼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戰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

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兇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方圓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佈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戰術思想:密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因隊形密集限制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雁行陣: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爲主,雁行陣較爲少用,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個人認爲,“騎鐵”很適合使用。

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衡軛陣:與長蛇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戰鬥力較長蛇陣強。“武田八陣”是很有代表性的陣形,另外還介紹一種車懸陣,車懸陣爲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所創。車懸陣的與方圓陣相似,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佈設,不同之處在於,機動兵力在外,結成若干遊陣,臨戰時向同一方向旋轉,輪流攻擊敵陣,形如一個轉動的車輪。其意義在於:向敵軍的一部不斷地施加壓力,使其因疲憊而崩潰,己方則因爲輪流出擊而得到補充和休整,恢復戰力。不容質疑,這種戰術是很優秀的。車懸陣受地形的制約大,要便於機動;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應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此外還有虎韜、臥龍、輪違、大妄、虎亂、亂劍、雲龍、飛鳥、鬆皮、流行、井雁行直、將棋頭、別手直等陣,不一一詳解。

陣法操練,是古代治軍的重要方法。通過操練,教給士卒進退的規矩、聚散的法度,使他們熟悉各種信號和口令,在戰鬥時做到令行禁止,協調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整體合力。陣法操練是將烏合之衆訓練成軍隊的有效途徑。

今天各**隊使用的隊列,就是古代陣法操練的殘餘。目前各國均使用西式隊列,原來東方的隊列已不可見,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西式隊列較東式隊列嚴肅整齊,指揮多用口令,東式則是以旗號、金、鼓爲主,日本使用軍旗、法螺貝、太鼓、鍾和軍配。戰國名將武田信玄擅長陣法訓練,武田的軍容,常使人感到危險。

中國的兵法重視謀略,陣法處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則受到相當的重視。這是因爲,中國的戰爭規模遠比日本爲大,在動輒以“良將千員,帶甲十萬”的戰爭中,軍隊統帥主要進行戰略和戰役層的思考,戰術還在其次,同時也因爲尊崇儒術,重文輕武,對陣法研究不夠重視;而日本的戰爭多在千人級,軍隊統帥也是戰術指揮員,不能不精研陣法,日本自鎌倉以來一直是武家政權,陣法在歷次戰爭中經受磨練,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孫臏兵法》中將陣完整系統地分爲八種陣型,既:“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火陣、水陣。”後兩種是特殊戰法情況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圓、錐爲主。這三種是在打堂堂之陣時用,依兵力,兵士的戰鬥力,戰車的數量不同而定,並沒有多少玄機可言,只要隊列整齊既可。錐行陣主攻,將最精銳的車兵放置前沿作衝擊用,圓陣主守,車兵置於陣中央。方陣攻守兼備,車兵置於後,保證陣型有足夠的厚度和反衝擊的力度。

疏陣,數陣是以步兵打車兵的戰法,類似於以後的散兵陣,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獨自作戰,尤以吳,楚用得多(戰車少,倒不是裝備不起,是用處不大,水網密集,不適合車兵馳騁)。雁行陣是弩兵的特殊戰術,長處在於加大弩兵的正面遠程火力密度,玄襄,鉤行則較複雜,除非訓練有素,才能運用自如,威力也大,相當於大兵團的兵種配合,以玄襄爲例,弩兵在前陣,射完後後撤,車兵在兩側,長戟在中陣,長矛在後陣,講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擊,當時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兩國能列此陣迎敵。

(《荊軻刺秦》;中有一段秦軍攻韓的一段列玄襄陣陣勢的場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戰場上一片死寂,各兵種依次出擊,很有氣勢)。鉤行陣則是標準的車兵終極陣法,預先將車兵排在鉤的兩頭,中間放置弩、戟、矛諸兵種,由中間先出動攻擊,兩側縱列的車兵出擊,戟兵等集羣兵種再跟上。此外,還有林林總總的‘陣”。比如射擊時用“雲陣”,包圍敵軍要用“贏渭”陣,奇襲用“闔燧”陣,而向山陵要用“封”陣,反正總加起來不會少於20種陣。(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孫臏兵法》中的陣型,也就是戰國中期的事,估計比孫子,吳起所列的陣要全面,畢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第39章 激將法第115章 吳越第80章 誓殺之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26章 阿保機第35章 南地財神第45章 聲東擊西第31章 將府議事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44章 後院起火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章 情迷第17章 高季興第1章 花前月下第10章 採石山第11章 初戰,血勇!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72章 陰雲密佈第29章 傭兵自重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02章 內鬨第45章 立足之地第154章 袞州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36章 旮二愣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3章 江寧府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7章 決戰前奏第86章 最後一搏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4章 浩蕩宋遼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92章 吳越宗順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40章 宣武軍第72章 陰雲密佈第88章 南越平定第27章 虎賁立軍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06章 試槍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9章 大戰起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39章 激將法第33章 張網以待第14章 開寶九年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79章 回師夷陵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2章 金陵第一錢莊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4章 督政院第61章 驚變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安重海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87章 一網打盡第41章 步卒大陣第12章 北地狼煙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35章 龍門峽谷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9章 兵發福州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155章 毒計第87章 一網打盡第3章 江寧府
第39章 激將法第115章 吳越第80章 誓殺之第128章 章 汴梁會第3章 南唐變法之匠作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26章 阿保機第35章 南地財神第45章 聲東擊西第31章 將府議事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44章 後院起火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章 情迷第17章 高季興第1章 花前月下第10章 採石山第11章 初戰,血勇!第135章 吳越興衰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72章 陰雲密佈第29章 傭兵自重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2章 南唐變法之新詔第102章 內鬨第45章 立足之地第154章 袞州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160章 兵臨長安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36章 旮二愣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3章 江寧府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7章 決戰前奏第86章 最後一搏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4章 浩蕩宋遼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140章 伏以重兵第92章 吳越宗順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7章 龍門軍營第154章 快馬加鞭第123章 南越孫虎第6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五)第26章 竟然是你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37章 南地亂起(上)第40章 宣武軍第72章 陰雲密佈第88章 南越平定第27章 虎賁立軍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06章 試槍第26章 才驚四座第19章 大戰起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39章 激將法第33章 張網以待第14章 開寶九年新書預告之彪悍篇第10章 南唐變法之軍議第80章 民爲國之本第163章 迴天無力第79章 回師夷陵第53章 雞毛令信第12章 金陵第一錢莊新書預告之熱血篇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4章 督政院第61章 驚變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23章 臨死不屈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安重海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87章 一網打盡第41章 步卒大陣第12章 北地狼煙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35章 龍門峽谷第107章 形勢所迫第9章 兵發福州第104章 軍師可巡夜去?第155章 毒計第87章 一網打盡第3章 江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