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十八年這中間幾年的風雲人物中,能以大儒著稱的,無非“二週一錢”。王鐸充其量就是個書法家,而像後來所謂的三大儒: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此時都還是小字輩。
錢謙益這個人,朱由檢是半信半疑的,此人有點沽名釣譽,不過算不上良心大大的壞。
而對於劉宗周,朱由檢基本是不報希望的,一個迂腐到骨頭渣子裡的老夫子,你還能指望他什麼?
朱由檢把黃道周用到日報主編加御用筆桿子這個職位上,就是想豎立一個能跟江南復社抗衡的標杆,起碼要從文章上不能示弱。
劉宗周最近特別的生氣,作爲大學士的他,居然比不了他一個弟子受寵。而跟自己齊名的,卻被他經常看不順眼的黃道周,當了一個小小的通政使,卻天天坐着一輛豪華馬車招搖過市。
生氣是一回事,可是跟皇帝的合作還是有必要的。教書育人,一直都是儒家覺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看家本事,祖師爺孔老夫子都是以師長的身份聞名於世,他身後的弟子們又如何能拒絕這個名譽呢!?
朱由檢這一次沒有把辦學這件是拿到朝堂上朝議,而是用日報發了一片通告,準備以內庫的銀子在全國各地(基本上就是江南)的每一個縣,創辦一所蒙學。並徵集百姓們的意見。
這可是破天荒的一件事情,皇帝做點好事,居然要問百姓們的意見。誰能有意見?起碼讀書人對辦學這種事是不會有意見的。
所以,劉宗周在聽到學生黃宗羲的彙報之後,也就沒打算再攛掇張採和朱由檢對着幹了。
錢謙益當然也不能和朱由檢對着幹,皇帝也賞給他了一輛馬車,他正帶着柳如是坐着馬車回蘇州炫耀去了。
《復興報》難得地讚揚了一翻朱由檢的明君行爲,還大量的撰寫了一些文章,表明江南讀書人準備盡力支持皇帝的善舉。
反正出錢的是朱由檢,而最後賺這筆錢的,還是江南的讀書人,建了學校,得有老師,離開了江南的讀書人,皇帝能去哪找老師?
“大手筆啊!”史可法聽到這個消息,首先想到的是朱由檢哪兒來的銀子。雖然他不是戶部尚書,但是他卻瞭解大明的財政狀況。
以目前大明在江南的財政收入,支撐一下江北的軍隊開始都有些捉襟見肘。另外,山東的軍餉一直是比較大的,李巖那邊最近一直在打仗,連老巢都丟了,成了徹頭徹尾的流動作戰。反正史可法是不看好李巖的,這位李自成以前的高參所展現出來的本事,讓史可法覺得不以爲然。
“要是我,肯定會死守泰安,絕不丟一寸大明的城池。”史可法經常這樣想,所謂大明的骨氣: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賠款,史可法是堅持貫徹到骨子裡的。
“義父,您說皇上辦學校的錢會從哪來?”史德威經過史可法在朱由檢面前的重點推薦,已經當了新的京營都統,頂替了李成棟的位置,算是年輕一輩的後起之秀。
“咱們的皇上有錢。”朱由檢有一筆大錢,史可法是知道的,他以爲以爲是京城的庫銀被朱由檢秘密的藏在某個地方,最後運到南京的。
整個江南的仕林,不管是不管事的錢謙益,還是等着撈好處的復社,亦或者是真心爲朝廷操心的史可法。他們全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皇上,辦學是件好事。可是這麼大的辦學規模,是不是要動那筆銀子?”快要臨產的陳圓圓挺着一個又大又圓的肚子,在小玉的攙扶下堅持着每天走路,這還是朱由檢說的,多走動,有利孩子臨產。
“銀子當然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朱由檢接過陳圓圓的手,扶着她一起在御花園裡慢慢的走。
“你見到李自成的時候,他就沒提銀子的事?”陳圓圓奇怪,朱由檢從李自成手裡弄走了這麼大一筆銀子,這次回南京之後,朱由檢居然沒提李自成說起過。
“這事啊,朕太忙,都沒來得及跟你說呢。李自成見到我的第一眼,就明白銀子是朕偷的。你不曉得,他當時在廟裡非要殺朕,主要就是因爲銀子。
不過,朕說服了他,銀子的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朱由檢對着陳圓圓一笑,顯得這件事非常輕鬆,不值得一提。
實際上,李自成當時已經把劍架在朱由檢的脖子上了。論打架,朱由檢不是李自成對手,哪怕他在後世當過兵,跟李自成這種賊王動手,一樣是找死。
只是李自成那一劍沒有砍,只是問了一句:“陳圓圓是不是也被你拐走的?”
朱由檢眼珠子一轉,當時那把劍離他的喉嚨只有零點零一公分,四分之一柱香之後……
算了,編不下去了。朱由檢不擅長編情話。
李自成的確提到了陳圓圓,但是朱由檢提到了劉宗敏,提到了李巖。並且還有李巖帶給他的一封信。
如果說李自成是因爲厭倦了征戰,已經身感陷入絕境而放棄抵抗明軍。
那麼他不殺朱由檢,則是因爲李巖的勸解。李自成也明白了李巖的重要性,到了這種地步,他如何能不知道誰纔是他最重要的幫手?
朱由檢懷裡揣着李巖的信,又用大軍逼着李自成無路可走,這纔敢和李自成當面談一談。
朱由檢本來是打算留李自成一命的,被他拒絕了。一座山上都容不下兩隻虎,何況是兩隻龍。
“銀子是我弄到手的,你沒本事弄,算不得你的。”李自成堅持認爲銀子應該屬於他。
“你從貪官手裡勒索出來,我又從你手裡偷出來,咱倆扯平了。”朱由檢死皮賴臉,反正就是耍賴。
“那我就殺了你,再奪回來。”
“你殺了我,銀子和陳圓圓你也得不到了。她懷了我的孩子,快生了。”
“咣”一下,李自成的劍失手掉地上,他真是深深的感到了失敗。殺頭沒怕過,zf沒怕過,偏偏最愛的兩樣東西被個騙子全忽悠跑了。
“可是學校不只是建好就行的,需要老師,老師也需要俸祿的啊!”陳圓圓把朱由檢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先蓋學校,這個過程起碼得半年呢。等學校蓋好了,學生入學了,老師自然就有了。”朱由檢一笑,中原文化中對老師這個職業是尊重的,他不信缺了國文老師,他只是發愁理科老師去那裡找。
好在他現在建的是蒙學,也就是小學,留給他的還有時間。
整個江南,不包括蜀地在內,總共有一百多個縣,每個縣先建一所蒙學,按每一所兩千兩費用計,朱由檢一次性要拿出三十萬兩出來。
當然這裡面涉及到的學校數量肯定會按照人口分佈來確定。所以,朱由檢打算拿出五十萬兩,來推動一下,看看能不能在仕林裡面再打一個缺口出來。
(PS: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