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

以天下之財養大明。

這是幾年前朱由檢在召集閣臣議事時說過的話。

當時很多人還沒琢磨過味來,因爲他們不懂紫本主義和植民經濟的本質----掠奪資源,這也是後世西方經濟高速發展最重要原因,而這些東西對於崇尚儒家文明的重臣們來講,有點太那個。

不仁不義。

不過,在朱由檢制訂的戰略計劃陸續開始實施後,輔臣們現在回過頭來一看,當初的策略已經初見成效了,並且沒有丟失仁義之名。

理工學院遊覽結束後,在鴻臚寺官員引領下,藩屬國貴賓們乘坐一輛輛內有銅質炭盆的四輪馬車,前往京郊的四海水泥廠繼續參觀。

貴賓們早就見識過北京城外四通八達道路上這種光滑平坦且硬度十足的特殊材料,已經有不少人打聽這是何物了,都想着在本國也修上幾條這種路面,再從大明採購一些四輪馬車,回去后街上一亮相,那場面,肯定是觀者如山啊,嘖嘖,想都不敢想,簡直不要太美妙。

參觀完畢回到京城,禮部侍郎、鴻臚寺卿鄭芝鳳宴請了各位貴賓,就大明朝廷將會幫助各國發展經濟一事發表了了熱情洋溢的演說。

宴會的第二天,各方代表出席了大明禮部召開的相關情況說明會,大明方面依舊是鄭芝鳳作爲代表出席,鄭侍郎接着昨晚話題與各方代表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要想富,先修路。

諸藩國內道路交通條件實在太差,這直接導致了大明商人想要從諸國採買更多商品都難,爲啥啊?因爲運不出來。

再好的東西到了收穫季節,因爲道路狹窄崎嶇,只能靠人力一點點背到市面上去,最後只能眼看着爛在田裡、樹上,這些東西可都能換成銀幣啊。

只有道路通暢,交通條件便利,各國產品才能更多地賣到大明,各國朝廷纔能有更多稅收,諸藩貴族才能享受高品位生活。

有鑑於此,大明朝廷決定在諸國選址建設水泥廠,以便幫助諸國改善交通、發展經濟;與此同時,大明將採取措施加大與各國的貿易往來,提高從各國採買產品的數量,爭取早日讓各國民衆早日擺脫貧困,過上更好生活。

爲了表示出大明扶持各國的誠意,大明四海票號將會分別向諸國提供低息借貸各三十萬銀幣,還款期限爲三十年,各國以礦山、田地、港口、島嶼爲抵押,逾期不還者,抵押物將歸四海票號所有。

此項貸款將用於各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購買水泥修建道路、建設港口、興辦學堂、醫院等等。

考慮到各國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大明工部將會派遣有關方面的專家和隊伍吩咐各國,幫助各國朝廷開展各個項目的建設。

大明將向各國無償贈送五輛四輪馬車,以供各國國主及要員乘用。

另外,四海商行將在各國尋找合作伙伴,專門銷售商行出產的各種精美物品,四海商行除了在各國開設一間辦事處外,不再單獨設立自己的商鋪。

鄭芝鳳給出了大明方面關於加強各方合作的初步方案,其中借貸以及與四海商行合作的事宜,還是引起了各國代表的無限遐想。

這擺明了是給大夥兒的好處嘛。

借貸三十萬銀幣,這對於這些窮的掉毛的藩屬國來說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大財,他們國家每年的歲入也沒有三十萬大明銀幣,要是這筆大財一下子拿到手,自家可就能仿照大明那些大戶人家的豪宅給徹底改造一番了。

不就是用什麼島嶼港口田地之類死物做抵押嗎?

島嶼上都是些野人,也就產一些稻米水果之類的,港口?自家又不會造大船,現在的港口還是西班牙人,還有天朝幫着給建起來的,抵押就抵押出去好了,能換回白花花亮錚錚的大明銀幣,那一切都值了,錢到手,先花了再說。

礦山嗎,能值一些錢,可也得天朝派人指導着開採才成,多年來挖個坑就僱人下去挖礦,沒挖出啥寶貝來,人可沒少死。

四輪馬車可真是稀罕的很,要是真能帶回本國獻給國主,那自己地位就會更加牢固了。

看到諸人都對上述建議動了心,鄭芝鳳並沒有催促大家立刻簽訂協議,而是笑着招呼諸人前去大明官軍營地參觀,等回來後再做出決定也不遲。

鄭芝鳳笑着安慰大夥兒,以上只是大明朝廷給出的建議,選擇權還是在各國自己手中掌握,大明是愛好和平、講究道義的國家,不會強迫各國簽署任何違背自己利益的協議,所以會給各位貴賓留出充分的時間考慮。

看到天朝上官如此通情達理,一些還在猶豫着的藩屬國人氏終於鬆了了一口氣,因爲他們還要在私底下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從大明朝廷身上多撈點好處。

這些小國作爲大明藩屬國也有一兩百年曆史了,各國國主每年都會遣人帶着些不值錢的土特產來朝貢,回去時卻是帶着大明皇帝賞賜和贈予的綢緞瓷器等好東西,多年來已經讓他們養成習慣了。

可是,最近這些年,大明皇帝突然不再對他們的朝貢進行大肆回贈了,頂多就是鴻臚寺官員出面宴請一次,以後食宿費用可是都得自己掏了,堂堂天朝上國,啥時候變得如此小氣了?

不過這些話也就私底下發發牢騷行,可不敢讓天朝官員聽到。

現在天朝官吏,不管職位大小,可不是從前那般好說話了,和咱們說話都是眼睛看天,還就是眼前這位鄭侍郎和善,和誰說話都是帶着真誠的笑容,態度和藹,讓人覺着親切無比。

於是,在這位“和藹可親”鄭侍郎帶領下,一行人等前往勇衛營設在城北一處營地進行了觀光,等到下午回返鴻臚寺後,所有藩屬國代表都痛痛快快在大明擬定的合作協議書上簽字用印,沒有人再提出任何附加條件。

回國之後,這些人在向本國國主稟報詳情時,對當時那幕萬炮齊鳴、瞬時間彷彿天崩地裂的場景記憶猶新,所有人都發自肺腑勸說自家國主,千萬順從大明天皇帝,一旦惹惱了天皇帝,他們這些人也會跟着遭殃。

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
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