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

面對如何讓大戶家中的銀錢流動起來的問題,目前爲止朱由檢只想到了上述兩條策略。

禁兼併這一條措施是釜底抽薪之舉,全面實施後將會把大筆資金流入到不動產的道路給堵死,同時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農失去土地後有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

在經歷過十幾年的戰亂、饑荒、瘟疫等惡劣因素的影響後,大明人口出現了急劇減少的狀況,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爲人口太少的原因,處在了閒置狀態。

以目前的情況看,在可預見的將來,土地與人口之間的矛盾,將不會成爲北地的一個重大隱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劇增長,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狀況後,土地兼併纔會成爲北地的主要矛盾。

各地官府在清丈田畝的同時,還會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統計作爲附加任務順帶着完成,這項重要數據會成爲各項社會活動和經濟指標的依據。

按照後世的統計數據來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區,剩餘的五千到六千萬生活在其餘十幾個布政使司的轄區內。

與現在大明的國土面積來看,這就是標準的地廣人稀。

就拿陝西來說吧,在動盪不安、連年乾旱的環境下,孫傳庭按照朱由檢的戰略部署,將全陝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涼府、鳳翔府以及臨洮府,而這些人口總計也就一千多萬,還不及後世武漢、鄭州一個大城市人口多。

別忘了大明的陝西可是地域面積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後世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的地盤。

如此大的土地面積,只有一千多萬人口,並且諸多士紳大戶在戰亂中全家被滅,如此情況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內根本不用擔心土地兼併的問題。

抑兼併的主要目標是富裕的江浙一帶,其他地區是在未雨綢繆。

這是立法的前瞻性,爲子孫後代着想。

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戶們的銀錢流入土地,那他們手中大量的資金也不能閒置浪費。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錢莊,以給付利息的方式收儲大戶們的鉅額資金,然後借貸生息,讓資金流動起來。

但這個方法聽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終還是需要實業來給與強有力地支撐才行。

沒有大量暢銷地產品,誰會去錢莊借貸建造工坊?

指望農戶在賤年時借貸渡過難關是不現實的,大明的農戶根本沒有借貸的意識,只要吃草根樹皮能夠活下去,他們是不會從所謂的錢莊借錢的。

就算到了絕路,他們還有一條道可走------逃荒。

寧願逃荒也不會去借貸。

現在四海票號開辦已經有兩年了,但業務也只限於用銀票減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額銀錢長距離運輸的不便性,這種方式還沒有爲更多的商戶所接受。

既然錢莊的優勢無法充分體現,那麼減徵商稅、刺激士紳大戶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產業中去,這就成了目前朱由檢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從三十稅一,降爲五十稅一,讓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這項政策一出臺,就會讓很多家產豐厚的大戶們爲之心動。

按照這個稅率計算的話,只要自己家有相當規模的工坊,僱請工人數超過一定的數量,那麼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繳朝廷的商稅幾乎會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從江南販運貨值一萬兩銀子的貨物到京師,俺三十稅一計算,需要交納三百三十兩銀子的稅。

而新稅率施行後,只要你有當地官府出具的憑證,證明你名下有達到減稅額度的工坊及工人數量,那這一萬兩銀子你只需交二百兩,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兩銀子,也就等於多賺了這筆銀子。

這一百多兩對於大商戶來說看似不多,但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稅,而那些大商戶販運南北,每次的貨值動輒十萬八萬兩不說,次數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來可是好大的一筆收入了。

朱由檢相信,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會算成本,他們肯定會聞風而動,拿出大量的資本來投入到實業當中,去開發更多新穎的產品,然後從中獲取更高額的利潤。

資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這一點無可厚非,朱由檢能做的就是儘量引導這些資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動大明的手工業向前發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鄭芝鳳回來時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驚喜。

現在的歐洲雖然落後,但平板玻璃的製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國和英國,都有幾十家玻璃工廠,出產的玻璃製品風靡整個歐洲,也賺取了鉅額的利潤。

方以智和鄭芝鳳如果有眼光的話,自然會意識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們能將相關技術和工匠帶到大明,那這種新產品足以讓大戶們爭相掏錢購買。

現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產琉璃,並且產量很低,這種產品在朱由檢眼中當然是一文不值的廢物,所以他並沒有讓四海商行涉足到這項產業中去。

在把自己的設想詳述一遍後,朱由檢終於得空喝上幾口茶水潤潤有些發乾的嗓子。

由於閣臣們的腦子裡並沒有相關知識的積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將朱由檢的指示記錄下來,以便回到內閣後再製訂如何進行登記和驗證的事宜。

接下來的話題便轉到了四海商行股權變更上來了。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現在的四海商行已經進行了業務分拆,把實業與商業分離開來,每年的產值和利潤也是單獨覈算,而不是全部計入到四海商行的總賬中去。

這種做法更利於商行內的業務管理,能讓朱由檢更清楚哪一個行業帶來的利潤更高,有利於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市場前景更好的行業中。

現在四海商行名下的實業幾乎囊括了大明所有產品種類,其中以四海糖業、四海紙業、四海布業、四海瓷業這四種產業爲最,每年產生的利潤也是最高。

至於新設的四海酒業,由於原料是糧食,所以現在規模不大,所產出的新酒產量很小,雖然產品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但在糧食問題還沒得到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朱由檢並沒打算迅速提高產量。

這個不急,現在朱由檢並不缺銀子,酒業利潤雖高,但也要條件成熟後再決定它未來的走向。

其他四項利潤極高的產業倒是可以進行大規模再投入,因爲這幾種產品不僅是在國內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賺國外銀子的優質產品。

尤其是糖和紙,就算在現有規模上再擴大百倍也同樣賺錢。

糖、紙、布,這三項會作爲大明未來的支柱產業予以大力發展。

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
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