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父與子(下)

夏末秋初,濮水北岸的天氣依然炎熱無比,趙無恤帶了百餘步騎迎了趙鞅的大軍,走了一個時辰後,便接近了甄邑。

在趙無恤的勸誡和要求下,甄邑被當成了他的自留地,以趙氏爲主的晉軍並未劫掠,不過鄰邑那些鄉里就得遭殃了。這種花費極多的大軍出征,趙氏要是什麼都不搶回去,那就是白走一趟,對國人都交待不過去。無恤預計幾個月後,晉陽一帶將會多出數百戶衛國口音的新民。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則軍食可足也。”郵無正如是說,這似乎是這時代善用兵者的普遍概念,而不是孫子一人的天才領悟。

大多數人都不覺得這有什麼,晉國楚國稱霸百餘年,騎在諸侯頭上當爹早就習慣了,何況提供軍賦本來就是戰敗國應該承受的條件之一。

只有頗有守禮仁義之名的狼盂大夫竇犨提出了些許異議。

“中軍佐,衛國如今纔剛剛請平,晉衛方睦,若是發兵擄掠,恐怕衛人心生不滿。”

“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大軍徵召,可是耽誤了三個月農稼收成的。是要將這場戰爭的負擔加到晉人的頭上,還是加在衛人的頭上,換了鳴犢做主,應該如何抉擇?”

在趙鞅說了這一番話後,竇犨便不再多言,沉默地告退了。

趙無恤一言未發地旁觀了這場小小的爭執,他只保證甄邑境內不受騷擾,至於之外的就事不關己了,甚至這還會驅使外邑的衛人朝甄邑逃難,增加治下人口。

他隨後笑着指點遠處站滿了人的牆垣道:“父親請看,甄邑到了!”

甄邑的四處城門外的溝壑已經派遣那些齊人俘虜重新開挖過。柵欄也紛紛豎起,儼然成了一個堡壘。因爲配合服從而被保留了職位的邑吏,以及大族甄氏又一次被喊到了西面牆垣之上“迎接盟主之師”。實則依然是一種威懾。

遠望而去,只見一萬餘晉軍浩浩蕩蕩地開了過來。在牆垣外的野地上停止紮營。只見旗幟如林,人馬嘶鳴,捲起滾滾的塵土,當營帳紮起後更是如同鋪滿了原野的白色雲朵。牆垣上的甄仲勳等人被這情景震撼得面如土色,雙腳微微顫抖,中原和平數十年,這種大軍過境的場景已經多年未見了。

趙無恤手下出身成鄉的軍吏們則高高昂起了頭,指手畫腳對宋人新兵們展示炫耀趙兵之盛。

武卒孤懸於晉國之外。目前不統屬於任何勢力,讓士卒覺得自家背後也有極強的靠山,也是一種對士氣的激勵。

接近城門,方纔已經被嚇了一場的甄邑衆人伏地跪倒在地,額頭稽地,臀部高高撅起,恭迎晉國中軍佐的到來。

“鄙邑長吏、氏族拜迎上國中軍佐!”

趙鞅一身戎裝站與車上,這些小邑之吏和十乘之家的氏族,絲毫不被他看在眼中,他徑自和趙無恤繼續說着話。高傲的態度卻讓衆人更加忌憚。

趙鞅看着被治理得井井有條,除了街頭巷尾整甲戒備的武卒外,絲毫看不出曾經經歷過易主的城邑。說道:“此邑的大夫爲孔氏,目前仍在濮陽,估計過些天就要訴苦向晉國討要甄邑了,你想要長期佔據此地,掌控得如何了?”

趙無恤恭敬地說道:“過去一旬裡,膽敢反抗和忤逆的衛人都被帶出城處理了,邑寺裡換上了恭順聽話的長吏處理政務,五百衛卒之前被解除武裝,目前充當修補牆垣等勞役。待到秋收後打算重新招募一批進入武卒中。而被俘的六百齊人則分批關押,餓其體膚。使之生不出反抗的氣力,以後可能會罰作苦役。或者等待齊國贖金。”

望着腆着笑臉恭迎的衛吏,還有短衣短褐,俯首帖耳的前守卒們,趙鞅撫須道:“奪地如同食蟹,先卸其外殼甲冑和大螯,然後便能任你宰割,你做事的次序倒是不錯,大族呢?”

趙無恤知道趙鞅方纔在城門口的傲然是唱黑臉,好給自己唱紅臉的機會,便說道:“本地大族甄氏爲姬姓支系,如今見齊人敗退,父親大軍已到,已經徹底臣服。其族長倒是頗爲果決,其內部想與齊人聯合的那批人,搶先被他出賣下獄,而親近吾等的幾人則被委以長老之職。想來只需要再安撫和給予部分好處,這一氏族便能成爲治理此地國人的助力。”

“善,國人呢?”

趙鞅最重視的就是國人的民心之所向,趙無恤也是同樣,他說道:“因爲破邑時沒有殺戮的搶掠,所以國人情緒也比較穩定,相信他們只要覺得在我治下比在原甄大夫治下過得好,很快便會拋棄成見,歸之如流水。”

和趙無恤說的一樣,比起十天前,在確定這些晉人不會突然衝進自己的屋內,侵犯妻女,抓走丁壯,強搶粟麥後,甄邑國人已經對武卒友善了許多。街上也漸漸有了些人影,邑市開始恢復,那些滯留的商賈也逐漸起身成行,他們當中自然也混入了趙無恤的暗子。

不知不覺進入了邑寺之中,這裡同樣戒備森嚴,兩塊巨大的木板被釘在牆外,分別是針對武卒的“毋亂殺人,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軍令,以及要求甄邑國人做趙無恤治下順民的戒嚴令,宵禁令,勞役令。

目前甄邑尚未解除無恤所謂的“軍事管制”,不過隨着衛國投降,這種緊張的戰時狀態可以靠一段落,接下來就是治民了。

寬敞的廳堂內門扉打開又關閉,所有人都退了出來,只剩下了趙鞅、趙無恤父子兩人。

趙鞅掃視了這裡一眼,一切都如舊擺置,沒有什麼花哨的器物,能看出一些地方的青銅構件還被撬下,不用說肯定是送到鑄匠那裡造兵器去了。

看來無恤奪取此地後,沒有得意忘形縱酒享樂。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你做得不錯。”

他又踱步到擺滿了木質人俑的濮北局勢圖上,指肚輕撫甄邑的位置。這裡已經被插上了趙氏大旗。

看着恭順地幫他擺好鞋履,又將代表着甄邑大權的桑木虎符獻上的趙無恤,趙鞅微微一笑:“在下宮時倒是沒見你如此殷勤過。”

趙無恤再度下拜頓首道:“既曰歸止,曷又懷止。遠行半年,無恤想念父親,想念兄弟阿姊,也想念新絳風物,無恤歸心似箭。卻只能隱忍在這濮北異國之地。遊子離家方知思鄉,纔會領悟詩中所言。”

無恤這一番話帶上了情緒,一時間趙鞅心中也塊壘頓生,自己這庶子雖然才幹冠絕晉國年代一輩,屢屢有驚人之舉,可依然是個剛剛行冠的十四歲少年啊。

猛虎亦有舔犢之情,他這才情緒稍微展露,嘆氣說道:“爲父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直沒有停下爲你謀劃歸國之事,你的阿姊也是這般。還說非要等你歸國才行及笄之禮……”

趙無恤耳朵一動,心中亦是一動,不過擡頭時卻對上了趙鞅意味深長的眼神。

趙鞅言罷後看了無恤半響。看得他有些心虛時,又徒然話鋒一轉:“但,趙氏的男兒可不會沉浸在這歸鄉之思裡,濮北局勢變幻莫測,繼續說說你的入魯計劃罷。”

趙無恤輕咳一聲,指着地圖道:“小子認爲此次衛國雖然請平,卻並不能長久,衛侯狡詐,偏向齊國之心已定。即便歃血盟誓也無法約束。如今的衛國和之前的鄭國一樣,做的是唯強是依的打算。所以作爲衛國背盟的懲罰和警告,應該將甄邑剝奪!”

他的目光轉向了東面:“魯國。乃是周公之後,而睦於晉。因爲分封時的地理關係,齊大而近於魯,魯國與齊國天生爲敵,迫切需要晉國保護免受齊國欺凌,這幾年裡不斷爲晉國攻鄭攻齊,極盡殷勤。所以小子認爲,應該將剝奪自衛國的甄邑賜給魯國,作爲他們依然是晉國忠誠盟邦的獎勵!”

晉國乃是諸夏盟主,分割城邑土地,在邦國間進行仲裁本來就是職權之一,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早在晉文公稱霸時,就懲罰親楚的衛國,將他們的濟西之田割讓給了積極靠攏晉國的魯國。

之後晉悼公時,曾滅東夷人建立的小國逼陽,攻佔後將其贈給宋卿向戎作封邑,至今此邑仍然在向氏兄弟手中。

晉平公時,因爲他的母親是杞國公女,所以又強迫魯國將奪自杞國的領土歸還,爲此引發了魯國人極大的不滿。

這些事情無恤和他的智囊當然清楚,在定計時也考慮進去了。

趙鞅聽了趙無恤和張孟談一同研究了兩個月的計策,沉吟了片刻後問道:“好處似乎不止此一項,你統統說來罷。”

陽謀已現,卻只是這一計策的冰山一角,還有巨大的陰謀隱藏在其內,趙鞅可不是這麼好矇蔽的,趙無恤只得將能說的如同倒豆子般吐露出來。

“晉國此次與齊爭霸已經佔據了上風,奪取了衛國的歸屬,並且三卿合力東進下,齊人爲了避其鋒芒,國、高二人可能會不戰而退。但想必父親比我清楚,至遲到了*月秋收時,晉軍裡的國野民衆定然會憂心家中農事,苦於勞役,只能歸國解散。到時候齊人再西來,晉政多門,像這樣的大軍徵召可一而不可再,到時候非但衛國會轉投齊人,甚至魯國也不能保證是否撐得住齊人的進攻。”

趙鞅頷首,這次晉國的出擊,是在六卿各懷心思的前提下發動的,大家都留了力氣。打打順風仗還行,但別說齊國,哪怕是戰鬥力稍強的鄭國,六卿都不願直面對抗。

所以趙無恤分析的一點不差,最糟糕的局面,晉國甚至會面臨中原所有諸侯的叛晉,成爲孤家寡人,徹底失去霸權!

“還有一份好處,便是離間魯、衛!”

“文王諸子中,周公和衛康叔關係最好,魯衛之政,兄弟也,但若是甄邑入魯,衛國便會心存不滿,涉及到領邑分割的問題,齊人想要將魯、衛一同收入盟邦內的難度定然加倍!小子作爲魯國的甄大夫,位於魯西鄙,那麼可以橫亙在魯衛之間,可以與晉國達成夾擊衛國的態勢,也可以阻止魯衛、魯齊親善,甚至還能向南震懾曹、宋,等待機會立下能夠讓五卿低頭的大功勞,這便是小子所有的計劃!”

無恤一口氣說完這番話後,盯着趙鞅的表情,他未來數年的成敗得失,也許就在於能否先說服“父親”了。而還有另一份隱藏更深的陰謀,他不能也不敢貿然說出口,這世上,只有他和張孟談知曉。

趙鞅這才拊掌而讚道:“瘠衛以肥魯,合情合理,可也,我一定會全力推動此議!”

他虎目微眯道:“不過區區一個千室之邑太少,如何配的上趙氏之子,待爲父將齊人的廩丘攻下,一起送給你做十五歲生辰的禮物罷!”

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一謀臣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53章 冬至(二)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66章 不朽者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958章 意外第1002章 跖之徒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361章 邾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904章 巨輪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27章 遠送於野第862章 燕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95章 墮四都!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1137章 三箭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39章 嘎嘣脆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444章 叛徒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49章 有女如雲第324章 亂(下)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906章 水力第409章 壞消息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48章 三段射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52章 將治魯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547章 墮郈(下)第6章 亂序者死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722章 公孫勝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538章 巫頌(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2章 呦呦鹿鳴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196章 列禦寇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51章 反覆無常
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一謀臣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53章 冬至(二)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66章 不朽者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958章 意外第1002章 跖之徒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361章 邾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904章 巨輪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27章 遠送於野第862章 燕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95章 墮四都!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1137章 三箭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39章 嘎嘣脆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444章 叛徒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49章 有女如雲第324章 亂(下)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906章 水力第409章 壞消息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48章 三段射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52章 將治魯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547章 墮郈(下)第6章 亂序者死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722章 公孫勝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538章 巫頌(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2章 呦呦鹿鳴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196章 列禦寇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51章 反覆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