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

宗聖曾參夫子

大道康莊之謂智

智:就是智慧,就是智識、智靈的意思。是爲人適應環境的普遍思考能力。

李老君曰:「絕聖棄智」。聖智就是才之善也。「智」爲人的智慧。爲人如無智慧,則是愚癡的人。爲人處世,如要適應環境,務要有記憶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思考想像及判斷是非的智力,始可以應付日常一切的事物。人若無智,則昏昧無知,不識事理也。

人有勝過萬物的智慧,智慧就是靈,故曰:「人有萬物之靈」就是說,人有超過萬物的智慧。靈者,能明哲妙法妙理,能除卻煩惱與障蔽,故能腦智常清,不爲名利所蔽,不爲聲色所誘,是故,明智者,永不會造業而受苦也。

然則「智」之用,若用於正當者,則其行爲方正,所以「智欲圓,而行欲方」。若用之於不正當者,則其行爲偏邪而不正,無所不用其極,其貽害社會人羣者,實不淺也。

所以「智」有包涵「博、知、達、命、窮」五大美德。茲將「智」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博者:博愛的意思,亦是廣大通達的意思。博之於「人道」者,博愛及衆,廣泛深遠,高明至誠也。博之於「天道」者,大慈大悲,大聖大德也。博愛的範圍甚廣,民胞物與,廣施恩惠,濟衆生於患難危急之中,可以爲聖也。論語,子貢問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孔夫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知者:識也,有良知,始能辨別是非。有知人,才知彼知此,而後才能辨別正邪。有知人的善惡,然後行其道,則不致生出了異端邪惡。有知止,才能適當而止。不會超出範圍。有知中道,然後可以行

道,不知道,何以行道哉?

達者:就是通達,開悟,達觀的意思。通達者,達己達人,言而有信,做事不虛僞,以求誠實。開悟者,啓開智慧,遠達廣博,而明事理,明識是非善惡,達觀者,無沾滯之意,通達事理。凡事逆來順受,不爲外慾所矇蔽,不爲外景所迷惑,有正確的人生觀。與人處仁,與事取義,成者不驕,敗者不餒,人說我的好處,我亦不喜,人說我的壞處,我亦不怒,一切喜怒哀樂,發之於中,不爲境遇所拘束也。

命者:就是天命,就是性,亦是立志之意。由天賦與吾們的命,就是性,所以知命就是立志,人若能窮理盡性,是謂知命,人若抱道安命,居之則無倦怠,行之以盡其忠,勞而無怨者,則泰然而不驕傲。所以率性行道,進退合宜者,謂之命也。人既知天命,自能立志,固守其志節而樂命,絕不敢妄越天命也。

窮者:就是止也,極也,窮理盡性也。禮儒行雲:「儒有博學而不窮」,即不止也。易說卦雲:「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窮理盡性者,大凡有事則有事理,有物則有物則,研其事理,究其物則,窮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所稟之性,天之生物,無論大小粗細,各有其理,名有其則,窮究則理自明。然欲研究萬物之本性,當推求其自然之勢,若以私意去穿鑿附會,終不能見其功也。

是故,智者之知,無不發自於心。心通其事,真實不虛,而不矇蔽其心。作事合道與義,是爲真知。故真知者,知我智慧之爲也。心靈所知,靈應莫測,知事亦知物,必得中道,到後方可通達事物之至理,以應萬端而達其道。且人之心也,應物而感,是非有別,心正發於正,是謂心之智,施於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發於不正,是謂不知其物而失於智,而誤於事。故心正而智於事,則可窮達其道,

以見天命之性也。

此五大美德,是學「智」者,必須學先修之要項,願世人善爲修之,則大道康莊就在眼前也。

4-2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延平郡王鄭成功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漢,琅琊陽都人,有經天緯地之大才,出鬼入神之大智。初因天下大亂,躬耕南陽,不求仕進,受劉皇叔(劉備)三顧草蘆敦請之恩,始出輔佐,善用智慧,運謀戰略,收四川定西蜀,開蜀漢基業,安定國家之良謨。漢中王駕崩,臨終受命,力輔後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卒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

劉基字伯溫,明太祖朱洪武的開國軍師,輔佐太祖一統天下。有一日,行兵過定軍山,與將軍常遇春,進謁諸葛武侯墓,見武侯墓碑上刻着:「天下第一軍師諸葛武侯之墓」字樣,心中甚是不滿。說道「諸葛亮輔佐劉皇叔打天下,不過得到三分之一的蜀國而已,竟敢稱爲天下第一軍師,我輔助太祖一統天下,尚未敢自稱天下第一軍師。」乃命常遇春將墓碑取下,常遇春欲取下墓碑之時,竟被墓碑吸着不能動作,常遇春驚出一身冷汗,適時在墓牌上浮現兩行小字:「卸我碑,常遇春,添我字,劉伯溫。欲免出厄,脫甲而逃。」常遇春乃速將戰甲脫卻,始得逃出。

劉伯溫看此情景,始驚駭而慚愧,心服諸葛武侯之智慧,有預知未來一千數百年後,所發生的事情。即提筆在武侯墓碑上添題「真真」二字,爲「真真天下第一軍師諸葛武侯之墓」。

此乃諸葛武侯有經天緯地的奇才,預知未來之智慧,莫怪劉伯溫拜服的五體投地,驚駭不已。蓋因古之戰士,均穿着鐵製的戰甲,諸葛武侯的墓碑乃用吸石(磁鐵礦)所制,故鐵甲被吸石吸着,不能脫身也。

4-3 大智若愚

達摩祖師

大智若愚

大智者,窮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之性。故其靈臺明朗,不矇蔽其心,作事皆合乎道與義,不自誇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評他人之長短,通達事理,凡事逆來順受,不驕不餒,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樣。

好自誇其才,必容易得罪於人。好批評他人之長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爲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實則非愚也,誰都不識其智耳。所以學智不難,若苦心精研而修之,則可得到其智。但,學愚則難也,因世人,均有好名之心理,均有好誇之行爲,故,「愚」難學也。孔夫子曰:「大智若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4 智仁者戒殺不食肉

文殊菩薩

智仁者戒殺不食肉

世人凡有仁智之士者,均了悟戒殺放生之德。持齋不食獸肉之因,爲肉字乃表示「人食人」之故也。蓋因獸類亦有生靈,不一定其前世亦是人類所轉世者,若人食其肉,豈不是「人食人」也。孟子曰: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之發現也,是智者之所不爲也。

肉字內中人食人 可憐俗子不知因

四生六道生靈在 莫積冤愆合智仁

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序章序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11章至第21章前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修天道前言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55章至65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六章:修天道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二章:心性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前言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三章:道統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序章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六章:修天道第五章:道與人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55章至65章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八章:人身難得
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序章序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11章至第21章前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修天道前言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55章至65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六章:修天道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二章:心性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前言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三章:道統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序章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六章:修天道第五章:道與人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55章至65章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十八章:人身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