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

杜七娘走後,屋裡就剩韓謙、奚荏、趙庭兒,馮繚目光灼灼的問道:“大人能確認安寧宮已經下手了?”

馮繚也更傾向推斷是安寧宮在沈鶴及天佑帝身上動了手腳,現在就想知道韓謙的決斷以及接下來會有什麼應對之策。

韓謙點點頭,各方面的線索彙總起來,都支持這個結論,更何況再有四個月便是天佑十七年了,但是他心裡還是有不少疑點,暫時還想不透。

馮繚問道:“現在我們要怎麼辦?要不要將此事知會殿下及信昌侯他們?”

馮繚知道韓謙跟信昌侯他們不對付,但大家目前首要的目標不都是幫三皇子爭位嗎?

眼下安寧宮已經下手了,沈漾那幾個老頑固知道這事後,可能會打草驚蛇,妄想去戳穿安寧宮的陰謀,但馮繚相信信昌侯李普一定會贊同按兵不動,從中窺得最有利時機再出手。

Www ●tt kan ●℃ O

“這事我自有安排。再說了,就算我不說,信昌侯那邊也不可能完全被矇在鼓裡——你剛纔也看到王大人多多少少也察覺到異常了。”韓謙說道。

“王琳或許不會說給沈漾知曉,但大人怎麼料定他不會跟殿下說?”趙庭兒疑惑的問道。

當時郡王府私抄馮家財貨時,王琳就跟着他們隱瞞過沈漾一回了。

“王琳是個沽名釣譽的小人!”馮繚說道,“當年他在御史臺任侍御史,彈劾徐明珍,也是撿無關痛癢的小事,不想名聲沒有賺到,卻坐了好幾年的冷板凳!”

“不管哪種可能,他都不會去跟殿下說,”韓謙一笑,問馮繚,“他去殿下怎麼說,說我們懷疑安寧宮對陛下及沈鶴下毒?”

馮繚微微一怔,心想王琳還有些才氣跟聰明勁的,他能看出沈鶴的病狀有異,這個不叫人奇怪,但王琳怎麼會料他們這邊在懷疑安寧宮對天佑帝下毒?

馮繚想到這裡,也是暗暗震驚,也不知道韓謙如何確認這點,心想自己以往對王琳這人還真是不夠重視,琢磨不夠深啊!

“要是不跟殿下及信昌侯那邊主動挑明這點,我們要怎麼辦?”馮繚問道。

韓謙沉吟片晌,說道:“只是到這一步,事情還有很多的疑點!”

“大人還有什麼地方想不透?”馮繚問道。

韓謙沒有說話,奚荏這時候插嘴說出她心裡的疑點,道:“沈鶴離開金陵,便現中毒症狀,難道安寧宮就不怕我們察覺警惕?再者,樑軍集於蔡州,而我們又統兵在潭州養寇自重,不歸金陵,他們此時應該不會輕易露出這樣的馬腳纔是啊!”

趙庭兒恍然悟道:“對啊,沈鶴要是死在途中,對安寧宮來說,不就打草驚蛇了嗎?”

馮繚知道韓謙最信任身邊這兩個女人,也不會覺得奚荏、趙庭兒是女流之輩就輕視他們,見韓謙不吭聲,便想解釋二女的疑惑,說道:

“依我之見,極可能是潭州削藩戰事太過迅猛,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這同時也打亂他們的陣腳,迫使他們行事,無法再顧忌周全,以致他們即便露出破綻,也要迫不及待的先除掉沈鶴。”

“他們第一步的目標只是想除掉沈鶴?”趙庭兒不解的問道。

馮繚說道:“他們應該準備好頂替沈鶴的人選,只要沈鶴一死,他們才能更進一步的控制天佑帝身邊的人與事,也只有這樣,就算天佑帝意識到自己中毒,沒有幾天活頭了,也沒有能力對他們反戈一擊。”

趙庭兒點點頭,她知道天佑帝對安寧宮不是沒有防備,姜獲、袁國維都是從內府局出來的老人,只要天佑帝一口氣不斷,下令誅殺安寧宮徐後及太子,宮裡的侍衛及金陵駐軍,多半還是會遵從天佑帝的旨意。

其實對安寧宮而言,也是越到最後越是兇險。

“要是沈鶴死後,直接上秘折揭穿他們的陰謀呢?”趙庭兒問道。

韓謙這時候才搖了搖頭,說道:“難。我們是有先入之見,纔有這樣的推測,其他人更多會以爲沈鶴離開金陵後得病而死。即便能證實沈鶴是中毒身亡,那目前的證據也只能證明是沈鶴在‘離開金陵之後’才中的毒,陛下憑什麼信任我們的猜測?而真要等到從沈鶴這條線徹查出什麼結果,他們的陰謀都已經得逞了……”

“……”奚荏奇怪的看了韓謙一眼,要是這個不算漏洞,他剛纔所說有幾件事沒有想透,到底是指什麼?

韓謙沒有解釋他心裡到底有哪些困惑,繼續問馮繚,“你接着說說安寧宮那邊爲何不顧忌此時集結於蔡州的樑軍?!”

“大人沒有經歷過馮家所遭受的禍事,或許不知道有時候人是會事急亂投醫的,”馮繚說道,“樑軍集於蔡州欲鄧襄,總比樑軍作勢欲攻壽州,要叫他們好受一些。”

奚荏、趙庭兒站在一旁撇撇嘴,沒想到馮繚倒是勇於承認馮家遇禍時的反覆無常是何等的愚蠢。

“也對,很可能安寧宮已經料到我們會在潭州拖延不歸金陵,那與其等我們在潭州徹底站穩腳再動手,還不如儘快出手。”韓謙點點頭說道。

“我也這麼覺得,新帝登基時,而我們在潭州沒有站穩腳,新帝下旨令殿下統領龍雀軍北上抵禦樑軍,我們或許還真沒有其他選擇,同時信王在楚州也無法輕舉妄動,反倒有利他們鞏固實力,他們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時間是屬於他們的……”馮繚說道。

“這麼說,他們的勝算還是極大啊!”韓謙站起來感慨道。

馮繚當然知道安寧宮的勝算當然很大。

天佑帝駕崩,沒有真憑實據證明他是死於毒殺,太子作爲儲君繼位,是名正言順、天經地義之事。

無論是信王還是三皇子,就算想舉叛旗,又能有幾成勝算?又有多少人會附隨?更何況三皇子與信王都還各懷鬼胎呢!

有這麼多的情報,馮繚不難推測安寧宮那邊的打算,但他此時更想知道韓謙心裡有什麼打算。

看着馮繚期待的眼神,韓謙卻說道:

“我要隨殿下留在潭州,需要有一個人隱藏在暗處,能幫着盯着金陵的風吹草動,你不會叫我失望吧?”

“天佑帝死於婦人之手,我心裡怨恨便消,爲宗族計,也會千方百計助三皇子登位,但大人只是隨三皇子坐守潭州,太過消極了!”馮繚說道,“即便我們沒有真憑實據,但可以跟姜獲、袁國維挑明這點……”

有時候大義名分也是實力的一種。

他們這邊真要是什麼都不做,等天佑帝駕崩,太子楊元渥繼位,這便是大義名分。

到時候三皇子或信王再舉叛旗,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倒行逆施。

沈漾這些人,這時候是主持三皇子爭嫡的,但大義名分定了之後,他們還會繼續支持三皇子嗎?

更不要說龍雀軍那麼多文武將吏的眷屬,都還在金陵呢。

馮繚希望韓謙能想清楚,他們這邊要出手就不能拖延,再遲也不能叫太子楊元渥有機會坐上帝位。

而且他們現在去找姜獲、袁國維挑明這點,那沈鶴接下來的一死,反倒能成爲他們推測的一種佐證!

奚荏、趙庭兒朝韓謙看去,她們也都覺得馮繚說得在理,他們現在通過姜獲、袁國維挑明這點,天佑帝對安寧宮及太子一系還有反制之力。

要是沈鶴一死,真讓安寧宮的人頂替沈鶴,進一步控制住天佑帝身邊的人跟事,那機會真就更渺茫了。

韓謙搖了搖頭,嘆氣說道:“時機不對啊,龍雀軍根底太淺了,沒有爭勝的資格啊。而且此時金陵大亂,我父親及沈漾先生都會極力主力殿下率龍雀軍去守荊襄;你剛纔也說的,此時對安寧宮而言,樑軍欲對荊襄用兵,總比對壽州用兵要好——到時候說不定就爲信王做了嫁衣,你們就甘心了?”

馮繚微微一怔,也意識到他們真要挑明這點,天佑帝即便能在金陵大亂中活下來,也更有可能調楚州兵馬進金陵。

竟然是死局?!

馮繚頹然坐下來,他自詡智慮過人,沒想到推演到這一步,他所謂的策略並不能破局。

韓謙揮了揮手,說道:“所以說,沈鶴要死,只能是‘病死’,讓安寧宮覺得還有時間,不那麼急着出手——那樣的話,我們可能還有一線希望。你去金陵後,只要盯住風吹草動,不要有其他的輕舉妄動!”

“信王有王文謙與謀,要是他們也察覺到安寧宮的異動,打算在沈鶴的‘死’上做文章,促使天佑帝反制安寧宮而使金陵大亂呢?”馮繚順着韓謙的思路推測下去,越想越覺得楚州的希望竟然比他們要大得多。

信王這幾年在楚州坐鎮,但信王一系的官員還是有機會進出宮禁、接觸到天佑的,像王文謙心機陰沉的,就不會懷疑安寧宮對天佑帝用毒?

“這個我倒是有一策能穩住楚州那邊。”韓謙說道。

馮繚見韓謙胸有成竹卻不願多說,也便岔開話題問道:“能穩住楚州,三皇子確實會有一絲機會。那我到金陵後,與縉雲樓那邊是否要有聯絡?”

韓謙將一批左司斥候以及這兩年成長起來的左司子弟調回縉雲樓,重新組建消息刺探、傳遞網絡,目前也明確縉雲樓的事務由高紹具體負責。

馮繚知道韓謙派他去金陵,與縉雲樓互不統屬,要不然就沒有必要派他去了,但到金陵後,要不要藉助縉雲樓的資源辦事,他就不確定了。

韓謙搖了搖頭,說道:“你直接向我彙報,縉雲樓之事,與你沒有干係。到時候我會讓你帶着八名奚氏少年去金陵。而你以後還要特別小心信昌侯府的人手……”

縉雲樓雖然是高紹主事,但袁國維、姜獲還將繼續在縉雲樓任事,同時在過去那麼長的時間內,也必然有一部分察子、秘探,已經被信昌侯府滲透。

目前大家都是要確保三皇子能成功爭嫡登位,韓謙也不可能將這些人手從縉雲樓剔除出去,但除了安寧宮下毒之事外,還有一些其他部署,他也不能讓信昌侯府及袁國維、姜獲知道,那隻能用馮繚率領奚氏少年去辦。

“信昌侯府?”馮繚疑惑不解的問道。

站在一旁的奚荏、趙庭兒這時候也是微微一怔,知道韓謙要將神陵司及晚紅樓的秘密說給馮繚知曉。

“前朝昭宗爲謀削藩,使宇內重歸一統,借修陵的名義籌措大筆的錢糧,任用宦臣秘密組建了神陵司,培養刺客、密探以及監視天下諸侯,”韓謙淡然說道,“馮家貨棧一度遍佈江淮,又曾主持江淮的財賦,想必你應該聽說過神陵司的存在。前朝覆滅後,信昌侯府主要聚集的就是神陵司在江淮的殘存勢力。他們扶持殿下,是有他們的用意,但最終應該跟我們不是一路人吧……”

馮繚愣怔了片晌,難以消化這麼一則驚人的消息,這時候也稍稍能理解韓謙爲什麼遲遲沒有定策了。

這他媽也太複雜了吧?

馮繚過了好一會兒,才艱難的說道:“文瑞臨對大人琢磨比較透,他此時傾力幫神陵司謀事,大人要小心他……”

“文瑞臨實不足爲慮,你不用擔心。”韓謙淡淡一笑,說道。

見韓謙有這樣的自信,馮繚自然沒有其他什麼好說的。

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九章 處置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一百章 黔陽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七百九十五章 勸嫁(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五章 家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
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九章 處置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一百章 黔陽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七百九十五章 勸嫁(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五章 家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