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

面對已經波及全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各國政府都不約而同的使用的政策等法令來干涉市場。而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美國,在經濟危機爆發後的半個月後,美國政府就已經頒發了各種的經濟條列,比方說通過銀行來調控利率等等。但是,這種情況沒有取得任何的好轉。

然後,美國政府又撥款數億美元來企圖挽救那些實力型的企業,但是,面對已經瘋狂的金融形式,連那美國政府的資金都被吞的一乾二淨。

最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行政法令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來挽救他已經支離破碎的經濟。

其他各國的政府雖然採取的政策不一樣,但是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挽救本國的經濟,然而,就在全世界都籠罩在經濟危機的陰影下。全世界的各地裡,卻活躍着另外的一羣人。他們,就是中華帝國公民,或者是華裔。

而背後站着的人就是陳冬生,而指揮他們的就是已經日益成熟的軍情局,作爲世界上可以說是第一個職業而高效能的情報部隊,軍情局在帝國成立後,分離出來的軍情局在功能上已經更加的完善,他們的任務主要集中的外國,還有針對帝國內國的一些情報,和國務院領導下的情報部完全不同,情報部甚至連軍情局當中的國內分部都比不上。而造成這一切的都是陳冬生,而造成世界經濟危機的正是軍情局,或者說是陳冬生。

那個約森鋼鐵皮包公司以及其他大量的皮包公司,背後隱隱約約都有着軍情局的影子在裡面,當全世界都爲鋼鐵業地井噴式發展而興奮的時候。軍情局掌握的這些大量的皮包公司全部都收攬的鉅款。而這些大量的外匯,包括美元,英鎊,馬克,法郎等,全部都通過各種途徑兌換了黃金。在過去地一年內。從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收割了他們大量的黃金,而這些黃金中。來的途徑很多,有地是直接到銀行兌換,而更加多的是,在民間中收集,因爲按照陳冬生地計劃。也就是那的帝國大開發計劃當中連韓章都不知道的暗藏計劃。用不了一年,這些美元。英鎊,幾乎都會變成一堆廢紙。

所以,在這些大量的外匯變成廢紙之前,換成其他的物資,其中最重要地就是黃金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黃金都是一種最具有保價價值的物品。而當軍情局無法換取黃金地時候,又把這些東西大量的購買物資。而這些物資很大一部分都是鋼鐵產品。也是目前帝國最需要的物資之一。而這一動作也相應的又進一步的推高了鋼鐵行業的走俏。除去了鋼鐵。其他的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實物。基本都搶購。而帝國的這一搶購行動雖然在暗地裡,但是也有人發現了這不平常地味道。可是,在帝國大開發地環境下,各種物資都是源源不斷的運往遠東。自然地也就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而當陳冬生認爲,時機已經合適的時候,軍情局控制的那些皮包公司已經把市場上能夠壓榨的資金都弄的差不多了。於是,約森鋼鐵公司的醜聞就被丟了出去,然後在軍情局的控制下,大量的拋出鋼鐵公司的股票。一個大壩,如果出現了哪怕是手指頭大小的孔洞,那麼等着它的命運就是無情的崩潰,接着來的就是無情的洪水。

當然,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對於帝國來說,也還是有影響的,但是,影響不多,其中最爲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帝國的華元還沒有和國際接軌,也就是說,那些美元,英鎊的貶值對於華元來說,衝擊不是很大。

而那時候,帝國的鋼鐵工業完全不存在供大於求的情況,帝國最近一年來,雖然在大開發的大環境下,重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最爲重工業的源頭,鋼鐵工業還是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不然,怎麼會大量的進口鋼鐵,從而造成全世界範圍內的鋼鐵虛漲,從而引發經濟危機呢!但是,其他方面,也遭受了很大的影響,比方說靠出口爲主的行業,絲綢,生絲,茶葉,瓷器,等中國的傳統出口項目都遭受了集體慘敗,因爲,現在西方國家中,還有多少人有那閒錢來夠來來自東方的茶葉啊,瓷器這些東西。

而作爲帝國新型的一些輕型工業,尤其以出口爲主的新技術工業也遭受到了挑戰。大量的商品堆積。畢竟,經濟危機不是個人能夠控制的,即使是陳冬生有意的引發這一場經濟危機,但是,也不可能說完全的保護帝國的經濟,他能夠做的只是,保護華元不受外幣貶值的衝擊,讓帝國的重工業免受遭難。至於輕工業,在怎麼倒黴也損傷不了帝國的根基。

所以,即使是帝國目前最大的民間集團,江南集團的財務報告上稱,在一八八九年的第三個季度中,虧損了高大三千多萬華元的時候,也沒有能夠讓陳冬生咋一眨眼。

三千萬華元,他們的價值怎麼能夠那些佔據了整個西方世界百分之二十的黃金和那些大量的物資。因爲,那些黃金,物資到目前爲止,軍情局的負責接收物資的人還沒有能夠統計出來,準確的來說,已經無法統計,因爲他們是通過各種的手段進來的,完全不合乎常規。

在經濟危機爆發後,軍情局的人已經幾乎把手上的外匯全部花了個精光,而接下來,他們需要做的工作不是說拿着外匯買東西,而是變成了拿着華元開始買東西。

當帝國銀行正式公佈,帝國銀行採取金本位制度,並且公佈了他擁有的黃金持有量從成立之初的四十四噸增加到了五百二十噸。一時間,這個消息讓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都大爲的驚歎,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帝國中央銀行在短短地兩年時間裡,就把黃金儲備增加了十多倍。而帝國銀行給出的解釋就是,在過去的兩年當中,帝國銀行兌取回收的黃金就達到了四百多噸,而剩下的就是帝國新建立的那黃金礦石開採所得。

再一次地讓世人驚歎,中國人的富有程度。兩年時間內就可以從民間收集到四百多噸的黃金,這在世界上地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但是,事實上。帝國銀行地這些公佈出來的黃金數據,只是佔據了帝國擁有黃金的一部分。因爲,帝國銀行在民間兌收的黃金數量是在三百噸左右,而事實上,帝國民間藏有的黃金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單單是申報後。自行擁有地黃金數量就已經高達六百多噸,而那些沒有申報的呢?至於開採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剩下的部隊,就是帝國對帝國銀行的又一次投入了。而這些投入的黃金從那裡來呢?

答案就是軍情局和軍部,軍情局收取的這些黃金來源有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在過去一年,通過對那些意圖謀反的世家,家族抄家所得。而另一個方面就是外國。

軍部的話,來的就簡單地多了,各地不斷髮生地暴亂。在給予了帝國各個新兵部隊增加實戰經驗的同時。也爲帝國增加了大量地收入,誰都知道。中國喜歡在自己家裡藏着黃金,白銀。而這些因爲叛亂而被抓,殺了後,他們的黃金白銀就自然的到了軍部的手裡。

這樣一來,軍部,軍情局爲帝國增加的白銀,黃金就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至今,連陳冬生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反正都是一股腦的丟進國庫,永久封存。而後,就支援了部分黃金給帝國中央銀行。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夠繼續的實施陳冬生的下一步計劃。

而下一步計劃就是,採購!

當拿着華元的中國商人出現在全世界的國家後,他們受到了貴賓般的歡迎。雖然目前來說,帝國銀行的黃金儲備同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比,也不算多。但是,誰都知道,中國的經濟並沒有受經濟危機影響太重。

簡單來說,就是,華元並沒有貶值,甚至,很升值,雖然陳冬生嚴令華元不允許公開兌換外幣,無法從明面上得到華元對外幣之間的匯率。但是通過實物,卻一樣的可以得到。

而現在目前各國的貨幣都疲軟的狀態下,持有大量華元的商人受到歡迎是正常的,在一個月以後,一些地區已經出現,華元已經作爲通用貨幣出現在流通市場上,而這些,自然離不開軍情局人員的安排。即使是各國的中央銀行行長看到如此的情況,一個個都苦着臉,但是,依舊沒有辦法解決這一情況。因爲,經濟危機還在繼續。他們的貨幣還在繼續的貶值。

在大量的華元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時候,大量的物資也源源不斷的通過輪船運回中國,而這些物資當中,最多的就是受經濟危機影響而變得一錢不值的鋼鐵相關行業,也就是重工業方面的設備等等。而且,中國需要的物資,也只是設備而已,其他的東西,比方輕工業的成品,消耗品之類的,幾乎全都不要。

在隨着大量的鋼鐵相關行業的設備被收購,然後分拆,運往中國的時候,終於有人意識到不對了。比方說,美國在中國購買設備之前,擁有大型的鋼鐵相關企業十八家,而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已經有五家被收購,然後分拆。其他的就更加不用說了。而那些拿着華元的美國民工們,甚至發揮了比他們當初建造時候更加高的激情。那些大型企業的製造工廠,幾乎全部在短時間內就被拆成一堆廢鐵。然後裝船,順帶着,還有因爲經濟危機而失業的大量技術性人才一同回到中國。

美國政府意識到不對,開始阻攔的時候,美國的重工業已經被拆掉了三成多。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同樣的也在其他國家正在上演。

法國那原本就薄弱的可憐的造船工業,一夜之間,連遊艇都要向英國進口。更加不要說戰艦了。

而這同時,英國地就沒有收到多大的損失。因爲。英鎊在這個世界來說,還是屬於很堅挺的貨幣,即使發生了經濟危機,但是有着大量殖民地的英國,第一時間就封鎖了他們的殖民地,使得了英國的工廠生產地產品能偶銷售出去。並且。不允許其他國家進入,而沒有多少殖民地的法國,美國等國家。自然就遭受了最大的損失。

至於德國,情況比法國稍微地好一點。因爲德國是和中國合作的最爲廣泛地,從鐵路,基礎建設,軍事戰略,軍艦開發等等。全都有着關聯。儘管德國也因爲經濟危機而使得重工業遭受了毀滅性傷害,但是他的輕工業卻還能夠存活。

因爲。陳冬生給了他一條生路。在經濟危機一爆發的時候,陳冬生就已經下令,全國國民必須購買國產產品,違反者以叛國罪處理。這也是陳冬生一貫的鐵血風範。雖然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致反對。但是,面對他們自己也緊隨帝國腳步採取同樣地政策,只能出口,不能進口的時候。雖然說,但是也不敢多說什麼了。因爲。現在地帝國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任人欺凌的滿清的,先不要說帝國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大軍。就單單是哪一份帝國開發計劃也不得不讓他們停下腳步來仔細的思考用兵強開中國國門的後果。

而陳冬生爲了日後的大局。也可以說是世界勢力地佈局,採取了對德國寬鬆地態度,准許德國產品貼上中國廠家的標籤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需要在歐洲有一個有勢力地盟友,而這個選擇最好就是德國了。法國人太弱,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屬於被欺凌的對象,英國,這個海軍力量太強,從海面上能夠威脅到帝國,俄國,不管因爲什麼,他都註定是帝國的敵人,就好像日本一樣。而其他的意大利,等歐洲二流國家。基本不在陳冬生的考慮範圍之內。這樣的就剩下的德國,德國,他的陸軍很強悍,這個陳冬生很清楚,同樣的,德國太呆板,也就註定他們只能成爲一時之雄,而不會越來越強大,從而影響帝國在未來的世界地位。

因爲經濟危機的影響,帝國的大開發計劃也陷入了停頓,當然,這個停頓是指各國參與的那部分項目,而帝國自己主持的另外部分則是如火朝天,根本就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甚至,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得到的那大量的便宜物資,設備,從而呈現出了一種和帝國外面不一樣的景觀。各種的重型企業的工廠不斷的建成,其中,有以鋼鐵冶煉企業爲甚,在西方中鋼鐵冶煉設備被踩到一個已經嚴重脫離他們實際價值的時候,帝國趁機收購了大量的鋼鐵相關設備。而且,這些建造成功後的鋼鐵企業也不用擔心未來的產品問題。因爲帝國的大開發計劃還只是展開了一部分。中國的市場遠遠比外人想的要巨大的多。

“皇上,現在連那南京到上海的鐵路都已經停工了。之前,山西的煤礦中的十七個已經有八個已經停工,剩下的也都是處以半停工狀態。”韓章合上報告書,然後站立在陳冬生身邊。

韓章也已經在近期內知道了陳冬生的小部分計劃,那就是藉着這一次的經濟危機把在大開發計劃中承包出去的大量工程全部收回來。而關鍵的是,這些工程當中,經過了一年半多的開發,基本都已經差不多完成了,甚至小部分的都已經完成,鐵路的更加是百分之三十已經通車,剩下的也用不了多長的時間了。

“不用擔心,去,正式通知那些承包商們,讓他們按照合約履行他們的義務。帝國的利益不是那麼好拿的!”陳冬生說的這話,心中感覺到已經壓抑了許久的悶氣終於散發了出來。

帝國大開發計劃,就是爲了短時間內發展帝國的交通,基礎建設等。其中,就以鐵路爲例,在修築鐵路上,帝國和承包商按照一定的比列佔據鐵路的所有權,並且按照比列出資,而帝國自然不可能拿出這麼多錢來同時修築這麼多的鐵路,所以,相應的,貸款也就產生了。而現在的問題就是,外幣已經貶值了這麼多。那些貸款都已經縮水了很多倍了。現在陳冬生要做的就是,讓這些貸款見鬼去吧!

如此經濟危機之下,帝國又一次的採取了讓世人都驚訝的舉動,帝國中央銀行向各個貸款銀行準備支付貸款,並且是由華元直接支付。這一時間,傻子都知道,中國是要乘着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的時候各國貨幣貶值的機會,把那足以嚇死人的貸款全部搞定。

而帝國在目前爲止,各國銀行的貸款總額,以一八八九年上半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前的英鎊來換算的話,一共是十一億英鎊,也就是大約在十一億兩銀子,相當於滿清時代十年的財政總收入。而換成華元,就是兩千兩百億華元,相當於帝國政府一八八八年全部稅收四倍。但是,現在,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英鎊已經貶值了三成左右。也就是說,那兩千兩百億華元還得去掉百分之三十。但是,這英鎊是世界上僅次於華元堅挺的貨幣,而那些美國,法郎,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全部都掉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是說,帝國現在欠的貸款,已經從兩千兩百億,變成了一千億多一點。

而如今,帝國政府竟然要一下子就把這些全部都還了,而且,還說要就此前簽訂的貸款合同上的提前還款也要支付剩餘年份的利息一事商談。這讓各國政府在驚喜的同時有害怕,驚喜,自然是因爲自己的國家如果有了衆多的目前世界上唯一堅挺的貨幣華元的進入後,對於經濟的穩定,危機的提前結束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害怕的是,這一下子就少了一半的錢怎麼能讓他們心甘。

於是,各國國家都是不同的反應,作爲遭受經濟危機最嚴重的美國,他們自然是要接受帝國提出的要求,這也不由得他們了,因爲,現在各國的經濟都糟糕的要命,誰也不會把資金投到別的國家來,所以,只能靠自己。而這自己,美國現在能夠用的也只有自己以前的老本,貸款給中國的把一部分了,其實,也就只有中國還具有換錢的能力。

但是,英國卻死都不同意,因爲他們的經濟危機還沒有到達美國那些的地步,加上英國家大業大,自然不在乎界給中國的那一部分。但是,英國政府不同意,下面的那些銀行家們卻需要衆多的華元來維持他們的生存啊!於是,英國內部就爲這事鬧起來了。

法國,緊隨英國的腳步。德國,新上任的德國首相聽從了前任首相俾斯麥那裡得到提示,和中國的關係不是那些貸款可以換來的,因爲中國那巨大的市場已經挽救了我們的工業。所以,也同意了中國的還款計劃。

自我鄙視一下,對於那些金融啊什麼滴我都不懂,書中關於經濟危機方面的都是我瞎編的,雖然想要做到合乎常理一點,但是能力有限,估計文中描述的漏洞百出。所以,各位看的時候覺得爽就可以了。不需要深究,深究的話,估計我會很丟臉的!

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58章 炮兵第20章 反圍剿第1章 建國登基第28章 帝國海軍第3章 三河鎮第71章 玩具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68章 危機四伏第3章 整編計劃第12章 大勝而歸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13章 被搶了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46章 金華鎮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59章 第一團和馮國璋第20章 反圍剿第55章 兩個計劃第32章 雪…女人第10章 琴聲第14章 認父第40章 騎兵第48章 俄國革命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5章 錢糧危機第17章 情況危急第28章 帝國海軍第45章 西逃第43章 迫擊炮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61章 要投降嗎第61章 要投降嗎第45章 躲避尷尬第2章 平亂第18章 大戰前夕第37章 協議=利益第35章 人口問題第72章 法律第45章 西逃第89章 夜戰——炮擊第20章 勝利了嗎?第68章 危機四伏第48章 劉銘傳第63章 清帝退位第58章 炮兵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89章 夜戰——炮擊第35章 人口問題第51章 絕境中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51章 絕境中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章 整編計劃第21章 戰後第四十七章第32章 雪…女人第43章 立儲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7章 協議=利益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30章 城破第四十七章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5章 西逃第53章 清軍撤退第51章 絕境中第46章 叛徒第7章 危機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10章 戰始第31章 是非對錯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32章 呼聲第46章 金華鎮第16章 帝國外交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6章 賣身爲奴第1章 成了土匪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
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58章 炮兵第20章 反圍剿第1章 建國登基第28章 帝國海軍第3章 三河鎮第71章 玩具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68章 危機四伏第3章 整編計劃第12章 大勝而歸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13章 被搶了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46章 金華鎮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59章 第一團和馮國璋第20章 反圍剿第55章 兩個計劃第32章 雪…女人第10章 琴聲第14章 認父第40章 騎兵第48章 俄國革命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5章 錢糧危機第17章 情況危急第28章 帝國海軍第45章 西逃第43章 迫擊炮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61章 要投降嗎第61章 要投降嗎第45章 躲避尷尬第2章 平亂第18章 大戰前夕第37章 協議=利益第35章 人口問題第72章 法律第45章 西逃第89章 夜戰——炮擊第20章 勝利了嗎?第68章 危機四伏第48章 劉銘傳第63章 清帝退位第58章 炮兵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89章 夜戰——炮擊第35章 人口問題第51章 絕境中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51章 絕境中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章 整編計劃第21章 戰後第四十七章第32章 雪…女人第43章 立儲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7章 協議=利益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30章 城破第四十七章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5章 西逃第53章 清軍撤退第51章 絕境中第46章 叛徒第7章 危機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10章 戰始第31章 是非對錯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32章 呼聲第46章 金華鎮第16章 帝國外交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6章 賣身爲奴第1章 成了土匪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