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巨星隕落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不是姓劉的一家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劉邦能做,寡人爲何不能做。”

這話無疑表達了我有稱帝野心。我說着的時候,眼神不由主的瞥了身旁諸將。表情各有不同,有的無動於衷,像是意料之中;有的面露喜色;只有趙雲的身子略微抖動了一下。

諸葛亮冷笑道:“你也配攀比高祖,亂臣賊子。”

我正要說話,文丑突道:“大王,軍營起火——”

徐庶叫道:“糟了,是那羣降兵乾的,諸葛亮又用詭計了。”

我大驚失色,龐統大聲喊叫:“不許亂,全部列隊,原地待命。大王,下令讓文丑、張郃前去平叛,其餘衆將,原地待命。”

本來就要一鬨而散的袁兵,登時被穩住。“文丑、張郃,給你二人每人一個師,前往大營評判。”

賈詡道:“不可濫殺,告訴沒有造反的士兵,閃到一旁。千萬不可以亂。”張郃、文丑領命而去。諸葛亮在城頭觀望,希望袁兵大亂。揮軍衝殺。不想,袁兵只是一陣騷動,立即恢復整肅。

諸葛亮在城頭嘆了口氣:“我計敗矣!”

張郃、文丑兩個時辰即平定叛亂。大營被火燒了一部分。在旁邊的山上重新紮營。

第三十天再到城下。

這一次可沒有這麼客氣了。

“把石廣元、崔州平、黃承彥給我壓上來。”我大聲喊叫。

大軍中分,幾十輛囚車從陣中駛出來。有男有女,大人哭、孩子叫,鬼哭狼嚎一片。

“諸葛亮,寡人再給你一次機會,假若你開城投降,寡人立即釋放這些人。你敢說個不字,這些人頭馬上落地。”

石廣元已經被折磨的沒了人形,搖晃着身上的鐵鏈和囚車大聲喊叫:“千萬不要投降,和狗賊鬥到底——啊——”立即被龐德大腿上戳了一槍。

龐德怒道:“快說。”

諸葛亮像是早知道這些人被抓了,一點也不慌張,只是淡淡的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漢將亡,大漢的子民很應該以身殉國。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這話很明白。他不會管這些人的死活。

我道:“先把石廣元、崔州平拉出來砍了。”

“砰、砰”兩聲悶響。兩顆人頭落在地上,跪在地上的軀體搖晃一下倒下來。我眯縫着眼道:“下一個是你岳父。”

諸葛亮嘆息了一聲,轉過身下城去了。看這意思,黃承彥死不死的,跟他沒關係。那就別死了。我擺了擺手,示意把黃承彥拉下去。暫時退兵。

大軍定於後日清晨發起總攻。

諸葛亮身邊只有呂凱、蜀將蘭芝、法正三人。

五月光景。

燥熱的薰風吹臨吳越大地,亂刮浙江兩岸,吹得人肌膚滾燙,猶如着火。城頭高處,更顯得烈日炎炎,熱氣蒸騰。

諸葛亮覺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是力不從心了。不禁在心裡默唸項羽名言:“天意如此,非戰之罪。”他貪婪的看了一眼曾縱橫馳騁的五百里江東,翹首東眺關山迢迢的中原故鄉,一切都已是默默無言——便命人將自己扶回帳內。

當夜,三更天——

龐統急匆匆闖入帥帳。我還在睡覺。

“大王,諸葛亮死了!”

我蹭的一聲從榻上跳下來,像是被開水澆到的金魚。瞪着眼道:“怎麼回事?”龐統道:“方纔臣夜觀天象,見一顆光芒四射的赤色大星,自北方流向西南投入溫州城中,跳躍三次而消失無蹤。諸葛亮家鄉在北方的陽都縣,溫州在西南方向。正是諸葛亮生於中原死於南方的天象。大王不可遲疑,請速速發兵。溫州可破。

赤星入營,孔明休矣!

袁營號角連連,震動星空。我迅速集結兵力,派文丑、張郃、張繡攻打東、南、西三門。張燕帥軍埋伏在北門,伺機而動。

諸葛亮死了。死的莫名其妙。

шшш_тт kan_¢ ○

諸葛亮把法正等人叫到身邊,盤膝坐在榻上,淡淡的說:“漢將亡矣!汝等好自爲之——”

法正嚇得尿褲,表面卻故作鎮定:“軍師,我們出城和袁賊決一死戰。”呂凱也表示的不屈不撓:“軍師下令吧。衝出城去。”

諸葛亮盤膝而坐,寶相莊嚴,臉孔肅穆,沒有反應。法正又撞着膽子說:“軍師,我們殺奔交州,奪取南越、夷洲在蠻荒打出一片天地,未必不能捲土重來的。”蘭芝聽了這話心裡有想法了,去南越,那地方都是瘴氣、蚊蟲,老子可不願意跟去。

呂凱咂嘴道:“不容易——我來引開敵軍,軍師和法正先生你們走吧。我是個武夫,留下來也成不了大事。”

諸葛亮還是不說話。

法正奇怪,諸葛亮是個很懂禮節的人,不可能這麼倨傲,一言不發。這不是他的性格!

法正輕輕的湊到諸葛亮耳畔:“軍師——”諸葛亮沒有反應。法陣心頭咯噔一跳。大聲喊道:“軍——軍師——”還是沒有反應。法正顫抖着推了諸葛亮一把,紋絲不動。

法陣變了臉色。把手伸到諸葛亮鼻孔,立即縮了回來。結巴的衝着身後兩人道:“軍師歸天了!”蘭芝心想,說死就死,軍師果然不是普通的凡人。心裡對諸葛亮的佩服又加深一層。

正在此時,城外三面號角連聲。親兵來報:“敵軍大舉攻城。”

法正和蘭芝都愣住了。呂凱一步跨出房門:“快,迎敵。”

法正和蘭芝對視了一眼,心想,這個時候還迎敵,有病吧?

呂凱滿以爲法正、蘭芝跟着出來了。邊跑,邊喊:“你們去防守東門和西門,我守南門。”也不回頭,向南門跑去。

法正和蘭芝在屋裡聊天談心呢。

法正坐在諸葛亮的榻上,翹起二郎腿道:“老蘭,你說南方好還是北方好?”

蘭芝煞有介事道:“吃不準,在南方住久了,去北方走走也不錯——”

呂凱的南門守的不錯,可是西門、東門沒有人指揮,士兵各自逃跑。袁兵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進城了。呂凱還以爲蘭芝和法正都以身殉國了,激動地對着蒼天大叫:“孝直、蘭芝你們慢走一步,呂凱來了——”蒼白的佩刀向脖子上一橫,踉蹌撲倒在地上。

張郃帶着大軍衝進太守府。法正、蘭芝已經捧着印綬在門口迎接了。張郃鄙視的看了兩人一眼,冷笑一聲:“抓起來。”

溫州已破。第二天傳令以丞相之禮厚葬諸葛亮。封其子諸葛瞻爲侯。算是給足了諸葛瑾面子。蘭芝、法正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大軍在溫州休整一個月。漢獻帝派人來溫州封賞,加封我爲‘假皇帝’和王莽一樣,意思就是‘代理皇帝’

大漢十三州至此全部平定,到了該班師回朝的時候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六月初十。平南大軍四十萬陸續撤退返回江陵。呂蒙等原先的吳軍將領全被調回洛陽。蜀將傅彤任會稽太守、周倉任吳郡太守、王平任丹陽太守、陳到出任交州刺史。魯肅任揚州刺史,總督淮南、江東八郡。徐晃爲橫江大將軍,總督長江十萬水軍。蜀將馮習爲鄱陽太守,谷利爲廬陵太守。留下谷利只是爲了安撫江東民心。這個人忠心可嘉,能力比呂蒙差得多了,有魯肅等人,他翻不起大浪。文聘爲江夏太守,帥重兵扼守江東下游,以防有變。諸葛瑾爲南郡太守,蔣義渠爲荊州刺史、高覽爲益州、南中大都督,李嚴爲刺史。張郃爲大司馬駐守蜀中牂牁、建寧,監視南中。

郭嘉仍然是雍涼大都督,加封鎮軍大將軍;趙雲封爲遼東大都督,節制幽州兵馬,加封中軍大將軍;徐庶封爲青州刺史,撫軍大將軍。沮授出任冀州刺史。糜竺豫州刺史;田豐兗州刺史。龐統爲鎮羌大將軍,駐守蜀中朱提郡。

大漢十三州牢牢的掌控在了我的手中,堅不可摧,牢不可破。任何人也休想動搖。

七月大軍至新野,八月初取道宛城返回洛陽。田豐帥軍五萬進駐許昌。

這次,漢獻帝排了一百多里路的鑾駕出來迎接。陳琳、審榮、昌豨、孫觀等人當然要驅使大軍‘保護’皇帝和諸位大人的安全了。

這個時候,我還不能篡位,還有一些隱患沒有拔除。

首先是殺司馬懿,爲孫尚香和曹節報仇。順便和孫尚香完婚。

九月,有人檢舉太傅黃琬謀反,誅九族。以劉曄爲太傅。

一番封賞過後,大軍沉寂一年,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十月, 益州大都督高覽、大司馬張郃、平南大將軍龐統,帥十萬大軍平定牂牁附近的南中少數民族集聚地,五溪、八番、九十三甸。

蠻王孟獲、蠻將董荼那、朵思、祝融夫人逃過瀘水,回到雲南。

三人帥軍緊追,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兩個月跋涉,三月份,三路大軍會師於預定的集結地瀘水以南的滇池縣。

當時的雲南交通不發達,屬於蠻荒。氣候炎熱,森林、河谷、沼澤一到夏季,煙瘴叢生,毒霧橫行。部隊行軍,要作戰,要運糧,士兵揹着武器旗幟,就算沒有瘴氣,也會中暑,到了夏季,荒山禿嶺,像火山一樣暴熱,河谷泥濘地帶,地上冒起水泡泡,漫天的毒霧瘴氣直上雲霄,軍士涉水猶如在滾燙中行走。

幸虧這些情況我是清楚地,所以,特地選擇在十月份冬季來臨的時候進兵,如果龐統翌年三月能回,應該可以全勝。

建安十八年一月中原正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冷風如刀的時候。南中卻已經有些溫暖如春了。

龐統統領三路大軍過西昌,下令出瀘津關,渡過瀘水。此時孟獲正在銀坑山之南,西洱湖畔一代組織大軍抗敵。

龐統設計生擒孟獲、祝融。他可沒有像諸葛亮一樣七擒七縱,當時就給殺了。立董荼那爲南王。董荼那感謝龐統的知遇之恩,表示願意歸降,效忠。經過這番征戰,蠻人損失人口十幾萬,相信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恢復元氣了。

公元213年四月,遼東大都督趙雲帥軍二十萬出幽州代郡三百里,直搗鮮卑王庭,滅亡鮮卑族禿髮部落、乞完部落。生擒兩部單于‘軻比能’、‘步度根’斬首示衆。俘獲牲畜、人口數十萬。趙雲任命易京令韓衍爲鮮卑都護,在代郡外圍建築‘震胡城’‘沙漠城’駐兵五萬,互爲犄角統御此地。

六月趙雲再次出兵遼東,至二百里外的玄菟郡。一舉消滅公孫淵餘孽秦旦、張羣、杜德、黃疆。

兵鋒推進到‘百濟王國’的‘樂浪郡’一代。

八月雍涼大都督郭嘉,大將張繡、文丑帥軍二十萬出長安攻打匈奴殘餘勢力盤踞的河套地帶,攻陷朔方郡,將匈奴三十萬人口趕出河套。並且渡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奪取九原、雲中二郡。生擒匈奴單于呼廚全。曾經強大而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滅亡。

214年、建安19年三月,郭嘉、郭援、趙雲、于禁、李典、甘寧三路分兵出幽州代郡、河套雲中、幷州雁門關深入鮮卑境內八百里,擊潰鮮卑拓跋部落、宇文部落,斬殺異族將士五萬餘人,俘獲鮮卑王宮貴胄慕三百餘人,王子拓跋珪、拓跋觚、拓跋璉,全部帶回洛陽斬首。

建安二十年郭嘉、太史慈、甘寧、于禁、張繡、藏霸、楊阜再次出隴西沿着狄道一線向前推進,越過胭脂山一千里,攻打鮮卑強大的段部落,斬首單于吉納以下八萬人。

鮮卑最爲強大的慕容部落,心生畏懼主動後撤,想憑藉沙漠瀚海阻擋中國遠征軍。我沒打算放過他們,斬草必須除根,決不能發生五胡亂華的事情。同年八月我留郭嘉守洛陽,親自帥賈詡、趙雲、甘寧、太史慈、張繡、藏霸、文丑、胡車兒出代郡,在沙漠邊緣的‘寅顏山’,破敵十萬。拓跋部落可汗慕容光率衆十萬逃奔漠北。當時甘寧、賈詡等人都覺得應該暫時撤軍。趙雲力排衆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時撤軍鮮卑人很可能會捲土重來。中國還會像漢武帝時期一樣,被草原鐵騎拖垮,陷入疲於奔命的泥沼中。

在進行了三個月的準備之後,大軍繼續向沙漠深處挺進,二十萬大軍抵擋不住沙漠酷熱、渴死餓死近半。終於在一千公里外的綠洲遭遇慕容光主力,經過一番血戰,殺敵七萬餘人,我軍損失也將近五萬。慕容光帥軍潰退。我率兵追擊,一直到狼居胥山。我的運氣比霍去病要好的多了。就在狼居胥山附近,再次遭遇了鮮卑的主力兵團。慕容光很不聰明,在士氣低落的情形下,指揮騎兵,和我軍硬拼,結果戰敗。率領數千兵馬逃往沙漠。在五十里外被甘寧一箭射死。

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4章 收服李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6章 初露鋒芒第32章 黑賊張燕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7章 妙手回春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8章 淮南多才第36章 製造冤案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2章 平定遼東第19章 穿雲排弩第9章 賑濟災民第17章 相思疾病第39章 獻帝守城第10章 傳統家風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8章 草原霸主第29章 百年大旱第47章 張晟其人第4章 詐死誘敵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5章 心懷不軌第32章 曹軍潰敗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7章 妙手回春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4章 螳螂捕蟬第3章 西部混戰第31章 真相大白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4章 陰謀敗露第7章 一舉三得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3章 真的假的第4章 氐人部落第36章 蓋世神卜第41章 袁大丞相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3章 軍事改革第2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20章 攻取劍閣第6章 彈琴說愛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7章 相思疾病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4章 華佗之死11第34章 桃色事件第42章 曹女布子第31章 奇兵制勝第17章 相思疾病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5章 過渡章節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章 陽武守將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1章 以毒攻毒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8章 蹋頓逃亡10第5章 屯田修渠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8章 袁紹歸天第45章 周瑜病逝第3章 西部混戰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7章 樂進之死第40章 孫策之子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7章 敗退潼關第17章 樂進之死第7章 糧食問題第28章 航空母艦第16章 西園禁軍第2章 三歲神童第33章 單槍匹馬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6章 寸土必爭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53章 軍事改革第23章 一清二楚第42章 救人危難第31章 悲憤詩篇第32章 視財如命第28章 航空母艦
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4章 收服李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6章 初露鋒芒第32章 黑賊張燕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7章 妙手回春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8章 淮南多才第36章 製造冤案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2章 平定遼東第19章 穿雲排弩第9章 賑濟災民第17章 相思疾病第39章 獻帝守城第10章 傳統家風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8章 草原霸主第29章 百年大旱第47章 張晟其人第4章 詐死誘敵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5章 心懷不軌第32章 曹軍潰敗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7章 妙手回春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4章 螳螂捕蟬第3章 西部混戰第31章 真相大白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4章 陰謀敗露第7章 一舉三得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3章 真的假的第4章 氐人部落第36章 蓋世神卜第41章 袁大丞相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3章 軍事改革第2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20章 攻取劍閣第6章 彈琴說愛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7章 相思疾病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4章 華佗之死11第34章 桃色事件第42章 曹女布子第31章 奇兵制勝第17章 相思疾病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5章 過渡章節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章 陽武守將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1章 以毒攻毒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8章 蹋頓逃亡10第5章 屯田修渠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8章 袁紹歸天第45章 周瑜病逝第3章 西部混戰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7章 樂進之死第40章 孫策之子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7章 敗退潼關第17章 樂進之死第7章 糧食問題第28章 航空母艦第16章 西園禁軍第2章 三歲神童第33章 單槍匹馬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6章 寸土必爭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53章 軍事改革第23章 一清二楚第42章 救人危難第31章 悲憤詩篇第32章 視財如命第28章 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