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對於伍妃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不過伍妃長得像自家已故兒媳婦,還是讓侯夫人有些不大高興。
可是人都死了一年多了,再說如今離兒也收了妾室了,該過去的都過去了,皇上得不到月兒,能找個替身也未嘗不可。
而且那位伍妃除了長相有七分相似,其它不管是氣質,還是性情哪有劉氏一半好呀!可惜呀,劉氏怎麼就這麼沒了呀!
老侯爺因爲上次守住京城有功,皇上回京後,又親自召見了老侯爺。又是褒獎,又是賞賜的。侯府好像又回到往昔的風光,而一切好像都正常了。
侯夫人如今只盼着兩個小孫子快快長大,兒子在邊城能平平安安的歸來。
至於遠方的女兒,侯夫人每每想都就會掉淚。如今大半年,都是音信全無雖知知曉女兒一定會好好的,可是一個女兒家,無親無故,難不成真要這麼漂泊一輩子嗎?
莫離終於寫完摺子,這封摺子送到京城,最少需要十五天,而這十五天裡,匈奴王一定會想清楚,或者說不出兩天,匈奴王就要想清楚了。
擡眼營賬外的雪越下越大了,這麼冷的天,莫離直接讓不必駐營的將士們在營賬內好好休息,不要全都凍傷凍壞了。
而每日伙房必定要做一鍋子菜乾燉肉,外加大米飯饅頭。天氣冷,人若不吃多一點,好一點,肯定會吃不消的。今年的雪好像下的特別的大,匈奴人的就在野外紮營,想必很不好受吧!
匈奴人紮營處,是一片靠近小河的空地,這裡如今全是雪。連湖水也分不清楚在何處了,不過現在就算看到的河水,怕是河水也早結冰了。
想要喝水必需要用火化開雪,這樣纔有水喝。而鐵鍋下燒的不是柴,而是曬乾的牛糞。
匈奴王看着氈毛賬棚外,滿天紛飛的大雪,看着這些雪花落在地上,然後一層一層。
而雪也明顯沒有停止的意思,現在已經聽不到牛羊的聲音了,爲了保暖,匈奴王已經命子民們,把各家的牛羊趕到人住的氈毛棚內。
這些牛羊可就是維持這個冬天的希望了,而之前從夏天開始存的乾草,也明顯的不夠吃了。
要麼殺掉一部分牛羊,要麼就讓牛羊餓肚子,當然餓牛羊顯然不成,那麼餓着餓着就會死,特別是戰馬,每日的消耗很大,用的糧草也是最多的。
其實之前不是沒想過殺掉一部分戰馬,換取牛羊的生存空間,因爲戰馬實在太能吃了。而且匈奴人是不會吃戰馬的,有一種留着浪費,吃又吃不下的感覺。
所以當今日莫離提到用戰馬和牛羊可以換米糧時,匈奴王是願意的。可是顴賬內的各部將軍們,卻並非人人同意。所以這纔是現在大家圍在這裡,乾坐着的原因。
遠處一頭牛被殺死了,接着有無數的人等着分牛肉,可是每人吃能分一小塊,而且就那麼巴掌大一小塊,所有人臉上都是失望,都是不甘願。
有人甚至把牛滴到雪地上的染了牛血的雪塊,也小心的挖起來,然後裝到小盆子裡。這一小塊怎麼能夠各家一天的口糧呢?所以必然一家子,全都只能半餓半飽了。
中原人會種糧食,他們可以在土地上種糧食,可以在冬天不致於餓死,爲什麼匈奴人就不行呢?
什麼仇恨比得上性命重要呢,看着衣不避體,食不果腹的子民,匈奴王還是決定同中原合作。
莫離接到京城來的佈告時,已經能很淡定了,雖然不知那位伍皇后,是不是月兒。可是至少有一點懷疑,莫離就想做一百分的準備。伍皇后,皇帝還真是可笑。
伍
國公府又出了皇后,自然風光無限,可是好在伍國公一慣就是低調。連各府送來的賀禮,也一一送上回禮,這樣既不失禮,又沒占上各府的便宜。
伍國公夫婦的識趣,是讓皇上高興,可是卻讓朝中大臣們爲之煩惱。一時之間人人都想同伍國公搞好關係,可是偏偏伍國公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要麼關在國公府,要麼在朝中辦差,根本不會理會各府的宴席,這樣過了幾個月,就有人不再打伍國公的注意,反而專攻宮中的伍皇后了。
伍皇后的冊封禮辦的很隆重,但凡有品級的命婦,官員,皆要入宮朝拜。
定北侯夫人自然不例外,看着那位長相豔麗,一身華麗鳳服,明豔照人的女子,慢慢由皇上扶着步上臺階,然後站到主位上。接着百官命婦們的跪拜時,侯夫人只覺得這位真的不是自家兒媳婦。
可是離兒卻不死心,非要送信回來,讓自己仔細再瞧瞧。
早知瞞不過離兒,可是面前的分明就是另外一個人,哪怕長着相似的一張臉,可是伍皇后的眼神裡,全是皇上,沒有任何人。單憑這一點,就讓侯夫人堅信,自家兒子在白日做夢。
侯夫人真想好好訓訓兒子,怎麼就想不開呢?枉想劉氏就是伍皇后,皇上再蠢也不會犯這樣的錯呀!
罷了,自己說再多離兒都不信,他若回到京城,就會相信自己所言了。只是何時才能回京呢?
老侯爺也看了孫兒寫給兒媳婦的家信,自然氣惱,人都死了,還存這些亂七八糟的念想,殊不知,當初一直瞞着他,就是不想生什麼變故。
如今倒是讓這小子自己查到了,看來這小子連自己和他親孃都不信呀!不然怎麼會私底下派人進京打聽,卻不肯全信自己寫去的家書呢?罷了,這事情既然說開了,就沒什麼好瞞的。
老侯爺提筆就直接回信了,現在兒女私情是小,邊城的戰事纔是大事。匈奴人缺少糧食,一定會燥動不安的,也不知那小子應付的如何。
老侯爺這家書沒送走,就接到皇上的旨意,請老侯爺進宮。老侯爺也不知是何事,不過還是立馬換上朝服進宮了。
養心殿裡皇上並不見喜怒,不過眉心卻微微皺着。老侯爺給皇上見禮,萬公公就遞上一封摺子。老侯爺狐疑的看了眼摺子,立馬接過仔細的看起來,越看臉上的表情越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