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如今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連他們的孩子都已經對我們恨之入骨,只要被他們找到一絲的機會,就會衝上來和我們的士卒拼命。試問諸位這樣的一個危險的民族潛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能夠安心的睡着覺?現在他們的實力不如我們大唐,可是百年以後?千年以後呢?”
李恪的這番話已經說的非常的明白,在場的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又怎麼會聽不出他這番話的含義,只不過有李世民這個皇帝在場,有些話是不能明着說出來罷了。不過所有人都在考慮一件事,那就是打敗一個民族容易,但是要想徹底的滅亡掉一個民族,那可就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再說又有幾個人能下得了這種狠心,畢竟任何一個民族當衆佔大多數的畢竟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李恪明白他們這些人心中的顧慮,說道:“我曾經說過,我就是大唐的一隻忠狗,任何人、任何民族或者任何國家,只要他敢做出敵視我大唐的事情來,我就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將之撕得粉碎。在這種事上,只要我認爲是對的,是對大唐的今後是有益的,我就會毫不猶豫的去做,根本就不去考慮後果,更不在乎後世對我的評價。所以此番出征你們只是一名旁觀者,我不需要你們提供任何的參考意見,所有的決定不管是對還是錯,全部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你們只不過是見證了整個經過。”
所有的人在聽完了李恪的話後,唯一的感受就只有一點,那就是震撼。此番隨同李世民出征的這些人,無一不是從最初便追隨在他的左右,可以說全部都是對大唐忠貞不二的人,但是他們在聽完李恪的話以後不禁想道:如果換做自己來指揮此番的出征,能夠做得到李恪這樣的地步?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人不會愛惜自己的羽‘毛’,更加沒有人能夠做到不在乎身後的評價。但是眼前的這位戰功顯赫,而且還是富甲天下的遼王,爲什麼卻可以做得到呢?他所圖的又是什麼呢?誰也說不清楚。
雖然時間還早,李恪卻下令紮營在丘陵地帶,然後生火做飯,吃飯休息,明日再繼續前進。
第二天早上,東方剛剛開始發白,大唐的軍營之內便開始生火做飯。頭一天休息的早,所以儘管起‘牀’的時間比往常早了近一個時辰,士卒們一個個的卻都是‘精’神抖擻。
大唐軍隊所在地,除了身後是山區以外,其他的三個方向全部都是丘陵地帶,所以李恪將部隊一分爲三,其中左右兩軍各爲兩萬士卒,外加五千人的輜重部隊。這五千人的輜重部隊,主要負責運送給養,大唐的軍隊在進攻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必須有一支輜重部隊跟隨左右。中軍則是四萬六千人,這五萬人中有一萬六千人爲中軍主力,一萬爲輜重部隊,還有兩萬人則是負責守護輜重部隊的後軍。一般情況下除非是輜重部隊受到襲擊,或者大軍撤退由他們負責掩護,否則的話後軍部隊通常是不參加戰鬥的。所以中軍雖然人數衆多,實際上參加戰鬥的士卒基本上就是那一萬六千人。
李恪之所以會選擇分兵,是經過了一夜的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倭國到處都是山地和丘陵,偏偏這些個地老鼠們還都擅長打‘洞’,如果還像以前似的那樣向前推進,速度太過於緩慢,所幸將大軍一分爲三,這樣一來齊頭並進,基本上就可以在行進的過程中,將所經過的大隅國國土全部籠罩在內,能夠儘可能的加快推進的速度。還有一點就是這麼一分兵,就顯得各路的整體實力有了明顯的下降。如果李恪沒有判斷錯誤的話,大隅國的全部力量此刻都已經集中到了一起,從表面上看來李恪的分兵是在削弱己方的實力,從那個人給了對方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而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讓對方看到這個機會,從而將那些個隱藏在地底的地老鼠們全部都引出來,然後再一舉將之全部消滅,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表面上看他這麼做風險很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被對方吃掉整整的兩萬人,實際上單單依靠大唐的神威大炮,就足保證這兩萬人的部隊安全無虞。
這裡是對方的主場,李恪堅信對方一定有很多的辦法可以做到,在大唐軍隊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對方偵知己方實力的方法。所以在分兵之前,李恪做足了僞裝工作,把分出去的兩支部隊當中的絕大部分神威大炮隱藏在了運送給養的輜重部隊當中,明面上只留下了十‘門’大炮。這樣一來對方就會認爲有機可乘,沒準就真的有可能主動地跳出來一決高低。如果對方不上當也沒有關係,大軍就按照既定的方針,一路之上一火炮開路緩慢的向前推進。
分出去的兩支部隊離開以後,李恪所率領的中軍部隊繼續了昨日的強勢,一路之上以燃燒彈覆蓋前方所有的地面,直至火勢過去以後纔會繼續前進,行進的速度雖然十分的緩慢,卻不給對方留下任何的可趁之機。
一日下來,並未發現任何的倭國人,不過卻並非是沒有收穫,至少知道了所有的丘陵都已經被倭國人挖空,製造成爲了地下工事。這些地下工事內部的面積非常的大,根據丘陵面積的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耐下兩千餘人,小的也可以容耐下一千多人。在接到這些報告的時候,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對方的毅力。
第一天中軍行軍二十里便紮下了營盤休息。第二天中軍仍舊只前行了二十里便再度紮營休息,同樣是一無所獲。
到了第三日中午,中軍部隊終於離開了丘陵地帶,進入到了一處平原。不過這處平原的面積並不大,站在高處通過望遠鏡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遠處的丘陵地帶。也就是說這一處平原地帶的寬度,充其量也不過是二三十里的樣子。
平原上面到處可見開墾出來的農田,這個時代的農田每年只能收一茬糧食,此時正值夏末秋初,農田中的作物還沒有熟,不過看樣子最多也就是十天左右便可以收割。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再加上這個時代的稅收也是靠着農田,所以乍一看到農田的時候,下至士卒上至帝王朝臣,全都忍不住對着遠處的農田進行一番品評。
李恪卻在這個時候下達了一個大煞風景的命令:放火將這裡的農田全部燒燬。接到他的這個命令的時候,負責傳達命令的士卒先是一愣,但還是轉身去傳達了他的命令。
時間不長,大火便在農田中蔓延開來,並且不斷的向着遠方延伸。眼見着大片的農田陷入到了火海之中,一旁的李世民不禁有些惋惜的說道:“可惜了這麼好的莊稼了。”說到這裡見到李恪似乎有話要說,又搖了搖頭說道:“爲德,你不用解釋。朕明白你的用意。”
對此,李恪只能是還以苦苦的一笑。
李世民也不想令他過於尷尬,便指着遠方十餘里外的一處城池問道:“爲德,你覺得這座城池內現在還會有人嗎?”
“這……”李恪皺着眉頭想了想後說道:“兒臣也說不清楚。”
李世民卻突然間嘆了口氣,說道:“唉……朕倒是希望這城內有人,並且枕戈待旦的等着我們前往。”
“父皇,請恕兒臣愚鈍,還望父皇能夠告知。”
“大軍自從登陸以來,雖說已經殺敵數萬,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如今你有下令焚*燒農田,如果再沒有一場能夠鼓舞士氣的正面‘交’鋒,軍中士卒的士氣勢必將在短時間內陷入到低‘迷’狀態,這對後面的戰爭會非常的不利的。”
李恪又豈會不知道李世民所說的都非常有道理,但是該用的、能用的方法都已經用了,可是倭國人全都藏了起來就是不肯‘露’面,他又能有什麼辦法,總不能人手一把鐵鍬到處去‘亂’挖一氣吧。
還好地裡的莊稼燃燒的非常的快,一會兒的功夫就清理出大片的土地。李恪隨即下令全軍繼續前行,目標直指十餘里外的城池。兩個時辰以後,大軍來到了城池外。這座城池的規模和日置郡的城池相差不大,城牆同樣也只有七尺多高。在大唐士卒的眼中,倭國人所謂的城牆甚至於還不如大唐那些名‘門’望族的院牆高,真不知道他們的城牆在戰爭中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進入到城中後發現,城內早已經空無一人,不過從大多數城內住戶的大‘門’都已經上鎖這一點不難判斷出,當初他們在離開的時候並不是很倉促,甚至於是非常有序的撤離的。從傢俱上已經‘蒙’上一層薄薄的灰塵看來,他們已經離開城池至少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這一點不禁令所有人有些疑‘惑’不解,要知道半個月前大唐的軍隊尚未登陸,他們怎麼可能這麼早便離開呢。後來還是李恪率先想到了,早在兩個月以前房遺愛的艦隊便已經來到了這裡,並且將九州島附近的島嶼全部清理了一遍。如此看來他們是從那個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戰爭來臨的準備。不知道爲何,李恪突然間想起了二戰時候的堅壁清野和地道戰。只不過是轉換了一下攻守雙方的角‘色’罷了。
黃昏時分,派出去四處偵查的斥候回來報告,從城外十餘里的山上,可以看到南面的大海,估計距離海邊也就是五六十里的樣子。而這其間全部都是丘陵地帶,中午時分焚燬農田的大火如今已經熄滅,並沒有蔓延到丘陵地帶。李恪聽完不禁大感頭疼,這個該死的時代,連個地圖都沒有,一切都要靠做將領的根據斥候的情報去估算,一個不小心就會與實際差出很大的距離,最要命的是這裡完全屬於陌生的環境,一沒有嚮導、二沒有翻譯,完全是憑着感覺向前走,偏偏對手還是屬老鼠的,不在地面之上待着,這仗沒法打下去了!如果您喜歡我自漫步寫的《初唐第一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