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討回公道

劉封到了江陽,擡頭看到城頭隨風搖擺的帥旗,大書漢平東大將軍趙雲。城頭上白淨俊美大將,高聲笑道:“回去告訴你家主公,就說趙雲奉了丞相均旨取城多時了。”

劉封心想,扯淡,便宜老爹讓我來守城,我就這樣回去,還不把他老人家氣死,再怎麼說,也要拼一把。於是他就扯着嗓子,和趙雲叫陣。張繡正在城下巡視,聽到劉軍來了,搶在趙雲前面,出城迎戰。劉封那武功差遠了,他怎麼能是槍神張繡的對手,五招沒過,被刺中肩膀,落荒而逃。劉封心裡挺高興,這下子可以跟便宜老爹交代了。

藏霸聽到趙雲攻破江陽,立即把消息無償的提供給了——龐義。

龐義嚇得臉都綠了,江陽失陷,等於和劉備見不着面了。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投降袁兵,第二投降駐守白帝城的曹操。這個帳誰都會算,曹操都成了喪家之犬了,誰還願意跟他混,找老闆自然是找個有實力的。

就像趙子龍推測的一樣,龐義想了一夜,終於在巴郡城頭掛上白旗。

于禁奉命從身後攻打劉備營寨。馬謖又犯了老毛病,沒有在當道下寨,而是別出心裁把營寨安到山上去了。還是那個理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于禁親臨前線指揮,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來到官道路口,一看,哎呀,這是那位天才的傑作,守軍竟然都上山了。便趁着夜深人靜,烏漆麻黑的時候,偷偷過去。順便派人收拾了五百名守護水源的劉軍,然後再大路上紮下營寨不走了。

天亮的時候,馬謖發現于禁再山下紮營,大吃一驚。命部將張休帥軍攻打,可劉備的烏合之衆軍隊看到整肅有序的袁兵,心裡打怵竟然不敢下山。馬謖一下子傻了。

于禁沒空跟他廢話,留下彭安一萬兵擋住下山去路,自己帶兵,直取朱提劉備。

劉備還矇在鼓裡,從早晨起來就指揮大軍攻打袁寨,中午時分,士兵們都已疲累不堪了,才停下來。徐庶那邊也到了無以爲繼,堅持不下去的地步。只要午後,劉備再加一把勁,袁軍就要全軍覆沒。

劉備坐在帥帳里正自高興,孟達氣喘吁吁的跑來了:“不,不好了,主公,袁兵從身後殺來了,距離此地只有五十里了,也不知有多少人馬,十萬總有吧。”其實于禁只有三萬兵馬,趙雲爲了防範曹操,將重兵壓在了江陽。

于禁手中兵少,就讓士兵多豎旌旗,鬆散行軍,千人爲一隊,兩隊間相隔百丈,從遠處看起來,三萬人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

劉備嚇得都不會說話了。

法正也聽說了,一進來就嚷道:“馬謖,幹什麼去了,怎地讓袁兵輕易的過來,連個消息也沒有。”孟達結巴道:“此刻就別說這些了,還是想想退路吧。”法正一路上早就想好了:“無妨,正早就想到這一步了。我軍攻打益州的時候,用的是水軍。還有幾百條大船停在江面上。袁兵都是騎步兵,我們從水路撤回白帝城,他們無可奈何。”

吳懿吃過飯正準備接茬攻打袁營,聽到消息,跑過來,面白如紙:“主公,還打不打了?”劉備心說,打個屁,後路被人抄了,再不走,恐怕被活捉。

“快,集合部隊,撤往江邊,我們回白帝城去。對了,白帝城是曹操駐守,他會不會趁火打劫。”

法正笑道:“這一點,主公可以放寬心,曹操此時巴不得您和他同盟抗敵,怎麼會難爲我們,況且,我軍雖敗,還有十五萬大軍,曹操要怕我們的。”

下午的時候,劉軍不來攻寨,徐庶有點不適應,孃的,每天都來,成習慣了,今天怎麼休息,提前也不通知一聲,讓老子也睡個好覺。

正納悶,探子來報:“敵軍全部都向江邊去了,不知爲何?”徐庶知道袁兵攻佔了江陽,一聽就猜到劉備要沿水路逃跑。忙去通知甘寧帶兵去追。

甘寧那裡會放過立功的大好機會同李典兩人追出來。到了江邊一看,地上散落着無數的兵器、糧食、旗幟、還有馬匹,就是沒有個人影子。劉備跑了。兩人一看這麼多的糧草輜重,心中大喜,也不追劉備了,反正也追不上,難道游泳去?索性指揮士兵收拾戰利品打道回營。離營寨還有五六裡,就看到寨門旌旗飛揚,戰馬無邊。還以爲中了調虎離山計。趕忙跑回來,定睛一看,原來是于禁的軍旗。

進了營寨,相互訴說了情況,都覺得沒有活捉劉備非常可惜。

劉備沿着水路,五日後來到涪陵,將城內的一萬戶居民,守城的士兵,全部帶走,過臨江、夔關也照方抓藥,將所有能喘氣的帶走,只把空城留給袁兵。半月之後,回到白帝城。

馬謖挺倒黴,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彭安不和他打,只是守住水源,想渴死他。馬謖派人往下衝,又打不過袁兵。三天沒過,士兵紛紛溜走投降。剩下些沒投降的全部渴的東倒西歪,眼冒金星。

彭安一看時機到了,帥兵衝上山去,幾乎是在沒有傷亡的情況下,就獲得勝利。並且活捉馬謖。

曹操在白帝城聽說劉備戰敗潰退,已經過了夔關,袁軍大將藏霸,從陸路追來。出於脣亡齒寒、兔死狐悲的考慮,急忙派許褚、曹真、夏侯敦帥兵三萬前去接應。當時劉備水軍已經過了夔關,藏霸到了臨江,夏侯敦下令,屯駐夔關,阻擊袁兵。

藏霸一路收復涪陵、臨江,到了夔關遠遠望見夏侯敦軍旗。連忙在城外下寨,並且派人回成都報信。

郭嘉的意思,夔關一帶,處在巫峽下游,水路陸路都非常險要,尤其是運糧,極爲不便。夏侯敦定是奉命接應劉備,不可能長期駐守。下令讓藏霸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果然,劉備回到白帝城向曹操表達了一份感激後,帥水師回到江陵。夏侯敦立即從夔關撤走。夏侯敦也害怕夔關周圍和巫峽水路的地形險惡,讓許褚帥一萬水軍斷後,大軍連夜分三批撤走,藏霸發現不對,派人到關下察看的時候,曹軍已經穿越巫峽,飄然遠去了。袁軍進駐夔關。整個益州,只有一座隸屬於巴東郡的白帝城還在曹操劉備的掌握中。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十一月初,征戰一年有餘的三十萬袁兵,撤出兩川,北歸洛陽。臨走的時候,根據史料記載,隨便找了個理由,了結了以下幾個酷愛叛變鬧事的同志:牂牁太守朱褒、益州太守雍闓、永昌太守黃元。這幾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都有造反記錄,而且,全是土著地方勢力,擁有很強壯的班底,另外野心勃勃,不安於室。我讓管承、毛暉、張鍇隨便找了個理由,灌醉了殺掉,三人手下的將領,一個不留,全部換上袁軍的班底。

李嚴雖然封爲益州刺史,但只有行政權,沒有統兵之權,從葭萌關經涪城、綿竹、廣漢一直到成都,駐守的,是高覽一個嫡系軍團,接近十萬。另外,甘寧擅長水戰,調入夔關、臨江、巫峽一線,組建水軍,防備劉備偷襲,也有袁兵七萬。張郃駐守重鎮犍爲巡視越巂,都護西羌,防止羌人造反。曹操勢力已經向南,特命韓遂降將酒泉太守徐邈攻取敦煌,大獲全勝。徐邈封爲討虜將軍,扶風侯。另外周倉帥軍五萬駐守江州,準備隨時接應上游的甘寧。李典帥軍五萬進駐漢中白馬城,保守戰略要地城固,王平帥一萬兵扼守漢水,兩岸紮營,防止荊州兵深入漢中。另外吳敦兵五萬巡視三巴,在城固之外,接近荊州西城郡的地方,築起漢城和樂城兩座軍事要塞,每座城中屯兵一萬。這事情以前諸葛亮做過,爲的就是防備,荊州兵沿漢水至西城,攻打漢中城固。

新建的漢城在南鄭的北面,面對定軍山,處於箕谷與褒城之間,向東前出,守可以防止荊州軍隊偷襲,進可以攻打襄陽。樂城建在南鄭東面,距離南鄭百里城固縣的北斗山麓,緊遏斜谷和子午谷咽喉要衝,就算是有人攻入漢中,也休想,踏進關中一步。

這樣的安排,還不能安心,由武都進入大散關,讓彭安駐守郿縣,封楊阜爲少府、中都護、監護陳倉以西秦川、狄道、金城、隴西的雍州四郡。派姜敘帥雍州兵,進駐列柳城,從街亭,把雍州一分爲二,防止叛亂。這個姜敘,不是別人,除了是楊阜的表哥之外,還是——姜維的父親。姜維這一年剛好九歲。天資聰穎,長相剛毅,我尋思着收爲義子,也弄個便宜兒子用用。便帶回洛陽去。

在我的印象裡,整個大漢朝,叛亂最多的恐怕就是雍州和益州了,這兩個地方,不得不派重兵。郭嘉仍舊出任雍涼大都督,封漢中侯,食邑三萬戶。張繡爲行軍司馬,駐守長安。趙子龍返回淮南,防備孫權。大軍一路出潼關、於公元211年二月回到司州。

漢獻帝出洛陽百里至澠池,排三十里鑾駕。號令百官跪拜迎接,爲了表彰平定漢中、益州大功,特恩賜食邑鄴城三十萬戶。並封袁睿、袁政爲鄉侯。世襲爵位。洛陽城中紅毯鋪地,從城門綿延到丞相府。道路兩旁百姓焚香跪拜,拋灑鮮花。歡呼雀躍,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老子纔不在乎這些東西,等着吧,好戲在後頭呢。不爲了這一天,我也不會吃多了撐的,封劉璋、孫權爲王了。只希望能夠堵住荀彧老師和趙雲的嘴。

“丞相平定兩川立有大功,陛下竟然吝惜封賞,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回到相府,七八個小人紛紛登門拜訪,一頓馬屁之後,大罵獻帝忘恩負義,以示忠誠。

鬧得最兇的,就是中書令王粲、太史公王立。王粲怒火填膺,氣喘如牛:“世上竟有這等事,孫權、劉璋,禍國殃民,割據一方,從不進貢納稅,竟然可以稱王。丞相爲國爲民,日夜操勞,勝過周公、伊尹、百里奚、姜尚、蕭何、商鞅、藺相如、廉頗、還有荊軻——”頓了一頓大概是實在找不出像樣的人物所比較了:“反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賢。竟然只是封食邑三十萬戶了事。分明是打擊功臣。”

王立跟着附和:“沒錯,沒錯,太過分了。兩川之地,縱橫千里,丞相的功勞,勝過韓信、彭越。韓、彭都可以封王,爲何丞相不能。立一定要上表,和皇上據理力爭。皇帝這樣做,豈不是寒了功臣之心?”

丞相府功曹衛凱、參軍和洽齊聲道:“我等聯名上書,說什麼也要給丞相討回公道。”辛毗也在座,突然冷笑道:“丞相,此事倒是不着急。耽誤之極,是封賞從軍出征的有功將士,皇帝似乎是把這件事忘了。丞相可以提醒一下。”

我眼中大亮,明白辛毗的意思,他是讓我趁着這個機會調整一下領導班子。在朝中遍插親信,將皇帝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招牌。有理、有理。

我哂笑道:“這件事就交給佐治去辦。你儘快的擬好一份名單,本相好承奏皇帝。”辛毗暗笑,交給我處理,太好了,兄弟們都可以高官厚祿了。王粲等人一聽要擬定立功人員名單,眼珠子都瞪圓了。全都盯着我露出狗巴結主人的模樣。我指示辛毗:“王粲、王立等幾位大人,雖然沒有出征,但在後方籌辦糧草,募兵治安,功勞不菲,一定要厚待。”辛毗連連點頭,心想,這幾個傢伙幹過這麼多好事,我怎麼不知道?只是聽外面傳言,這些日子,他們幹了不少搶男霸女逼良爲娼的勾當。還,還有功了?辛毗很不以爲然,不過眼下正是用着這批小人的時候,給些好處也無妨。丞相要成大事,是離不開這些人幫忙的。

王粲等連忙謝恩,磕頭退出去,出門的時候,一再表示,要上奏章給丞相討回公道。

第39章 獻帝守城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24章 人心渙散第35章 裡應外合第54章 徐庶戰略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章 戰火濃煙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7章 垂死掙扎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6章 父子生隙第25章 望風歸降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7章 形勢危急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3章 密謀行刺第29章 英雄悲歌第39章 美人徐瑩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7章 垂死掙扎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2章 盧龍古道第58章 背水一戰第4章 敲詐勒索第23章 一清二楚第25章 外交政策第9章 反敗爲勝第18章 豔若桃李第11章 廢長立幼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2章 萬夫莫當第4章 血染深山第3章 苛捐雜稅第3章 西部混戰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35章 翼德殞命第32章 曹軍潰敗10第25章 日夜奮戰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4章 陰謀敗露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5章 心狠手辣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7章 伏兵四起第42章 曹女布子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章 黃巾四起第32章 視財如命第28章 天下軍閥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1章 西涼勁旅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3章 大凶之兆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9章 激將大法第57章 重奪倉亭第3章 密謀行刺第6章 伏牛隘口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27章 臨陣換將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7章 柔情蜜意第11章 街頭逞威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8章 奸計得逞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2章 弩車威力第23章 患難與共第6章 堅壁清野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5章 裡應外合第4章 突來豔遇第30章 張頜逞威第27章 反間之計第7章 一舉三得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4章 策劃政變第2章 戰火濃煙第1章 陽武守將第34章 美好姻緣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6章 巧施妙計
第39章 獻帝守城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24章 人心渙散第35章 裡應外合第54章 徐庶戰略第28章 航空母艦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章 戰火濃煙第29章 烏桓歸降第17章 垂死掙扎第12章 校場閱兵第16章 父子生隙第25章 望風歸降第30章 暴雨驚雷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7章 形勢危急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3章 密謀行刺第29章 英雄悲歌第39章 美人徐瑩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48章 叔侄之情第17章 垂死掙扎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22章 盧龍古道第58章 背水一戰第4章 敲詐勒索第23章 一清二楚第25章 外交政策第9章 反敗爲勝第18章 豔若桃李第11章 廢長立幼第26章 賄賂重臣第12章 萬夫莫當第4章 血染深山第3章 苛捐雜稅第3章 西部混戰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35章 翼德殞命第32章 曹軍潰敗10第25章 日夜奮戰第45章 平陽陷落第34章 陰謀敗露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5章 心狠手辣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7章 伏兵四起第42章 曹女布子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章 黃巾四起第32章 視財如命第28章 天下軍閥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1章 西涼勁旅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3章 大凶之兆第54章 徐庶戰略第19章 激將大法第57章 重奪倉亭第3章 密謀行刺第6章 伏牛隘口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27章 臨陣換將第52章 玩物喪志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7章 柔情蜜意第11章 街頭逞威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4章 螳螂捕蟬第28章 奸計得逞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2章 弩車威力第23章 患難與共第6章 堅壁清野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18章 洞房花燭第35章 裡應外合第4章 突來豔遇第30章 張頜逞威第27章 反間之計第7章 一舉三得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4章 策劃政變第2章 戰火濃煙第1章 陽武守將第34章 美好姻緣第16章 事出突然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6章 巧施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