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人之將死

無恤聽罷闞止之言後眉頭大皺。

“國君召見孔子了?”

他在魯城那邊留了封凜作爲眼線,密切關注着魯國中樞的一舉一動。封凜讓人傳回的話是這樣說的:“公與孔子語,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語數時而不厭,忘饗食!”

那場問對持續了數個時辰,在孔子告退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也傳出了魯宮。

魯侯以孔子勸服費邑有功,任命他替代因爲避盜跖之嫌而卸任的柳下季,職爲肆師,爵爲下大夫!

“肆師?”

闞止道:“正是肆師,位列大宗伯之下,掌管和制定邦國的祭祀之禮,招待來朝娉的諸侯,演習有關的禮儀。”

這個職務是宗周時期的六官屬吏之一,比較冷僻,晉國的肆師已經和小宗伯合併了,所以趙無恤在晉時並未聽說,唯獨古舊的魯邦有所保留。

據說封凜傳回的話說,當時孔子三讓,魯侯不許,隨後便接受了此職此爵。

“肆師之職,剛好就是孔子擅長的事情,國君任命他做這一職務,以孔子之能,想必能做出不少政績來……”

如此一來,他也從一名窮士躍入了大夫的行列中!這個歷程,他曾經幾度有機會跨越,“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入齊不肯接受齊侯封地,最終偏偏走了條最難的路子。

經過趙無恤的亂入。以及在中都的起伏後,歷史轉了個彎,又悄悄的拐了回來。孔子不像歷史上那樣由中都宰而成小司空。而是成了肆師,但依舊得到了魯侯的重視,進入了他期望已久的公宮,在都城參政!

在趙無恤推薦下,其弟子中,宰予將代任中都宰,子路將任陽關司馬。一時間孔門儼然蓋過了趙無恤的光芒,成了魯國炙手可熱的新貴。

雖然如今趙無恤勢力與孔門處於合作的蜜月期。但孔子爲肆師,無恤卻料不就這究竟是好事亦或壞事。但無論如何,在孔子入局後,魯國內部的變數又多了一分!

“下雪了!”

就在此時。外面卻傳來了陣陣驚呼聲,放下這些思緒,無恤走出窗外,看着昏暗天空中洋洋灑灑飄落的雪花,不止是他,門口拄着矛戟守衛的兵卒,抱着竹卷經過的黑衣屬吏們紛紛擡頭觀望。

無恤披上了秋日時季嬴寄來的溫暖冬衣,任由雪花落到肩上,口中喃喃說道:

“魯國的新年到了……也不知道晉國下宮那邊。下雪了沒?”

……

在時間跨入十一月後,便是魯侯宋第九個年頭的歲首。經過一個多月眼花繚亂的折騰,陽虎“以陪臣專魯”的時代宣告結束。但隨着第一場冬雪降臨的新時代是什麼呢?

是三桓復興麼?

是孔子門徒遍佈魯國,一如他理想中那樣“復周公之治”麼?

是大野澤的盜跖席捲全魯,擊潰姬周封建體系最頑固的一塊磐石麼?

亦或是西鄙的趙無恤能在魯國取得更大地盤和話語權,乃至於邁出最終的那一步呢?

無人知曉,魯國內部的各個力量都開始了冬眠和舔舐傷口的蟄伏。

季氏在費邑復歸後,拼命恢復力量;孟氏則自詡爲陽虎之亂第一功臣。何況手下人才濟濟,在努力爭取話語權。想與季氏平起平坐;叔孫氏則在聚攏殘餘的族兵,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卿位。

於是三桓的勢力再度平衡了,只不過從叔孫和孟氏聯合防範季氏,變成了季氏與叔孫合夥抵抗孟氏的壓力。

在外界看來,盜跖彷彿被打懵了,在逃回老巢後蟄伏不出。羣盜在大野澤周邊劫掠的戰利品半數便宜了趙無恤,控制的人口也損失了不少,所幸如此,他們才能靠餘糧和漁獵勉強渡日。周邊城邑有見識的老人都在擔心,到明歲夏季冬麥等作物成熟時,在飢餓的逼迫下,這些盜寇將會更加瘋狂的出擊!

在魯城之亂中,被武卒俘虜的叔孫志被叔孫州仇在宗廟舉行儀式,宣佈將他“逐出”叔孫氏,隨後戮殺於魯市。比起在費邑分別當着邑宰和邑司馬,安然無事的公山不狃和叔孫輒;亦或是被趙無恤以小司寇名義,作爲人質帶回廩丘關押的陽越和季寤,叔孫志算是下場最悽慘的陽虎黨羽了。

陽虎本人雖然跑到了灌城,但他過去幾年都在拼命幫晉人攻齊,得罪齊人太深,所以竟不敢降齊。只能一面咒罵踩着他上位的趙無恤和孔丘,一面靠着區區千室之邑艱難度日。

……

至於魯的北鄰齊國,半個多月前第一時間得知了魯國的叛亂,齊侯極其興奮,召來卿大夫們公議。下卿陳氏認爲魯將大亂,應當乘機攻魯,即便違反了“役不再籍”的規矩,強行徵召齊人也在所不惜!

陳乞信誓旦旦地說:“君上儘可放心,高唐方面將全力防禦晉國的援助,同時提供足夠的糧秣,讓國、高二卿可以南下攻魯,必能大克之!”

魯國一直是齊的肘腋之患,齊侯杵臼一面心癢不已,另一面則是顧慮陳氏的用心,故不能決。於是他便冒着雪跑到晏氏宅邸中,探望久病在榻的晏嬰,同時也想要徵求他的意見。

寒暄和問候後,齊侯跪坐在晏子榻側,他的第一句話就是:“魯可取乎?”

晏子年近八十了,已經垂垂老矣,早沒了去歲還能陪同齊侯登路寢之臺的精神,他本就黑瘦矮小,現如今更是蜷縮成一團,臉色的老人斑都擠到了一起。銅燎爐裡燒着熱騰騰的竹炭,晏嬰懷裡抱着手爐,裹着厚被依然哆嗦不已據說晏氏族人已經做好了辦後事的準備。

他睜開眼睛看了同樣鬚髮灰白的齊侯一眼,緩緩開口說道:“一百五十年前慶父之亂,先君桓公也問過前去魯國出使的行人同樣的問題,君上可知道那行人是怎麼說的?”

“願聞其詳。”

“行人曰:不可,魯國猶秉周禮,周禮,雖然並不適用於齊國,但卻是魯立國之根本。國之將亡,就如同大樹病死一般軀幹先行仆倒,然後枝葉隨着落下。魯國不棄周禮,根本仍在,未可動也……君上,當年那行人說過的話,也是老臣想要說的。”

齊侯聽罷唏噓不已:“魯國尚有周禮焉?恐怕十多年前魯昭公來投奔我齊國時已經不再留存了吧?先是三桓專權,如今陪臣陽虎又凌駕其上,其國內重賦厚斂,民衆貧苦,紛紛投奔盜寇。如今魯城大亂,陽虎與三桓火拼,此機遇百年難得,豈能放過?”

晏子道:“沒錯,陽虎不去,魯難未已,但老臣聽聞,在晉國趙卿之子無恤和中都宰孔丘二人干預下,其內亂已平,獨剩一陽虎割據灌城。”

“但陳氏認爲魯國三桓紛爭,陽虎就在邊關可爲內應,而趙無恤心思叵測,盜患沒有完全平息,所以戰機依然存在。”

晏嬰聽到陳氏之言,冷笑着搖了搖頭。

“魯國上層的卿大夫雖亂,但士和國人卻不可輕辱之,國子和高子若是強攻,恐怕會栽了跟頭。如孔丘之輩,老臣曾阻止君上用之,那是因爲所謂的復周禮不符合齊國情況。他若是被魯侯起用,雖然富國強兵是絕無可能的,但或許能將時局振興一二,復興禮儀,讓魯國強君權,得以多喘息一段時日……”

他在榻上勉強一拜道:“老臣命不久矣,唯有一句話希望君上聽進去!”

齊侯連忙扶住他道:“晏大夫請講。”

“君上有志恢復齊桓公的霸業,這本無可厚非,但和當年桓公面臨的形勢一樣,您應當從事於安定周邊小國的禍難並且乘機使他們親近,以便收爲盟邦,翦除晉國的羽翼。親近有禮儀的邦國如魯、宋,扶持君威尚存的邦國如衛、北燕,離間內部渙散的邦國如晉,滅亡昏暗動亂的邦國如莒,此乃霸王之器也!”

這是晏子爲齊國做的戰略規劃,齊侯應諾,隨後一如當年管夷吾去世前,齊桓公詢問繼任者一般,他也詢問晏嬰若是不在,齊國誰能輔政?

晏子可謂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思索片刻後道:“齊國現在有四位卿,鮑子(鮑國)年歲雖然比下臣還大,但身體卻硬朗,他的話是老成謀國之言,君上一定要聽;國子(國夏)雖然年輕,但長於軍旅之事,可以使之主外;高子(高張)多次處理政務、參與諸侯盟會,雖無過人的才能,且做事不夠果斷,但不失穩重,可以用來主持內政。”

三卿已備,齊侯頷首,卻問了這麼一句。

“陳氏呢?”

聽到這兒,晏嬰突然爆發了一陣劇烈的咳嗽,半響後才順過氣來,昏黃的老眼盯着國君,喘息道:“唯獨……唯獨陳氏,若是君上不想姜姓之齊國化爲嬀姓之齊國的話,萬萬不能以之主政,要小心提防!”

……

同樣是十一月初,被逐的卿子趙無恤在魯國平陽虎之亂,平盜患,被魯侯封爲鄆城中大夫,爲小司寇的消息也傳回了晉國。

雖還不至於讓舉國駭然,但虛歲十六的被逐卿子,本應該失去一切,苟且度日纔對。但趙無恤孑然一身,卻敢於去異國白手起家,不過一年就能取得如此成就,足以讓所有認識他的人震驚不已!

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34章 東胡第809章 魏策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3章 趙樂聯姻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651章 大風(8)第448章 爭流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84章 蹴鞠練兵第31章 成氏一族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762章 降 下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956章 合縱(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67章 大都無防第445章 野心第504章 夫差第860章 古史辯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835章 無私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557章 虎第83章 雨我公田番外9 阿育王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774章 搬山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一謀臣第935章 人道彌第865章 大業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61章 如龍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640章 投機者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007章 卸甲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09章 魏策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44章 首誅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235章 晏平仲
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34章 東胡第809章 魏策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3章 趙樂聯姻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651章 大風(8)第448章 爭流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84章 蹴鞠練兵第31章 成氏一族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762章 降 下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956章 合縱(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67章 大都無防第445章 野心第504章 夫差第860章 古史辯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835章 無私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557章 虎第83章 雨我公田番外9 阿育王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774章 搬山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一謀臣第935章 人道彌第865章 大業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61章 如龍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640章 投機者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007章 卸甲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09章 魏策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44章 首誅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235章 晏平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