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綱被趕鴨子上架

此時,大宋朝廷高層之間還在進行着激烈的政治鬥爭,大臣之間的傾軋與排擠仍未停止。

靖康元年五月,朝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讓他領兵出征。

太原之圍未解,兩次援救都損兵折將,皇帝趙桓的威望也因此受損,急於再次組織軍隊奔赴太原解圍。

种師中戰死,姚古被治罪,老將种師道又因病致仕,朝廷一時選不出合適的將領。

耿南仲對皇帝趙桓上奏說:“想援助太原,非李綱不可。”

當初太學生們上書,裹挾民衆鬧事,要求恢復李綱的職務,已經讓皇帝趙桓和太子黨對李綱心懷芥蒂。

此後在清理太上皇餘黨一事上,李綱又站在了太子黨首領耿南仲的對立面。

因此,李綱逐漸成了耿南仲等人的眼中釘。耿南仲推薦李綱領兵出征河東太原府,就是爲了將李綱從朝堂上排擠出去。

皇帝趙桓立即准奏,任命李綱爲河東、河北宣撫使,負責領兵解救太原府城。

李綱雖然是主戰派,但他只會用大義激勵別人上戰場去流血犧牲,何曾想過自己親自上陣?

於是,李綱推辭說:“臣是一個書生,確實不懂兵事。在京城被圍時,不得已才爲陛下料理兵事,現在讓臣爲大帥,恐怕誤國家大事。”

然而,皇帝趙桓不準李綱推辭這個任命。

李綱哪裡敢領兵出征,他退朝後就稱病不上朝,請求去職。

然而李綱連上十多份請辭的奏書,皇帝趙桓都不同意。

此時朝中也有臺諫官上言說李綱不能離開朝廷。皇帝趙桓認爲這是爲大臣遊說,對臺諫官加以斥責,表露了一定要李綱掛帥的決心。

有人不平地對李綱說道:“公知道爲什麼派公出任宣撫使嗎?這不是爲了邊防之事,而是想借此去掉公,則京城之人無話可說罷了。公堅持臥病不起,說讒言的人會更加放肆,皇上是否發怒還測料不到,公該當如何應對?”

李綱默認不語。

李綱與皇帝趙桓僵持間,朝中另一個主戰派,同知樞密院事許翰寫上“杜郵”二字送給李綱。

“杜郵”來自一個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名將,武安君白起奉秦昭王之命出城巡視。

當白起到達咸陽西門十里遠的杜郵時,秦昭王派使者前來賜武安君短劍,讓他用短劍自裁。

武安君白起怒問自己所犯何罪?但最終,他迫於壓力而不得不拔劍自殺。

許翰用這二字典故提醒李綱,再僵持下去,恐有殺身之禍。

李綱驚恐之中慌忙入宮受命。

見李綱領命了,皇帝趙桓親自抄寫《裴度傳》賜給李綱以示勉勵。

裴度出身河東裴氏東眷房,爲唐德宗貞元五年進士。

唐憲宗時,裴度累遷御史中丞。他支持憲宗削藩,因而與宰相武元衡均被藩鎮派刺客暗殺。宰相武元衡遇害,裴度亦傷了頭部。

旋即,裴度代武元衡爲相。後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吳元濟之亂。

裴度堅持正道,輔佐憲宗實現“元和中興“。爲將相二十餘年,史稱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

皇帝趙桓賜給李綱《裴度傳》,意思是唐朝的文官裴度能夠領兵平叛,如今李綱領兵出戰,同樣可以建功立業,就不要再說自己是甚麼書生了。

李綱見了,卻開口說道:“吳元濟以蔡州周圍的一小塊地方與唐室相抗衡,這與金人力量的強弱自然是不能相比的,而臣未曾奢望比得上裴度的萬分之一。

然而外寇入侵之患可以攘除,但讓小人在朝,大害卻難以去掉。

如果朝廷有了正氣,使君子之道長,則抵禦外敵入侵併不難。”

接着,李綱又將裴度論政敵元稹、魏洪簡的奏疏中的關鍵話語抄下來呈給皇上。

李綱此舉,無疑是在明白說朝堂上奸臣小人當道。這可就太不給皇帝趙桓面子了。

不過,皇帝趙桓還是忍下了這口氣,以禮回答安撫了李綱。

隨後,李綱又以宣撫司統屬的兵馬只有一萬二千人,且尚未聚集到一起爲由,請求推遲啓程期限。

皇帝趙桓親自批字,認爲李綱是拖延時間,抗拒命令。

李綱再次上書說明之所以不能啓程的原因,並且說:“陛下先前認爲臣專權,現在又說臣是抗拒命令。本打算派遣大帥去解重圍,卻以專權、抗命之人擔任大帥,恐怕不行吧?希望能夠批准臣解去宣撫使之職。”

總而言之,最善於把軍中將士逼到戰場上送死的主戰派大臣李綱,輪到自己上陣時卻是推三阻四,死活不肯上戰場。

皇帝趙桓又召見李綱,對他說道“:卿替朕巡視完邊防,就可以返回朝廷。”以此來寬慰李綱,讓他放心上任。

李綱卻說道:“臣此番出行,沒有再返回朝廷之理。

過去范仲淹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去安撫西北邊疆,經過鄭州,見到呂夷簡。

呂夷簡說‘:參知政事怎麼能夠再回來呢?’後來果然如此。

現在臣因爲愚蠢和直率不被朝廷容納,如果臣出行,則與敵拼死於戰場,這是臣的願望。

萬一朝廷不能堅持抗戰,又欲割地議和,李綱惟求退隱山林,終此一生。

請陛下明察臣一片孤忠,以全君臣之義。”

李綱的一番話,讓皇帝趙桓也爲之動容,他又豈能不知李綱是那種正直的大臣?

然而正因爲李綱是所謂正直的大臣,所以才決不容忍趙桓割土地,棄百姓以保全自己的皇位。

又正因爲李綱不容忍割土地、棄百姓,以強硬的主戰派姿態現身,所以才深得民心。

從太學生上書一事,就可看出東京士民對李綱的擁戴超過了對趙桓這個皇帝的擁戴。

李綱這種人不打發走,皇帝趙桓心不能安。

可是如果公開罷免李綱,不但是揭掉了新皇帝趙桓仁德英明的面紗,還會再次激起士民強烈的抗議。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打發李綱去抗金。東京汴梁城的士民們總不會因爲李綱去打金國人而鬧事造反吧?

六月十日,敢於直言的左司諫陳公輔,被耿南仲指責爲李綱的黨羽。

陳公輔自知逃不過此劫,乾脆公開承認自己就是支持李綱,主動遞上辭呈。

陳公輔還將皇帝趙桓、耿南仲等人的心事點明:“李綱書生,不知軍旅,派他增援太原,這乃是大臣故意陷害,李綱此去必敗。”

皇帝趙桓和耿南仲惱羞成怒,陳公輔隨即被趕出京城,責監合州酒務。

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家中有賊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夏城大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你也配姓趙?第八百二十章 反勝爲敗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在郭靖的面子上饒了他第九百四十八章 軍前敘舊第二百二十二章 該死的黑旋風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鍋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獵物第七百九十四章 蕭大王的追擊藝術第八百五十四章 晁蓋他鄉遇故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功勞給你,錢財給我第五百七十三章 先放火,再攻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代的火器之術第五百三十三章 吳用的回馬槍第三百六十八章 二入東京城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四百二十九章 贏不了西門哥哥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四百九十六章 沂嶺問虎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當如是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劉延慶之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官人名聲在外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國風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門慶講三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海戰準備第六百零八章 再赴會寧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灑家一杖第六十八章 張家莊招婿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三百九十章 誰殺了我的兄弟第三百七十四章 神棍遇到神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擒險道神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在郭靖的面子上饒了他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師道千里勤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支穿雲箭第一百三十三章 喪門神第六百七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九百八十二章 完顏宗望之死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綱被趕鴨子上架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的老師是宗澤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豬隊友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魚之殃第三百九十六章 救了兩淮之地?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五十九章 出發去孟州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臨漳縣第七百八十八章 遼軍應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縱大刀關勝第八百二十六章 鬥智鬥勇第六百九十八章 勝負之間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四章 你還不如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羊毛出在狗身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史大郎的心思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八百三十二章 生一個草原英雄第二十一章 小人沒面目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戰之爭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訪無爲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州來信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四百二十一章 偷上癮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八百九十一章 李師師重獲自由身第五十七章 等待欒廷玉第六百零九章 各行其是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內密探西門慶第三百四十五章 送給董平的禮物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極品人渣董平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遷的生意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一百零五章 阮琴通靈第八百九十七章 趕鴨子上架的張邦昌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九百一十七章 楊志的謀略
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家中有賊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平夏城大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你也配姓趙?第八百二十章 反勝爲敗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在郭靖的面子上饒了他第九百四十八章 軍前敘舊第二百二十二章 該死的黑旋風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鍋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獵物第七百九十四章 蕭大王的追擊藝術第八百五十四章 晁蓋他鄉遇故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功勞給你,錢財給我第五百七十三章 先放火,再攻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代的火器之術第五百三十三章 吳用的回馬槍第三百六十八章 二入東京城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四百二十九章 贏不了西門哥哥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四百九十六章 沂嶺問虎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當如是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劉延慶之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官人名聲在外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國風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門慶講三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海戰準備第六百零八章 再赴會寧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灑家一杖第六十八章 張家莊招婿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三百九十章 誰殺了我的兄弟第三百七十四章 神棍遇到神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生擒險道神第二百一十四章 看在郭靖的面子上饒了他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師道千里勤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支穿雲箭第一百三十三章 喪門神第六百七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九百八十二章 完顏宗望之死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綱被趕鴨子上架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的老師是宗澤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豬隊友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魚之殃第三百九十六章 救了兩淮之地?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五十九章 出發去孟州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臨漳縣第七百八十八章 遼軍應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縱大刀關勝第八百二十六章 鬥智鬥勇第六百九十八章 勝負之間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四章 你還不如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羊毛出在狗身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史大郎的心思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八百三十二章 生一個草原英雄第二十一章 小人沒面目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戰之爭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訪無爲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州來信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四百二十一章 偷上癮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八百九十一章 李師師重獲自由身第五十七章 等待欒廷玉第六百零九章 各行其是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內密探西門慶第三百四十五章 送給董平的禮物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二百五十八章 極品人渣董平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遷的生意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一百零五章 阮琴通靈第八百九十七章 趕鴨子上架的張邦昌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九百一十七章 楊志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