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淮南楊家

楊家雖然失了勢,但楊行密經營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溫知道揚州不是他的地盤,想經營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樑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溫讓楊隆演封自己爲升州刺史,並在升州建造水師,由義子徐知誥率領。徐溫看的很遠:揚州雖然是天下財賦重地,但卻在江北,只有淮南一線可以防禦北方勢力,而金陵卻多了一道長江防線,況又是東晉南朝故都,地勢易守難攻。

危全諷反徐溫失敗,不等於其他人都願做徐溫的走狗。宣州觀察使李遇是楊行密的故交,徐溫在他面前都是小輩,徐溫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經罵徐溫:“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時候,徐溫在哪裡?憑什麼就敢挾嗣王號令諸鎮?”徐溫沒有老資格,但有能力,李遇是老臣又如何?

社會競爭的不是資歷,而是能力。徐溫派都指揮使柴克用去滅李遇,並把李遇的小兒子抓來在陣前,李家少爺哀告父親不要造反。李遇最疼這個兒子,心軟了,決定歸順徐溫。可徐溫是什麼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殺光了纔好。柴克用進宣州後,奉徐溫命,先斬李遇父子,再將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殺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幫老傢伙,沒人再敢和徐溫較量。

徐溫除掉了一些不聽話的,開始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當然首先要扶持自己的兒子們。徐溫六個兒子: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但這些親生的都不如徐溫另一個收養的兒子: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事徐溫如親父,極爲孝順,徐溫非常感動,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你們雖然是我親生的,但若論起孝道來,沒一個超過知誥的。”吳王楊行密活着的時候,對徐知誥也偏愛有加,徐溫白撿了本是自己養子的徐知誥,楊行密常吐酸水:“知誥這孩子人中俊傑,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誥不僅在孝順上強過徐知訓他們,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雲泥。徐知誥坐鎮南京,黜庸進賢,寬簡得當,一時間,四方賢士蜂擁來投,其中名頭最響的就是洪州人宋齊丘。宋齊丘素有辯才,有戰國蘇張之風,其他如王令謀、王翊、曾禹、張洽、徐融、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誥都允以重用,參預政務。徐知誥禮賢下士,慷慨大方,甚得軍民士心。徐知誥手下文武雲集,徐溫對徐知誥大加讚賞,嘆爲奇才。

淮南被徐溫牢牢的控制在手裡,楊隆演什麼權力也沒有,只好當起“漢獻帝”,對這個“徐操”不敢不敬,他知道他大哥楊渥是怎麼死的。徐溫也當仁不讓,權力鬥爭就是這樣,總要用失敗者的鮮血或屈辱來記載下成功者的榮耀,古今中外,沒有例外。

樑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九月,吳越王錢鏐想考察徐溫的軍事能力,派三個能幹的兒子錢傳瓘、錢傳璙、錢傳瑛大舉進攻常州。徐溫根本不怕你這手,親率吳國最精銳的“黑雲都”前來會戰,徐溫以正合、以奇勝,遣黑雲大將陳祐率一部分主力繞到吳越軍身後,前後夾擊,將錢家的三個小子差點揍死,落荒竄回杭州。

剛當上大梁皇帝的朱友貞也聽說了徐溫的本事,也想考察一下,便派南面北面行營招討應接使王景仁率樑軍直逼壽州(今安徽壽縣)。這位在柏鄉被李存勖大敗的王景仁公可是淮南人的老朋友了,誰呢?就是淮南前宣州觀察使、後逃奔錢鏐的王茂章!王茂章後來被錢鏐出使汴梁,被朱溫留下,爲避樑諱,改名王景仁。徐溫很想念茂章兄弟了,便請朱瑾代他問候茂章兄弟,兩軍在霍丘(今安徽霍丘)擺開架式,大戰一場。樑軍不善水戰,吳軍依靠淮河發起進攻,樑軍屢戰不勝,只好敗走。

樑朝和吳越同是淮南的死敵,徐溫都給修理了,威望直線不漲。樑貞明元年(公元915年)八月,吳主楊隆演策封徐溫爲齊國公,兩浙招討使。在封建社會中前期,如果封外姓爲大國公,就意味着權力交接的開始。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然後曹丕禪代。之後的司馬昭、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等人都善學前輩,徐溫也跟着描。徐溫是今連雲港人,古鄰齊國,所以封爲齊國公。

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知道老爹將來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氣傲,連吳主楊隆演都不放在眼時,經常出難題,讓楊隆演下不來臺。幹兄弟徐知誥在徐知訓眼中也不算個人物,徐知訓能瞧得起的,估計也只有老爹徐溫了。

淮南名將朱瑾此時守在揚州,在徐知訓手下做事,朱瑾曾經教過徐知訓武功,算得上師生之誼,可徐知訓卻把朱瑾當成了家奴,經常頤氣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現在倒給徐家小兒當奴才,哪裡咽得下這口氣?後來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訓派江湖刺客去暗殺朱瑾,朱瑾武功可比呂奉先,不在乎這幾個小賊,全都做了,埋在後花園裡。

樑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溫知道朱瑾在揚州和兒子鬧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裡拐,便調朱瑾去泗州(今江蘇盱眙)做淮寧軍節度使,明擺着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決定幹票大買賣。朱瑾知道徐知訓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騎寶馬,便盛情邀請徐知訓來宴,願意把桃氏和寶馬送給大少爺。

徐知訓不知有詐,歡喜前來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請徐少爺上坐,然後轉呼:“桃兒,過來侍侯少主子。”簾響處,香氣襲來,果見一個大美人搖拽而來,奉大卮酒跪地請飲。徐知訓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愛,知訓哪裡承受的起,多謝!”痛飲數卮後,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見機會來了,遞個眼色讓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將徐知訓的人頭剁下來。

朱瑾急入宮,把徐知訓的人頭丟給楊隆演:“徐知訓無禮大王,臣以斬之!”楊隆演膽小怕事,嚇的魂飛九霄外,如果徐溫要是知道他和徐智訓之死有牽連,哪還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顫抖言道:“這是你自己乾的,日後齊公問罪,與我無關!”

朱瑾見楊隆演如此不中用,氣的大罵“婢子不足與成大事!”這時徐溫的親兵已經追來,朱瑾跳牆逃跑,結果摔斷了腿,再找所乘馬,已經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沒救了,要被徐溫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爲了不受辱,橫劍自刎。

在金陵的徐溫聽說揚州有變,急率精銳入揚州。大肆誅殺朱瑾黨羽,並滅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屍於揚州市中。徐溫留下最器重的義子徐知誥總督揚州軍政,然後回到金陵。

徐知誥到底是做大事的,在揚州繼續施行他的“仁政”,遠近百姓都稱道徐知誥所爲,徐溫對這個乾兒子非常放心。樑貞明五年(公元919年)三月,徐溫強迫楊隆演稱帝,楊隆演對當皇帝沒興趣,死活不同意,只稱吳王,改唐天祐十六年爲吳武義元年,封徐溫爲東海郡王,尊父楊行密爲太祖武王。

楊隆演一直活在徐溫的陰影下,當吳主十幾年沒有掌過一天的權力,鬱悶成疾,於武義二年(公元920年)五月病死,徐溫假惺惺哭了一番。按順序,楊行密三子楊濛當立,但楊濛不似楊行密幼子楊溥懦弱無知,立楊溥更符合徐溫的利益,便越次立了楊溥爲吳王,打發楊濛去舒州(今安徽潛山)做團練使,並改武義二年爲順義元年。

徐溫已經主政吳國十多年,就算立了楊濛,楊濛也弄不出多大動靜,最多做回“曹髦”,帶着幾百個老蒼頭去殺徐溫,結果被徐溫幹掉,這也是最有可能的結局。

徐溫再一次回到升州享福,揚州大事都交付徐知誥。這一年的七月,徐溫改升州爲金陵府。南京在五代十國時只有一次建都的經歷,就是後來徐知誥在南京建立南唐政權,基礎就是徐溫這時候打下的。

徐溫做爲吳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金陵也實際上成了江東的行政中心。對於楊溥,徐溫不冷不熱,徐溫久慕曹操爲人,不想被後人罵爲國賊,他只想做“周文王”,至於“周武王”的人選,徐溫雖然看好徐知誥,只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人心難度。順義七年(公元927年)十一月,徐溫再一次強迫楊溥稱帝。還沒等楊溥考慮好呢,吳國大丞相徐溫就已經死了。

行軍司馬徐玠曾經勸徐溫把權力傳給徐知詢,嚴可求也不喜歡徐知誥,經常播弄是非。徐溫也有了換掉徐知誥的打算,徐知誥運氣不錯,徐溫在這個節骨眼上病死,徐知詢天大的能耐也沒轍了。吳**政大權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誥的手裡,徐知誥繼承義父遺志,繼續逼迫楊溥當皇帝。楊溥無奈,只好徐溫死後不久自稱大吳皇帝,改元乾貞。

徐知誥當政,徐溫的幾個親兒子非常不滿,暗罵父親糊塗。徐溫糊塗,徐知詢比老爹更糊塗,徐知詢不會籠絡人,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親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誥那邊了。徐知誥能做楊行密和徐溫的乾兒子(雖然楊行密沒認下來),這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徐知詢是他最大的勁敵,必須要除掉後患,反正徐溫已經死了,諾大淮南地界,誰還敢對徐知誥說半個不字?

乾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誥以皇帝楊溥的名義讓徐知詢來揚州朝見,徐知詢不知是計,剛到揚州,徐知誥就把“陰謀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詢的頭上,關了起來。徐知誥改任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六弟徐知諤去守金陵重鎮。

不過徐知誥對徐知詢還算客氣,在徐溫的四子、鎮南軍節度使徐知諫病死後,徐知誥念及舊情,又讓徐知詢去守洪州。當然徐知詢也只是個掛名的鎮南軍節度使,實權還在徐知誥手中,即撈名聲又撈實惠,何樂不爲?

吳大和三年(公元931年)十一月,徐知誥上奏皇帝楊溥,說自己想回金陵養老,楊溥同意。徐知誥這年只也有43歲,養哪門子老?不過是徐知誥準備在金陵建立新政權的前奏,揚州實在不是一個建都的地方,從哪方面來說都不如金陵。徐知誥學起義父徐溫,坐鎮金陵總控淮南,讓親生兒子徐景通(後來改名李璟)在宋齊丘、王令謀的幫助下在揚州“輔政”,實際上是監視楊溥。

楊家的孩子們自從楊行密死後,三個小主子都是傀儡,一個比一個窩囊,年紀輕輕就當上“精神領袖”的痛苦,也只有他們自己體會得到。楊溥命運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至於生死,聽天由命吧。

第二年(公元932年)封徐知誥爲東海王,徐知誥做事穩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只是飯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氣。這跟殺人一樣,讓人慢性中毒比當場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覺,徐知誥就是這樣。到了大和七年(公元935年)九月,楊溥先將年號改爲天祚,然後“順從民意”,加封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爵位再進一級,進封爲齊王,加九錫,弄了十個州爲“齊國”封地。

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誥下一步要幹什麼了。四百多年前,蕭道成這也是混過來的,齊公、齊王、大齊皇帝。徐知誥假惺惺的三辭三讓,羣臣一個勁的勸,估計這些人都在想:“你有完沒完?演的一點也不真。”徐知誥只辭去了尚父和丞相,當上了大齊王。

吳天祚二年(公元936年)十一月,楊溥下詔允許徐知誥在金陵建“齊都”,稱爲西都,和東都江都府(揚州)併爲吳國二都。這些都是額外的小菜,徐知誥根本感覺不到吳國皇帝的“厚恩”。徐知誥爲了“報答”楊家給自己的“厚恩”,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了楊溥的兒子江都王楊漣,曹操也這樣做過。不過漢獻帝太不划算,撈了一個曹操的女兒,又把自己的兩個閨女賠給了曹丕(輩份有點亂)。

徐知誥掌握吳**政大權近十年,統治基礎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楊行密時代的老臣,看到楊家血脈不久就要滅絕,心痛不已,但又沒膽量給徐知誥使絆子,也只好向現實低頭,象德高望重的中書令周本就是這樣,徐知誥本希望周本能帶頭勸楊溥下臺,周本不想幹這缺德事,長嘆:“楊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祿,不忠於人,傳出來,臉面何存?”他的兒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誥稱帝,好在新朝中謀個好位置,強迫周本去勸進,拗不過兒子,周本只好低首下心的率羣衆向徐知誥勸進。

徐知誥裝好人,自稱“無才無德,不足宰制天下。”不同意,一勸即進也太假了(三勸三進更假)。沒等徐知誥等二勸呢,楊行密的二兒子歷陽公楊濛痛心楊家將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幫他搞掉徐知誥。周本做爲楊行密的嫡系,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誥,也算給老主子楊行密有個交待。可他的寶貝兒子周弘祚哪還把楊濛當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楊濛抓起來送給徐知誥。還那有什麼好?以吳國皇帝的名義將楊濛處死。

第28章 全軍整訓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149章 江東第73章 聲東擊西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43章 春意盎然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41章 獵梟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161章 汴梁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9章 江東第45章 佈陣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36章 平定第39章 激將法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章 後主李煜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46章 絕路第99章 鐵騎破陣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72章 陰雲密佈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129章 決戰第81章 不留活口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69章 聲東擊西第47章 蒼狼出動第77章 張洎拜相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4章 世族宋家第41章 諸侯第19章 太原府衙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5章 交鋒第25章 江南文會第39章 小長老古代的斥候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7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92章 月黑風高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63章 英雄墓冢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82章 要朕禮佛?第79章 清丈田土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42章 豹子軍第149章 江東第99章 鐵騎破陣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74章 打草驚蛇第61章 驚變第32章 軍情走漏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75章 三騎錐戰第45章 立足之地第8章 王審知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36章 平定第29章 新式軍訓第70章 南唐毒刺第169章 朱溫第83章 慘烈第30章 驅虎吞狼第37章 安重海第6章 情迷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60章 伏兵第29章 新式軍訓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41章 王建古代的斥候第39章 激將法第10章 江家之禍第48章 實戰演練第28章 潤州第125章 借刀殺人
第28章 全軍整訓第57章 三軍兵馬大元帥第149章 江東第73章 聲東擊西第94章 大事休矣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43章 春意盎然第93章 初戰湖州軍第120章 宋太祖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41章 獵梟第6章 神邸,不可戰勝的神邸!第161章 汴梁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149章 江東第45章 佈陣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36章 平定第39章 激將法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章 後主李煜第24章 大戰尾聲(下)第46章 絕路第99章 鐵騎破陣第37章 古代的陣法(一)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72章 陰雲密佈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129章 決戰第81章 不留活口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69章 聲東擊西第47章 蒼狼出動第77章 張洎拜相第20章 滾滾煙塵第14章 世族宋家第41章 諸侯第19章 太原府衙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15章 交鋒第25章 江南文會第39章 小長老古代的斥候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64章 後唐嘻宗第7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92章 月黑風高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63章 英雄墓冢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103章 以牙還牙第82章 要朕禮佛?第79章 清丈田土第48章 舉城投降第149章 黎明一戰第42章 豹子軍第149章 江東第99章 鐵騎破陣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74章 打草驚蛇第61章 驚變第32章 軍情走漏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0章 延定往事,楊門秘辛第75章 三騎錐戰第45章 立足之地第8章 王審知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36章 平定第29章 新式軍訓第70章 南唐毒刺第169章 朱溫第83章 慘烈第30章 驅虎吞狼第37章 安重海第6章 情迷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02章 班師回朝第60章 伏兵第29章 新式軍訓第45章 聲東擊西第141章 王建古代的斥候第39章 激將法第10章 江家之禍第48章 實戰演練第28章 潤州第125章 借刀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