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

李邦華緩步走到南京衆人面前,南京守備勳臣忻城伯趙之龍、南京鎮守太監張彝憲、參贊機務、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冷着臉率先迎上前去,與李邦華互相見禮寒暄,之後其餘驚魂未定的各部尚書侍郎、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國子監等部司長官強作鎮定的先後過來見禮。

南京這夥人哪裡看不出剛纔是李邦華的示威之舉?但在心下不忿的同時,消失已久的對朝廷的畏懼感卻也情不自禁的隱然而生。

見禮完畢之後,還沒等趙之龍說話,一旁的呂維祺搶先開口了。

“制憲好大的官威啊!呵呵!不知制憲此次南下所爲何來?欽命督南直隸事,呵呵!南直隸現下繁華如昔,民衆安居樂業,百官恪盡職守,值此盛世之景象下,制憲此職差如何分說?”

呂維祺語帶嘲諷的開口道。

他自天啓年間惡了魏忠賢后就被打發到了南京,先後任工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直至崇禎六年接任南京兵部尚書一職至今。

對於自命不凡的呂維祺來說,今上登基後打倒閹黨固然是大快人心,但卻未將他召回京師擔任要職,這就是皇帝的識人不明瞭。

雖然數年前被皇帝擢爲二品大員,並且成爲了南京三巨頭之一,但呂維祺心裡仍是不忿之極。他認爲按照自己的資歷才幹,至少應該擔當朝廷六部主官之一,甚至可以入閣參政。而皇帝放着他這樣的國之棟樑不用,反而將溫體仁、張至發等人視若至寶,這明顯已經具備了昏聵之像,這樣的君王根本不值得自己全力輔佐,作爲大明賦稅重地的南直隸就該獨立於朝廷之外,朝廷不該再來干涉江南地區的事物了。

而朝廷去年開始陸續施行的裁撤內地衛所一事更是讓呂維祺憤怒不已,這種釜底抽薪之策,對於本就權柄較小的南京兵部而言更是致命的打擊。

所以當他看到木牌上所書的“欽命督南直隸事”這幾個字時,固有的反感更加強烈,再加上李邦華的這番做派擺明了是對南京上下的一種羞辱之舉,種種因素相加之下,呂維祺這纔不顧上下尊卑和體面直接出言諷刺道。

“呂部堂此言差矣!此非本官之威,乃爲朝廷之威也!時值朝廷之威漸失之際,某些官員士紳蔑視朝廷之心日盛,甚至有人公然以逆舉抗之!值此非常之時,本官以爲有必要於細微處重樹我皇及朝廷之威,以懾與朝廷離心離德之人!至於南直隸是否如部堂所言之盛世之景,呵呵,此言尚待商榷!”

李邦華面色沉肅的反駁道。

“呵呵!制憲之言似有所指乎?別處不論,單言南直隸所屬,據下官所聞,未曾有哪名官紳有蔑視朝廷之言行!更勿論有何逆舉!當今明君盛世,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朝廷之威有無必要存乎?”

呂維祺毫不示弱的駁了回去。

管你什麼欽差,什麼一品大員,你難道不知道自太宗起,南京便是另外的存在嗎?敢來南京耍威風的欽差,最後除了吃飽喝足回去糊弄皇帝重臣,哪一個真正將欽命落到實處?

蔑視朝廷?逆舉?呵呵,這都是多少年來大家心照不宣之事,你還想否定不成?

“呂部堂所言中只有二字爲真,今上確爲明君!盛世從何談起?自天啓年間流賊起于山陝,直到去歲方被剿除。其十餘年間縱橫江北之境,糜爛數省之地,致無數無辜命喪紛亂之中;更兼此人禍與天災併發,大明北境持續數載遭逢大旱,以致赤地千里、蟬喘雷幹,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千里逃荒,易子而食、烹屍而飽之事屢見不鮮!此便爲部堂口中所言之盛世不成?而部堂於江南之地,日日歌舞昇平、鐘鳴鼎食之下,何嘗爲今上、爲朝廷、爲天下之黎民有所奉?!可止矣!堂堂朝廷二品大員口出如此不悖之論,將當年寒窗苦讀之志拋置於腦後,此乃天下讀書人之恥也!”

李邦華聲若洪鐘,絲毫不顧及呂維祺的顏面,在描述江北黎民十餘年來的慘境的同時,直斥呂維祺等江南官員的醜陋嘴臉,說到最後,李老頭鬚髮賁張,戟指呂維祺怒喝道。

呂維祺羞憤欲死,面上漲得通紅,剛要厲聲駁斥李邦華的指責,忻城伯趙之龍打斷了兩人的爭吵。

“夢暗公年逾六旬,勿要再做無謂之爭。此番夢暗公奉欽命巡視江南,長途跋涉下定是已感疲憊,還是趕緊入城歇息一番。本伯與張鎮守已於城內太白樓訂下酒宴,專爲夢暗公接風洗塵,還請夢暗公歇息沐浴之後前往賞光!夢暗公!請!”

一旁的張彝憲也出聲勸道:“李制憲切勿生怒,現有皇爺這等聖君在位,做臣子的便以聖意爲己任便可!呂部堂或許言語之上有不當之處,但其非爲私人之利而言,還望制憲莫往心裡去!”

張彝憲來到南京已有數載,雖然說遠離了京師這個權利中心,但身爲南直隸地區數一數二的人物,在江南一帶可謂是說一不二的人物,比起在宮內在王德化、曹化淳等大鐺手下躬身聽差要滋潤的多,所以他對目前的位置還是比較滿意的,甚至產生出不願意回到京師的想法。

有舍有得,無舍無得,想要得到一些,就要放棄一些。

李邦華奉旨南下的目的他很清楚,早在有人預謀罷市被錦衣衛偵知上報之後,他在宮裡的人便將皇帝打算嚴懲的意圖告知了他,張彝憲自然不去趟這趟渾水。既然以後打算繼續在南京待下去,那他也沒必要得罪南京這幫人,而代表皇帝的李邦華他當然更不去得罪了。

趙之龍的態度和張彝憲相似,他也事先得到了來自京師勳貴好友的警告,並且在罷市這件事上他也牽連不深,所以他對李邦華的到來持着無所謂的態度,一旦欽差與南京方面產生矛盾,他和張彝憲便居中調和賺取好處便是了。

忻城伯府的利益大部分都在南直隸地區,而欽差辦完差事便會回京,所以他也是抱着儘量將事情化解的念頭來對待此事。

而那些南京各部司的高官,對李邦華剛纔的那番言語基本上都是很反感的。他們認爲,大明北境遭遇旱災流賊,那是你京師的朝廷的事,與我們南直隸有何關係?我們每年督運上京的漕糧賦稅又不曾短缺,賑濟災民、剿殺流賊那是你們的事,你們沒做好是能力不行,要不換我們去試試?

你們京師打仗撫民,難道就不讓我們喝酒吃肉嗎?難道要陪着你們節衣縮食才成?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李邦華掃了周圍的官員一眼後,在趙之龍、張彝憲的陪同下走向前面等候的官轎。呂維祺哼了一聲之後一甩袖子,向自己停在一側轎子行去,數名跟他相熟的官員疾步跟了過去,一邊安慰他,一邊指責李邦華的囂張和無禮之舉,其他官員也紛紛邁步走向自家的官轎,跟隨前面的幾位大佬一起進城。

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
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