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

bookmark

溧水城距離東廬山北麓也就三十餘里,有馳道相通,午時便趕到東廬山。

這時候從後方趕回來的斥候,又傳來李磧午前率兩百騎兵出溧水城,在渡塘湖的南岸,以少勝多,擊潰從江乘城過來刺探軍情的三百多南衙禁軍騎兵。

這一場小規模的騎兵接觸戰,李磧率部當場斬殺百餘敵騎,自身傷亡不足十人。

李磧麾下騎兵雖少,這次大概能嚇得平陵、江乘等城的南衙禁軍噤若寒蟬,連斥候探馬都不敢往到溧水縣北境吧?

高紹將兵馬留在山下臨時的營寨裡休息,他先與張平趕往尚家堡去見韓謙。

“……看這架勢,信昌侯是迫不及待想在溧水城裡獨樹一幟啊!”

除了林海崢、趙無忌等人率赤山軍第一都精銳留守茅山北麓,盯着北面、西北面的南衙禁軍及楚州軍,馮宣、周處、趙啓、孔熙榮等人率第二都、第三都一部以及侍衛營精銳,都差不多在這兩天南移到東廬山,在尚家堡周圍駐紮下來。

大量的老弱婦孺也正在爭分奪抄的分批南移。

目前經茅山西翼南下的通道徹底打開,隨着戰局的延續、金陵及附近屬縣糧食的持續緊缺,還將陸續有大量的平民南下逃荒,會有更多的奴婢拖家帶口投附過來,韓謙這時候便需要抓緊時間往南、往東疏散老弱婦孺。

高紹走進尚家堡內的大殿,將李普迫不及待收編溧水世家、迫使溧水子弟殺俘交投名狀之事說給韓謙知曉,他當着張平的面,也是毫不客氣的捅破李普此時居心何意。

韓謙手撐着長案,坐直腰脊,舒服的伸他個懶腰,平靜的說道:

“這有什麼意外的?李侯爺想要獨樹一幟,也無非是派人向岳陽新討個旗號的事情。”

張平卻遲疑片晌,說道:“先帝開創大楚基業以來,這些年都是想辦設法限制各家的私兵規模,也好不容易將禁軍、侍衛親軍的將卒都收編到諸屯營軍府管轄,不再歸哪傢俬有。李侯爺現在許投附過來的世家,直接統領私兵編入營伍,多少是有些倒退,卻不知道李遇王爺知曉此事,會作何想?”

看到信昌侯李普與李秀、李磧等李氏小將近一個月來都老老實實的駐紮在小茅峰,張平多多少少也能猜到李遇很可能就藏身在茅山之中或者附近。

目前岳陽在金陵的兵馬看似打贏兩三仗,實際上還是弱得可憐,他不希望因爲信昌侯李普與韓謙各搞一套,兩人產生嚴重分岐,致使岳陽在這裡好不容易打開的一點局面又毀於一旦。

也許他與韓謙都無法勸阻李普一意孤行,但他相信李遇說話是絕對有足夠分量的。

他這麼說,是想着韓謙或許應該正式見李遇一面。

張平建議韓謙去見李遇,高紹、袁國維等人也覺得李遇倘若在茅山附近,見李遇或更有利形勢。

韓謙搖了搖頭,卻不覺得此時是見李遇的時機。

時機真要是到了,李遇便會現身,哪需要他派人滿山遍野的去找尋?

而他不覺得去見李遇,真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韓謙心境前後歷經多次變化,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清楚李家青年一代的想法以及李遇的無可奈何。

曾幾何時,他對父親的政治抱負,哪裡有半點認同?

曾幾何時,他難道不是滿心想着父親的政治抱負,對他是一種妨礙,一度不是千方百計的想着克服這種妨礙?

李遇不出面,而使李秀、李磧率衆跟李普會合,應該也是很清楚郡王府年輕一代的想法吧?

韓謙此時要做的,不是要將本身就不願意露面的李遇請出來,強壓李普及李秀、李磧等李家青年將領一頭,而是要因勢利導,讓李普等人發揮應有的作用,先熬過眼前的難關再說。

見高紹、張平、袁國維等還是滿腹牢騷,韓謙寬慰他們說道:

“兵定常勢,法無定形,緊迫之時,更需要從權行事。李侯爺執意如此,未必就是什麼壞事。信王昨日也已經下令在北固山新設軍府,從丹徒、丹陽、京口三縣徵召精壯奴婢爲兵戶,以補諸營兵力不足。”

“楚州軍從這三縣,便就能徵三四萬精壯補入營中吧?”雖然王文謙之女王珺早就點破這點,預測這會緩解韓謙頒令徵召奴婢入伍所承受的世家怨恨,但事情真發生的,張平、高紹還是心驚。

畢竟赤山軍除了要承受世家門閥的怨恨跟敵視外,來自楚州軍與安寧宮的威脅更直接、更迫切。

楚州軍在長江南岸的兵力,現在很快就會突破十萬,到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像以往那般,像是給燈添油般兩三千規模的往南線分兵了,極可能是兩萬三萬的人馬,轟然南下。

特別是尚家堡一役,赤山軍應該引起信王及楚州軍的足夠重視了。

韓謙手按住長案說道:“所以說嘛,形勢危厄、瞬息萬變,李侯爺願意多做一些事,願意多承擔一些,總歸是好事。”

就信昌侯李普而言,既然在被奪兵權後都選擇留下來,肯定是不甘心附屬於他;姚惜水追着張平、林海崢他們趕來金陵,卻沒有第一時間露面,更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主。

從李普、姚惜水主動要求去打溧水城,韓謙對他們心裡的想法便很清楚,對他們能輕鬆拿下溧水城,以及收編投降世家後,迫不及待的要自成一系的做法,也是一點都沒有意外。

秦漢以降到前朝千餘年,朝廷並沒有專門機構,武官以及中高級將領的培養,主要由將門內部的傳承完成——這與世家門閥的社會政治基礎也有着極其複雜、根深蒂固的牽扯。

李遇作爲大楚第一名將,即便歸隱多年,但僅僅是柴建、李衝、週數、周元、陳銘升之流,並不能反應出李氏作爲大楚崛起以來的第一將門豪族真正的底蘊。

李秀、李磧等李氏青年將領的崛起,有機會便在戰場之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能有什麼叫人意外的?

在李秀、李磧等李氏青年將領的奮戰下,輕而易舉拿下溧水城,李普信心膨脹起來,想要據溧水自成一系,不再受他這邊的牽制,又有什麼叫人意外的?

至於李普倒退採用部兵制,收編投附世家,允許世家子弟直接控制私兵編入營伍,韓謙更不意外。

底層奴婢慘受剝削,絕大多數人目不識丁,身體孱弱,拖家帶口,臃腫笨拙,在經歷桃塢集軍府及龍雀軍組建過程的信昌侯李普眼裡,或許沒有那麼不堪,但桃塢集軍府收編饑民成軍,前後還是耗用大半年時間,纔在荊襄戰事裡有耀眼的表現。

他們在金陵能在半年以上的時間嗎,能籌集到足夠的糧食去養這麼多的人馬,能有一處不受干擾、面積廣及十數萬畝的屯營用來安置奴婢家小,使安其心嗎?

赤山軍徵召奴婢入伍、兵馬快速擴張所帶來的很多問題,是攻陷尚家堡也無法掩飾的,李普自然也都看在眼底!

更不要說信昌侯李普等人所站的立場,是天然跟底層奴婢對立的。

而允許投附世家子弟率私兵編入營伍,承認世家對私兵部曲的絕對控制,雖然會使得李普他們對新編兵馬的控制權有限,僅僅停留在對投附世家的節制之上,但只要諸家的家小都集中在溧水城內,實際成爲他們所控制的人質,至少短時間不用擔心他們的忠誠問題。

這也能最大程度減輕他們籌集糧秣兵餉的壓力,最大程度減輕動員、組織兵馬的難度,也能避免將手裡有限的精銳分散出去。

說實話,韓謙要不是揹負着父親的遺願,不願看金陵餓殂遍野,要不是目前還有一條極窄的路可以走,他也不願意將這個巨大而脆弱的雪球揹負到自己的身上來。

即便有夢境世界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但韓謙心裡也很清楚,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想要成功的動員、發動、組織底層民衆,實在是太難了。

李普能在溧水城那麼做,李秀、李磧以及姚惜水等人應該都是贊同的。

而不管怎麼說,李普在溧水城搞得聲勢越大,也越能減輕他們西翼的壓力。

韓謙這時候去找李遇做什麼,難道他對李普連這點忍耐性都沒有?

韓謙非但不會去找李遇,還想着將攻下尚家堡時,所俘虜的諸家子弟及族人押送去溧水,交給李普收編,跟張平說道:“還要麻煩張大人走一趟,將這些人送去溧水……”

“啊?”張平很是意外,以往的韓謙是何等的意氣張揚,扣留這些人,對投附李普的諸家怎麼也要算是一種牽制,不確定的問道,“真要將這些人送去溧水城?”

“我沒有殺俘的癖好,留下這些人每天吃喝便要耗去兩三百斤糧谷,”韓謙說道,“除非李侯爺那邊不願意接手,我便只能將他們繼續關押在尚家堡……”

“李侯爺或許會聲稱這些人是從韓大人你手裡討要過去的。”張平說道。

他不覺得李普會拒絕,畢竟將這些人接回到溧水城,只會更有利他對投附世家的控制及籠絡,但暗感以李普的秉性,或許會聲稱這些人是他從韓謙手裡強討過去的。

“我豈會讓李侯爺佔我這個便宜?我會說是張大人從我這裡強討過去的。”韓謙笑道。

“我可不敢居這功。”張平謙遜說道。

“共渡艱險,想要相安無事,還要請張大人多費些心思。”韓謙正色說道。

他不是白送張平這個人情,之所以將這個功勞按到張平的頭上,也是方便張平方便在溧水與東廬山往來聯絡,也是要在短時間內叫李普感覺好受些、信心再膨脹些,步伐邁得更大一些、更堅定一些。

張平沉吟片晌,他總覺得韓謙對李普在溧水的作爲,反應過於平淡,心想韓謙總不可能真就以爲能與信昌侯相安無事,便點點頭應下這事。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六章 山居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十一章 進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三十五章 誤解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六章 山居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十一章 進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三十五章 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