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張遼再出山

張鬆回到益州,正好遇到大司空陳羣。劉璋對陳羣的態度很冷淡。陳羣這些日子,接觸了不少益州官員,初步瞭解了,劉璋派闌圃入羌的意圖。所以一再的向劉璋表示,曹丞相願意和益州結盟,共同對付張魯。

劉璋雖然冷淡,但也還不敢徹底的拒絕。他在等張鬆的消息呢。

張鬆回到成都,連家門都顧不上進,直接來面見劉璋。劉璋等的正着急,聽說張鬆回來,忙迎出門口,劈頭蓋臉的問一腳踏進門的張鬆:“事情辦的怎麼樣了。”張鬆急忙跪下行禮。劉璋火急火燎的把他拉起來:“都什麼時候了,先生還有空磕頭。趕快說說,袁熙怎樣答覆的。”

張鬆擡起頭,大喜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袁熙已經答應爲主公排憂解難。並且在陛下面前保奏主公爲益州牧、成都侯,行鎮西大將軍事、都督益州、漢中兵馬。張魯也要受主公挾制。以後他還狂的起來。只是——只是——”【在這之前,劉彰的益州牧屬於自封,沒有得到朝廷認可。】

劉璋剛笑了一聲,又憋回去。等着張鬆,心說,你怎麼大喘氣。“有話直說,快。”

張鬆道:“丞相雖然封賞,可陛下對主公卻——”劉璋腦門冒汗:“陛下——怎樣——”張魯嘆氣道:“陛下對主公頗爲不滿,還有些震怒,說你——說你招兵買馬,圖謀造反。已經下旨讓漢寧太守張魯去調查取證。此事在鬆還沒到洛陽之前,已經下了聖旨了。”其實張鬆根本沒見過漢獻帝。

劉璋嚇得臉都黃了:“陛下當真這麼說的?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我劉季玉根本沒有篡逆之心,這簡直是空穴來風——”

張鬆冷笑道:“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主公,此事,袁丞相已經替你向陛下解釋過了。丞相和陛下據理力爭,言辭懇切。爲了主公,不惜和陛下發生爭執。最後勉強把陛下說服。丞相說:劉季玉乃是漢室宗親,一向坐鎮西南,忠心不二,爲大漢忠臣。如果他要造反,早就反了,何必等到北方已經平定的時候呢?這不合情理——”

“對!對!對!”劉璋臉色慘白又感激不盡的說:“丞相說的有理,就是這話。”

張鬆嘆息道:“可是陛下拿出了證據!!”劉璋怒道:“胡說,老子根本就沒造反,那裡來的證據,定時僞證。”

“陛下拿出一封奏摺,憤怒無比的扔在地上,對丞相道:你自己去看吧。劉季玉是漢室宗親。劉景升也是,景升的兒子劉琮自然也是。假若照你說的,宗親都是忠臣。這份奏章怎麼解釋?”

“什麼奏摺?”劉璋臉膛發紅,熱血上涌。

張鬆低聲道:“是,鎮南將軍劉琮參奏主公謀反的奏章,上面言之鑿鑿,說主公種種不法,請求陛下准許他率軍徵繳——”

“啊!劉琮小兒,怎麼和他父親一樣,簡直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舊恨未除,又添新傷。氣死我也。”劉焉就是被劉表給氣死的。兩人其實有殺父之仇。

張鬆拱火:“袁丞相,用自己的爵位給主公作保,確保主公,沒有反心。陛下才熄了雷霆之怒。對我說:張別駕,你把這封奏摺拿回去給劉季玉看看,讓他給朕老實一點,不然小心頭上的腦袋。看在丞相面上,這次就不計較了。袁丞相,又站出來,爲主公討封賞。說主公這些年,抵抗羌兵入侵,頗有功勳。要委以重任。可是——”

劉璋對漢獻帝有了火,惱道:“可是如何。”張鬆道:“陛下的意思,封賞沒問題,讓袁丞相斟酌辦理。可是,仍然要派張魯率兵入川調查。”

劉璋一下子跳起來:“我與張魯有殺母之仇,他豈能善罷甘休,讓他入川,我性命休矣。沒門。傳令,立即派人守葭萌關,張魯一到,立即射殺。”

張鬆爲難道:“這隻怕有抗旨的嫌疑。袁丞相倒是有一條計策,可以幫助主公——”劉璋雙眼閃光:“計將安出。”張鬆道:“丞相的意思,要主公,親自寫一封奏摺,派人送去洛陽,向陛下解釋一切。丞相從中斡旋,一定讓陛下收回成命。”

劉璋心裡對袁丞相感激的如同再生父母,卻不知,那可惡的袁丞相正想着怎樣把他扒皮抽筋呢。“好,我這就去寫奏摺,不過,派誰爲使節,送去好。”

張鬆心想,袁丞相說我兄張肅,將會對我不利,那不如就把他派到洛陽去好了。當下拿出舉賢不避親的派頭,施禮道:“廣漢太守張肅,可擔此重任。”

劉璋心想,究竟是親兄弟,有好事,總忘不了;“好,就派張肅前往。”張鬆皺眉道:“有袁丞相爲主公說話,看來問題不大。可是,荊州方面該怎麼辦?劉琮小兒如此混賬,如果主公,不聞不問,天下諸侯必然笑話呀。”

劉璋從緊閉的牙縫中沁出一句:“我當親帥大軍前往討伐。”張鬆道:“不必,還是防備張魯重要,至於荊州方面,可派平寇將軍劉瑁、江州太守趙韙、軍議校尉法正偏將軍劉巴起兵三十萬前去征討。定可報捷。”

益州人才濟濟,大將如林,劉璋手下最不缺的就是帶兵的將領。“好,命吳懿、孟達、黃權,張任統兵二十萬與龐羲守衛巴西、葭萌關,成掎角之勢,抵禦張魯。”

張鬆道:“綿竹不可不守,可使中郎將陰溥率兵十萬駐守,此地是成都門戶,必須重兵。”張鬆這一番調遣倒好,整個把成都掏空了。六十萬大軍出城。成都的守城軍剩下不到三萬了。張鬆想着,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來個窩裡反,把成都控制在手中。好爲袁丞相立下大功。

張魯早就接到了討伐劉璋的聖旨!!

那個宣讀聖旨的欽差大臣陳琳還緊緊地握着他的手熱淚盈眶的說:“來的時候,陛下不止一遍的說,益州乃是國家要地,絕不能讓人割據謀反,丞相袁熙此刻鞭長莫及,劉璋反賊,就拜託張將軍了。”張魯比陳琳還會裝呢,大聲嚎哭,像死了親爹一樣:“請陛下放心,張魯若不能爲陛下分憂,甘願一死了之。”心中卻說,這次有了聖旨,就能名正言順的蠶食劉璋的地盤了。

陳琳一走,張魯便迫不及待的調兵遣將,親帥大將楊柏、楊昂、弟張衛、降將張遼、偏將蘇固、別部司馬稽顙、公子張富,以別駕楊松爲參軍前往葭萌關攻城。等他們到了葭萌關的時候,劉璋那裡剛剛調動兵馬。

張遼正帶領着他的兩萬騎兵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他鐵青着臉,一邊走着,一邊向四周的羣山觀察。張遼的身後彷彿帶着幾十個老鴰窩,士兵們嘰裡呱啦的就像趕廟會一樣興高采烈的說個沒完。一羣人剛纔從路過的村莊搶了一票。把三四個村子,能拿的走的,全都拿走。拿不走的——像女子和房子這些,前者大家輪着騎一遍,殺掉。後者拆毀了,燒掉。像一羣白蟻,把路過的地方夷爲平地,啃食的乾乾淨淨。然後,向打了勝仗一樣,歡呼雀躍。這就是張魯的漢中勁旅的德行。

這還是在自己的地盤裡呢,要是真的進了益州,還不定怎樣橫行,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禽獸不如的事情來呢。

張遼?張遼管不了,他也不敢管。敢怒而不敢言。他是什麼身份他自己最清楚了。一個寄人籬下居無定所受人歧視和排擠的降將。在這樣一隻缺乏管理和軍紀與強盜無異的隊伍裡是不能講話的。

漢中的山很貧瘠,很險峻。幾乎沒有什麼植被,只有星星點點的耐旱的灌木叢,鐵青色的山岩裸露着,山路上風化的碎石在腳下嘩嘩作響。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滾進險峻的山澗裡,這種山很令人乏味,沒有青草野花。沒有飛瀑流泉,沒有鳥鳴獸吼,一點詩情畫意也欠奉。大山靜的出奇,死氣沉沉,仰頭望去,兩邊的危巖峭壁似乎隨時要擠壓下來。

張遼的心情越發的惡劣起來,這幾年似乎處處不順利,耗盡半生建立起來的功業毀於一旦。人生頻頻受挫。近聞曹操敗北,退入西羌,心情更加晦暗,莫名的感到絕望。官渡二戰,三戰,使他的名將聲望一落千丈。更加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打仗就是這樣,不管你的戰術指揮是否得當,只要你打贏了,你就是英雄。反之,你就是他媽的狗屁不是,成了衆矢之的。人人拿白眼瞅你。

想想就窩囊,從曹營逃出來後,東躲西藏,易容改裝,好容易逃到雍州。進了長安,馬騰也答應收留。可是馬騰的大兒子馬超就是容不下,處處指手畫腳,找茬打架。輕則謾罵,重則動刀。他知道馬超是瞧不起降將的。實在是呆不下去了,沒辦法,出湄城入漢中投奔張魯吧!

張魯是個什麼東西?漢中是個什麼樣的所在?張遼好容易才弄清楚。張魯,人不壞,只是疑心病比較重。還有就是喜歡縱容屬下。他的部隊,就是打家劫舍的強盜敗類的集合體。他們從不知軍紀是什麼東西。搶東西的時候,一擁而上,打仗的時候,也就一鬨而散或作鳥獸散。就這玩意,張魯還自吹自擂的說是一隻西北雄獅勁旅呢。在張遼眼中,連個屁都算不上。

張魯倒是個慧眼識金的明主,他知道張遼的厲害,一心想要拉攏重用。不過,張遼初來乍道,他還有點信不過。對嗎,曹操足智多謀,萬一要是他的計策怎麼辦?張魯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把自己的女兒,張芝嫁給張遼。來籠絡他。又給張遼封了一個,讓張遼一聽就頭痛欲裂的莫名其妙的官職。張遼記得好像是叫做——都講祭酒。位在張魯之下,不過有名無實。張魯的大將楊昂、楊柏等對他頗爲嫉妒,每每想法子打擊壓制,令張遼苦不堪言。媽的,什麼玩意嗎!

這次張遼的任務是先鋒。先鋒,張遼沒問題,他喜歡血腥殺戮建功立業,喜歡衝鋒陷陣在最前頭。那樣才能看出他是萬馬軍中的魁首。可是身後的這隻民兵大隊,的確讓他有些想吐。這樣的軍隊,也能打仗?扯淡,除了搶錢欺負女子,什麼也幹不了的。

漢中軍的裝備其實不錯,就是單兵素質太差。張遼回頭一看,身後就像是打獵回來的一羣獵人,扛着槍的,抱着刀的。懶散的讓他覺得有必要殺人。估計他們連最基本的隊列都不知道。要是以前的曹軍精銳,來上兩千人,足可以在一個時辰內,解決他的兩萬騎兵。

加上在他後隊壓陣的那位,就更加有問題了。就是張魯的兒子張富。純粹的紈絝子弟。還有點缺德。張富在隊伍中起的模範帶頭作用不小。搶錢他第一個上。騎女子,他第一個脫下褲子。就這麼個騎在馬上可以睡着的花花大少。張魯竟然命令,要張遼一切聽他的指揮。這仗不用打,鐵定是個全軍覆沒的命運了。

張魯也知道張富的德行。他讓張富隨軍出征,是刻意的培養接班人呢。在他的眼裡,張富好女色也不可能荒唐到戰場上去。可是他太低估這個寶貝兒子了。他的潛力,還是很有一部分隱藏在四肢和腦袋裡的。伺機而發。

張富按照自身的思維方式,去猜度張遼,張遼這麼大名氣的將軍,是不會把人命和搶錢這些事放在眼中,放在心上的。他是見慣生死的大將軍嗎?可是他錯了,錯的很嚴重。張遼對他的所作所爲極度的不滿。他在拼命壓制那一團即將冒出頭頂的狂燒着的野火。

張遼整個人看上去,已經殺氣騰騰了——

“報,距葭萌關還有兩百里,是否紮營?”一個探子悠然的騎在馬上,剛睡醒一樣,沒精打采的說。

要是以前,單憑他這個德行,張遼會殺他一次。方纔報告的屁話,張遼會殺他三次。影響軍心的舉動,張遼會殺他六次。一共十次。。

如今此刻,他一句話也沒說。等着公子張富示下。

“紮營,紮營,不要靠城太近了。兵法有云,退避三舍,一舍是六十里,三舍就是一百八十里。正好是這裡。就在這紮營吧。退避三舍,一定能打勝仗的,你們放心好了。這是無上的兵法。哈哈哈哈。”張富恬不知恥的大笑。

張遼又想打他,又想大笑。他孃的退避三舍,原來是這個意思。一定要在一百八十里外紮營,才能打勝仗。真是你母親的受教了。不服不行啊。就怕,明日攻城,還沒到地方,士兵先累死一半。

張富還在那邊大言不慚的胡吹大氣,翹起大拇指,挑着眼眉,一副輕狂模樣:“怎麼樣,姐夫,你說怎麼樣,兄弟沒給你丟人吧。那兵法,我記得最清楚了,退避三舍,好,妙計。這次一定可以拿下葭萌關。”張富很有些爲自己的妙計感到自豪和欣慰。

張遼很爲他這種無恥無知感到噁心。他想在旁邊的大樹上一頭裝死。“公子,真是神機妙算,智勝天下,張遼佩服佩服。”有的時候,逆境中的人,會失去骨頭,屈從於複雜的環境。就好像,是失去家產的放蕩公子哥,變成乞丐後,照樣吃那些從墳堆裡刨出來的食物一個樣。張遼也學會了說言不由衷的話。奉承無知幼稚可笑的人。時間長了,他習慣了,也不覺得怎樣。而且,說的比誰都溜。

葭萌關外,鬆鬆散散,毫無規矩的紮下一片營帳。若從高處看去,正像是一羣乞丐的積聚地。

葭萌關守將彭羕聽了探子的回報,皺起了眉頭。他斷定,這是誘敵之計!!肯定是圈套,命令部隊,堅守不出,免得中了埋伏。彭羕後來很爲自己的謹慎小心後悔。早知如此,一戰可敗漢中。他主要是忌憚張遼。殊不知,張遼根本就沒有統兵權,說穿了,就是個馬前卒而已。

當天晚上,張富把從村莊中搶來的雞鴨鵝拿出來開了個篝火晚會。衆人又唱又跳的,渡過了一個安靜祥和的夜晚。喝醉了酒的張富,還發表演說:“弟兄們——今晚喝了、吃了,明日就要和蜀兵決一死戰。我軍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弟兄們都捨生忘死,一定能夠取得葭萌會戰的勝利。等到了成都,一人一個標誌的娘們——”

“公子,那時候都完了,有的弟兄還沒嘗過女子的滋味,要是戰死了豈不可惜——”下面有人踊躍發言。引起一片響應。

張富愛兵如子,見弟兄們羣情激奮,立即陷入沉思:“弟兄們以爲我張富是什麼人?你們的要求,一定會滿足。咱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不就是圖這個嗎——”他回頭看看,身後的山路。探子來報,那裡似乎是個鎮子!!

“整頓兵馬,出發。”

天亮的時候,臨近葭萌關一代的十幾個村子、小鎮遭到亂兵襲擊。亂兵蠻橫的直闖入別人家中,一把將男人打昏、打死。嘴裡罵罵咧咧的嚷道;“老子明日就要爲國捐軀了,都是爲了保護你們。把你婆娘拿來用用,是應該的。”然後把那家的女子剝光了,拖到暗處——

有的女子因此致死。

第25章 日夜奮戰第3章 苛捐雜稅第44章 渡過難關第14章 收服李典第51章 喜得二子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9章 追殺百里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0章 罄竹難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8章 歷史車輪第2章 戰火濃煙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6章 伏牛隘口第26章 寸土必爭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6章 初露鋒芒第21章 代理皇帝第5章 罪魁禍首第11章 廢長立幼第44章 渡過難關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0章 微妙形勢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3章 死亡氣息第3章 悍將周泰第4章 高朋滿座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1章 廢長立幼第22章 平定遼東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章 悍將周泰第23章 一清二楚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52章 玩物喪志第36章 蓋世神卜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4章 桃色事件第13章 險象環生第48章 叔侄之情第9章 追殺百里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9章 流血不止第45章 周瑜病逝第50章 特種部隊第8章 舅甥之爭第4章 氐人部落第12章 萬夫莫當第9章 長兄袁譚第47章 張晟其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8章 袁紹歸天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8章 美酒飄香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0章 義氣深重第32章 視財如命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40章 官渡之敗第44章 五日苦戰第5章 屯田修渠第17章 垂死掙扎第5章 司馬先生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2章 黑賊張燕第22章 百口莫辯第3章 悍將周泰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5章 望風歸降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9章 鯨吞漢中第5章 生擒竇茂第27章 反間之計第9章 金字招牌第23章 死亡氣息第21章 黑龍騎兵第4章 氐人部落第7章 形勢危急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章 兵臨城下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9章 獻帝守城第23章 患難與共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45章 周瑜病逝第27章 反間之計第24章 螳螂捕蟬第33章 單槍匹馬第2章 三歲神童第35章 火燒陷陣營
第25章 日夜奮戰第3章 苛捐雜稅第44章 渡過難關第14章 收服李典第51章 喜得二子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9章 追殺百里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0章 罄竹難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8章 歷史車輪第2章 戰火濃煙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6章 伏牛隘口第26章 寸土必爭第5章 捉了一批人質第6章 初露鋒芒第21章 代理皇帝第5章 罪魁禍首第11章 廢長立幼第44章 渡過難關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30章 討回公道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0章 微妙形勢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3章 死亡氣息第3章 悍將周泰第4章 高朋滿座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1章 廢長立幼第22章 平定遼東第10章 猶豫不決第26章 賄賂重臣第3章 悍將周泰第23章 一清二楚第39章 生擒司馬懿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52章 玩物喪志第36章 蓋世神卜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4章 桃色事件第13章 險象環生第48章 叔侄之情第9章 追殺百里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9章 流血不止第45章 周瑜病逝第50章 特種部隊第8章 舅甥之爭第4章 氐人部落第12章 萬夫莫當第9章 長兄袁譚第47章 張晟其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0章 固若金湯第31章 悲憤詩篇第28章 袁紹歸天第23章 患難與共第18章 美酒飄香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0章 義氣深重第32章 視財如命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40章 官渡之敗第44章 五日苦戰第5章 屯田修渠第17章 垂死掙扎第5章 司馬先生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2章 黑賊張燕第22章 百口莫辯第3章 悍將周泰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5章 望風歸降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9章 鯨吞漢中第5章 生擒竇茂第27章 反間之計第9章 金字招牌第23章 死亡氣息第21章 黑龍騎兵第4章 氐人部落第7章 形勢危急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章 兵臨城下第17章 樂進之死第39章 獻帝守城第23章 患難與共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45章 周瑜病逝第27章 反間之計第24章 螳螂捕蟬第33章 單槍匹馬第2章 三歲神童第35章 火燒陷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