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燕國

ps:推薦一本書《神叢記》,雖然還沒簽約,雖然寫的像傳統歷史文學而非網文,但是作者的文筆把七月驚豔了一把,大家可以去試試。

望着那個狂人揚長而去的背影,燕國太子恪心中不快,問去城外接他過來的項橐道:“此乃何人?”

項橐微微一笑:“中山國來的使者,據說是中山子最信任的大宰……”

“中山國!?”

他這輕輕一席話,卻在燕國太子心裡投下了巨大的波瀾。

燕國的開國君主是召公奭,作爲姬姓遠支小宗的他,因爲才幹出衆而在武王的諸多兄弟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牧野之戰後,周武王進入朝歌,周公旦手持大鉞,召公奭手持小鉞,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責,可見其地位之高,乃是與周公、太公望並列的功勳宗室。

大邑商滅亡後,周公旦及其子嗣被封於東國,負責征討東夷,召公則被封於北疆的郾(燕),向北追剿殷商殘餘,並防禦戎狄。召公本人沒有就封,他留在宗周輔政康王,他的兒子克就成了第一代燕侯,其國稱之爲“北燕”,迫近山戎、東胡、肅慎……

就這樣,幾百年過去了,在赤狄白狄佔據河北中部後,燕國和中原諸侯斷了聯繫,僅僅與晉、齊偶有往來,所以特別沒有存在感。比較有名的事件,除了被山戎侵襲,請求齊桓公相助那次外,就是四十多年前,燕惠公外逃了。

前539年(燕惠公六年),燕惠公想要除去諸大夫而重用自己的心腹,卻事敗露,被諸大夫驅逐,逃奔到齊國。齊侯杵臼哪裡會放過這機會,便請求晉國,讓齊國攻伐燕國,護送燕惠公回國。晉平公霸業已衰,無力干涉,只能表示讚許,也相當於默許齊國將燕國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裡。從此以後,燕國就成了齊的與國,燕惠公將女兒燕姬嫁給齊侯做夫人,但凡齊國的會盟、出征,都喜歡去拉上燕國一起行動。

不過燕國與齊國的這種親密關係,在齊侯死去後一度冷卻,等到趙無恤征服代國,讓騎兵在燕代邊境上耀武揚威後,就徹底走到盡頭了。

過去晉國對燕國沒有直接威脅,要通過橫斷河北的鮮虞白狄才能聯繫上,看現在不一樣,趙氏的千餘鐵騎可以出阪泉,從軍都陘直逼燕國的居庸塞,威脅到都城薊的安危。

於是燕國頓時急了,在趙無恤讓虞喜傳話,表示自己“並無惡意”,並希望與燕侯相會後,燕國便立刻識趣地遣人來覲見。

本來應該由燕侯親自來的,不過或許是身處北寒之地的緣故,歷代燕侯命都不長,初代國君燕侯克沒到北方几年就死於傷寒,如今這種噩耗再度降臨燕國。彷彿是中了詛咒一般,當年燕惠公剛回到燕國便死去,燕國擁立新君燕悼公,結果燕悼公沒幾年也死了,接下來的燕共公、燕平公都是弱冠之齡繼位,卻沒人能活過四十歲。

如今燕平公已死,又過去了一代人,現在是燕侯載在位,他雖然才三十六七,身體卻很不好,一到秋冬就咳嗽不止,幾欲喪命,所以只能派剛剛及冠的燕國太子恪來覲見趙無恤。

太子恪一個毛頭小夥,也沒有參與重大聘問的經驗,路上又遇上大雪遲到,本來就緊張兮兮,誰料在門口,還碰上了中山國的人,他就更緊張了……

因爲燕國和中山的關係,很不好。

他還還不及多想要如何應對,裡面的門再度打開,趙無恤的親隨請太子恪入內。

太子恪連忙脫下沾滿雪花和泥點的裘服,只着深衣入內,進去後看到趙無恤坐於案几後,容貌肅穆,衣着端莊,比自己那國君父親更有幾分威儀,頓時更慌了,結結巴巴地說了一通有司教他的寒暄廢話。大致意思是燕國僻居北方,交通困難,消息閉塞,爲此錯過了趙上卿的就職和婚禮,特地讓太子來賠罪,並祝賀趙氏消滅代戎,爲燕國出去一個邊患。

磕磕碰碰地說完後,太子恪就要拜下去。

“太子免禮。”趙無恤笑着將他扶起,上下打量一番,或許是身處北地的緣故,太子恪皮膚白皙,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只可惜太過稚嫩,讓這麼一個半大孩子承擔責任,有些勉強他了。

他就像一隻不韻世事的小羊羔,會被趙無恤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老練政客整個地嚼碎吃掉!

“太子,見到剛纔出去的中山國使者了麼?”

太子恪緊張兮兮地說道:“見到了,不知會在上卿這裡碰到。”

“那你可知道,他來此對我說了些什麼?”

“小子不知。”太子恪老老實實地說道。

趙無恤哈哈大笑:“那翟厲說,趙氏既已經滅代,則發萬餘精卒,出代地,沿着軍都道臨破居庸塞,則上都可取也。中山出左人、中人,臨苦陘邑,則下都可取也!趙氏、中山合力,則燕國可亡也!”

……

“啊!”燕國太子大驚,手裡的筷箸直接掉到了盛酒的鼎裡。

兩百年前,宗周覆滅,平王東遷,燕國也與中原斷了聯繫,陷入戎狄的包圍中。他的祖先燕桓侯畏懼山戎之禍,就把遷徙到南方的臨易避難,直到齊桓公伐山戎,斬孤竹後才又遷回薊,但臨易的宮室也依然保留,於是便臨易稱之爲“下都”,薊稱之爲“上都”。

在中山國崛起於河北中部後,燕國的下都臨易,就開始直接面對他們的威脅,無險可守的華北平原上,中山的入侵隨時可能發生,畢竟在燕國看來,這是個和山戎一樣野蠻可憎的異族,雖然他們與中原相隔甚遠,論文化真不一定比中山高出多少。

但燕國出身顯赫啊!光憑這一點,就足夠燕人鄙夷中山了。

在過去,燕國主要依賴齊國保護,看如今齊國被趙氏的盟友包圍,自身難保,一旦中山說服趙氏,一南一北聯合進攻,那就連年輕的太子恪也知道形勢:這簡直就是亡國之災啊!

他連忙再度下拜,咬牙切齒地說道:“鮮虞白狄醜類,覬覦我下都之心不死!上卿萬萬不可聽從!”

趙無恤敲着案道:“太子,你應當先明白一件事,幾年前晉國六卿亂戰,齊國試圖干涉,入寇魯國。那場大戰,中山是站在趙氏這一方的,乃趙氏之友邦,而燕國,若我沒記錯的話,是站在齊國一方的,乃趙氏之敵國,更何況……”

他指着中山送來的那堆瑪瑙,以及壓在席子上的錯銀兩翼獸道:“中山爲了說服我一起攻燕,送來的禮物的確很珍貴……”

太子恪心中一緊,連忙頓首道:“燕國也有珍寶!燕地遼闊,鹿茸、金銀、名馬,應有盡有,都可以獻給上卿!”

無恤笑道:“燕國的馬的確是好東西,但我已經有代地了,馬兒不缺。此外我雖然是對燕國的魚、鹽、棗、慄、桑、薊、鐵等物感興趣,但晉與燕之間通商隔着中山,交通不易,只怕很難到手,望之而不可及啊。”

“這……這……”

眼見太子恪已經開始方了,趙無恤也不再逗弄他了,身子靠前道:“不過這些都不是我最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燕國的保證。”

太子恪像是抓住了一根稻草,連忙問道:“什麼保證?燕國一定照做!”

“我知道燕惠公之女燕姬是齊國主母,而且燕國與陳氏交情匪淺。但現在,我要燕國立刻斷絕與齊國,與陳氏的一切關係,徹底迴歸晉盟,燕人之前是如何侍奉齊國的,今後就要如何侍奉趙氏,可乎!?”(~^~)

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960章 銅鞮宮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134章 東胡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951章 連橫(上)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43章 想跑?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355章 公輸紙第809章 魏策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61章 如龍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38章 中門迎客第25章 國野矛盾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283章 擲矛兵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296章 四武衝陣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4章 老豺範鞅第807章 韓策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7章 車騎之爭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84 魯國大夫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37章 道路輿第515章 勝負手第23章 君子如玉第248章 三段射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646章 大風(3)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3章 雨我公田第906章 水力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722章 公孫勝第576章 繼業者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814章 遷都
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960章 銅鞮宮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134章 東胡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951章 連橫(上)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743章 想跑?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355章 公輸紙第809章 魏策第1056章 西施(下)第1161章 如龍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38章 中門迎客第25章 國野矛盾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283章 擲矛兵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296章 四武衝陣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4章 老豺範鞅第807章 韓策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7章 車騎之爭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84 魯國大夫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37章 道路輿第515章 勝負手第23章 君子如玉第248章 三段射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646章 大風(3)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3章 雨我公田第906章 水力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722章 公孫勝第576章 繼業者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814章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