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劫營偷襲

刑道榮在那裡早等的不耐煩了,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還以爲袁軍沒人敢出陣揍他。大喊大叫,口出狂言。等他聽到馬蹄聲擡起頭,看見一個穿着士兵服飾的傢伙,挺槍殺出,差點沒把鼻子氣歪,結結巴巴道:“袁熙狗賊,竟然用一士兵來辱我。”七竅生煙的刑道榮,只顧破口大罵,全沒注意,陳到已經衝到近前。陳到挨近刑道榮,二話沒有,一槍刺出,刑道榮大大咧咧的一個馬背俯身,想要躲過。那知道陳到槍法太過迅捷,等不及他直起腰來,又是一槍刺出,噗的一聲,槍頭從側面刺穿了刑道榮的太陽穴。血箭飆飛,屍橫馬下。

袁軍之中,半數喝彩,半數震驚的說不出話來。陳到戰馬在場中轉一個圈子,厲聲叫陣:“誰還敢來送死。”

“狂妄匹夫,看我來戰你。”魏延又要發飆。諸葛亮一下子給他攔住了,他看上陳到這員猛將兄了。想要守衛己用。

“將軍今日出戰,只准敗而不準勝。”諸葛亮悄悄地囑咐魏延。

魏延大怒,翻白眼:“那可不行,那就把我的名頭給毀了。我魏延是常勝將軍,從沒有打過敗仗,憑什麼輸給他。”

諸葛亮心說,主公劉備真是太他媽的有眼光了,招攬的大將都是一些鼻孔出氣、目中無人、自以爲是的主。關羽是這德行,魏延也不例外。什麼玩意?

“這是軍令,加入將軍不從,軍法處置。”

“那我不去了行嗎?”

“不行,你不去,一樣軍法處置。”

魏延心說,你奶奶的,你可真不講理,要不人家都說小白臉沒有好心眼呢,你千萬別落在我的手上,不然我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魏延拉着豬腰子臉,氣呼呼的殺出來,頭頂呼啦呼啦的燃燒着怒火,急於找人出氣。“呔,那袁將,報上名來。”

陳到冷冷道:“我乃——校尉陳到。”

魏延一聽,靠,一個小小的校尉,擺在他手上,豈不毀了我一世英名。“那個——校尉,我乃是偏將軍魏延,識趣的速速下馬受降,加入要我動手,你小命難保。”

“去死吧。”陳到嚎叫一聲,衝上去突刺。魏延扭頭就跑,連打都不打。陳到這是距離他還有一丈之地呢。追了半天愣是沒追上,乾脆駁馬回來。

魏延一口氣跑回陣營,氣喘吁吁的對滿臉驚駭的孔明道:“軍師,遵照你的將令,末將已經敗回來了。”

孔明差點沒讓他氣死,哦,這就叫敗回來了?“你這是臨陣脫逃,而非戰敗也,根本不算。”魏延急了,吼道:“你怎麼這樣說話,我這樣做,也是爲了配合軍師用計,這不才表示陳到槍法好嗎?我有什麼錯?”

孔明心說,你沒錯,我有錯。老子就不應該用你。“霍戈聽令,去會一會這個陳到,千萬小心,只許敗,不許勝。霍戈心說,你就放心吧,就算是你想讓我打勝,我也沒那個本事啊。

不過,霍戈自問,不會像魏延大將軍那樣膿包。霍戈也不和陳到講話,他比魏延心眼多。同什麼名,報什麼姓?反正最後也是戰敗,隱姓埋名更好,輸了也不丟人現眼。身子伏在馬背上,像梭子一樣竄出去,一刀橫削陳到。

陳到聚精會神,不敢有絲毫怠慢,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打勝了蟒袍玉帶,輸了,重則性命不保,重則一輩子當兵要飯。陳到把吃奶的力氣都融化在悍槍中,大吼一聲:”開——“雙臂橫架。把霍戈的大刀向外推去。兵器交擊,霍戈感到電流鑽入手心,全身一陣麻痹,虎口依然震裂淌血。戰馬蹬蹬向後倒退五步。險些癱瘓當場。霍戈,心驚膽顫,駁馬敗走。陳到一邊追,一邊唉聲嘆氣,江陵兵怎麼都是這個樣子?還沒過癮呢就跑。像個軍人的樣子嗎?

陳到正要追去。突聽身後一陣鳴金,趕忙帶馬撤回本陣。

兵法:擂鼓不進;鳴金不收,力斬不赦。我一看魏延不戰而逃,就知道諸葛亮又在打鬼主意了。佯敗誘敵,是他的看家本領。

陳到走進帥帳,衆將都來祝賀。陳到歸還悍槍,跪倒在地,感動不已:“多謝晉王知遇之恩,陳到誓死追隨晉王。”

我履行諾言;“陳到,寡人封你爲偏將軍,關內侯。你繼續立功,富貴指日可待。”陳到平步青雲,顫聲道:“明日出陣,必取劉備人頭,獻於麾下。”

“明日,明日不行,大王,功勞不能讓他一個人獨佔,明日末將請戰。”胡車兒不服。黑臉上有憤憤不平之色,顯然對陳到飛昇不滿。

“晉王,詡覺得明日出戰的事倒是不忙派將,眼下最要緊的是提防敵軍趁夜劫營。”賈詡制止二將爭功。

“先生怎麼知道,敵軍會來劫營?”

賈詡笑道:“我看孔明身後排列兩隊強悍騎兵,今日出陣,竟然不用。反而以大將賭陣,目的想要麻痹我軍。才乃驕兵之計。我料其夜晚必來劫營。”

我也覺得孔明今天有些古怪,不過我並不擔心:“就憑他手中不過三萬騎兵,就算來劫營,也構不成威脅。”

賈詡急道:“晉王不能大意,兵貴精而不貴多。孔明雖然兵少,若是指揮得當,破壞力足以驚駭鬼神。”

“先生言之有理。讓郝昭用戰車鎖住中間的大寨,其餘大將各回各寨,相互照應,孔明豈能得逞。”雖然諸葛亮神通廣大。可袁軍營寨,連綿幾百裡,即便是他用火攻,我也不怕。何況中央主寨,還有郝昭的戰車連環鎖住。孔明的騎兵在強悍,也衝不進來。

看樣子賈詡還是有些擔心。眉頭深鎖。我道:“玉宇,楊秋、陳到,每人帥一萬黑龍騎,在各處營寨往來巡查,不得有誤。一有情況,立即吹響號角,放出信鴿。裴豹、馬盾命你二人,派出所有特種兵,嚴防山間偏僻小路,一隻蒼蠅也不能放過來。”

“遵命——”五將領命而去。

諸葛亮立足城頭凝定鎮靜,極目遠眺,在夕陽的餘暉下,儒衫迎風拂揚,雄偉自信的體態神情,來自於他淵深如海的智慧。瀟瀟灑灑,猶如漫步雲中的真神。目光所及,襄江、漢水分別於袁軍營寨左右兩方遠處曲折奔流滋潤兩岸豐膩的土地,歡快的河水,給血腥的戰場帶來了少有的生機。西南方遠處,一列山脈起伏連綿,雄偉巍峨,形如飄帶,突兀挺拔,地形複雜之極。

袁軍營寨,基本上是個朱雀展翅的形狀。分別駐紮在二十幾個山頭和路口,所有營寨都完全獨立,深挖壕溝,東、西、南、北矗立四座箭樓,兼望臺。只有前後寨門開闢兩條寬闊的路徑和鄰近的寨珊相通,可以互相往來援兵,成爲最堅固的防禦點。每六個寨珊形成一個展翅朱雀的形狀。一共六十四個寨珊,六個朱雀型,東西各三,延伸百里,構成整體的兩翼。中間一座龐大寨珊,高高豎起晉王帥旗,形如朱雀之頭。被衆星拱月般包夾在中心。能夠攻擊帥寨的就只剩下一條路。諸葛亮不會走那條路,誰也不會去走。傻子都知道有埋伏。

西沉的紅日映照下,敵寨附近步兵調動頻繁,騎兵像一羣羣的游魚,往來巡弋。圍繞着敵營的兩條河流,全部被敵人以十重鐵鏈橫鎖,一根根三米長的尖木樁,沿着河岸一排排釘入河內,擋住戰船去路。水路走不通。大路、小路的路口,所有的制高點,全佈置滿發石機和排弩、當真是連個蒼蠅蚊子也飛過不去,城內城外,籠罩着一觸即發的戰爭氣氛。

如此嚴密的佈防,若是別人可能會打消劫營的念頭。但諸葛亮只是付之一笑,在他眼中敵營還是漏洞百出,並非無懈可擊。

法正從身後走上來,沉聲道:“敵軍深溝高壘,無跡可尋,連一點偷襲的機會也不給我們。”

諸葛亮笑道:“不能偷襲,就只有明目張膽的沿大路去襲擊了。”法正駭然道:“不行,敵人兵力十倍於我,正面夜戰,一定吃虧。”

諸葛亮不置可否,只是吩咐法正:“喚,衆將來聽候調用,山人自有妙計。”法正暗罵,把老子當成跑腿的了,你這個鄉巴佬。悻悻離去。不大一會兒通知了城內的大將過來。

諸葛亮卓立城頭,羽扇一指:“關平聽令,命你帥一路騎兵,點起火把,多設旌旗,沿大路攻打袁軍帥寨。”關平心想,你就直接說讓我去尋死算了,何必廢這麼多的口舌呢?勉強道:“遵命。”

劉備心想,我和關平的乾爹怎麼說也是歃血爲盟的把兄弟,萬一關平翹了,對他爹也是沒法子交代。便道:“袁軍大路封鎖嚴密,這樣似乎不妥吧。”

諸葛亮知道衆將對他的計劃有所懷疑,笑道:“主公勿憂,亮自有妙計。據查把守大路的是袁將胡車兒,此人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關平此去,虛晃一槍,引胡車兒帥軍來追。霍戈率領無擋飛軍,乘虛偷襲袁軍帥寨。沿路放火,點燃一切乾柴。把聲勢造大。驚動周邊所有的營寨。然後——”諸葛亮壓低了聲音,趴在劉備耳邊密語。劉備面露笑容,連連點頭。

“魏延聽令,大營右側有一條山僻小路,名叫華容道,你帥兩萬白犛軍埋伏在道旁,看到遠處火起,立即帥軍沿路進兵攻打麥城。薛悌將軍,帥三萬步兵,連夜進駐葫蘆口,看到火起,立即揮兵攻打,距離麥城最近的袁軍大營。駐守此營的是袁將段署、朱靈,也是隻知剛猛不懂謀略的熊羆之將。你只管攻寨,不要管其他,若是攻入大營,奪取袁軍的旗幟,甲冑,僞裝前行。我給你二人,每人一個錦囊,記住,一定要到麥城十里處才能打開。”

魏延心裡還是不服諸葛亮,心想,看到火起在動手,敵人已經有所準備了,鐵定給個迎頭痛擊,還偷襲個屁。還讓老子僞裝成袁兵,丟人。這小白臉沒什麼本事,名副其實的蠢材,主公不該這麼信任他。這點家底非讓他一股腦的輸光不可。要是把指揮權給我——哼——

他不服,關平也不太服氣。老子是誰,主公幹弟弟的乾兒子。那是普通人嘛?你個種地的土豹子,跟我指手畫腳,胡亂指揮,給我兩萬人去偷襲袁兵帥寨。還要老子誘敵,那胡車兒要是不出來,我看你的臉往那擺?

他那裡知道老胡的脾氣。老胡今天看到陳到立功封侯,都快氣的吐血了,總想着出點風頭,把他渺小下去。正在四下裡找機會呢!

關平憋着一肚子氣,按照諸葛亮的法子,兩萬人點起四萬只火把。光是砍樹就砍了一個時辰,桐油用去一噸左右。每個士兵身後斜插兩面旌旗,拉開好大的距離,迤邐向袁寨殺來。隔遠看去,浩浩蕩蕩,猶如蜿蜒長龍。把城外天空照的像是燒紅的鍋底。如此大的陣仗,袁兵怎能沒有察覺。

胡車兒派出的探子回來報告,說敵軍沿着大路殺奔帥帳來了。胡車兒登時跳起來;“劉備是不是腦袋燒壞了,想找死。”嘴裡這麼說,心裡卻高興地要死,終於等到機會立功了,敵軍送上門來,他求之不得。

“擂鼓,牽馬,備戰。”胡車兒在興奮的狀態下,說話也簡練了。

軍營內號角聲起,袁軍騎兵迅速集結。胡車兒首當其衝,一聲令下:“弟兄們,隨我迎敵。”他也沒派人去通知中軍。

藉着火光,胡車兒迎出三裡,正遇關平大軍。關平手下的士兵,都知道這次交手是要‘打敗’的,有心理準備。關平大吼一聲掄刀砍向胡車兒,胡車兒笑道:“來了只小貓,今天別想從胡爺的手中溜掉了。”關平怒道:“我乃天下第一高手,關羽之義子,你敢口出狂言,我日你全家。”胡車兒運足全身力氣,砍出五刀,刀刀悍勇,取人性命毫不留情,咬牙道:“今日若不殺你,我就不是你爺爺。”關平雖然不是胡車兒對手,抵擋十招二十招還是不成問題的。可他的任務是誘敵,趁着胡車兒凌厲的五招連環,大喝一聲;“弟兄們,撤,這廝勇猛頂不住了。”兩馬盤旋的機會,尋了一個空隙,向後逃去。若是胡車兒不是立功心切,用他黑亮的大腦袋,觀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關平的隊伍,雖敗而不亂,絕對不是,一盤散沙的鳥獸散,而是有秩序的後隊變爲前對,保持隊形撤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8章 舅甥之爭第6章 彈琴說愛第17章 又一隻狼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2章 萬夫莫當第5章 司馬先生第8章 淮南多才第40章 官渡之敗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美酒飄香第2章 困守淮南第30章 張頜逞威第14章 華佗之死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第42章 救人危難第16章 父子生隙第53章 軍事改革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8章 美酒飄香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8章 豔若桃李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3章 真的假的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5章 虎豹騎兵第5章 司馬先生第21章 八路齊攻第34章 三分之一第6章 御賜婚姻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7章 伏兵四起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35章 裡應外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5章 險中求勝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章 戰火濃煙第7章 糧食問題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6章 製造冤案第9章 反敗爲勝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4章 陰謀敗露第34章 三分之一第16章 父子生隙第41章 袁大丞相第38章 火力集中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6章 事出突然10第8章 袁氏天下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1章 道破天機第16章 得寸進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7章 反間之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2章 曹軍潰敗第4章 詐死誘敵第32章 曹軍潰敗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39章 攻防血戰第42章 救人危難第12章 親情何在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8章 戰略撤退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章 轉世輪迴第30章 張頜逞威第39章 攻防血戰第35章 裡應外合第56章 紅塵孽債第18章 豔若桃李第31章 孫權被謀殺第49章 青帝之子第19章 激將大法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2章 弩車威力第7章 無敵子龍第1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外交政策
第8章 舅甥之爭第6章 彈琴說愛第17章 又一隻狼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27章 臨陣換將第12章 萬夫莫當第5章 司馬先生第8章 淮南多才第40章 官渡之敗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美酒飄香第2章 困守淮南第30章 張頜逞威第14章 華佗之死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第42章 救人危難第16章 父子生隙第53章 軍事改革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8章 美酒飄香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8章 豔若桃李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3章 真的假的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5章 虎豹騎兵第5章 司馬先生第21章 八路齊攻第34章 三分之一第6章 御賜婚姻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7章 伏兵四起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35章 裡應外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5章 險中求勝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章 戰火濃煙第7章 糧食問題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4章 千古奇冤第36章 製造冤案第9章 反敗爲勝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4章 陰謀敗露第34章 三分之一第16章 父子生隙第41章 袁大丞相第38章 火力集中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33章 貂蟬的結局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6章 事出突然10第8章 袁氏天下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1章 道破天機第16章 得寸進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7章 反間之計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2章 曹軍潰敗第4章 詐死誘敵第32章 曹軍潰敗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39章 攻防血戰第42章 救人危難第12章 親情何在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8章 戰略撤退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章 轉世輪迴第30章 張頜逞威第39章 攻防血戰第35章 裡應外合第56章 紅塵孽債第18章 豔若桃李第31章 孫權被謀殺第49章 青帝之子第19章 激將大法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2章 弩車威力第7章 無敵子龍第1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