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滄瀾17

江西道,再度易手的歙州治歙城,已經插上了代表大雲教別部的素色飛雲旗了。

踩着滿地的殘垣斷壁和散佈的屍骸,在嫋嫋的煙火餘燼和殘餘廝殺聲中,依舊扮演着軍師兼傳道師角色的金求德,也再次迎來了新的一天,

而這些許的雜音和動靜,則是城中最後剩下那幾處負隅頑抗的大戶,在無數暴民圍攻而力量對比懸殊的絕境當中,所能夠發出垂死掙扎的最後一點回響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幾家也是數年前歙州州治淪陷,的罪魁禍首和幕後的推力之一。

而經過這次鈔變暴亂之民的淪陷和再度光復之後,當地歷年的積欠和虧空,連同國朝大梁派來的官吏們,也因此一掃而空,而恢復到了“民風淳樸”的鄉賢聯合治下了,而他們各自據有和圈佔的“無主之地”,和蔭庇下的佃客部曲,更是因此翻了數番。

而作爲代價,不過是重新換過了旗號和行頭的地方義軍、土團們,砍了幾百顆上千顆不知來歷的人頭,權作光復州城的獻禮和功勞而已;

於是,接下來勿論朝廷新派來多少官吏,也無論他們是怎樣位高權重的人物,都無不在這些地方豪族大戶,及其附庸勢力和代理人的手段面前,紛紛的折戟沉沙或是和光同塵的接受了現實。

而且此後,無論是成羣結隊的流民過境,還是大股的盜匪流竄,也都被這些掌握着地方局面的豪族們,給一一遊刃有餘的化解和。直到他們遇上了這些瀕臨困境,卻毫無道理和交涉手段可言的大雲教軍。

現在,終於輪到他們這些始終躲在幕後,操縱地方輿情和局面的地方大族,開始爲自己最初挑起的禍亂和動盪,付出最終的代價了。

但是,金求德並不滿足與眼前這些得失,對他來說這裡的一點成果,也不過是他東山再起的一塊跳板和開端而已。

自從得到北朝滅亡而自己盟定一生的妹妹,也很可能就此同殉的消息之後,他的野心和眼界也像是失去了最後一點束縛,而突然變得豁然開朗而無法遏制起來。

他雖然一度投靠了大雲教的總壇,並且因爲在短時間內精通了教義,而屢有創新和逢迎得當的建議,很容易得到幾位殿前丞相的賞識和信重;但是在見識了這些大雲教高層,進入江浙之地的乍富驟貴之後,各種奢靡無度的攀比和爭權奪利的侵軋,等種種不堪表現之後,還是毅然帶着資源轉而投奔了熟悉的舊相識。

自從追隨法大力被變相的打發到這江西道的邊角之地,這些年他用了好些心思和功夫生聚實力和四出抄掠,才從區區殘破不堪的無隸縣一隅,席捲和拿下了歙州“一府六縣”當中,包括婺源、北野、績溪、歸德、祁門諸縣在內的大半數地盤;

還得以在遠交近攻而軟硬兼施,分化合擊的手段下,火併和侵吞了新安江上游附近的宣州和池州等幾隻類似旗號的人馬,重新恢復到了號稱過萬人馬,而至少擁有三千可戰壯勇的氣象和規模。

然後,又派人暗下狠手坑死了好幾位,總壇派過來分權和摻沙子的巡查和堂使,纔不慌不忙的在無數州城外嗷嗷待斃的饑民,和州城內教衆的呼應下,摘下了州治歙城這顆逐漸瓜熟蒂落的果實。

自此,整個新安江上游地區,在沒有能夠與之對抗的地方勢力和官軍的存在了;然而,最近周邊對陣官軍的規模和主動出擊的次數,似乎在不斷的減少。

因此拿下歙城又親手打包送走了一大批金銀細軟後,他也在等待消息,一個費以許多水磨的功夫,砸下重金無算才從官軍內部鋪墊出來的消息渠道。

這樣感謝江寧方面的財計拮据和內部黨爭激烈,纔會讓某些人敢犯天下之大不韙,而將涉及軍前部署的消息,拿出來高價發賣給他們這些叛賊,實質上做那養寇自重的勾當。

只可惜,大雲教總壇那裡被眼前的大好形勢衝昏了頭腦之輩,卻是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節,這才得以便宜了他們這隻邊緣化的人馬。

而有了州城當中這落入掌控的數萬戶口打底,他輕而易舉的又可以拉出至少上萬人的青壯,作爲前驅和炮灰了,這樣幾番攻略和抄掠下來,手中堪用的戰兵員額,至少又能夠翻一番的。

而且,與那些在雲夢大澤時因爲屈服於淫威和共同需要,而聚附在手下的各路水賊人馬不同,這可是他用自編自改的教義,再加上優先的待遇和供給,所輸灌和洗腦出來的直屬部衆。

兩天後,他終於從新安江下游比鄰臨安郡的淳安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反饋,隨後他在自己的搭檔兼總頭領,大羅法師法大力面前贊聲道。

“真是天助我也。。”

“此乃千載難逢的良機啊。。”

。。。。。。。。。。。。。。。

我在淮南的行程還在繼續着,既然有所好消息,自然也有相應不那麼好的消息。

正所謂是治大國如烹小鮮,最講究火候和分寸,作爲一方的統治者也沒有例外,做過火了不行,火候不到也不行。

如今,淮鎮還有一個比較隱性的普遍性問題——錢荒,也就是日益增長的生產力和資源產出,與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逐漸產生脫節和滯後,而導致通貨緊縮的預期和潛在憂患。

雖然目前還沒有怎麼顯露出來,但是一旦隨着越來越多地方,解除相對嚴格而規範到生活瑣事細節的編管,而進入正規編戶齊民和人口有限自然流動的日常態;

原本通過供銷體系和配給制度,只在內部消化和調劑的產出和資源,所釋放出來的消費力和需求市場;將匯聚成一股令人無法忽視的巨大潛流和龐然浪潮。畢竟,就算有各種兌換卷和配給票作爲輔助,但人的本性是有機會都會去嘗試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的。

雖然可以通過私下增發代幣和其他實物配給捲來暫時緩和之,但是這個世道的大環境下,多數人還是更認真金白銀的寶貨和貴金屬錢幣。

雖然淮鎮當初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以物易物之類的階段,有且由此建立起相對成熟的牌價定位來;但是真要重新倒退那個初始程度,哪怕不至於因此崩潰而只是有所動盪的話;那也代表着懷鎮這些年的相當部分建設成果,包括經濟活動和金融信用上,都要由此打了水漂了。

而如今淮鎮有來自膠東和遼東、夷州等,數處較大的金礦和銀礦的產出,再加上歷年的戰利品和收刮戰區所獲的積累;在作爲大額商業活動和金融信用保證的金銀儲備上,暫時還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

反倒是日常民生所需的小額白銅錢、黃銅錢和青銅錢的市場流通量,開始呈現某種短缺和枯竭的跡象。畢竟,光靠金銀寶錢是無法取代和滿足,這些佔據社會底層大多數人口的日常流通需求。

像是那些小說影視題材裡動不動拿出金銀,或是大額銀票來付賬的場景,固然看起來很美,但是卻是隻有在商品經濟已經發展大爲豐富的明清兩代,而伴隨着整體通貨膨脹才得以正式出現的產物。

在此之前,至少缺銅這一點卻是暫時無解的,因爲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曾經面對過的老大難問題,而在偌大的北方地區原本就不怎麼產銅,而外來輸入銅料的來源同樣是相當的有限。

後世也是到了雲南的銅礦大發現之後,才得以逐步緩解的。

因此,那些封建王朝的對策,差不多都是依靠自身足夠大的體量和經濟規模規模,一方面通過有限的政策干涉和引導,限制商品流通規模來壓制其影響;一方面則是通過犧牲相當程度的國家信用,來強制壓榨和收刮民間私藏的銅錢銅器;以此度過一次次的難關和經濟風波,直到再也維持不下去而迎來改朝換代。

而如今南朝大梁除了盛產銅礦的南平府和黔中道(今雲貴高原大部)之外,還有來自天竺、安息等地區和外域,乃至海外各洲的銅礦輸入,才能維持了若大體量的基本流通需求。

但顯然我治下淮鎮所擁有的這點基本盤,並沒有足夠的本錢和基礎,來玩這套欲擒故縱的粗暴政策和金融把戲。唯一比較具有優勢的,就是諸多新技術和相對先進管理制度,帶來的初級工業生產力和衍生生產方式,所造就的其他資源儲備和人力上的巨大解放。

因此,謎樣生物那裡不免拿出一個建議和主張,要不要籍着這個吸引了大多數關注的親迎機會,冒險提前推行以紙面票據爲代表的小額信用貨幣,來度過這個錢荒的難關,完成在這個時代隱性的經濟增長軟着陸。

但是直到沿着昔日漕運運河,重新上岸而抵達江北之後,我依舊沒有能夠對此下定決心;只是和駐留當地的劉延慶短暫碰了個面,交涉和不止了一些後續的事情之後,又繼續馬不停蹄的南下過江去了。

度過了長江之後,隨着人羣中各種吹打奏樂聲和綵綢紮成的牌坊,掛樹上的帛花和彩燈,明顯屬於慶典的氣氛,開始出現在了採石磯爲首的渡頭,以及後來上岸的沿途路上;

只是這些在地方官的帶領下,前來迎送的人羣看起來明顯有些營養不良和勉強,並且四下裡不乏愁苦和憂慮的表情;

隨後我的探子和眼線就帶來了某種情理當中的真相,他們都是被可以暫時免除一天徭役和提供飲食的條件,所招募和誘使過來充作場面的結果。

事實上,沿途所見城邑和村莊裡的蕭條和頹敗,也不是這些表面光鮮的一時手段,所可以遮掩的住的。據說在我來之前,哪怕在陪都江寧府的周邊,已經有人不斷在餓死,也有匪類流竄於道途打家劫舍。

這一次卻是因爲大婚需要的國朝體面緣故,這才得以費力氣出兵掃蕩和政治了一番,又開始在城邑中開辦了好些個賑濟點,這纔將這一番局面給短暫的扭轉過來。

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925章 驚破5第四百一二十章 戰局3第1279章 卷蕩9第25章 出聞第773章 萌動3第373章 再戰2第663章 出援13第133章 暗謀第662章 出援12第646章 後手6第633章 悵懷33第958章 沉驚8第1287章 旋滅7第1287章 旋滅7第665章 出援15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1038章 瀾動18第1258章 再決8第942章 破釜2第1021章 瀾動第1037章 瀾動17第694章 暮氣4第1286章 旋滅6第1234章 底定4第808章 淪沒8第452章 天傾20第125章 心防第1256章 再決6第836章 雲起6第476章 漸變6第1061章 零落11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536章 經略10第38章 彭城第476章 漸變6第1081章 立新11第385章 戰雲5第109 蘿有千千結第483章 漸變13第220章 家中、設備第1015章 頹然5第1173章 會江寧3第912章 臨峙12第1264章 又決4第554章 歸還4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362章 吞併第96章 厚積4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872章 撥亂12第132章 徵兆第1040章 瀾動20第341章 協力第199章 投獻?第1266章 又決6第703章 啓東3第241章 報償第764章 憂亂4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1042章 殤國2第911章 臨峙11第229章 探還,家中第714章 大羅(4)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481章 漸變11第662章 出援7第1006章 夷變6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429章 戰局12第761章 憂亂第1170章 滄瀾14第492章 聞驚2第328章 兩端第212章 年會第556章 歸還(6)第81章 局外第861章 撥亂第281章 邪惡守序?第446章 天傾14第771章 憂亂5第1095章 立新25第56章 世艱第368章 折轉第462章 歸亡10第631章 悵懷26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145章 淵源第1193章 徐州起3第1210章 淮動10第856章 風動16第601章 悵懷第654章 出援4第969章 沉驚19第364章 餘瀾第1124章 浪奔4
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925章 驚破5第四百一二十章 戰局3第1279章 卷蕩9第25章 出聞第773章 萌動3第373章 再戰2第663章 出援13第133章 暗謀第662章 出援12第646章 後手6第633章 悵懷33第958章 沉驚8第1287章 旋滅7第1287章 旋滅7第665章 出援15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1038章 瀾動18第1258章 再決8第942章 破釜2第1021章 瀾動第1037章 瀾動17第694章 暮氣4第1286章 旋滅6第1234章 底定4第808章 淪沒8第452章 天傾20第125章 心防第1256章 再決6第836章 雲起6第476章 漸變6第1061章 零落11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536章 經略10第38章 彭城第476章 漸變6第1081章 立新11第385章 戰雲5第109 蘿有千千結第483章 漸變13第220章 家中、設備第1015章 頹然5第1173章 會江寧3第912章 臨峙12第1264章 又決4第554章 歸還4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362章 吞併第96章 厚積4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872章 撥亂12第132章 徵兆第1040章 瀾動20第341章 協力第199章 投獻?第1266章 又決6第703章 啓東3第241章 報償第764章 憂亂4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1042章 殤國2第911章 臨峙11第229章 探還,家中第714章 大羅(4)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481章 漸變11第662章 出援7第1006章 夷變6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429章 戰局12第761章 憂亂第1170章 滄瀾14第492章 聞驚2第328章 兩端第212章 年會第556章 歸還(6)第81章 局外第861章 撥亂第281章 邪惡守序?第446章 天傾14第771章 憂亂5第1095章 立新25第56章 世艱第368章 折轉第462章 歸亡10第631章 悵懷26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145章 淵源第1193章 徐州起3第1210章 淮動10第856章 風動16第601章 悵懷第654章 出援4第969章 沉驚19第364章 餘瀾第1124章 浪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