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東北人民軍司令部的判斷,日軍從國內支持關東軍一共有兩個辦法:
一是經海運運送陸軍至朝鮮半島釜山港,再利用縱貫全島南北的鐵路線直達平壤再達中朝邊境城市新義州,這樣的速度最快。
但是深入朝鮮境內的人民軍進展很快,短期內新義州能否守住、或是能否突破人民軍第26軍在丹東的防線尚在五五之數,萬一日本軍隊在中朝邊境作戰失利,而增援的部隊遲遲不能上去,則變成在中朝邊境的消耗戰了,對關東州的日軍第2師團則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及時增援。
第二個可能性是海運直達大連灣。雖然會比鐵路慢了兩天,但是日本倚仗有強大的海軍,其安全並順利到達關東州的係數很大,而且利用海上超強的運力,還能給第2師團以戰略補給。
想來中國軍隊無論如何沒有能力在幾天的時間裡吃掉日本第一等精銳的師團吧----即使在全盛時期的俄國也沒能做到,在正史上的中國所有抗戰的軍隊也從來沒有做到。
這兩條路,張漢卿已經想了無數遍。中日的海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中國是不可能在海上和日本有正面的交鋒能力的。唯一能做的,便是依託稍勝一籌的空軍,在渤海灣佈下堅實的近岸防衛圈。
在此之前,渤海艦隊的全部驅逐艦已經待命,潛艇也佈置在黃海準備借空潛一體化的力量在中國近海形成防禦,與日本海軍相持。
只要將日本海軍牢牢限制在黃海中國一側外,則在中國關東州和朝鮮的戰事會在最大限度上依靠陸軍的成敗。
在海上交鋒拖得時間越長,中國海軍的劣勢就會越明顯。
在關東軍還在中國腹心的時候,如果不能夠儘快剷除它,萬一海戰失利,日軍援助得手,勢必要在中國東北四面開花,即使中國勝利也必定是慘勝----因爲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的大戰,歷史又必然要回到不堪回首那血淋淋的往事了,這是張漢卿絕對不願看到的。
在全國、全黨、全軍衆志成城面前,不用說話,士官們的抗日熱情都是高漲的。不管怎麼說,這是數十年來第一次由政|府發動對列強之一的全面反擊,即使爲國而死也不在話下。
不過還是因爲遭受了數十年的凌|辱,軍隊對於能否打贏、怎麼打這場戰爭,絕大數人是沒底的。一句話,敢死的決心和對於勝利的前景的懷疑是並存的。在樹立必勝的信心上,人民軍政治部的軍官們在戰前動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部隊各級官兵樹立了這樣一個信念:中國無論從戰略可持力、資源、兵源等種種項目上均遠遠將日本拋在後面,中國就需要這樣一場勝利屹立在世界強國之列,從而真正站起來!
而且自明治維新以來,從沒有一個完整的日本聯隊及以上被繳獲軍旗或成建制地消滅,如果在關東州的這場大戰上人民軍能夠一舉消滅其整個師團,必將永載史冊,併成爲中國邁向軍事大國的號角。
所以張漢卿在聚集了足夠的人力後,決心用優勢兵力對關東軍進行決定性的打擊,務要一戰而平定東北,既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士氣,又能夠在戰略上徹底消除腹部威脅,爲再戰及將來可能的和談奠定基礎。
所以張漢卿給戢翼翹的命令是: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發動多波次、不停息的團一級的衝鋒。在炮火準備後,不惜一切代價,一戰定乾坤。準備多時的坦克軍也進入預定陣地,等待它的處子秀。
8月6日這一天凌晨,正在睡夢中的日軍突然被天上由遠而近的滾雷般的轟鳴聲驚醒了。還沒有等驚慌失措的日軍進入陣地,呼嘯而至的機羣傾吐下了雨點般密集的炸|彈和機關槍子彈,遠處怒吼着的炮口,噴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煙和烈火吞噬着日軍陣地。
這是中國集中了駐守在東北和華北的幾乎全部轟炸機,在三個戰鬥機大隊的護衛下,近乎孤注一置的賭博。地面上,集中了約500門大炮同時也發出震天怒吼,105MM口徑和75MM口徑的榴|彈炮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共傾銷了2萬噸炮彈。
要知道在二十年代,又是在工業實力遠不及歐洲的中日戰場上,能夠出現這麼強大的火力是不可思議的,當然場面也是殊爲壯觀的。日軍陣地頓時一片火海。
好不容易捱到連綿不斷的轟炸和炮擊過去,接着一幅讓日軍永遠不會忘記的恐怖場面出現了:無邊無際的土地上,三百餘輛怪物轟鳴着,排成數百米寬的鋼鐵洪流,以決戰姿勢向日軍陣地碾壓過來。
這種東西噴出的濃煙如同天邊捲來的烏雲,履帶捲過的土地跟着轟鳴聲在抖動。這個怪物還攜帶有大炮和機關槍,把日軍陣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帶在日軍工事上壓來壓去。
許多日本兵對這冒着火舌的鋼鐵怪物一無所知,甚至有氣極敗壞的日本軍官拔出指揮刀試圖砍斷這“怪物”的咽喉!
儘管大和武士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藥包,試圖與坦克同歸於盡的勇士,但全都無濟於事。
在中國人拍攝的二戰電影中,只要有步兵對坦克的對抗,一般都會出現英勇的士兵渾身綁滿炸|藥包衝向坦克,用血肉之驅與鋼鐵玉石俱焚的壯烈舉動。只有真實地見證了那次戰爭的場面,才知道,許多時候,真正的坦克戰不是這樣的,至少不完全是這樣的。
坦克作爲突擊的武器,一戰時已經初見雛形。但是當時只是把坦克作爲步兵的補充,並由步兵作掩護,在作戰理論上還遠沒達到二戰中後期所達到的層次。像脫離步兵保護的坦克集羣衝鋒,即便歐洲列強,也覺得是匪夷所思。更別說陸軍比歐洲低了不止一個檔次的日本了。
憑心而論,炸|藥包和燃燒|瓶對坦克的威脅是巨大的,特別是在起初“薄皮”的情況下,幾乎是一點就着。
但是由於張漢卿對使用坦克的戰役突然性,以及日本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對坦克的陌生,在從剛止息的炮火中懵懵醒來的一剎那,面對這麼一個怪物,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少數試圖用“人肉炸|彈”的士兵,也只是病急亂投醫誤打誤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