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徐國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新房中二人同眠,外面的宴饗則依然在繼續,先秦氣氛開放,對性也不像後世那麼諱言,一首《野有死麕》惹得衆賓客哈哈大笑,只是將最後一段省去,給趙卿留點面子。

次日起來後,一切照舊,因爲趙鞅已逝,禮儀的主持人“贊者”便只能代舅姑醴新娘。季嬴受醴,取肉脯獻給懷胎十月,行動不便的趙卿正室夫人樂靈子,等她食畢後才食其剩餘的部分,表示自己甘爲側室,之後她自禮堂西階下,表示地位略低於東階的樂氏夫人。

這讓從宋國來觀禮的賓客們鬆了口氣,如今的中原秩序,很大程度上是趙氏主導的,南方的吳國已經破越,越國成了吳的附庸,吳軍開始漸漸返回淮北、淮南,一副秣馬厲兵的架勢,也不知是要西進陳蔡,還是北上宋魯……

若吳王夫差哪天真的頭腦發熱揮師北上,宋國恐怕又要遭到一場大軍過境之災了,到時候光憑自己是萬萬打不過吳人的,還得靠趙氏庇護。所以趙樂聯姻成了兩家最重要的紐帶,宋國人經常悄悄說,樂子明之所以能在正卿之位上一坐就是這麼多年,還不是因爲有個好妹妹。

本來趙無恤以強勢的姿態迎娶“徐嬴”,宋人還很是擔心,樂氏女的地位會不會動搖?如今看來是多慮了,若這次樂靈子生下一子,立爲世子,那樂室的宋國正卿之位至少還能坐一代人!

這邊宋國樂氏族人點頭欣喜,另一邊,“徐嬴”名義上的孃家人卻有些爲她鳴不平。

季嬴面色恬淡,不喜不憂,這樣的場面她已經司空見慣。等下了西階後,將食餘之肉交給送親之人,那人身材不高,見季嬴過來,便下拜頓首,很是恭敬地輕聲道:“公女……”

“我只是出奔的徐國公子之女,當不得公女這個稱呼……”季嬴有些無奈,在她身份公諸於衆後,質疑者有之,視她如神的人竟也有之。

眼前的徐承便是其中之一,此人乃徐國公族旁支,在徐國滅亡後,屈辱地在吳國舟師裡服役,後來正值趙無恤和吳國的蜜月期,向吳國行人屈氏討要擅長水戰者好對付盜跖,那邊就將不受待見的徐承派來了。

不過他來的不巧,等他抵達魯國時,盜跖已降趙氏,徐承便接手了盜跖的大野澤船隊,隨着盜跖漸漸轉行幹起千里奔襲的陸軍,他也慢慢將舟師裡的盜寇頭領們換成了趙無恤安排的人。

本來徐承當着趙氏的舟師統帥,也沒什麼太大的野心,徐國已經滅亡二十年了,當初樹倒猢猻散,徐國諸公子四散奔逃,徐國國君章禹和夫人也在國破後斷髮委身蠻夷,被吳王闔廬遷到了遙遠的江南,幹越和濮人雜處的豫章之南,如今早已屍骨無存了罷……

但在趙氏宣佈季嬴乃徐國公子章羽遺腹女後,徐承那顆早已冷寂的復國之心,卻像是澆了油一樣重新點燃了!

他算起來也爲趙氏服務了整整七年,看着趙無恤從魯國區區一個鄙邑大夫崛起爲大國上卿,也清楚趙氏有多強大:足足三四千乘的實力,比齊國都強上幾分!是世上爲數不多,能與吳國對抗的強權之一。在徐承看來,只要趙氏稍稍伸出援手,徐國便有光復的希望。

如果說以前,趙無恤沒有必要冒與吳國徹底敵對的危險,讓徐國復國,但現如今,有了徐嬴這層關係,一切便大爲不同。

“當年公子章羽正是見徐國將亡,不願做亡國之君,才警覺地帶着夫人先行一步的,在僕臣心中,他才應該是徐國之君,今日見了公子遺孤,臣自然要以公女待之。公女新婚,成了趙上卿之婦,臣心中歡喜,只可惜……”

徐承長跪在地,高高舉起方纔接過的食匣,動情地說道:“公女食餘之脯,本來應當讓臣送回徐城,在偃王廟宇前報喜完成儀式的。但徐國的千年殿堂,已經被短髮紋身的蠻夷佔領了!公女,你的故鄉已經沒了!數十萬徐人,皆爲亡國之奴!”

季嬴面色微微有些蒼白,徐承爲首的徐人舊人對復國念念不忘不是沒緣由的,上古之時,伯益之子若木爲徐國開國君主,嬴姓徐氏與趙、秦兩家的先祖就此分開。

自此之後,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國一直是東南方最強大的方國,周公旦時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的戰爭非常頻繁。徐國參加以武庚爲首的商朝殘餘勢力針對周的叛亂,反抗周公東征,徐駒王的反攻一直打黃河邊,給周室造成了巨大的麻煩,這就是徐人自豪的“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縱然沒能顛覆周室統治,但依舊是實際的東夷盟主……

到第三十二世的徐偃王時,徐國更是達到極盛,向他朝拜的方國足足有三十六個之多!一時間,徐國與宗周分庭抗禮,幾乎平分天下。

然而隨着周穆王的大軍奇襲,徐國大敗,徐偃王逃亡身死,從此徐國日漸衰亡,也漸漸華夏化,去王號,稱“徐子”。但直到百年前,依舊是淮北大國,徒卒萬人,戰車五百乘,在經濟文化上更是遠超被“棄在海濱”的吳國,所以眼見習慣的華夏衣冠被斷髮文身取代,頗有一種屈辱感。

“徐國亡於吳國後,以三十萬的人口,供應着將近一半的貢賦,徐人不堪其苦,北逃宋、魯者不在少數,光是來臣這裡尋求庇護的就有好幾百,讓這些人回去聯絡鄉黨,便能有數千人,以這些人爲嚮導,趙氏派遣數萬大軍尾隨,則吳人可逐,徐國可復!”

季嬴看着復國心切的徐承,心中不乏感動,但嘴上卻不能鬆動。

“男主內,女主外,此事汝要去與上卿商議纔對。”

她朝徐承行了一禮,逼迫自己轉身離去。

造父之玉一分爲二的地方,泗水奔流之所,季子掛劍處,王侯盡北望……她父親母親的故鄉,季嬴何嘗不想回去看看呢?但她更相信的是,無恤一定有所計劃,自己像過去許多年一樣,默默在他身後看着就夠了。

……

“徐國北接中原,南通吳越,正當鄭、宋、吳、楚之衝,齊、魯、衛、周之道也。得徐國,便相當於得淮北,得淮北則吳國之勢衰!”

徐承不死心,事後還真找了趙無恤,極力鼓吹徐國的重要性和讓徐復國的必要。

因爲迎娶徐嬴(季嬴)的緣故,家臣中如子貢、徐承等人,猜測趙無恤想要將手往南伸,伸到宋國東南,被吳人佔據的徐地去。

不過趙無恤真沒打算南下,去刺激夫差提前北上,他纔不想陪着夫差玩爭霸遊戲呢。他也不想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跨地域征服一片飛地,說不定到時候徐地是從吳國嘴裡奪回來了,趙氏卻不能守住,反倒便宜了宋國。

“徐國的確是泗上要衝,也是吳國北侵的跳板,不過……”

趙無恤笑了笑,問道:“若趙氏真讓徐國復國,又該讓誰做國君呢?“

徐承機靈地說道:“徐國的公子公孫遍佈列國,苟延殘喘,到時候讓誰爲君,還不是上卿一句話的事情。”

“徐國後裔雖多,可都不是知根知底的人,我信不過。”他身體前傾,給了一個讓徐承目瞪口呆的提議:“我若是想讓徐嬴做徐國的女君,吾等的子嗣繼承徐國社稷,徐人能接受麼?”

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44章 始作俑者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545 師徒、父子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29章 威風凜凜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793章 四君子第1217章 獲麟第1179章 朝鮮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886章 少樑砲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96章 莫如兄弟第39章 逼門而入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999章 殘城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85章 徐偃王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18章 道可道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4章 巡視鄉里第956章 合縱(上)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4章 老豺範鞅第941章 他死了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51章 雙姝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447章 交鋒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21章 四子分封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600章 阿姊(上)第935章 人道彌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14章 遷都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039章 和氏璧第92章 劍名獬豸第518章 狂人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
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44章 始作俑者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545 師徒、父子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29章 威風凜凜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793章 四君子第1217章 獲麟第1179章 朝鮮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886章 少樑砲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96章 莫如兄弟第39章 逼門而入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999章 殘城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85章 徐偃王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18章 道可道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4章 巡視鄉里第956章 合縱(上)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4章 老豺範鞅第941章 他死了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51章 雙姝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447章 交鋒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21章 四子分封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600章 阿姊(上)第935章 人道彌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14章 遷都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039章 和氏璧第92章 劍名獬豸第518章 狂人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