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

“此般士卒莫不是東虜自朝鮮所獲之軍?嘗聞朝鮮軍以火器著稱,未曾想到今日方識其陣容。朝鮮歷來爲我皇明之藩屬,萬曆年間,若無我皇明遣大軍救援,其早已爲倭國所滅!現其不思宗主援助之恩,竟然遣並助紂爲虐!此等忘恩負義之舉實可誅也!”

孫傳庭將望遠鏡從臉上移開,語帶憤怒地對一旁的秦良玉道。

明軍大陣的中間位置,站在軍器監打造的可供數人登高望遠的樓車上,孫傳庭和秦良玉人手一副單筒望遠鏡,居高臨下的觀察着清軍的陣勢。

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主力,明軍排出了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型。

在東西方向的左右兩翼,分別放置了將明軍完全遮護在內的拒馬陣,這是由數千名民壯就近砍伐樹木打造而成的。

拒馬陣不僅縱深長達數裡,而且寬度也向東西兩側延伸出了足有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清軍若想從兩邊攻擊明軍的側翼,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破除這數萬個拒馬,要不然根本無法從兩側對明軍展開攻擊。

明軍的後陣也是防禦森嚴,四千白桿兵、兩千馬隊、兩門佛郎機大炮,把後路保護的嚴嚴實實。

這種拒馬大陣不僅阻擋了清軍馬隊的衝陣,而且連八旗步卒也擋在了外邊。

更要命的是,爲了不讓清軍派遣包衣毀壞這些拒馬,明軍沿着拒馬大陣兩側縱向各修築了十座炮臺。

這些夯土壘就的寬大炮臺每隔兩百步便修築一座,上面擺放的佛郎機炮口全部指向外側,將整個拒馬方陣的兩翼完全置於有效射程範圍之內。

如果清軍想要破拆拒馬,在兩百步的時候就會面臨佛郎機炮實心彈丸的打擊。

想要破拆如此大的拒馬陣,人員不能不密集,實心彈丸要是砸過來,一顆便能造成至少十餘人的傷亡,在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情形下,絕少有人能撐得住轟擊。

假如清軍將木馬拆除到了百步左右的距離時,佛郎機炮馬上就可以換用散彈進行轟殺了。

每門大炮一次便會噴射出百餘枚彈丸,在這些高速飛行的彈丸面前,清軍就算穿着三層重甲也是白給。

要是冒着傷亡慘重的後果繼續往前,那就會進入到臨近炮臺的交叉火力範圍之內。

況且白桿兵的兩千弓弩手被分別佈置在了左右兩翼,不管哪個部位有清軍聚集,這些弓弩手會在很短時間內趕過來,對清軍進行大規模的殺傷。

按照每人開弓八到十次的極限來算,最少會有八千支長箭弩箭落到清軍身上,這是個極其可怕的數字。

在冷兵器時代,對陣的雙方往往在一次性減員兩成時便會軍無戰心,就算清軍戰意再強悍,三成的傷亡也會讓他們迅速潰敗。

八千支長箭就算按最低兩成的命中率計算,也會給清軍帶來超過一千五百人的傷亡,在火炮和弓弩遠近結合的打擊下,沒有任何一隻軍隊能承受得住如此大的傷亡。

爲了以防萬一,明軍還在拒馬方陣內佈置了各兩千名白桿兵。

這些白桿兵大可以在清軍進攻時坐地歇息,等到清軍突破拒馬陣那種幾乎不可能的情形出現時,以逸待勞的白桿兵就會上陣從容收割人頭了。

因爲就算清軍衝到陣內,體力也幾乎消耗殆盡了。

在火器沒有普及的年代,打仗是極爲耗費體力的,尤其是清軍這種傳統型的冷兵器軍隊。

穿着沉重的甲衣,拿着幾斤重的兵器,在巨大的恐懼和緊張中想要長時間與敵搏鬥是不可能的。

人畢竟不是機器,在體力耗盡的情形下,面對本來就不弱於自己的對手,剩下的只有被無情殺戮這一條路。

在拒馬大陣的中間位置,秦軍的六千名火銃手分作了兩個方陣,每個方陣以五百人爲一排,總共是六排,兩個方陣中間相隔約爲三十步的距離。

兩千名長槍手以十人爲一排列在了銃手方陣後面,準備隨時上前掩護銃手後退。

統領這五千名銃手的是年過四旬的朝鮮總兵姜有成,他是在多爾袞率領兩白旗攻破朝鮮西京平壤、逼迫朝鮮國主李倧進獻糧食物資、並且拿出五千名銃手作爲附庸軍時,被選派率領這批銃手來到建州的。

雖說姜有成對於八旗兵在朝鮮國土上燒殺搶掠等惡行極爲痛恨,但形勢比人強,面對八旗強悍的武力,他也只能和絕大多數士卒一樣,不得不忍氣吞聲聽令行事。

當聽說這次要南下與大明官軍交戰時,姜有成的心裡也是矛盾之極。

作爲大明的藩國,兩百年來,朝鮮不論是官制、軍制、文化,乃至語言、服飾等等各個方面的制度和習俗,都是處處效仿和照搬大明的規制,自國主以下,幾乎所有人都對大明整個天朝上國心懷敬仰之意。

大明的文化對朝鮮舉國上下有着深遠地影響,並且自太祖朱元璋起,對朝鮮各方面都給與了巨大的支持和幫助。

遠的不說,就說萬曆年間日本對朝鮮的武力征服吧,如果不是大明官軍捨生忘死的拼殺,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才把日本軍隊趕出了朝鮮半島,朝鮮很可能早就亡國了。

但現在自己卻要率領士卒對宗主國開戰,這讓姜有成心裡既感愧疚又感無奈。

可是事到如今已經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事實了。

自己身後不到兩裡就是虎視眈眈的數千八旗精銳,而前方百餘步外便是嚴陣以待的大明官軍,現在的形式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裝填子藥!”

姜有成面無表情的下達了命令,身邊的號手吹響了手中的喇叭。

與明軍排出同樣陣型的朝鮮銃手們開始緊張的忙碌起來,唯一不同的是,朝鮮銃手每一排爲四百人,比明軍少了一百人。

他注視着前方軍容嚴整、肅然無聲的明軍,心裡有了一種不祥的感覺,潛意識裡有個念頭突然在腦海中突然升起:自己這次怕是要死在大明瞭!

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陣仗的朝鮮銃手們心中顯然是害怕之極。

平日操訓時只需數十息便能完成的裝填程序,這次居然足足花費了百餘息才完成,很多士卒的往引藥池中撒火藥的手都是不停的哆嗦着,導致很多火藥都灑在了地上。

姜有成把這一幕看在眼中,心裡已經是冰涼一片。

“引燃火繩!”

等到全體士卒裝填完畢之後,姜有成再次大聲下令道。

短促的喇叭聲再次響起,銃手們紛紛從懷中掏出小罐子,吹旺裡面藏着的火種後引燃了火繩。

“上前!”

隨着姜有成的命令聲,兩名朝鮮遊擊各自帶領方陣開始向前行進。

朝鮮銃手所用的火銃和子藥都是未經過改良的,有效射程也就在四十步上下,依着他們平時的操訓,必須走到射程範圍裡才能止步開火。

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對面的明軍雖然也是火銃,但射程和威力卻已經遠遠地超過了一直沒有進步的舊式火銃。

現在的大明,依舊從各個方面遠遠領先於朝鮮,依舊是朝鮮只能望其項背的存在。

落後就要捱打。

背棄宗主國的朝鮮銃手終於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章 皇莊2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
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章 皇莊2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