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在力主與中國結成非敵對關係的勢力中,後來屬於皇道派中堅的石原莞爾竟然出力甚巨,這不啻是一場巨大的諷刺。
被稱爲“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爾是一個頭腦十分冷靜的軍人,這點和喜歡人來瘋的其它日軍參謀不同。他懂中文,雖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樣的中國通,但對中國保持了最樸素的理解。通過很長時間的在華親歷經驗,他認爲那種只需要短期決戰就能征服中國的想法十分錯誤:
“中國有自古以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爲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爲對持久戰的極爲有利的條件。如果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但是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意圖。”
他清醒地認識中國,反對國內相對成型的看法:“一直到明治維新爲止,中國作爲亞洲的先進國家而令人感到害怕,日本人則從甲午戰爭戰勝了中國以後,就認爲中國是一個老衰的國家而看不起它。”
通過在華的親自調研,他認爲中國在人民黨的帶領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對華的戰略優勢。
即使不能成爲朋友,也不要成爲敵人,這是石原莞爾的看法。中、蘇都已經成爲陸上大國,日本即使窮全國之力也無法戰勝這兩個大體格的巨人,大和民族的拓展方向只能是海上。目前英美在太平洋、在東南亞的力量非常薄弱。
只可惜,在日本國內,能有他的這種戰略遠見的政治家不多。
其實中國人在戰略上也有問題,那就是“多戰爭憂患少戰略理性”、“多戰略完成少戰略開拓”。也許,狄夷外患是內斂的中國所碰到的最大的敵人,儒家文化其實是一種守成而不是進取,千百年來所形成的慣性使中國很難有動力去重視外面的世界,即使在睜開眼睛看世界之後。
張漢卿對中國的剖析都能做到客觀而公正,對日本的看法自然不會有偏頗。在他看來,戰略是要哲學的,而日本沒有哲學。
遍數日本,不要說沒有毛主席這樣的大家,連劉伯承、彭德懷、鄧|小平這樣出色的統帥也沒有。
山本五十六是日軍的另類了,70多年前,他就知道空中決定論,彷彿觸摸到現代戰爭的本質。其實這個神來之筆只是他一時衝動的結果,他居然沒有理解自己這一獨創戰法的劃時代意義,他仍然把目光投向大炮鉅艦。
就在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日本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反而是被他打得滿地找牙的美國人從慘敗中捕捉到了勝利之光。
明治時期,日本人的名字大都英氣蓬勃,如伊藤博文(君子博學於文)、山縣有朋(有朋自遠方來)、夏目漱石(枕流漱石)、大隈重信(民無信不立)、宮崎滔天…20世紀初,還是中學生的毛偉人曾經給他寫了一封信,上來就稱呼道“白浪滔天先生”。
後來有首詞寫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是不是受此啓發未可置評,但毛一定是注意到了日本姓名的不凡之處,不然他不會這麼叫。
但這些鏗鏘的名字已經離今天的日本人遠去了。
戰略對決其實是一種格局對決、精神對決。在這一點上,日本差得太多。不能夠清醒地認識對方,也不能夠認真地解剖自己,而只是憑着僥倖、用賭國運的方式來進行政治判斷和運作,這樣的國家順風順水時會把問題掩蓋了,但一旦核心問題暴發,將會有亡國之虞。
這樣的國家,傻子纔會和它結盟。
嚴格地講,正史上的日本也就能夠在落後的中國身上顯擺,當面對工業能力強大得多的美國和蘇聯時,立即就顯得它無論在戰術還是武器上的落後與舊中國與它的對比是一致的。當張漢卿帶領下的中華民國發展起來後,特別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是要與美蘇看齊的,日本和她不是同一個體量。
即使是現在,中國絕大多數陸軍的裝備比日軍都不差。衝着數量的優勢,張漢卿就敢於和它掰手腕。他雖然說得委婉,但來訪的日本政要都是人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張作霖政|府“頑固”地拒絕承認西原借款、拒絕了庚子賠款用於中日文化“親善”並讓日本政|府在列強面前丟臉、現在又拒絕了中日軍事同盟的建議,這讓在場的日本精英們非常不爽。看來,張氏父子是堅定地要做日本的敵人了!
永田鐵山很不悅地說:“少帥先生,我知道您的麾下現在有百萬軍隊,恐怕這也是您的底氣所在。但是請注意,大日本帝國只是沒有武裝它的子民!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可以動員起四、五倍於您的精銳師團!在亞洲,我們絕對不能容忍一個對日本不友好的政|府存在!
日中友好,建立包括中國、蒙古、朝鮮、臺灣在內的休慼與共的政治軍事團體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您爲什麼一直反對?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完全可以像日本一樣實現國家統一,這不正是您一直宣稱的目標嗎?”
張漢卿正色說:“需要糾正永田先生一個常識性錯誤:蒙古與臺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應該與中國並列對待!而且只要中國願意,隨時可以武裝起十倍、二十倍於目前的兵力。
如果記得不差,永田先生對軍事動員很有研究,如果非要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我們的動員人口和規模會讓永田先生睡不着覺的!
至於中日關係,永田先生,可能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們願意與一切對華友好的國家建立合作互助的政治經濟關係,自然也包括日本。如您所說,日本的軍事力量太強大了,強大到我們不好意思參加與你們的軍事同盟,這不是拖累你們嘛?”
他狡黠一笑:“這正是中日友好的體現啊!”
張漢卿棉裡帶刺而又“真情十足”的拒絕,實在讓永田鐵山找不到藉口了。日本人和張氏父子打交道太多了,面對這樣一個有實力又不鳥他們的霸主,除了動武,真的沒有別的招數好用----可是真的動武人家真的懼怕嗎?至少他們一行來此不是爲了宣佈動武的。
長達八年的交往中,日本政|府已經把張漢卿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了:他是一個堅定的中國民族主義者,在經濟上有獨到的見解,在政治上善於駕馭複雜多變的局面,在多年的軍事生涯中團結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高級軍官。
這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其對日態度極爲排斥,並且是中國爲數不多的對日本國的強勢抱有蔑視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持久戰”理論爲日本軍政高層所懼怕,認爲這戳到了日本的痛處,這也是在歷次衝突中日本不敢將其擴大、而不得不尋找妥協的辦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見又將是一場不歡而散,朝香宮鳩彥王忍不住發飆了。他是典型的軍人,所以說話沒有外交人員所常用的婉轉辭令。但正因爲他的皇族身份,他的話也就十分有分量:
“張將軍,恕我直言,一羣烏合之衆是打不贏訓練有素的武士的!如果都以人口多寡分勝負,你們中國古代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了,中國也不會和外國簽訂那麼多條約了!日本帝國的軍官們都是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才鍛鍊成爲真正的軍人的----你這麼年輕就當了將軍,你們中國的將軍一定很容易當吧?”
這一席話讓場中人都是變色,連日本方面都心底一沉。日本人在中國囂張是囂張了些,但不至於當面對尊貴如老小張這樣不給臉,畢竟人家還是有身份的人,真的翻臉,你又能奈何人家?不過朝香宮鳩彥王是皇族,話已說出,無可挽回。
在中方這面,無論如何年輕,張漢卿作爲人民黨主席、人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人民軍總司令的職務在那裡。
主憂臣辱,他的直接的屬下蔣百里、郭鬆齡都憤憤然;作爲奉系接班人的忠實擁躉,奉系老帥孫烈臣、政治上重要智囊和官員王永江等也都面色也不善。
當然,張作霖臉色更不好看,日本鬼子再兇,也不能囂張到這樣當面打臉啊!
一剎那張漢卿差點就要暴起打人了,不過長期養氣的功夫讓他忍了下來。不是不敢,因爲言辭不和就動手,這在外交上是極失禮的也極可能因此而釀起一場大事變,特別對面的是位舉足輕重的皇族。
但是這口氣他一定要出,不然得了便宜的日本人會得寸進尺,還不知道會說出什麼不好的來。
至於影響,中國和日本目前的關係就像茅杆兒打狼----兩頭害怕,鬧鬧矛盾可以,搞大了對誰都不好,所以張漢卿不怕。
來而不往非禮也,嚥下這口氣就不是張漢卿的作風。他已經收斂了笑容,一字一句地說:“咱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搖車裡的爺爺,拄柺杖的孫子’,年輕怎麼啦?據我所知,你們天皇很年輕,看來在你們國家當天皇也一定很容易了?”
既然你先不給臉,那我也不知道客氣爲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