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在前世,她絕對不會相信,自己會有這份手藝。但是,無意間磨練自己耐性,打發時間的繡技機緣巧合不斷傳承豐滿起來,卻是掌握了這門精湛的技藝,擱到什麼地反,有了這手絕技,倒是走那到哪裡,都不會沒有飯吃。
“我畫下的圖紙,交到下面定製了嗎?”芳年輕輕側首,詢問采薇。好的畫屏,還需要好的木材來陪,芳年準備的底座,是上等的小葉紫檀,這個材料的來歷,到時要感謝那位爺,她這邊剛剛透露出去她想要尋找材料做底座,那把他就讓人將料子給她暗中送到了小宅子之中,倒是方便了她,不知道省了多少心思和時間。
“說是十天交貨,今天剛好到時間呢,奴婢就說下午有時間就回報一生,出府去看看,給姑娘拿回來呢!”采薇仔細做了回想,認真地回到。自家姑娘是那種,喜歡認真地人,只要你認真地做了,哪怕做不好,她不責怪,但是心思不正的人,她卻是不會留在身邊。她可以容忍身邊的人犯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確實無法忍受原則性的錯誤,和品性的不端正。
“珠雲,去和母親說,我要出府一趟,取些東西!”收好繡屏畫樣,芳年起身去了內室,換身衣服。她今天請過安後沒有出門,只是穿了件加長的水藍色長裙。如今出門,確實有些不太合適。
是以,芳年放身邊正院出來的珠雲前往正院回稟一聲,不是什麼大事,也不是第一次這樣的打招呼,芳年卻是不用再跑一趟,讓身邊的人前往正院回稟一聲就好了。畢竟,芳年也不是第一次出門,也沒去什麼遠地方。
芳年換了件淡紫色的滾邊褙子,內襯了鵝黃色的襯裙,裙襬上,是滿副的福壽延綿雅菊圖,於這進入了颯爽的秋季,整好搭調。淡淡的紫衣氤氳出朦朧的漣漪,暖暖的鵝黃,將秋日的肅殺渲染出春日的柔軟,再配上精緻的菊花圖,再是精緻不過。
隨意完成篡的長髮打散,重新分兩列梳成了雙螺髻,沒有過多的點綴,芳年只在上面纏了一圈珍珠翠玉串起來的發鏈,從上到下繞着雙螺髻盤算,最終在兩鬢墜落處水滴型的一顆玉石作爲髮尾的點綴,精緻爾雅。
芳年本就生的眉目精緻,正是好年紀,無需裝點,僅僅在額際貼了三顆品字形的菊花瓣造型的玉製花鈿,錦上添花,點綴出了芳年初露風華的精緻。腳上踩了一雙鵝黃色滿繡菊花的繡鞋,鞋頭上,細細密密用米珠點綴着花心,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卻是愣是被芳年巧手的點綴除了雅緻的精緻,正好上下統一搭配,格調搭配。
點了采薇慶雲隨行,不是什麼大事,也就去讓人幫忙吧花屏和底座裝裱到一起,再帶回來,也就完事,無需帶着太多的人過去。芳年也不是那等喜歡前赴後繼周圍圍滿了人,她向來喜歡簡潔,對於紅姑姑可能覺得,她身邊的人不夠湊手,對於芳年來說,卻是已經足夠。
芳年要出行的信息,已經被采薇安排的妥當,消息傳到外院車馬房,車馬也都已經備好,隨性的車伕,隨伺候的小廝,都準備妥當,等芳年頭上罩着一副及膝的青紗幕籬,出現在外院正門的時候,馬車已經在門前候着。
采薇先上去,芳年次之,一手搭着采薇的手,一手在慶雲的維護託扶,踩着馬凳,安穩的擡腳邁步,優雅的上了馬車,在後面正座落座。隨後,采薇慶雲一一進來,被芳年安排着,左右兩邊落座。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兩人也就沒有推拒,分兩邊落座。
車廂內的姑娘坐穩後,趕車的小廝輕輕揚起小鞭,催促指示馬兒擡步緩緩行駛起來,慢慢遠離了沈家的宅門,慢慢出了沈家所在的巷子。芳年要去的地方,在西城靠近繁華的西大街的地方,距離沈家,也是有着一些距離,倒是個老牌子老手藝的店鋪,也是采薇經過精挑細選的地方。
能被排除來送主子出行,肯定是駕車的老手,芳年這些年的積累,積存的威嚴,府裡那個人,如今還敢小瞧,自然,在安排上,也就十分精心起來。能夠跟來出行的,必定是熟知京城路線的經驗之輩,上車前,采薇已經安排了出行的目的地,芳年也就沒有在意的坐在車廂,打開了采薇給她帶上的未曾看完的遊記,細細的品閱起來。
趕車的是個老手,加之城內青石板路平穩順暢,又不能加上速度,馬車內不說安穩如平地,卻也最起碼,不存在特別的晃悠,是以,芳年很是舒服的倚在采薇給她墊好的靠枕上,細細的品閱手中的遊記。這是一本前朝有名的不羈才子寫得生平遊記之一,文筆精煉,筆下景色壯麗雄渾,又有着細節的精緻,各地民俗···對於不能出遠門,平日裡足不出戶,前世有自由,卻是沒有時間去享受旅遊的自在的芳年來說,卻是一種打發時間之餘的精神享受。
若是順利,說不定,她還能親自去看一看這些美妙的景色也說不定呢。這一生,那些或是精緻或是壯麗的風景,不求多,安安穩穩的看個幾處,也不枉此生。現在沒有機會,也就僅憑着遊記的描寫,在想象中,放飛自由的思想,享受自由的心靈。
芳年享受書籍中的暢遊,采薇慶雲在一旁守着,也是安靜無打擾,讓芳年享受自由的自在。
只是,等着芳年細細的翻閱了十來頁遊記的時候,不由微微有些奇怪,就是那家鋪子有些距離,這個時間點兒也該到了,怎麼這會兒,還沒見馬車停下來。她不由頓了頓手中的書籍,輕輕擡首:“采薇,還有多遠?過去了有多久的時間了?”
“姑娘,有小半刻時辰了,按說,也該差不多到了!”采薇輕輕打開隨身帶的懷錶,看了眼時間,給芳年仔細的回答道。這塊懷錶,正是當年沈益軒送給芳年的,芳年用的仔細,卻是依舊仿若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