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瞞天過海

“我兒死了!”得知這消息時,範吉射面色發青,眼睛一翻就差點栽倒在地,幾名家臣連忙圍了過來,掐人中的掐人中,撫胸口的撫胸口,好歹才讓他把氣順過來。

“我兒真死了?”睜開眼後,範吉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揪住朝歌來的信使,歇斯底里地又問了一遍。

“唯,主君,君子卒於牧野,死於趙無恤手中。”信使看上去趕了不少路,聲音因疲累而呆滯,在他破碎的甲衣上甚至還有乾涸的血漬。

在場的家臣和將領紛紛安靜下來,聽信使陳述事情經過。寬敞的範軍大營裡,只有銅燎爐中的木炭在劈啪作晌。

從三月份趙無恤歸晉開始,範氏便在秣馬厲兵,進行戰爭的準備工作,等到邯鄲午死去的消息傳出,早有預料的範吉射命令家臣們徵召兵卒。邯鄲氏在訴訟上輸了,被認爲是反叛趙氏,作爲同盟者,範氏自然要爲其出頭,完成徵發的大軍在朝歌發放兵器甲冑,紛紛向西開赴,在沁水邊攔住了趙鞅的七千人。

新仇舊恨,事情到這一地步,雙方都殺起了血性,已經不在乎什麼首禍不首禍了,範與中行、邯鄲聯合起來,在太行以東有兵力優勢,只要能截斷大河,先打垮趙鞅,便能取得全面優勢,有機會將知氏拉攏過來,同時讓韓、魏不敢妄動。

所以範氏一直在等待中行氏過來合兵,誰料十天過去了,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噩耗。

信使將發生在牧野的戰事簡要說了一遍,期間範吉射一言不發,他坐在案後怔怔出神,傾聽時眼睛也一動不動,也不知是否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了。

“這怎麼可能?”範吉射那體型胖大的庶長兄範維呻吟道,“從邯鄲悼子之死至今,也不過月餘,就算第一時間派船隻、輕車、快馬回魯國報信。從那裡徵召的魯兵再回來,也不可能渡得了大河啊!除非他能飛回去報信,或者趙兵能日行七八十里。”

“趙無恤用了什麼手段讓魯國提前得到消息徵兵,亦或是用了什麼辦法提高了行軍的速度。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東趙已在朝歌以南渡河,並覆沒了吾等派去襲擊棘津的軍隊,現如今。他們究竟在何處……”另一個家臣王生阻止了衆人胡亂的猜測,王生是公認的範氏第一謀臣,現如今也就他能穩住心神,問到了關鍵的一點。

信使道:“趙無恤還停留在牧邑,大張旗鼓,似有進攻朝歌的意圖。”

聞言後,悲觀的範維再度哀嚎。“邯鄲氏全軍覆沒,我侄兒不幸憫難,朝歌又遭到攻擊……簡直是大難臨頭!”

有家臣訥訥地打斷了他的廢話:“不至於此罷……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範氏下一步該怎麼走?”

範維道:“還能怎麼樣?南下的邯鄲兵不是被殺、被俘就是逃散。他們已經失去了一戰之力。而趙無恤更是準備進軍朝歌,切斷中行伯與吾等的聯繫,趙氏已經佔盡了上風……”

他突然建議道:“爲今之計,或許可以派人渡過沁水,去和趙孟請平,反正這次開戰,趙氏只是爲了邯鄲,他們的家事,就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好了。”

帳內家臣們一時間無言以對,範維是家主的庶兄。卻十分軟弱無能,沒有見識,如今大敵當前,竟會說出這種話來。真是大損士氣。

“請平?”就在這時,範吉射終於說話了,他拍案而起,將面前的瓷酒盞一飲而盡,隨後將空樽往範維面前一擲,在他腳邊摔成千百碎片。濺射的碎塊將他胖臉劃出了血,嚇得範維差點跳了起來。

“孟兄,自從父親和齊人聯合將樂祁刺殺於羊腸阪,自從趙無恤在大河裡溺死我長子的那一刻起,範氏與趙氏和解的機會就粉碎了。眼下他又殺我一子,要我跟趙氏請平?比用地下這破盞盛酒還難!我與趙氏父子,不共戴天!”

範吉射眼睛紅得似要流血,他二子皆喪於趙無恤之手,範氏與趙氏的仇恨,已經比太行還高,比東海還深。

“不錯。”見範維縮着頭不敢再提請平之事,王生站出來說道:“僅此一戰,並不足以決定全局的勝負,其實趙無恤留在朝歌附近,反倒是件好事。”

衆人不解:“好事?”

“然,此時此刻,中行伯的大軍應該已抵達,趙氏數千之衆,恐怕是敵不過東陽勁卒,更何況還有朝歌城內一心爲君子復仇的國人們助陣。範氏養士百年,終於到了派上用場的時候,趙無恤絕對無法對朝歌產生威脅。比起這個,我擔心的其實是另一件事……”

範吉射指着他:“何事,快說。”

王生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擔心的,是趙無恤停留在朝歌是假,向西奔襲,意圖與沁水對岸的趙鞅夾擊我軍是真,若真如此……”

就在此時,營帳外卻響起了一陣騷動!

……

“何事喧譁?”

王生不僅是範氏謀士,也是管理營寨的人,他領命出了帳篷,眺望對岸,只見夜幕垂垂下,沁水奔流不息,對岸的趙氏大營燈火通明,有許多隱隱約約的旗幟陸續從營中開出。同時更有人打着火把,拉着長行軍的隊伍朝上游涌去,從王生的位置望去,如一條火焰長蛇,足有五六千人的規模。

“不好!”王生暗道不妙,敵軍這是早有計劃的行動。

他快步走到河邊,觀察河水的流勢,只覺得比起下午時小了不少,然後他又撿了幾塊小石頭扔入水中,石塊在水面上砸出了個小漩渦,冒了幾個泡沉入了河底。

王生掐着指頭算了算,暗道:“這沁水的流速,果然是小了許多……”他臉色漸漸凝重起來,不知爲何,今夜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沁水發端於太行深山間,向東南流,越過太行流經南陽地,最後在韓氏的懷縣一帶匯入大河,水道長約九百里。王生頗知地理形勢,知道這沁水屈曲週迴。多沙易淤,其特點是冬春之間,深不盈尺,到了夏秋天降霖雨。往往泛溢爲害。

如今正是四月下旬,雨水有一陣沒一陣的,沁水算是不大不小,雖未到氾濫時,人卻也很難淌水過來。

可現如今。因爲異樣的原因,水流急劇減小,而對岸趙兵又一副要強渡的架勢……

“趙氏肯定在上游擁塞水道,打算強渡,派人沿着河岸往上游去,在那幾處容易渡河的地點加強岸防!”範吉射也暫時放下了喪子之痛,親自出來查看。營內休憩的士兵們已經被一一喊醒,聚集在岸邊,警惕地觀察敵軍的異動。

但王生卻過來在範吉射耳邊說了如此這般。

範吉射面露驚疑:“撤兵?你建議我撤兵?”

面對主君的不解,王生道:“不錯。沁水寬闊,而且河中滿是淤泥,趙兵全部渡河至少要兩個時辰,不如乘着他們還未下水,讓全軍急速撤離,用不了兩個時辰,便能撤回雍邑。”

範吉射十分不滿:“這是爲何?你莫不是和我孟兄一樣,起了避戰的心思?”

“並非如此,只是僕臣方纔問過營門官了,他說派往東面的斥候仍未歸來回報!主君應該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範氏大軍在沁水東岸紮營與趙氏對持,補給就近從北部的雍邑獲取,同時每天都倍加小心。不僅營外密佈削尖木柵,向北。向西,向東南方向都派去斥候,在二十里開外巡視,無論有無警戒,都要及時彙報。

一旦未歸,那便預示着有事。

王生解釋道:“先前駐留沁水與趙氏對峙。是爲了等中行氏匯合,如今形勢異變,棘津未能奪取,趙無恤登岸北上,我軍的後方已不安全了。依我看,不如先暫避一舍,範氏已經不能再輸了,還是謹慎些好,也好過被趙氏父子夾擊……”

範吉射心中滿是兒子被殺的仇恨,一時間不能抉擇,正尋思間,靠近下游的範氏營寨突然金鼓大作!範、王二人猛地擡頭,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

之前對岸的趙氏營寨陸續有兵卒打着火把往上游去了,而靠近下游的地方看上去一片漆黑寂靜,加上那一帶河面較爲寬廣,足有百餘步之廣,想來不會有人強渡。所以方纔安排防務時便未部署重兵。可現如今,從黑黝黝的水中卻不知何時多出了數百個人影,因爲趙氏在上面截斷水流的緣故,水面只能沒過他們的腰,完全可以淌水過來,他們皆口銜短兵,赤着身子朝這邊拼命前進。

方纔已有數人摸着黑登岸,殺了岸邊的範兵,幸好他們被視野良好的哨塔發現,這才敲響了警告的金鼓聲,同時一陣箭雨將登岸者射殺逼退。

對岸的人也不隱藏了,一時間殺聲大作,同時水聲嘩啦作響,黑暗中不知有多少人下了水,在強行渡河。

王生直跺腳:“不好!中了趙氏奸計!”

“趙孟手下必有智謀之士,居然讓人持火把去上游佯裝渡河,其實主力已屏息在下游等待,待吾等調動兵力後,才突然領兵強渡,吾等上當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範吉射也明白過來自己中計了,他一時心中大怒,拔劍怒喝道:“吾等人數更多,在營後尚有一師兵卒隨時預備着,速速去將他們調過來,一定要將趙兵趕下河去,休要讓一人登岸!”

如今範氏就算想撤,也不好撤了,王生無奈,只好指揮衆人防禦,連範吉射的親衛也持盾舉矛往下游趕去,他們臨河列陣,嚴防以待。

然而事還未完,就在此時,他們突然聽到一陣隱約的鼓聲從東方傳來,並有喊殺聲隨夜風傳到。

王生悚然而驚,他登哨塔,轉首東顧,頓時目瞪口呆。

黑洞洞的河內平原上,光亮一覽無遺,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原野上多出了一條火龍,他們從遠處趕來,行軍速度都很快,從行速判斷……

必是車騎無疑!

等到那支持火把的騎兵從範氏營寨前掠過,將火箭射到哨塔上時,他們的身份便確鑿無疑了。

這世上諸侯邦國數十,卿大夫之家數百,卻僅一家手下有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火光中,趙氏的炎日玄鳥大旗立於一座小丘上,趙無恤戴飄灑紅纓的兜胄,穿玄色的銅皮合甲,披絳色的戰袍,佩黑色刀鞘的直刃環首刀,騎着高七尺,俊美雄壯的駿馬,馬鞍上還掛着臂張弩。

趙氏的年輕統帥立馬橫刀於範氏大帳數裡外,在他身後,是熊熊燃燒的一片火海,前後連續,沒有一點間隔。

是全須全尾的東趙大軍!五千宋魯子弟臉上滿是長途跋涉蒙上的灰塵,卻掩不住他們眼中閃爍的烈焰!

第23章 君子如玉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5章 冬至(四)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52章 冬至(一)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862章 燕國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9章 新絳南市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518章 狂人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839章 徐國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835章 無私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911章 沸鼎(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547章 墮郈(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456章 盜跖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52章 欲殺之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481章 齊魯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519章 漁父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205章 臣與君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72章 初見魏駒第941章 他死了第517章 隱士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17章 割圓之法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546章 墮郈(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1176章 特赦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36章 中行
第23章 君子如玉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5章 冬至(四)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52章 冬至(一)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862章 燕國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9章 新絳南市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518章 狂人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839章 徐國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835章 無私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911章 沸鼎(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547章 墮郈(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456章 盜跖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52章 欲殺之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481章 齊魯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519章 漁父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205章 臣與君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72章 初見魏駒第941章 他死了第517章 隱士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17章 割圓之法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546章 墮郈(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1176章 特赦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36章 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