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金融危機

帝國拋出的招標活動中,鐵路修築方面絕對可以說佔據了大頭,而相配的一些基礎工程中也可以算上,另外還有一些重工業方面的工廠。只是剩下的就是秘密進行的軍事上的招標了。

而鐵路招標中,其中的六成部分都是已經和各國私下商談好的了,招標只不過是個過場而已。而剩下的四層當中,則是公開招標,畢竟,這麼多國家來了,也不能讓他們都空手而會不是。何況,就算那些和帝國簽訂了秘密協議的國家當中,他們國內企業也不是說都可以得到利益的,而那些沒有得到利益的自然是要在公開招標上一展身手了。

所以,這北京的衆多國家的聚會當中,除了各國的外交部長等政要外,還有數量衆多的外國財團企業的人存在。

而這些企業當中,收穫最大的就是財大氣粗的美國摩根財團,他們雖然也和美國政府合作拿下了一條小鐵路線路的修築權,但是,對於錢多的摩根財團來說,這一點完全不能滿足他的胃口。所以,沒摩根財團發揮了他的金錢攻勢,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南京到上海之間的鐵路修築權。除了摩根外,另外的一個美國衆多財團聯合起來的企業也拿下了一條武漢到南京的支線鐵路修築權。

可以說,除去了各國的秘密協議外,美國的民間資本得到了最大的利益。而其他國家的民間資本看到如此情況。在鐵路招標完畢以後,對那些基礎工程,礦山開發的工程也不遺餘力的競標。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得到最大好處的就是帝國。

這一次的招標,只是大開發計劃當中地第一分部,而這第一部分也整整持續了約半個月的時間才結束。當那些外國政要,商人滿懷着大量的合同回國的時候,陳冬生嘴角里也露出了微笑。唐僧肉並不是這麼好吃的。相反。還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地。即使這代價目前還看不到,但是也用不了多久了。

當各國一拿到合同後,面對已經到手的利益,各國也都開始行動起來。世界各地不斷的有大量的商船,貨船到達的各個港口,而作爲第一步。自然就是各個港口地擴建工程。一時間,在中國的外國人突然多了起來,根據不完全資料統計。一八八九年初,中國內有着超過五十萬的外國人長期在華工作,生活。可見。帝國的大開發項目有多麼的膨大。

甚至,根本沒有辦法估算具體的資金規模。如果一定要估計的話,可以從外資銀行到帝國開設分行看的出來。到一八八九初,在中華帝國開設分行的外資銀行高達一百多家,而他們的主要業務不是面對中華帝國國內地民衆。而是面對各個到帝國來展開業務的外國企業。

帝國國內的各地,在因爲土地法令而引發的各地暴亂當中,鐵路,各種的基礎工程,礦產資源的開採也已經快速地起來發展起來。

而這當中,又已德國方面的鐵路修築速度最快。到一八八八年十一月的時候,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帝國政府地配合,甚至派出了地方部隊參加修築的前提下。終於把盛京到北京的這一段鐵路修築成功,並且通車。而在這一鐵路當中,帝國擁有百分之七十的所有權,而德國方面的修築企業擁有百分之三十。其實,修築修築的最大利益,不是說鐵路的以後運營收入。而是當修築鐵路的時候,鐵路說需要的鐵軌等物資都需要採購。而正是這些,纔是他們地最大利益。

由於帝國內部的鋼鐵冶煉還不是很成熟,甚至,連國內的軍工企業都沒有辦法滿足,所以,這些鐵軌的什麼的,都是採購自德國。而帝國現在已經在修築的鋼鐵冶煉工廠還沒有投產。

由於德國在東北的鐵路修築,直接地刺激了德國地鋼鐵工業的發展。這就好比起了一個帶頭作用,德國各地,歐洲各地地鋼鐵公司不斷的涌現,而鋼鐵企業在股票交易市場上也是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比方說德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從最開始的每股二十五馬克,到一八八九年初,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三十馬克。被人成爲,這是鋼鐵時代的驚人成績。

而美國。美國在帝國取得的鐵路修築以及其他的基礎工程在總數的僅次於德國。而英國緊跟其後。美國由於是民間財團取得的鐵路修築權,所以。在沒有政府的引導下,他們也在瘋狂的爲了鐵路,或者說鋼鐵而努力。

當那些帶着大量合同的美國商人還沒有回到美國,美國的各個鋼鐵公司就已經開始增加設備,擴大產量,而一些人更加的絕,直接開辦新的鋼鐵公司,沒有錢,資金不夠怎麼辦?向銀行貸款,現在傻子都知道,開辦鋼鐵企業賺錢。

而當那些帶着合同的美國商人回到了美國後,那些鋼鐵企業幾乎都瘋狂了,爲的就是爭取他們手中那大批的鐵軌以及各個鋼材的訂單。隨着這些消息,美國股市中的鋼鐵企業的股價開始瘋狂的上漲。而普通民衆似乎也發現了鋼鐵股票的利益。開始從銀行取出存款,變賣其他東西,總之,把一切都變成現金,然後購買股票。

美國,德國出現這樣的情況,英國,法國也不例外。

事實上,如果單單是因爲中國大規模鐵路修築的話,也根本不可能造成這麼大的轟動,而關鍵的是,地球人都知道,中國的鐵路規劃,而且,現在的第一部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以後還會有更加多的鐵路會陸續修築。這也就造成了各大鋼鐵公司根本就不用擔心自己的鋼鐵賣不出去。相反,看到股市如此瘋狂。一些專門投機的商人也進入到這一行列來,他們大量的開辦鋼鐵公司。然後就把公司上市。甚至,有個工業剛一拿到營業執照,甚至連工廠都還沒有,或者說連辦公室都沒有,就在股票市場上架。然後通過各種報紙宣傳,人們競爭購買他們的股票。

當陳冬生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暗道,這些人,都瘋了。

當然,讓我們把時間回到一八八八年中的這一段時間裡,這一段時間,帝國除了各地爆發的叛亂和轟轟烈烈地大開發外。還發生了一件外人並不怎麼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太子之爭。

一八八八年,潤貴妃終於沒有辜負陳冬生和數十萬將士的期望,生出了一個大胖小子,而陳冬生也是及誒的高興,當時就給他的這個還對着他撒尿的小子取名爲:陳敬巖。敬,這是韓章告訴陳冬生地,是他們老陳家的輩分,雖然陳冬生沒有什麼所謂,但是一不好堂而皇之的換不是,所以,就在敬字後加了一巖字,意思很建大,就是希望這小子已經能夠像岩石一樣的性情堅硬,不屈不撓。

對於得子。陳冬生還是非常的高興地,第二天,帝國日報就刊登了帝國的第一位皇子的出生報道!而第三天,陳冬生就在皇宮內,大大宴羣臣,意圖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喜悅。

但是,這份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讓人打破了。那就是有人已經上言,說帝國目前無儲君。當立儲君。當時的陳冬生也不在意,畢竟,對於他來說,帝國儲君的選擇並非一個簡單的事情,而他也不會說按照那些所以的長子優先的說法去選擇儲君。

就這麼一直拖啊拖,到後來,郭雪的第二胎,也在兩個月以後出世,而且還是一個男孩。陳冬生給他取名爲:陳敬華。

當這地二皇子也出生後。這事情就有點不好辦了,下面的那些大臣們對於儲君的支持也開始的明確了開來,幾乎八成以上都是支持郭雪的兒子,二皇子。而潤貴妃的大皇子支持的人就相對的少了起來。

但是,這樣還不夠,半個月以後,李菲臨的妹妹李菲菲也給陳冬生生了個胖小子。這下就亂套了。帝國軍中。幾大軍中大佬全部一股腦地支持三皇子:陳敬雲。也好在,其他的幾人。孫貴妃和蒙古公主靜貴妃沒有湊上這一熱鬧,都生了女兒,而且,靜貴妃還生了個雙胞胎女兒。

對於這儲君之戰,陳冬生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他看來,這三個小子現在還太小,基本什麼都看不出來,這個時候怎麼能夠斷定說這幾人當中,誰適合當儲君呢。所以,陳冬生對那些爭儲君的事情都不理不問。

而宮中的那些幾女也都心中明白,這個時候斷然是不能說什麼,不然,就壞事了。相反,宮外邊,那些個大臣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除去了韓章,歐陽天等幾個帝國核心人物沒有表態外,其他的文官就已經全部表態。而軍隊中的人,上次在明言支持三皇子的時候,陳冬生就派出了軍情局的人員,把那些上書的將領好生地調查了一遍,然後就是一道莫名其妙的調任命令,或者是降職命令。其中,有五六個師長被撤職,十幾個師長被第一時間調任其他師團。而那些軍長門幾乎都收到了內容相同的陳冬生書信,上面就只有短短一句問話,那就是:你們向誰效忠?而鬧的最兇的第六軍魏奎盛直接被降職,並且調到了軍事統帥總部來擔任參謀。陳冬生的這一動作已經很明顯的告訴軍隊中地那些將領,那就是這事你們別慘呼,你們只要打好仗就可以了。於是,軍隊系統就徹底地平靜了下來,對於陳冬生來說,其他人亂可以,畢竟他們最多也就只能噴噴口水,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但是軍隊裡卻不能亂,因爲這軍隊可是帝國的保障,他陳冬生生命地保障。絕對不能出一點點的差錯。

只要軍隊不亂,其他人陳冬生自然也就不管什麼了,而韓章等帝國核心高層在看到陳冬生如此表現,特別是得到了軍隊的一系列的調動後,就更加的把嘴巴緊逼,什麼都不說了。而那些下面的中層官員們見此雖然也是連連上書,但是都是石沉大海,因爲陳冬生根本就沒有看過。後來時間一久,也都看明白了。皇帝陛下,眼下是不打算讓他們這些人來參與儲君的事情了。所以,也就慢慢的平息了下去。

鐵路和其他的各種工程修築地很快,甚至說到達了一個驚人的地步,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裡,也就是一八八九年六月份的時候。帝國大開發計劃中,已經基本完成了前面鋪設的階段,鐵路中,包括北京-盛京線。北京到天津,北京到石家莊。以及天津到濟南的路段都已經完成,並且已經通車,而上海到南京這一段也已經完成了鋪軌,只剩下了最後地部分工作。而其他的線路也已經完成了前期或者說超過一般的工程量。進入後了後部分的修築任務。

而其他的,包括礦山,各種地基礎工程修築也都進入到了後期階段。

但是,就在帝國內部一切平穩的時候,在西方國家裡,卻發生了一件極大的事情。而這事情發生在美國。

美國當地的一家報紙報道,在紐約股市被衆多投資者哄搶股票的約森鋼鐵公司竟然是一個皮包公司。不但在在報紙宣傳上宣稱的大型在建的鋼鐵工廠沒有蹤影,甚至,連辦公室都是隻有一層不到三四平方的小房間裡。而最最關鍵的是,這家公司的法人,已經在報道出現之前地一個星期就已經卷走了高達一百一十萬美元跑了。

一時間,紐約股市裡的持有約森鋼鐵公司的股民,各大投資者都瘋狂了,他們不是瘋狂的搶購股票,而是要把這約森的股票在最短的時間內拋出去。一些得到消息早的人還好。把手中的股票都拋了出去,但是那些得到消息晚的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在短時間內就變成了廢紙。

那些突然一夜之間變成窮光蛋的人大聲的哭喊着,直接導致了約森鋼鐵股票上了三天的紐約日報頭條。而三天後,纔下來,而下來的原因不是因爲約森鋼鐵股票已經回覆股價,而是有着其他的鋼鐵公司代替了它以前佔據的版面。

在約森鋼鐵公司的消息傳開來以後,一些手中擁有大量鋼鐵公司股票地投資機構,大財團們。還是沒有精明的各人投資者,都已經意思到,可能,一場鋼鐵風暴就要到來,於是,他們就開始秘密的撤出資金,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

擔心的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拋售鋼鐵企業的股票。不但是那些皮包鋼鐵公司地股票。甚至把那些擁有優良資產地鋼鐵企業也一同看待。

同時,當美國記者採訪中華帝國鐵路部部長的時候。問及,帝國大開發計劃中,下一步地鐵路以及其他計劃將會在什麼時候展開?

帝國鐵路部的回到就是:目前,帝國還沒有進行大開發計劃的第二部分階段,因爲第一階段還沒有完全,或者,也可以說,在至少未來的十年內,是不會進行大規模的開發計劃。就算有,也不會大規模的引進外資,而是以本土資金爲主。

於是,一場面對整個鋼鐵企業的股市災難就開始了,短短的三天內,幾乎所有的鋼鐵企業的股票都縮水三層以上。而後,三天後,也就是紐約日報把約森鋼鐵企業的報道換上其他鋼鐵公司報道的時候。當天,紐約證券市場上的人們瘋狂的拋售着手中的一切和鋼鐵能夠扯上關係的股票。僅僅一天時間,美國的各大鋼鐵公司的股票全部縮水到剩下一半左右,而那些皮包公司的股票早就已經變成了一堆廢紙。

隨後,感覺到股票壓力的大型鋼鐵企業開始救盤,並向銀行貸款,然而,銀行似乎也意思到了這樣的危機,試問這樣的情況下,怎麼還有銀行貸款給他們。銀行,從來都是在你好的不得了的時候抱着你的大腿,喊着:我有錢,需要借嗎?利息可以給你最大優惠。而在你面臨危機的時候,銀行都會統一口徑:沒錢。

幾天內,無數的小鋼鐵企業一夜之間的資產縮水無數倍,那些鋼鐵公司的老闆在幾天前還是人人都羨慕的大老闆,但是幾天後,他們就已經變成了窮光蛋,甚至,欠銀行數量不菲的貸款。

半個月以後,美國排名第三的鋼鐵企業宣佈破產。一個月以後,美國的鋼鐵企業當中,超過三層的企業破產。並且,這還不算上那些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大量快速設立的毫無意義的皮包鋼鐵公司。

鋼鐵企業的大量倒閉能夠引發什麼問題呢?答案就是:金融危機。

最先波及的產業無非就是和鋼鐵能夠聯繫上的產業,幾乎所有能和鋼鐵產生聯繫的產業都無法避免這一次的經濟危機。股票的大幅度縮水,不斷有企業倒閉,大量的工人事業,普通民衆手中缺乏足夠的購買力。物價開始上漲。

同時,也免不了銀行,如果說,當初銀行能夠對鋼鐵行業伸出援手的話,說不定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大量的企業倒閉,衆多的企業陷入生存危機。而他們所欠銀行的貸款自然也是沒有辦法收回來了,於是,有了第一家銀行宣佈破產。然後,就是,那些害怕自己存在銀行中的錢再也拿不出來的普通民衆開始在各大銀行排氣了長隊,他們要去取出他們的存款,在這個時候裡,再也沒有比把現金放在自己懷裡更加的安全了。

有了第一家,也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當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們發現,事態已經超出他們的掌控的時候,進行的護盤行爲已經徹底無效。摩根財團下屬的一的分行中,在上午的時候,剛剛調集來的三百萬美元的現金,在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八十萬美元,到下午一點三十分的時候,只剩下了十八萬美元。可是,銀行外面還排着長長的取款大軍。

華爾街也崩潰了!在鋼鐵危機爆發後的兩個月後,美國銀行中倒閉了一半。而剩下的一般都在苦苦支撐着,距離倒閉也不遠了。

事實上,金融危機的影響力並不限於美國,甚至波及到了英國,法國,德國。英國由於有着大量的殖民地,按照道理來說影響並不會很大,但是,這人類歷史上最爲嚴重的金融危機還是嚴重的影響了英國,首先還是鋼鐵企業,倫敦股市中,鋼鐵企業的股票已經無人問津,大量的工廠倒閉,銀行破產。這似乎都說明了一點。金融危機並不是個人,或是各個集團可以抗衡的。

然後就是法國,接下來就是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至於俄國,倒是沒有什麼影響,因爲俄國的工業本來就不怎麼發達,受到牽連的也只有鋼鐵企業而已。

整個世界都瘋狂了,而看着世界瘋狂的人,陳冬生。看罷報紙後,嘴角一笑,把報紙丟到了一邊,然後繼續逗着他的幾個女兒去了。

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36章 沵古第61章 要投降嗎第12章 大勝而歸第69章 溫情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1章 戰後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26章 亂起第80章 朝鮮局勢第12章 盛京援軍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1章 官軍來繳第72章 法律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39章 第五軍-鍾佩第64章 籌備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11章 長春之戰第11章 官軍來繳第12章 盛京援軍第77章 讀書人第23章 沈家第87章 仁川之戰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32章 呼聲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5章 兩個計劃第37章 協議=利益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14章 新時代始第23章 沈家第14章 滿清新軍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3章 沈家第3章 三河鎮第28章 登臺講課第1章 建國登基第14章 滿清新軍第5章 進攻兩江第26章 初步決定第56章 戰局有變第1章 建國登基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40章 西狩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84章 拿下漢城第12章 全營進攻第67章 稱王通電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10章 琴聲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10章 琴聲第25章 電報談判第34章 抵達吉林第40章 武器和設備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11章 合擊第46章 金華鎮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6章 金泉第8章 大勢所趨第33章 朝鮮第56章 李鴻章的煩惱第61章 要投降嗎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41章 東北地主第46章 瘋狂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40章 西狩第74章 當今之勢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60章 戰後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5章 進攻兩江第12章 大勝而歸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2章 盛京援軍第26章 初步決定第44章 錦州危急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25章 風滿樓第69章 溫情第47章 瘋狂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35章 銀子有多重
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36章 沵古第61章 要投降嗎第12章 大勝而歸第69章 溫情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1章 戰後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26章 亂起第80章 朝鮮局勢第12章 盛京援軍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1章 官軍來繳第72章 法律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39章 第五軍-鍾佩第64章 籌備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11章 長春之戰第11章 官軍來繳第12章 盛京援軍第77章 讀書人第23章 沈家第87章 仁川之戰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32章 呼聲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5章 兩個計劃第37章 協議=利益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14章 新時代始第23章 沈家第14章 滿清新軍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3章 沈家第3章 三河鎮第28章 登臺講課第1章 建國登基第14章 滿清新軍第5章 進攻兩江第26章 初步決定第56章 戰局有變第1章 建國登基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40章 西狩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84章 拿下漢城第12章 全營進攻第67章 稱王通電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10章 琴聲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10章 琴聲第25章 電報談判第34章 抵達吉林第40章 武器和設備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11章 合擊第46章 金華鎮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6章 金泉第8章 大勢所趨第33章 朝鮮第56章 李鴻章的煩惱第61章 要投降嗎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41章 東北地主第46章 瘋狂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40章 西狩第74章 當今之勢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60章 戰後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5章 進攻兩江第12章 大勝而歸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12章 盛京援軍第26章 初步決定第44章 錦州危急第60章 兩江的尷尬第25章 風滿樓第69章 溫情第47章 瘋狂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35章 銀子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