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18991899的催更票和打賞,拼死又碼了一章更新。)
爭利於市,爭名於朝。又云,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最初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易風想的也只是安身立命,並沒有什麼遠大理想,稱王爭霸的目標。甚至逃婚的行動失敗之後,與淺雪一番談話後,甚至自願留下當一個上門女婿。那時他想,有那樣漂亮的一個妻子,妻家還有份不錯的家業,又沒有什麼公公婆婆兄弟什麼的煩惱事,留下來過過小日子也是不錯的。只是後來形勢變化,他的想法也漸漸改變。正如亞聖孟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很多時候易風在想,自己來到這裡也許是個意外,但自己難道就要泯然於衆人之中,只是做一個看客嗎?難道自己就不能留下自己的痕跡,或者爲這個時代帶來改變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如今易風機緣巧合之下成爲了大隋的趙王,成爲了幽州大總管,成爲了這個王朝不可輕視的一股新興勢力。自己在懷荒做的那一切,讓昔日那個早被遺棄的塞上蠻荒,變成了一方百姓安居各族和諧生活的一片樂土,自己難道就不能把在懷荒做的這些,帶到更多的地方去嗎?
尤其是易風知道,大隋的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繁華之下,是即將不遠的又一個大亂世。在後世,易風的影響力甚至達不到自己所居住的小區的全區。可是這世,他的影響力卻已經覆蓋了懷荒,甚至如今已經能影響到半個河北。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橇起整個地球。現在老天給了易風一個如此的機遇,他難道不能想着兼善天下嗎?
易風再次把目光投到楊堅身上。他鬆馳的皮膚和發白的頭髮,都表明這個一統天下的王者已經垂垂老矣。就連旁邊的獨孤皇后,雖然收拾的很精神。可依然掩飾不住那老態。這對締結了大隋帝國,統一了天下的夫婦。他們的時代即將完結了。“這是一對值得敬佩的夫婦。”易風心裡想着。雖然就如同後世網上有人說的一樣,如果北周武帝宇文邕不是英年早逝,那麼他就會統一整個天下。就如同後周世宗柴榮如果不是同樣英年早逝,那他也會一統五代十國,結束唐後長期戰亂,再造盛世。可他們死了,但天下也沒有因此而繼續混亂,沒有了北周武帝。天下卻有了隋文帝,一樣的統一了天下。沒有了後周世宗,卻有了宋太祖,照樣開創太平。若歷史上沒有了楊堅,沒有了趙匡胤,也會有其它的人物出來統一天下。歷史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很多時候,那些英雄人物,不過是由時勢推動。是時勢造就了英雄。
不過就算如此,可易風心裡依然敬佩楊堅,這個有些狡詐有些冷酷有些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老者。確實統一了天下,開創了幾百年來難得的太平盛世。就算他現在老了,就算他開始不再如曾經那般的勤儉勤政,可他一樣是個值得稱頌的人物,絕不會因爲他得國不正,絕不會因爲他開始越加猜忌而否定他曾經做過的一切。
他的時候將落幕,自己應當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把這個大隋盛世繼續下去。
“陛下,與突厥一戰勢在必得。草原強則必侵襲中原,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任由胡人發展做大。不然就有晉末五胡亂華重現的危險。五胡亂華,帶給的是華夏漢人永遠的痛。漢時數千萬之人口。五胡之時北方一度只剩下三百萬不到,若當年淝水之戰南朝兵敗,也許漢人已亡國滅種。陛下立國之初,就恢復漢人姓氏,重尊漢魏禮儀,這一切做的非常之好,不但是功在當代,而且利在千秋,必永載青史之中,爲後世所瞻仰。”易風這番話不是在拍馬屁,而是真正的在讚揚。就如同對於十六國時的武悼天王冉閔所做過的那些一樣,不管他曾經是何身份,也不管他最後發出滅胡令時是出於何等的政治目的,但他所做的事情,卻確確實實是對漢民族存續出過力的,這就不應當遺忘抹殺。楊堅也曾經是鮮卑集團中的一員,也曾經叫過普六茹堅,但他最終稱帝后,恢復華夏文化禮儀制度,恢復漢人衣冠那就是重振華夏的有功之臣,使得華夏重新恢復,不再是五胡之時悲劇的兩腳羊。
易風並不是好戰嗜殺之人,但在這個時代,爲了生存,有時候必須站起來戰鬥。中原漢人與草原胡人之間,就是一個難解的死題。漢人強盛之時,必然壓制胡人,但等漢人衰弱之時,胡人也往往會趁勢力崛起,入侵中原,爲禍天下。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時代是難以解決的。就如同羊吃草狼吃肉一樣。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如果只顧眼前的繁華,只想着平平安安過日子,那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敵人打到家門口的時候,你已經反抗不及了。
“漢武帝傾力擊敗匈奴,終有漢四百年江山。北魏破柔然,才得以延續一百八十年天下。突厥統一草原,乃是漢人永遠的大敵,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擊敗突厥人。這一天,朕已經準備了十八年。”楊堅長嘆一聲說道。對於國家戰略,他依然很清晰明智。突厥不破,大隋難興。這些年來,大隋與突厥與前前後後打了無數仗,但也僅僅是削弱這個草原兇狼,隋與突厥之間必然有這最終的一戰,不決出真正的勝負是決不會罷休的。“你覺得我們能打贏這一仗嗎?”
“當然能!”易風堅定的回答道。
“你真這麼有信心?”楊堅高興的笑道。雖然戰爭已經全面動員起來,但直到此時,楊堅的內心裡依然還充滿了擔憂。
“是的,這信心來源於陛下,陛下聖明,建立大隋開創盛世。國朝休養生息二十年,如今兵強甲壯,百姓擁護。將士效命,又豈會打不贏這一仗。大隋積聚二十年。天下各地糧倉堆滿,國家存糧甚至可用四五十年。朝廷甲兵強盛,鎧甲精銳,坐騎優良。打仗,打的就是人口,打的就是糧食,打的就是武器鎧甲戰馬弓箭。打的就是軍心士氣,將士指揮。不管是哪一項。我大隋都比突厥人處處佔優。更何況,這一次的決戰,是突厥人最先忍耐不住發起,我們在大隋的疆土上,防守反擊,爲保衛家園爲父母兄弟姐妹而戰,安能失敗?”
易風雖然說的都是些大勢上面的事情,可大國博弈,強者戰爭,不比小的衝突。這些戰爭。往往是在出戰之前已經決定了七分的勝負。大隋與突厥還未開戰,但雙方之間的情況,大隋已經佔據七分勝利了。突厥人妄想用野蠻的戰鬥戰術來逆轉整體戰略上的劣勢。那是極難的。尤其是有楊堅這位眼光高明的皇帝全面坐鎮指揮的情況下,爲了這一戰,楊堅甚至把本來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的換儲之事都強行壓了下去,爲了這一戰,連續發招,通過強力的手腕把內部局勢安穩下來,專心來打這一仗。大隋內部安穩下來了,突厥人更難以改變這次的戰略形勢了。
“我把本該調給東路軍的十萬府兵拔到了中路和西路,你心裡是否有什麼想法?”
易風搖了搖頭。“孫兒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從能力上來說。孫兒只是帶着武州軍在塞外打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而已,如果真的把十萬兵馬交給我。加上東路諸府兵馬,十幾萬兵馬調動皆交於我,我只怕反而會耽誤朝廷大事。此外,從整體的戰略局勢上來說,孫兒也覺得,朝廷設立的三路大軍,實際上是三大戰區。在這次的整盤棋局上,西路和中路纔是真正的重點,甚至就是西路軍的那支奇兵靈州道的兵馬所出的河套方向,也將遠超幽燕方向。西路兵馬將面對的是達頭可汗的西突厥主力騎兵,而晉王的中路軍將直面處於前套平原上的東突厥都藍可汗大軍。另外,西路還承擔着京師的安全任務,中路軍則擔負着此戰最重要的目標,防禦住都藍的東突厥兵馬後,將反擊攻入前套平原東突厥的牙帳,將東突厥人徹底的趕出陰山以南,趕出漠南地區。而東路軍,燕山北麓的三蕃已內附,因此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衝擊。把寶貴的兵馬調到西路和中路,這正是調用得當,安排得宜。”
“你覺得突厥人不會向幽燕方向進攻?”楊堅問。
“幽燕方向雖然也是入侵中原的突破口,一旦突破太行燕山的防禦,突厥人就能順着河北平原大舉南下,歷史之上,北方胡人也多次往這個方向突破。但是眼下突厥人沒有這個機會,奚、契丹、霫三番內附,已經完全站在朝廷這一邊,他們的存在,爲朝廷屏障守護了燕山北麓。也隔斷了突厥人向東繞到遼西,從東北部突入的可能。而朝廷在幽州西北部設立的武嬀二州,則完全把太行、陰山、燕山三山夾匯的這個突入山口給牢牢把守住了。胡人若想要突破大寧一線長城,自西北突入河北,那他們必須得攻破懷荒、大寧、軍都關三大防禦關羣,並且最終還得把河北重鎮要塞幽州攻破,不然,突厥人根本不可能突入河北。就算連破三關突入幽州,但若不能攻下幽州重鎮,他們也不能放心南下。而想要把懷荒、大寧、軍都關以及幽州全部拿下,我料突厥人還沒有這個本事。”
易風對於自己的武州軍相當的有自信。更何況,懷荒的那十幾座軍鎮,上百座戍堡組成的防禦羣也不過是第一道防線罷了,若突厥人勢大,易風還可以徐徐後退,邊戰邊退,借用時間和空間來換取戰機。大不了,放棄防禦地形相對弱些的長城以外塞上地區,撤到長城以內,利用更加險要的關隘和長城跟突厥人打。突厥人在塞外的平坦草原上自然是厲害的,但讓他們到關內來攻堅拔城,就非他們所長了。何況,雖然楊堅把十萬本該給東路的兵給調走了,但東路所轄諸總管府軍鎮也依然有數萬兵馬。加上易風的武州軍,還有三蕃的胡兵,湊個十來萬不在話下。這些兵只要不拿出來跟突厥人平原騎兵會戰,而是放在堅固的城堡裡城牆上,那完全可以抵擋數倍之敵。
“還得須防範高句麗人。”一直沒有說話的獨孤皇后插話道。今年先前大隋發兵徵高句麗,其實本質就是爲這場對突厥大戰做準備,是爲了防範與突厥決戰之時,高句麗人落井下石,與突厥會盟聯合,參戰出兵。所以楊堅纔會在並沒有充足的準備下,發起了東征之役,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大敗而歸。本來若是打贏了東征之戰,那這次就不用擔憂高句麗人的問題。但是現在,朝廷三十萬大軍沒於遼東,朝廷不得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高句麗人很有可能會參與此戰,背後出兵。
易風的東路軍,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防範高句麗人。一旦高句麗人真的發兵了,那麼就必須把他們攔在遼河邊上,不能讓他們與突厥人匯合,更不能讓他們突入隋境,更不能讓他們突入河北平原。高句麗人是必須得防範的,開皇三年與突厥作戰之時,高句麗人就以北齊末代丞相高保寧的僱傭軍的形式攻入幽州,配合突厥人其它入傾隋境的兵馬,遙相響應。
“孫兒以爲,雖然之前徵東失敗,但高句麗王高元卻不是沒有受半點影響的。三十萬大軍東征,雖然失敗,但卻非被高句麗人擊敗,乃是因時疫以及準備不足的結果。這也正是高元去歲上表請降稱罪的原因,這次朝廷與突厥決戰,孫兒以爲,高元必不敢輕易決定出兵了聯合突厥。而且就算他們真的敢出兵,可如今朝廷收服了奚、霫、契丹三蕃,正如一道高高的山嶺將高句麗西進大草原與突厥的聯合之路阻攔。而如果高句麗不去草原匯合突厥,而想要單獨進犯遼西,往攻平州,那他們就是自尋死路,根本不足爲懼,有孫兒在幽州,必定叫他們有來無回。”易風充滿自信的說道,這並不僅僅是因爲他記得歷史上隋與突厥的這次大戰,高句麗人並沒有參加,而且還在於,他確實不太看的起高句麗人。哪怕歷史上,隋四徵高句麗都未成功,李唐也曾先後兩代帝王數十年征伐,還聯合了新羅,最終才滅了高句麗。但那更多的是因爲遠征高句麗而已,高句麗人主場作戰,依靠着遙遠的距離,惡劣的天氣,險要的山城,和遼闊的大海,才最終頑強的抵抗了那麼久。但如果高句麗人轉守爲攻,出兵來進犯中原,那他們的所有優勢將蕩然無存外,而且當初制約着隋唐兩代將士們的那些劣勢,也將成爲高句麗人要面對的困難了。
因此,易風敢向楊堅拍胸脯打包票,高句麗人不如則好,要是敢來,定然叫他們一個個有來無回,殺他們個乾乾淨淨,片甲不留。
“好,朕相信你。”楊堅看到易風如此自信,也不由的爲之振奮,爲易風拍手叫好。當然他也不是無理由的相信易風的,就如同漢王楊諒先前自請掛帥東征之時,不也曾自信滿滿的稱要直破平壤,擒拿高元回來獻俘嗎。不過楊堅選擇相信易風,那是因爲有過與鐵勒人數次征戰,卻全都勝利的戰績做支撐。
“朕現在心裡輕鬆多了,把幽燕交給你,朕無憂爾。”楊堅撫須笑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