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開洋海議

bookmark

何喬遠所舉的例子,就是讀書人的例子。這個只要是大明人,自然都能知道。

他認爲,讀書和出海很相似。比如說讀書成進士的,在讀書人中能有幾個人?有十之一二麼?那些讀了一輩子書卻一無所獲的人,窮困潦倒,就說讀書誤人,難道事情真得是這樣麼?現實卻是人人都喜歡讀書,就是因爲讀書有可能會中進士,從而出人頭地。

由此類比,出海也是一樣,有發家致富的前景,雖然有危險,但還是人人都願意去。所以不要拿這樣的例子當藉口來禁海,這並不妥當。開海的話,就算有海盜,最多劫一兩艘船,危害就止在一兩艘船上。可一旦禁海,這些海盜就登岸來劫掠,那危害有多大,會有多少人因此受難,這根本就不能比!

何喬遠在奏章的最後,舉了宋時開海的例子。說市舶司當時設在泉州,有三十多個國家過來通商,空前盛況。當時的郡守還會爲他們祈福,保佑出海平安。朝堂朝野,都贊同這事。也因此,宋一代就不怎麼缺過錢。後來宋滅亡,也不是因爲開海禁的原因。

看到這裡,崇禎皇帝不由得看了溫體仁一眼。這一段和當初溫體仁在早朝上的慷慨陳詞如出一轍,難怪溫體仁看到這份奏章後,會藏在袖子裡,找機會給自己御覽了。

他如此想着,便繼續看奏章的最後。

何喬遠又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了禁海的危害,強調福建多山,交通不便。沒有了海運,只能陸路挑運,使得福建物資匱乏,且這還是小事。他說如今的天下,做生意已成大利,很多人都在經商了,所謂今日天下人無所不爲行賈,說吳越的生絲是夷人最喜歡的東西,他們自己則擅長織造,如果沒有了生絲,他們也就沒有了原料;他們還喜歡江西的瓷器等等。

何喬遠最後說大明現在都是用錢的時候,特別是在北方,要對付蒙古和建虜韃子,更是需要好多錢;而在西南,則有很多好東西堆積在那裡賣不出去,也就無法換成錢。他們沒錢也要造反。這些事情的發生,都讓大明需要更多的錢。

有這麼好的機會擺在這裡,何喬遠希望朝廷重視,重開海禁,爲大明之福也!

崇禎皇帝看完,雖然覺得奏章中有個別地方的觀點或者論據並不妥當,但總體而言,這份奏章是給了他很大的驚喜。

崇禎皇帝手中拿着這份奏章,並不放到御案上,看着溫體仁,帶着點微笑問道:“溫卿怎麼看?”

“陛下,臣以爲,此奏章所言極有道理,臣附和之!”沒有意外,溫體仁的表態就是贊同。

而後,他稍微猶豫了下,最終還是補充道:“臣在年前早朝所言,傳到閩地,何侍郎聽聞,甚是心喜。前些天時,欽差徐尚書更是出手干預海賊李魁奇立斬之事,變更爲押解京師。他以爲是臣在這事上出了力,因此又寫了這份奏章,讓人送到京師來。”

溫體仁說到這裡,便停住了。他是聊天羣中的人,當時就有關注那個水上飄和崇禎皇帝的互動,因此,他一下就知道徐光啓那事是誰的意思。對於這樣一個海盜,皇上並不殺他,反而是要費周折押解來京師,這已經很明白地傳遞了一個信息。

也因此,他對這份奏章有很強的信心。如今地方上也有官紳,雖然是告老還鄉的鄉紳呼應自己的開海之舉,還是熟悉海事的,這就大有作爲了。

崇禎皇帝聽得微微一笑,他知道以溫體仁的精明,肯定也猜出來,徐光啓那事是自己安排的。於是,他就問道:“那李魁奇可曾押解到京師了?”

對於這事,溫體仁雖然貴爲首輔,可和他有關,自然有操心。因此,他馬上就奏道:“回陛下,海賊李魁奇在今日早間押解到京,如今關押在刑部大牢。”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當即下旨道:“押他來,朕要見見。溫卿也聽聽。”

“遵旨!”溫體仁自然沒有意見,心中欣喜,立刻回奏道。

過了沒多久,四名東廠番役就押着一名戴着手鐐腳銬的矮壯黑漢子進殿了。

這漢子就是李魁奇,之前被押解進京時,路上聽劉金生說,是他買通了一個朝中有關係的人才把他救下。至於進京後的事情,他讓李魁奇放心,一定不惜代價繼續重金賄賂那人,肯定能把他救出去。

此時,才關進大牢,就有東廠番子來提他,更爲關鍵的是,還提到紫禁城來了,這讓他相當吃驚。

他有點納悶自己那義子到底賄賂了誰,能量如此之大,這是驚動了皇帝?他有點摸不準,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他的命運到底將如何?

就算他曾是縱橫海上的一代海盜,可這進了皇宮後,那心就很是忐忑。這其實不管他是生是死的事情,而是他說到底還是一個遠在福建那邊的老百姓,如今這殿內可是大明皇帝。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威嚴的符號。

一進了殿,甚至都不敢擡頭看,便跪了下去,按照傳聞中的方式,山呼萬歲。

崇禎皇帝見他跪那麼遠,不由得有點搖頭。沒想到這樣一個人物,見到自己也緊張了。他明知故問道:“你就是李魁奇?”

聽着聲音有點年輕,讓李魁奇有點意外,不過他不敢多想,低着頭連忙回答道:“草民……罪人是李魁奇。”

“朕問你,如若朝廷開海禁,朝廷獲利多否?最大的阻礙是什麼?”崇禎皇帝開門見山地問道。

這兩個問題很重要,最瞭解情況的,最具權威性的,應該就是這些縱橫東南海上的大海盜了。

李魁奇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不是問罪於他,反而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他驚訝之極,當即忘記了一切,擡頭看向聲音來處。發現年輕的皇帝正看着他,邊上還有一名穿緋袍的老頭也在看着他。

“啊……這……”一時之間,李魁奇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感謝月月成珏的打賞,欠下的一更大概在下午5點左右還掉。

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269 合作共贏63325 國丈周奎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333 爲自己正名463 李芝奇的自信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1095 帶個話753 決戰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738 泡湯了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860 拜師(第四更)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809 交鋒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523 老婆沒了(第四更)346 晉地災情726 自以爲是530 鴻門宴麼671 救救我(第三更)54 朕要一塊算賬762 此戰禍根839 睡不着啊(第三更)1307 遷都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347 保德州陷346 晉地災情1086 世襲之革新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1200 這真是簡直了!189 大嘴巴848 擔心(第四更)686 誤會了1162 沒關係1088 登陸899 打手(第四更)1323 農科伯547 強者爲王924 兔子沒來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138 民議834 佈置(第三更)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83 又一個心願214 算術1163 劉香爲說客1095 帶個話871 閩粵商人476 胡言亂語?1323 農科伯1254 年輕好啊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514 旗來1046 一句話的作用704 佟氏(第三更)815 各懷目的1092 盛京之變132 士氣大振823 莫名其妙67 冒死彈劾1289 喪家犬336 天使到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1207 去山東870 繼續耗便是1109 得償所願973 禍害南洋去吧1244 婚書885 好狠18 準了400 看天又怎麼了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587 什麼時候都可以530 鴻門宴麼932 就不如你的意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1135 南洋局勢1281 哪位神醫417 一個字亂990 聯繫上了400 看天又怎麼了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191 特種部隊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139 引導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302 瀋陽的八卦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1029 趁機改土歸流1289 喪家犬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252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1126 莫臥兒帝國1089 明軍來了
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269 合作共贏63325 國丈周奎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333 爲自己正名463 李芝奇的自信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1095 帶個話753 決戰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738 泡湯了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860 拜師(第四更)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809 交鋒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523 老婆沒了(第四更)346 晉地災情726 自以爲是530 鴻門宴麼671 救救我(第三更)54 朕要一塊算賬762 此戰禍根839 睡不着啊(第三更)1307 遷都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347 保德州陷346 晉地災情1086 世襲之革新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1200 這真是簡直了!189 大嘴巴848 擔心(第四更)686 誤會了1162 沒關係1088 登陸899 打手(第四更)1323 農科伯547 強者爲王924 兔子沒來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138 民議834 佈置(第三更)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83 又一個心願214 算術1163 劉香爲說客1095 帶個話871 閩粵商人476 胡言亂語?1323 農科伯1254 年輕好啊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514 旗來1046 一句話的作用704 佟氏(第三更)815 各懷目的1092 盛京之變132 士氣大振823 莫名其妙67 冒死彈劾1289 喪家犬336 天使到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1207 去山東870 繼續耗便是1109 得償所願973 禍害南洋去吧1244 婚書885 好狠18 準了400 看天又怎麼了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587 什麼時候都可以530 鴻門宴麼932 就不如你的意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1135 南洋局勢1281 哪位神醫417 一個字亂990 聯繫上了400 看天又怎麼了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191 特種部隊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139 引導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302 瀋陽的八卦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1029 趁機改土歸流1289 喪家犬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252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1126 莫臥兒帝國1089 明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