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

由於大明的表態,其他國家馬上開始觀望,對洋人來說,他們不想看到東亞地區的變化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琉球這個地方,位於中日朝之間,雖然土地面積十分狹小,但是由於是一個羣島國家,國家又是一個鏈條,所以跨度很大,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可以說從日本南下的航路,基本上都要經過琉球羣島,那麼從歐洲抵達日本的航道,也得在琉球羣島經過,這是一個天然的十字路口。

這也就是爲什麼英國想要得到這裡,將這裡打造成東亞的新加坡的原因,因爲這裡很容易就能打造成向中日朝三國轉口的貿易基地,就好像新加坡的角色定位一樣。

因此原本還想跟日本談談在看的英國,想先看看日本和大明之間的博弈,不過爲了不讓英國從這一地區的事件中失去話語權,英國人第一時間對此表示了關切,告訴日本政府,英國不希望看到任何侵犯英國在該地區利益的行爲,爲日後介入留下了接口,同時又不過於直接介入。他們已經在介入中國問題上,遭受了失敗,最後清廷和大明同時拋開了英國,單獨達成協議,如果英國在過於介入琉球問題,最後日本和大明拋開英國,那又將是一次政治和外交上的失敗。

其他西方國家,都是看英國的態度,他們也表達了相關的態度。

西方國家的態度,讓大明比較放心,大明政府還真的有些擔心西方國家直接干涉,倒是朱敬倫對此不太擔心,因爲他很清楚,歷史上日本吞併琉球是比較順利的,對英國人來說,對琉球有野心,他們對世界上任何有戰略價值的地方都有野心,可是琉球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因爲扼住了日本通向歐洲的航道的原因,如果因爲琉球而得罪了日本,顯然不划算,以利益爲重的英國,權衡之下還是願意默認琉球被日本吞併一事,只要日本人能繼續保護英國在這裡的利益,他們就能接受。

如果琉球能夠獨立,不打破舊的秩序,顯然英國人更能接受。他們是東亞貿易的既得利益者,很不願意地區平衡被打破。

因此大明的態度,顯然跟英國的利益一致,日本纔是破壞地區平衡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試問英國有是道理站在日本一邊呢?

一時間琉球問題,就成了東亞的內部問題,只有幾個相關方,日本和滿清是兩大角色,大明屬於強行介入的一方,剩下一方,則是最沒有話語權的一方,也就是琉球國自己。

大明的態度很明確,就是不支持任何破壞和平的行爲,但是這個理由,不是一個十分有力的理由,用這種理由來發動戰爭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英國在一戰中以德國侵入比利時而向德國宣戰,那是因爲英國爲比利時的中立做過擔保,大明可沒有向琉球做過任何保證,沒有任何國際條約,那麼直接因爲琉球問題向日本宣戰,在國際法上是站不住腳的。

滿清的理由就很充足了。

其實在這件事上,道理、法理最正當的,就是滿清。

國際關係上,滿清是從明朝繼承了對琉球的宗主國身份,而日本當年爲了不刺激明朝和清朝,他們雖然效仿的是宗藩體系,可從來沒敢直接打出這面大旗,負責去跟琉球接觸的,始終是薩摩這個日本的強藩,而不是日本政府。

那麼在法理上,滿清跟琉球的關係就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有力的宗主國與附屬國之間的關係,只要滿清站出來,那麼就有足夠理由宣稱,他們對琉球的安全富有責任,將宗藩體系跟西方的保護國關係掛鉤。

但是滿清太慫了,而且太遲鈍,加上流年不利,邊塞到處都是烽煙,尤其以江南的太平天國和西北的俄國入侵爲首要威脅,國內還遭遇着饑荒的餘波,江南太平軍餘孽還沒肅清,歷史上就沒真正管過琉球問題,現在更不想真正管了。

歷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滿清這些弱點。

日本外務卿井上馨甚至命令駐上海的日本總領事:“應注意寬待俄國人……暗中使清政府懷有他日若有緩急之事時,日俄將要合縱之嫌疑,誘導在伊犁問題了結之前,迅速使之答應我國的要求。”

日本希望利用寬待俄國人制造一種日俄聯盟的假象,利用俄國嚇唬滿清,迫使滿清在琉球問題上讓步。

顯然日本在外交上的巧妙,遠勝過笨拙的滿清朝廷。

但日本的東方式欺詐戰術,未必能瞞得過李鴻章等人的法眼,真正讓清廷放棄琉球的原因,主要還是對這裡不重視,不在乎。

宗藩體系基本上就是一種面子外交,比新中國時期的面子外交還要嚴重,新中國時期,大量援助一些非洲窮國,至少還有一個聯合國投票的政治利益,而封建皇權時代的宗藩體系外交,完全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心中那種萬國來朝的虛榮感作祟。

如果說對北方草原甚至朝鮮的外交,還有國家安全的考量,那麼琉球這種海上島國,連安全問題都不是考慮了,如果主持滿清朝政的是一羣迂腐的老夫子,那麼滿清還有可能不顧及國力幫助琉球,可現在主持外交的是李鴻章這種務實的權臣。

李鴻章肯定不會爲了虛名跟日本開戰的,既然歷史上跟琉球的關係就是一個面子關係,那麼說放棄也就放棄了,不會覺得有任何可惜。尤其是在現在完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就更不想幹涉了,通過總理衙門發兩個不痛不癢的抗議一下,也就拉到了。

因此總理衙門只是口頭上不承認日本吞併琉球,實際上,完全沒有作爲。對於李鴻章來說,他通過虛的辦法,應付一下本來就很虛的屬國關係,就已經在面子上給了那些迂腐大臣一個交代,不然他連管的興趣都沒有。

但對最直接的當事人來說,那可就是大問題了,清廷可以不管不顧,只口頭表達態度,可對琉球來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亡國,日本警察已經控制了琉球上下,琉球國王父子甚至都被抓到了東京。

受到明清五百年文化影響的琉球人,也有着亡國亡天下的概念和情感,很多琉球人東渡中國,前往清廷首都北亰哭訴。

受琉球國王暗中指派的大臣,他的妹夫妹夫紫巾官向德宏等三人乘小船冒險來到中國,遭遇了風浪險些喪生後纔在福健登陸,之後被大明送至北亰。

李鴻章在琉球問題上採取了拖延戰術,希望將此事留待日後解決,這跟新中國時期的很多外交失敗都有些共同點,往往是不承認,留待日後,可人家已經實際控制了該地區,卻根本就沒考慮過國際法中的實際控制原則,當一個民族在某地持續生活了80年後,國際法上局認定該民族對該地區擁有天然的佔有權。

李鴻章不懂這些,所以想拖延,這大有一種文人士大夫推脫的毛病,那就是把難題留給後來者,至於後來者有沒有能力解決,只要不是在自己手裡犯的錯,就根本不管不顧。

李鴻章拖得起,琉球人拖不起,向德宏到了北京後,天天的往總理衙門跑,李鴻章是天天的躲着不見。

中國式外交,講究的是一個人情,一個體面。儘管沒有明文條約,但是大家潛意識中還是認爲,宗主國對藩屬國是有保護義務的,藩屬國遇難,宗主國不保護,就是不義。

歷史上唐朝派兵援助新羅,明朝出兵援助朝鮮,兩次與日本開戰,就是在履行這種義務。其中一次,唐太宗是有名的明君,一次萬曆是出名的昏君,都不約而同的履行了這種義務,到了滿清卻要拋棄,這讓天草上國的臉面往哪裡放?

李鴻章認爲向德宏等人也太不識相,根本不體諒上國的難處,但心裡卻知道於理不合,只能躲着不見。向德宏等人也是急了,他們是在國王尚泰被囚禁的時候跑出來的,已經到了危急到不能再危急的時刻,哪裡等得起。

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他們開始長跪在總理衙門門口,這倒也是一個奇觀,簡直就是打天草上國的臉,在北亰這個地方,各國公使雲集的大都會,還是滿清朝廷的心臟地區,不但讓滿朝文武看在眼裡,還讓洋人看了笑話。

但對李鴻章而言,這些笑話都是笑他的,可他真的不敢發兵跟日本開戰,最後逼得李鴻章沒辦法,總理衙門他都不敢去了,家裡也待不住,因爲李家門口也有琉球人跪着,這也怪李鴻章是大清的不負責任的官員老爺們中稍微能夠負責,而且又有推不開的理由的一個官員,他直接負責總理衙門事務,不找他找誰去啊。

李鴻章不能上班,但是辦公卻不能耽擱,憋屈的讓手下給他在東交民巷中租了一間民房,利用這裡外交使館通暢的電報網絡跟外界表示聯繫,讓他還能收到外界的信息。

就在事件僵持到了年底,琉球整個國家都已經被日本牢牢控制的時候,李鴻章收到了大明洋務司主事伍崇曜私人匯來的一筆錢。

這筆錢不大,不但不大,而且離奇的小。

只有八文錢。

這是通過日升昌票號匯來的,光是匯水(匯費)就高達十兩,卻只匯八文錢,這顯然不是錢的問題了。

李鴻章不由疑惑大明洋務司的大臣給他八文錢是什麼意思。

“八文錢能買什麼?”

他不由奇怪的問他的幕僚。

幕僚思忖了一番道:“一個雞蛋?”

李鴻章突然想到什麼一樣問道:“錢是從哪裡匯來的?”

“上海!”

“給我查查,八文錢在上海能買到什麼?”

滿清已經失去了上海,但是總理衙門的觸角還能伸到這裡,不需要動用官府的力量,那些在上海經營的商鋪、票號把這事就給辦了。

很快就拿出了一份清單:

八文錢在上海能買到一個雞蛋,兩縷花線,三顆釘子,以及一份申報……

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35節 見柏貴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請假幾天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
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35節 見柏貴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請假幾天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