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烏桓騎兵

我大喜道;“奉孝快說,別賣關子。”郭嘉道;“我們走另一條路。從河間入漁陽,騎兵全速只需十天就可到達,不過,我這條路,卻至少要十五天。”我道;“說來聽聽。”郭嘉看了一眼並行在身側的田豐和賈詡道;“嘉以前曾經涉足過遼西地理,知道從冀州走水路,可以沿着城外漳河直上,直達遼西。嘉願意先行一步,憑三寸不爛之舌,向遼西太守田疇借道。然後就可以從遼西回擊遵化,遵化毗鄰無終,又在後方,假如我軍從遵化超小路,神不知過不覺的直插無終城,那麼烏延必定不做防備,我軍可以趁勢佔領徐無山,切斷右北平大人烏延和他的大單于蹋頓的連繫。烏延軍心必然大亂,不戰自愧也。”我笑道;“田疇,他是不會借道給我們用的,難道他不害怕你給他來個‘假道滅虢’。”

郭嘉神秘一笑道;“我有把握說服他。”我連連搖頭道;“不行,不行,田疇這人我知道,他對我們袁家有戒心,以前他在沒做遼西太守之前,父親曾經多次邀請他到冀州做官,可他根本就不理睬。田疇做了遼西太守之後,每每害怕袁家吞併,就在右北平附近部下重兵,他怎麼會借道給我。”

郭嘉道;“這人和我是老相識了。”我笑道;“莫非他是潁川人?”郭嘉;“不是,不過他曾經在拜在潁川‘陸績’門下學習,和我算是有同門之誼。”田豐道;“即使如此,他也未必就肯借道。”

郭嘉道;“田疇這人你們不太瞭解,他其實是個胸無大志之人,雖然才高八斗見識廣博,但絕對無意於逐鹿天下割據一方,此刻他在遼西,北有公孫康南有大將軍袁紹,整天就是個提心吊膽。我料想他早就想有所歸屬,不過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如果嘉去遊說,相信,他會借道,如果這次可以順利平定幽州,說不定,他會傾城來降。”

“原來如此,那奉孝你就爲我走一趟。”我欣喜若狂,因爲只有我知道,田疇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我記得三國演義上說,他似乎是精通烏桓地理的。

田豐點頭道;“只怕,太守閻柔守不住十五天就丟了城池。”賈詡陰鬱的眸子裡忽然爆出一星光彩,謙遜的道;“詡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我一聽他要發言,趕緊說道;“文和先生請講。”賈詡道;“其實,公子根本就不必擔心閻柔守不住城池。”郭嘉的眼睛也突然一亮。賈詡道;“公子手中有騎兵五萬,可以分兵兩路,一路由公子親自率領主力騎兵,從河間官道付援無終。而公子令派一員大將帥步兵從遼西襲擊敵後。蹋頓聽聞公子從河間來,必定會分兵拒敵,這樣一來,閻柔在城中的壓力就會減小,依我看來,在多堅持個十天八天應不是問題。”

田豐道;“閻柔這人我知道,是個果敢冷靜的戰將,尤其精善守城,當年劉虞和公孫瓚作戰時,他曾經多次獨立把公孫瓚拒之門外。”郭嘉讚許的點了點頭。

田豐道;“不過,冀州城歷來沒有水戰,漳河中幾乎沒有戰船。只有五艘,用來巡航防備公孫康逆水偷襲的中型船隻,最多可以運兵兩千。”

郭嘉冷笑道;“出奇制勝,兩千精兵足以。”

我沉吟道;“好,那就讓張將軍和胡車兒校尉、袁胤朱靈,陪你走水路,我和文丑帶騎兵走陸路。我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都比敵人要低,如果不能出奇制勝,勝負難料,就這麼辦了。”

按照郭嘉的作戰方略,騎兵輕裝奔襲,拋棄一切輜重旗幟,把糧草車隊甩在百里之外,沿途就食於河間郡和任丘郡,第九天的午後,驍騎營前哨,已經抵達無終城五十里之外。文丑立即下令,大軍停止前進,驍騎營後撤五里紮營。這裡地形有點複雜,文丑以他超卓的軍事才能,和多年的行軍經驗做出果斷決定。

眼前一片青山如黛,山上輕鬆翠柏高下相間山坡上的野花雜樹現出一片絢麗的色彩,山坡下一片百花齊放映着燦燦斜陽,幽靜的山谷和險峻的峰巒構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文丑以他軍人的知覺在這靜謐安逸的景色中嗅到一絲不祥的氣息。職業軍人對地形太敏感了,在他看來這裡的風景雖好,但是山勢太險惡,容易埋伏,也容易中埋伏。

幽州右北平臨近易水,自古多慷慨豪邁之士,荊軻大哥,就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老鄉。這裡民風彪悍,自古以來異族橫行匪患猖獗,腳下的每一塊石頭翻起來,都能看到血漬,聞到血腥味。

文丑心想這裡山體縱橫,植物茂盛要隱藏個五六千人太容易了,還是小心爲妙,且我軍雖然行動迅速,基本遵循了兵貴神速的法則,但烏桓兵應該還是可以捕捉到從大路上來救援的敵兵消息,很可能會來個‘批亢搗虛’,圍點打援,不得不防,急忙派出幾十名探子深入五十里進行探查。文丑背山在一片開闊地下寨,這樣便於觀察和突圍。

我正在後隊和賈詡聯絡感情,關心他的飲食起居,順便問了一下,最近行軍途中有沒有想女人,要不要本公子回去幫你物色幾個幾十個小妾。我心裡一直在念叨着,賈詡,你可別使壞,本公子可對你不錯。

賈詡臉上一直保持着一種受寵若驚的笑,連連點頭;“公子,詡這幾日跟着公子征戰,實在欣喜若狂,吃得飽睡的香,只要能跟在公子這樣的人身邊,受點苦不算什麼。”心裡卻在想,乳臭未乾,還想花言巧語的收買我。我心裡也在想,姓賈的這小子邀寵獻媚大拍馬屁,沒安好心,我待看緊一點。

文丑的通訊兵突然策馬奔馳而來;“報,二公子,文丑將軍已經依山下寨,特派我來通知公子。”崔琰這幾日一直身體欠佳,大概是多日舟車勞頓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造成的。我擺手止住行軍。崔琰捂着肚子,騎在馬上,過來說;“公子,兵貴神速,文丑爲何停滯不前。”我心裡想,論打仗我們都是外行人,文丑是先鋒大將,還是尊重他的意見。我急忙翻身下馬,把崔琰服下來,關切的問;“先生,您下來,我來爲您把脈。”崔琰知道我懂得醫道,不過此刻顯然不是治病的時候,搖頭道;“算了,公子,還是先和文丑會和爲是。”我想了想道;“就讓田先生和文和先生帶隊先行,我留下來,看看你的身體。”

賈詡眼中閃光,心想,袁熙小子有些本事,這收買人心的手段可不一般。崔琰無奈下馬,我對賈詡道;“請二位先生先行一步,和文丑會和,本公子稍後便到。”

賈詡和田豐無奈,只得繼續前行,我爲崔琰把脈,心中大驚,沒想到他竟然患上了痢疾,這病要是在現代根本算不了什麼,可是在大漢朝卻是可以要人命的。好在我有銀針隨身,可以暫時緩解他的痛苦,要完全根治則不可能。我取出針,爲他診治一番,崔琰略微舒服,便催促着繼續前行,我爲了遷就他所以走的慢了,十幾里路走了半個時辰還多。

文丑剛剛下寨,正在命令士兵,在寨門外插滿鹿角,用來防止敵人騎兵突襲,田豐和賈詡的大隊人馬就趕到了。待賈詡田豐帶着騎兵入營,寨門外突然響起兩聲炮響。無數身穿黑甲的烏桓兵從山坡上掩殺下來,當然有的是一路滾下來的,還沒和我軍交手,就腦漿迸裂而死。

文丑下寨的地方,照他的觀察,應該是兵法六種地形中的‘掛者’地形。兵法雲::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此處地形低窪,背有高山,前後有峽谷,敵可以來,而我軍卻不能退,正是地形中的‘掛者’。所謂‘掛者’,即是隻可前進卻不能返回的地域。文丑想,這些烏桓狗,一定是算準了我一定會不顧一切的從此地走出去,所以纔在山坡上埋下伏兵,老子就偏偏的不上當,看你能奈我何。

山坡之後,千萬只馬蹄踐踏地面的聲音猶如雷鳴。一隊隊形雜亂速度飛快的騎兵出現在文丑的視線裡。這些人頭上大多梳着很多條辮子,一個個鬍子邋遢皮膚赤紅黝黑,活像野人。烏桓兵手中的胡刀,足有五六尺長,精光奪目蒼白的刀刃呈圓弧狀,就像是胭脂山上野山羊的角。每把刀的刀背,都有兩三寸厚,這種刀,一般一刀可以輕輕鬆鬆消掉一個腦袋,要是兩個敵兵靠的近了,鋒利的刀刃也許可以把兩顆頭顱斷掉。刀刃上不會留下一絲一毫的損傷,不會卷口,也不會有缺口。比漢人的刀,好太多了。這些馬的速度,至少勝過中原兩倍,這不但是種馬的問題,還有騎者的原因。

文丑注意到,這些野人,嚎叫着,咆哮着、奔馳着,身體的曲線,卻總是隨着路面的顛簸和馬體保持着一種和諧。讓騎士來配合馬,這是中原騎兵完全沒有涉足過的境界。

騎兵速度雖快,馬上的騎士雖勇,但卻沒有收到半點效果,因爲他們發現自己面前竟然多出了一座營寨。飛馳的戰馬由於沒有良好的剎車系統,在慣性的引導之下,帶着他的主人,一起撲向鹿角,然後就聽到無數聲的慘叫,慘叫很淒厲,有馬的,也有人的。

文丑的弓箭手已經準備好了,六千名弓箭手,分爲三組,第一組兩千人,半曲着腿,把兩千只勁箭,用盡全力射出,就蹲着身子後退,後面一排弓箭手,就補上來,再射出兩千只可以奪走很多性命的箭矢,然後退後——這樣既節省時間

又節省體力。

烏桓兵也開始射箭了,這次文丑是真的大吃一驚,不但大吃一驚還差點中了箭。這些烏桓兵,強悍到什麼程度,他們的屁股就像是長在馬背上,無論做出多麼誇張的動作,都不擔心會掉下來,奔跑的時候射箭,扭頭的時候還射箭,一手勒住馬繮,另一隻手還在射箭,甚至於臨死的時候,還再射。

他們的箭射的很準,這是長期在苦寒地帶打獵射擊活靶子練出來的,中原兵比不了。一會功夫,鹿角之後的冀州兵就死傷一大片。烏桓兵更慘,光是被自己的馬蹄踩扁腦袋的至少也有上千人吧。到了最後,他們奔馳到寨門簡直就是在自己的戰友身上奔馳了。狼羣,絕對是狼羣,不管前面死了多少人,後面的還是一樣往上衝,比剛纔更猛,大家都爭着去死,生怕落在後面。這一點也讓文丑這個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的將軍咂舌不已不能理解。

文丑看看烏桓兵的箭矢射的差不多了,人死的也差不多了。他們的嚎叫聲小了很多,知道現在是掩殺的時機了。右手握住自己的飛雲槍,左手向身後一招,跨上馬背,大吼一聲;“殺——”寨門內的弓箭手還在放箭,而且比剛纔更密集,密集的箭矢,射住了烏桓兵衝鋒過來的兩翼,把它的中軍暴露給文丑勢如破竹的騎兵。

第3章 西部混戰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10章 猶豫不決第8章 草原霸主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8章 閉月羞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6章 初露鋒芒第50章 趁火打劫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3章 烏桓騎兵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困守淮南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40章 孫策之子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7章 臨陣換將第48章 叔侄之情第58章 背水一戰第4章 突來豔遇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3章 首戰告捷第38章 關於夫人第3章 苛捐雜稅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3章 密謀行刺第2章 得到密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37章 洛陽內亂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43章 威逼利誘第49章 青帝之子第17章 英雄救美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47章 敗退潼關第38章 閉月羞花第10章 狗熊周倉第16章 拋磚引玉第1章 陽武守將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章 臨危受命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46章 瞞天過海第45章 平陽陷落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6章 御賜婚姻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9章 激將大法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0章 傳統家風第2章 困守淮南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6章 製造冤案第40章 孫策之子第34章 美好姻緣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15章 囤糧要地第52章 西涼鐵騎第19章 奪取居庸第5章 司馬先生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1章 兵逼吳郡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0章 固若金湯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7章 虛虛實實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5章 深陷火海第4章 氐人部落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37章 洛陽內亂第3章 西部混戰第23章 鋃鐺入獄第9章 妖姬貂蟬第4章 敲詐勒索第8章 舅甥之爭第50章 趁火打劫第28章 歷史車輪第3章 烏桓騎兵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9章 金字招牌第10章 猶豫不決第10章 微妙形勢
第3章 西部混戰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10章 猶豫不決第8章 草原霸主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8章 閉月羞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6章 初露鋒芒第50章 趁火打劫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8章 關於夫人第3章 烏桓騎兵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困守淮南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40章 孫策之子第36章 重修內政第27章 臨陣換將第48章 叔侄之情第58章 背水一戰第4章 突來豔遇第36章 亡命追殺第33章 首戰告捷第38章 關於夫人第3章 苛捐雜稅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3章 密謀行刺第2章 得到密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37章 洛陽內亂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43章 威逼利誘第49章 青帝之子第17章 英雄救美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47章 敗退潼關第38章 閉月羞花第10章 狗熊周倉第16章 拋磚引玉第1章 陽武守將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章 臨危受命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46章 瞞天過海第45章 平陽陷落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6章 御賜婚姻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9章 激將大法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0章 傳統家風第2章 困守淮南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6章 製造冤案第40章 孫策之子第34章 美好姻緣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15章 囤糧要地第52章 西涼鐵騎第19章 奪取居庸第5章 司馬先生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1章 兵逼吳郡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0章 固若金湯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7章 虛虛實實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5章 深陷火海第4章 氐人部落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37章 洛陽內亂第3章 西部混戰第23章 鋃鐺入獄第9章 妖姬貂蟬第4章 敲詐勒索第8章 舅甥之爭第50章 趁火打劫第28章 歷史車輪第3章 烏桓騎兵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9章 金字招牌第10章 猶豫不決第10章 微妙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