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與盧夢生鬧了一場, 但說開後春花的心裡更加地甜蜜,所以原來對古小旗續絃要找個長得漂亮的女人的不滿也差不多消散了,其實這本不關盧夢生的事, 是她節外生枝。
至於古小旗的親事, 春花把百戶所內的人都想了一遍, 卻沒發現合適的人選。
到了百戶所已經好幾個月了, 春花已經對這七十多戶人家都非常熟悉, 尤其是女人孩子們的事,她比盧夢生還要清楚。
百戶所裡到了成親年齡的姑娘還有幾個,但若沒有什麼原因, 誰會選擇做填房呢?要知道續絃不同於原配,不論在禮法上還是生活中, 都有着不少的困難。
於是春花便與陸太太和文太太商量, “你們還認識合適的人嗎?”
“古小旗不知是怎麼想的, 馬家大姑娘多好的人,他現在看不上, 以後一定會後悔的。”陸太太咂着嘴說。
文太太先是沒吭聲,過了一會兒說:“我孃家的鄰居有一個寡婦,成親沒幾個月男人就死了,後來生了個遺腹子。因爲男人家也沒有什麼人了,孩子就由她帶回了孃家。別人給她說親, 她一定要將孩子帶着, 就這樣, 孩子已經兩歲多了, 還沒找到合適的人家。不過, 論起相貌倒不錯。”
帶着兒子改嫁,是很不容易的, 這時候的人們非常重視血脈傳承,孩子雖然是母親生的,但所有權卻是父親的,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況,是一定要留在男方家裡,就像黃五娘那樣,把孩子放在父親家纔是正常的情況。
同樣,通常人們也不願意給別人養孩子了,尤其是男孩子。
不過,古小旗不是想娶漂亮的嗎?文太太說這個人很漂亮就一定不會錯的,春花就笑着說:“我讓百戶去問一下古小旗。”
古小旗果然同意了,並讓盧夢生傳過話來說,要是相看成了,他會把那孩子養大,再給他說一門親事,讓他分家出去。
於是春花就又問文太太,“什麼時候能問問女方,最好相看一下?”
“等秋收後閒下來,我就回一趟孃家問一問。”文太太爽快地答應了。
已經進入了八月了,秋收就在眼前,春花便讓盧夢生轉告古小旗等消息。盧夢生笑着說:“等秋收後倒是好,那時候古小旗已經搬到了新房裡,也讓來相看的人看看古家的新房子。”
眼下百戶所的堡牆、關帝廟、學校等建築已經全部完工,軍戶們的住房開始施工,爲自己建房,還是磚房,要知道很多人從來沒住過磚房呢,百戶所裡的人都興高采烈,工地上一片的熱火朝天。
春花也很忙,新的學校交工了,她帶着孩子們搬了過去,這裡可要比原來借用的演武廳方便多了。
作爲教室的大廳,同演武廳差不多大小,教室最前面則掛着一塊巨大的木板,上面有可以固定紙張的夾子,老師可以將寫好的大字夾在上面,充做黑板的功效。而教室中,擺着的一套套桌椅都是按春花的要求打好的。
除了作爲主建築的教室外,還有好幾間屋子,其中的一間,裡面擺着幾張大大的桌子,周圍分散放着些舒服的椅子,這裡是專門給女孩子們學女紅用的。現在學校裡所有的女孩已經都穿上了新的校服,男孩子的衣服正在製作中,接着還要給上幼兒園的小小孩們做統一的衣服。這麼多的活計,總是需要時間完成的,更何況裴太太要求還是那麼的高。
另外新學校建了一間很大的廚房,春花辦學的主旨是爲了實用,女孩們不僅要學讀書識字,學針線,還要學習烹飪,所以廚房不僅要爲學生們提供一頓午餐,還爲她們提供學習的機會。至於教烹飪的老師,春花也請了百戶所一位會做飯的太太,順便也給這些孩子們做一頓午飯。
當然春花也沒忘記男孩子們,專門設置的木工房就是爲了他們準備的。在百戶所這樣的地方,家裡要添新傢俱是不可能買得到,只能請木匠到家裡打,當然也有很多人是自己做,特別是一些小東西。春花的打算是不只讓大家學木工活,她還要請會種田的、會放羊的、會燒磚的人分別給大家講講如何做這些事情,必要可以帶着大些的孩子們去實習一下。
而給八歲以下的小孩子們留出來的幼兒園則是在學校裡單獨佔了一個院子,院子裡有秋千、滑梯等玩具,十幾歲的大女孩們輪流到這裡帶孩子們,不僅是起到照顧孩子們的作用,也是培養她們耐心、細緻、有愛心的優良品質。
學校的事情就是這樣,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瑣瑣碎碎的,分外麻煩。待春花將大略的事情理順,百戶所爲軍戶們建的新房已經完全蓋好了,基本與定遼前衛盧家的小院差不多,因爲百戶所人口少,院子還要比那裡還要大上一些,每家不只有養豬養雞的地方,還有一個小菜園子。。
原本學校爲了配合百戶所裡軍戶們的休息時間,是按十天計算休息時間的,學校要比成人們多休一天,十天休息兩天,眼下春花便減少了些課程,組織大孩子們輪流照顧幼兒園的小孩子,另外給了他們時間回去幫着搬家。
然後便進入了秋收。俗話說一秋抵三春,可見秋天工作量之大了。在百戶所裡做工的人們都已經回家秋收去了,熱鬧喧囂了一夏的百戶所驟然清靜下來,百戶所內一些只進行了一半的工程完全停了下來,鐵匠鋪子的生意分外地好,家家都在磨鐮刀、準備農具。
到了這時候,學校完全停課了,但應大家的要求,幼兒園還正常開放,有孩子的各家輪流出人看護。經過這幾個月,每一家人都認識到了把孩子們放到幼兒園的好處,成人們可以專心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春天開墾的荒地並沒有分給各家各戶,因爲墾荒是以三年爲限的,現在分了田,明年又開墾了新田,每家的田畝就很難連在一處。等三年過後,所有開墾的田地統一分配,每家都能分到相連的田地了。
因此這次秋收,也是以整個百戶所爲單位,先將糧食收回來,按每家應分的畝數計算分糧。
按照朝廷的規定,每個軍士所耕種的田地稱爲一分,每分定例徵收18石糧食。其中以12石作爲軍士本人的俸糧,另外的6石糧上繳軍倉,充作雜項經費開支之用。此外還應該交納一部分餘糧,作爲本衛所官軍的統一費用,還有相關的稅收。
但對於新墾荒的軍屯,朝廷給了一定的優惠,第一年完全免徵任何稅,後兩年也只是正常的一半。也就是說,今年的收成,都是衛所和各軍戶的。
關於開墾的田畝數,各家要分到的田畝數,還有今年的收成情況,百戶所裡的人心裡都清楚。這一片黑土地是那樣的肥沃,雖然是第一年耕種,但好在風調雨順,每畝平均能產出差不多三石的糧食。
新收的糧食從地裡割下來,再打成捆用大車送回堡城裡,大家汗流浹背,精疲力盡,但心裡的喜悅卻支撐着人們用更飽滿的精力去收割。
春花與一羣大孩子們在後面撿着麥穗。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撿到的麥穗是歸各人所有,所以大家的熱情也是非常的高。到了中午,送飯的人們也過來了,這些人也不急着回去,紛紛一同來撿拾麥穗,回去後,今晚家家就能吃上新麥了。
還有黃豆,在遼東鎮是僅次於麥子的第二大主要作物,收割後撿拾掉下來的豆粒要比撿麥子困難一些,但收穫的豆粒要比麥子更值錢。
黃家屯的婦人們和在夏天新搬到這裡的幾戶民屯商屯人家的婦人們也過來撿拾,百戶所的幾個婦人就過來與春花說,想將她們趕走。
這一片田地都是百戶所的,糧食也是百戶所裡的人辛苦種出來的,來這裡撿拾麥穗也就是從百戶所的收成裡拿走一部分,雖然這不過是微乎其微的部分,但百戶所裡的軍戶們也都不富裕,心生不滿也可以理解。
春花也看到了這些人,雖然有些人是想佔點便宜,但其中也不乏家境困窘的,尤其是幾個夏天搬到百戶所附近的民屯的人,他們沒趕得上春耕,只種了些快熟的作物,平時就到百戶所裡做工掙錢。
要是趕人就應該全部趕走,春花很是猶豫,就走過去喊了盧夢生出來,問他怎麼辦?
盧夢生從收割麥子的人羣中走出來,看到頭上戴着一頂用輕紗圍着的帽子,手上戴着手套,渾身上下一點也不露在外面的春花。她不聽自己勸阻,一定要來撿麥穗,但又怕自己像春天拾蘑菇時那樣曬黑了,便做出了這麼個帽子來。而且她不只自己戴,還告訴百戶所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讓她們也學着她的樣子做了帽子,而這些年輕的姑娘媳婦就喜歡模仿自己的太太!
“讓她們撿。”盧夢生很果斷地說。
春花最喜歡盧夢生這樣的氣度,看向他的目光就帶了些景仰,她選男人的眼光真不錯,盧夢生不僅正直有責任感,還是個有着淳樸寬厚古風的人。他在百戶所的農田裡流下的汗水最多,傾注的心血也最多,但對於田裡掉下來的麥穗,他還是慨然讓需要的人們隨意撿拾,濟困救貧。
看到盧夢生濃黑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棱角分明的嘴,這相貌平凡的人因爲他坦蕩和自信的心胸氣度顯得英武不凡。春花悄悄地鄙視了一下自己,剛剛她的心裡卻生出了些小心眼。
來自自己太太那火辣辣的目光,就是隔着那層輕紗,盧夢生也清楚地感覺到了,要不是周圍的人太多,他真想過來把她抱在懷裡問一問,是不是自己很酷?但在這片到處是秋收的人們的田野裡,他只是伸手將她帽子上的輕紗理了一下,叮囑她說:“少撿些就夠了,不要累着自己。”
百戶發了話,再也沒有人提出什麼疑問了,於是在百戶所收過的田地後面,分散着大批的婦人,外面來的人也不再躲躲閃閃,與百戶所裡的人一起手腳靈活地撿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