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上)

弘威皇帝從後世敲來的政治制度,遠比一千八百年前的秦漢先進而完善,所以大秦朝廷一直保持着遠比西蜀、東吳、中魏更加高效的內政效率。中央朝廷有了決策,地方上就會馬上執行。而且嚴格的監察制度,讓地方大員沒有可能積蓄叛亂的力量。在久遠的將來,龐大的華夏帝國沒有出現地方官員分裂,可以看出弘威皇帝程閔制定的政治制度是卓有成效的。

弘威元年,華夏帝國江山一片歌舞昇平,雖然弘威皇帝的治下一直以來都在蓬勃發展着,但相較於千年後華夏鼎盛的帝王時代還有所差距。

所以,在政治制度改革成功。新的朝廷各部門的運轉走上正軌後,弘威皇帝程閔聯繫後世盛世帝王時期的施政措施。開始了新一輪的內政變法,史稱“弘威變法”爲後來的“弘威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弘威元年五月。程閔召見了所有的軍師,軍師們“跪受筆錄”,將弘威皇帝的變法執行於天下。

一個國家,無外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四個大的方面。

軍事上,由於受制於生產力的落後,弘威皇帝程閔並沒有進行大的改革,而是要求保障軍隊的後勤供給,訓練要刻苦,程閔指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兩句話,成爲程軍的基本方針。

政治上,改革舊有朝廷機構,建立新的六部等機構外,弘威皇帝程閔將科舉制度定爲國家選才的基本制度。科舉制度取代了士族門第後,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爲華夏帝國政壇帶來新氣象。

弘威皇帝程閔又擴大了諫官的權利,鼓勵朝中羣臣。不論官職大小皆可上奏批評自己的國家決策和內政方針。

國家經濟政務上,又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度。

經濟上,這時候的華夏帝國,雖然弘威皇帝程閔十分想要建立一個以工業爲基礎的帝國。但也只能順應時代先搞好農業爲基礎的農業大國。

程閔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度。

均田制,根本的意思就是華夏帝國,也就是弘威皇帝自己。他將無主土地按人口數分給小農耕作,土地爲國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小農所有。衆所周知,東漢末年士族的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往往一個大族擁有數萬頃的土地,成千上萬的家僕。這才讓這些士族門閥不斷做大,乃至擁有了割據的豪強實力。弘威皇帝程閔將土地按照人口分配,國有制。振興全民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削弱了門閥大族的力量。

然而,華夏帝國還沒有真正的統一全國,所以秦峰依舊採取一定的懷柔政策,所以原有士族階級的土地沒有列入到均田範圍內。以免過度刺激下,這些遍及各州縣的士族搞事,損耗國力下延緩統一的進程。

又有租庸調製,此制度規定,凡是均田戶,不論這一戶家中的田地有多少,都按照人頭收稅。簡單點說,一個人有一百畝地,那麼也只收一個人的稅。如此一來,極大的調動了農民開墾荒地的積極性。

總的來說,弘威皇帝十分重視農業,並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農民能夠安定生產,耕作有時,這就讓農業爲基礎的華夏帝國,經濟得到了發展。而程閔從自己做起,提出“戒奢從簡”,他節制自己的享受奢華,期望能夠上行下效,儘可能的節流。他又革除“民少吏多”的東漢弊政,減輕天下百姓的負擔。

說到經濟,便是農業大國也需要商業的力量。重農輕商,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帝國的華夏曆朝皇帝大臣治國的根本思想。但程閔是從後世來的,所以他是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皇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因爲程閔知道,人不能只是吃飽肚子,只有商業,纔是最終讓國家富裕起來的根本。

在弘威皇帝的倡導下,弘威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人們吃飽飯的同時就想要富裕起來,又有皇帝的政策扶持,所以新興的商會、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

而在文化上,程閔執行他的基層學究政策,全國掃盲是他在國內的目標。漢文化融合邊族,這是他對外的文化目的。國子監的求學、科舉制度的加分,讓學子們多遊學四方。學究們爲了能夠進入翰林院,也是盡心竭力在鄉間做好教育工作。

另外,程閔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各式的圖籍,在國子監旁成立國家大圖書館。找來黃承彥、禰衡等大文豪,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

“朕絕不會做出焚書坑儒的事情,朕要保存好華夏的一切的文化知識,不能斷代,不能遺失,要全部完整的留給子孫後代!這需要一個龐大的知識庫,那就是國家大圖書館。”

這句話流傳出去後,天下文人彈冠相慶。華夏文明得以保存,全是弘威皇帝的功勞。

程閔雖然在後世只有有限的見識。比不得大政治家,但他依舊通過自己的努力。爲一千八百年前的華夏注入了全新,強勁的動力。弘威皇帝程閔的施政綱要,使得華夏帝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高速發展不在話下。

歸根結底一句話:千年盛世哪家強,自古唯有弘威皇。

終於,一切都安定下來了,程閔便開始考慮上了華夏的土地,如今連貴霜都打了,可是華夏自己固有的土地都沒有統一,程閔確實覺得很不完美。

於是程閔叫來了李儒,聽李儒講述了當下的局勢,原來袁紹居然莫名其妙的就被滅了,程閔聽的稀裡糊塗的,袁紹被消滅的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不過這白癡沒了也好,程閔可以少對付一個人不是,但是程閔最希望沒的是有司馬懿幫助的曹丕,或者是成名已久的諸葛亮,哪怕是歷史上除了剿匪沒打過營帳的東吳孫權。

可如今被消滅的不是這三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霸主,而是歷史上傻了吧唧的袁紹,程閔無可奈何,不過如今中原之地的霸主雖然不是袁紹,不過曹丕也行,畢竟他程閔打曹丕也算是師出有名,畢竟曹丕跟程閔可是有着殺全家的大仇啊,出兵討伐曹丕也算是裡有應得。

隨後程閔將軍師們都召集了過來,大手重重拍在身後的天下形勢圖上,將整個中原死死按在了手心下,凜然道:“進入戰備階段,朕要與曹丕決戰中原!”

堂下,衆位軍師,衆位大將互視,眼神裡漸漸炙熱,燃燒起火花。

只見趙雲猛然站起,拜道:“皇上,全軍將士,願爲皇上大業效以死力!”

高順、許褚、張遼、黃忠、陳到、徐榮站起,拜道:“吾等願爲皇上,效以死力!”

程閔十分欣慰,自建軍一來,他從未懷疑過軍隊的忠誠度。而程軍從大將到士卒,一直緊緊團結在程閔的身邊。

如今程閔擁有五州之地,若是能夠得到中原三州,便雄踞八州,霸業已成。番手間便能改朝換代,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諸位大將的心是熱切的,他們期盼能夠建功立業。

衆位軍師對視一眼,他們的目標,便是輔佐皇上一統天下。所以,他們一直在研究對中原的戰略計劃,如今已經有了較爲完備的計劃。

這時,軍師郭嘉,起身道:“皇上!曹丕擅長用兵,變化無常,人數雖少。不可輕視。不如長期堅守,憑藉山嶺黃河之天塹,擁五州之兵馬。外聯英雄豪傑,內部實行農耕用以備戰。”

“挑選精銳部隊。分爲奇兵,用主公游擊戰的理論,騷擾中原三州。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攻敵之要害,毀其重要設施,使敵人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於本業。我長彼消下,用不了三年,便能夠拖垮曹丕。再行大軍進兵,輕易可勝。”

其餘幾位軍師聞言點頭。

程閔早就想要中原決戰了,也早就想要報大仇了,他已經聯繫後世的一些經典大戰,想出了一套完備的方案。此刻發現與幾位軍師的策略彷彿,不禁一笑。道:“諸位軍師與朕不謀而合,不過諸位軍師的計劃太過溫和,拖延數年時間,不免會有變化!”

幾位軍師面面相窺,齊聲道:“請皇上指正!”

若論謀略,程閔別說指正幾位軍師,一位都指正不起。然他有超前的知識。這些就是力量,笑道:“朕也有一套方案,名爲“戰略消耗計劃”。”

“戰略消耗計劃!”幾位軍師敏銳捕捉到其中消耗一詞。

程閔此刻語重心長的說道:“社會要發展,國家要強大,靠什麼?說到底,靠的是人。所以。我們要以人爲本,要重視每一位士兵的生命……”

趙雲等大將聞言,心生感恩。因爲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從來沒有人會真正重視士兵的生命。

程閔又道:“我們擁有比曹丕更加強大的後勤儲備和物資生產能力。爲了儘可能減少中原大戰對自身兵力的消耗。當調集龐大的部隊,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開始與曹軍對峙,從而對中原形成可靠的威懾能力。同時,以此爲契機,憑藉自身強大的經濟、農業實力,通過長期的戰略對峙,將曹丕後勤徹底拖垮,或是迫使曹丕全面進攻,在防守戰中,消耗其有生力量。”

大兵壓境,對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對峙。然而,幾十萬大軍的消耗是驚人的。後世千百年已經證明,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會戰,能夠將一個繁榮的國家拖垮,乃至於混亂、分裂。

衆位軍師,對他的這個計劃欽佩不已。

就此。

程閔先是用張允訓練的半生不熟的水軍,坐着大福船開拔徐州,徐州已經被大火焚燒一空,所以曹丕就算得了徐州也根本沒有重新建設過,也沒有安排任何兵馬駐紮,所以張允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整個徐州。

隨後程閔下令將被火焚燒一空的小沛建設成爲兵城,任命陳到率領白虎軍團進入兵城小沛,聚兵六萬虎視豫州。

同時,在青州任命黃忠率領朱雀軍團駐紮,輔助以地方守備軍,聚兵六萬俯視袞州。

另外,任命徐榮率領玄武軍團駐紮河內,輔助地方守備軍,聚兵六萬窺伺司隸洛陽。

最後,程閔任命趙雲率領麒麟軍團、高順率領陷陣營、張遼率領青龍軍團加上地方守備軍共十四萬駐紮白馬,威懾官渡。

自此,三十萬大軍分四個方向,雄視中原。

另外,爲了確保屬地內良好的發展,爲各路大軍提供優質的後勤補給。程閔進行了一系列的內政人事調動。

就此,無數賢才之士執掌政務,各州高速發展,支撐各地大軍不在話下。

程閔又聯合烏丸的塌頓,與草原各民族交易,爲大軍提供馬匹,爲地方提供耕牛。

又令情報系統的特工,在敵後開展必要的工作,分化離間,策動百姓爲己所用。

又令文工團聯合情報系統在境內不斷宣傳曹丕與弘威皇帝之間的仇恨,但是弘威皇帝仁德不願兵戎相見,不願天下百姓生靈塗炭,決定暫時不報仇,以此來激化百姓對曹丕的仇恨,和程閔日後出兵的合理性。

此次的內政調動,被後世認定爲是程閔安定內部的一次重要的決策,同時。也是他席捲天下真正的開端。後世學家不禁感嘆,這位王者在當時竟然有如此多的賢才之士。

而程軍在各地的軍事入駐行動,被後世稱爲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

一個超級大國都被冷戰給搞沒了,曹丕的勢力與超級大國相比。那可差遠了。所以,程閔有自信曹丕會接招,並更有自信將其拖垮。

果不其然,當程閔的三十萬大軍囤積在邊境上後。以曹丕爲首的中原政治集團內部,亂成了一團。

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31章 機械師馬鈞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24章 戰神呂布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346章 海峽戰爭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277章 許昌大戰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46章 聯合許褚第85章 下邳大勝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331章 反間計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19章 潁川事畢第138章 襄平城外第一戰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353章 不平等條約第112章 爲什麼?第76章 袁紹使者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171章 拿下幷州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98章 安撫關中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55章 屯田第3章 結實陳登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320章 瘴氣林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120章 將計就計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32章 入主兗州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45章 許家莊第176章 出兵途中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74章 曹操撤退第121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投靠曹操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101章 浪費時間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319章 程半仙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220章 憤怒的袁紹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51章 黃月英來了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第206章 程閔來了第183章 西蜀形式第51章 劉備來投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323章 如有神助第92章 臧霸來降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38章 劉備宣戰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125章 被倒追了第320章 瘴氣林第237章 糉子的傳說第125章 被倒追了
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31章 機械師馬鈞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24章 戰神呂布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346章 海峽戰爭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277章 許昌大戰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46章 聯合許褚第85章 下邳大勝第173章 通渠運糧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331章 反間計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19章 潁川事畢第138章 襄平城外第一戰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353章 不平等條約第112章 爲什麼?第76章 袁紹使者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01章 江油城奇襲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171章 拿下幷州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98章 安撫關中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55章 屯田第3章 結實陳登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320章 瘴氣林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120章 將計就計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32章 入主兗州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196章 諸葛亮入蜀第128章 三顧茅廬第45章 許家莊第176章 出兵途中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74章 曹操撤退第121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投靠曹操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101章 浪費時間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319章 程半仙第11章 長社得救,匯合朱雋第220章 憤怒的袁紹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51章 黃月英來了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36章 專業坑你二十年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第206章 程閔來了第183章 西蜀形式第51章 劉備來投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323章 如有神助第92章 臧霸來降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38章 劉備宣戰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232章 聯合安息第125章 被倒追了第320章 瘴氣林第237章 糉子的傳說第125章 被倒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