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

“你我君臣很久沒見了吧?”

朱敬倫的沉穩模樣讓陳芝廷感到踏實,朱敬倫的話卻又讓陳芝廷感到羞愧。

大明官僚集團的獨立意志,最後還是會體現爲相權跟皇權的博弈上。

自從文官集團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自如的應付大變革時期的政治局面,他們也就越來越傾向於排斥其他方向的掣肘,哪怕是皇帝的態度,他們也覺得不如以前那麼聖明瞭。

陳芝廷並沒有跟皇帝對抗的初衷,他每一次跟皇帝不同的政見,自認爲都是秉持公心,絕沒有半分私利在裡面。

可是人心是敏感的,在駁回了幾次皇帝的態度之後,皇帝更加不問政事,文官政府的權力更加獨立,可是陳芝廷也不知不覺的疏遠了跟皇帝的距離,已經很久沒有以前那種刻意找機會向皇帝彙報的行爲。

今天再次感受到壓力,感受到作爲臣子無法承擔的壓力,他再次想起了這個皇帝,但又突然爲自己目無君上的行爲感到愧疚,這不是臣子的本分。他並不知道,這就是政治,會讓最親的人不由自主的改變,還認爲自己做的絕對正確,權力的毒藥他纔剛剛品嚐到一點味道而已。

看到陳芝廷的侷促,朱敬倫擺擺手:

“坐下,坐下說!”

陳芝廷這才坐在朱敬倫旁邊,侍女端來一杯濃茶後,悄然退出朱敬倫的書房,從外面關上了門。

陳芝廷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將最近發生的一切,向朱敬倫做了彙報。最後請示朱敬倫的意見。

“這麼說現在越南政局被阮文祥這個權臣把持着?”

大明在越南順化的探子無孔不入,同文同種不是說着玩的,越南已經有一批跟大明親厚的官員了,這些人將越南的朝政合盤托出,並且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阮文祥這個人是貧農出身,而且家庭背景並不好,他父親曾經參與過反對越南阮朝的農民起義,他雖然沒有被株連,但是卻被禁止參加科舉。

後來不知道怎麼得到了嗣德帝阮福時的賞識,在阮福時的暗中幫助下,獲得了科舉的資格,而且考中了科舉,入朝爲官。因爲有皇帝的支持,一路平步青雲,四年後就當上了越南的刑部尚書。

之後在1873年跟法國的談判中,立下了大功,從法國手裡討回了被佔領的河內。然後更加得到嗣德帝的信任,嗣德帝死前,將他委任爲輔政大臣。

“也不盡然是權臣主政,尚有阮氏之母,及二妃同持政事。不過傳聞阮文祥與遺妃學妃有曖昧關係。”

竟然還有一些花邊新聞。嗣德帝死後,他母親範氏姮還活着,育德帝即位後,封爲慈裕太后,嗣德帝留下的兩個妃子莊懿、學妃,對朝政也有很大影響力,這三個女人合稱三宮。

越南官場傳言,阮文祥與學妃有染,合謀害死了育德帝。因爲育德帝是嗣德帝生前收養的三個養子中的長子,可是三宮並不喜歡這個育德帝,所以合謀殺了他,育德帝在位僅三天就暴斃,甚至連年號都還沒定。

育德帝死後,阮文祥等人擁立了育德帝的弟弟,協和帝繼位。可協和帝阮福升不想步他哥哥的後塵,被權臣和後宮所控制,於是暗中勾結法國人,利用法國勢力對抗權臣們。歷史上他在位只有四個月,就被毒殺,就是爲此故。

“權臣亂政,後宮干政,此亡國之象啊!”

朱敬倫嘆了口氣。

陳芝廷嘆道:“當真不當人子,輔臣皆是亂臣,宮妃皆是牝雞!”

朱敬倫感覺越南現在就是一個爛攤子,此時插手進去,落不了什麼好,還是等他們內部傾軋出一個結果再說,不管是權臣贏了,還是國王勝了,越南必須博弈出一個穩定的朝堂,纔能有所作爲。

所以朱敬倫建議:“越南的事情先放一放。當務之急是加緊備戰!”

陳芝廷猶豫了下:“陛下,除了開戰,還有其他辦法嗎?”

朱敬倫道:“備戰未必就要開戰,但必須立足於能戰,能戰方能談啊。”

其實戰爭,也不是朱敬倫的第一選擇,經濟危機剛剛襲來,大明還是初級工業化國家,百廢待興,嚴重缺乏資本,這一仗打下去,可就又是幾年的積累,政府債務必定再次增加。

如果能談判解決,也不是不能接受,歷史上法國就跟清政府談過瓜分越南的協議,將紅河以北讓給滿清,可是這份協議後來法國議會不同意,滿清朝堂也認爲瓜分屬國不義,沒有接受,於是雙方失去了最後一次和平的機會。

可是到現在爲止,法國人竟然都沒打算跟大明談,這讓朱敬倫百思不得其解,大明應該比歷史上的滿清強大啊,怎麼法國人反而更強硬。

“佔領鴻基的法軍是什麼情況?”

朱敬倫詢問跟大明對峙最前線的敵人情況。

陳芝廷報告道:“收到最新的消息,聽說是一個東京礦物公司力促法軍佔領這裡。”

還有資本家的事情,朱敬倫不由好奇:“這家公司什麼來頭?”

陳芝廷道:“找人在法國查了一下,不是什麼好公司,是一羣投機商建的,叫什麼東京(北圻)礦務公司,大把向法國政客們無償贈送股票,想壟斷越南的礦產。”

這就清楚了,越南現在的礦產,最有利可圖的,就是鴻基的煤礦。歷史上,法國其實一直到90年代纔開始對在越南開礦有興趣,因爲煤礦在這個年代可不算什麼稀缺物,連日本都大量出口煤礦呢,所以90年代之前,開發礦產根本無利可圖。

但大明工業的飛速發展,改變了這一情況,大明大批進口鴻基的煤炭,如果法國能夠取得這座礦,不但能賺取豐厚的利潤,還能夠極大的平衡個大明的貿易,能夠抵消大明生絲出口法國帶來的逆差。

看來越北的礦產,對於法國的意義,相當於印度鴉片對於英國的意義啊。

朱敬倫明白法國人不可能讓大明佔領紅河以北的土地了,那麼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全力備戰吧!”

朱敬倫嘆道。

陳芝廷說道:“已經在準備了。”

朱敬倫搖搖頭:“還不夠!”

陳芝廷皺眉:“請陛下明示。”

朱敬倫嘆道:“下令造軍艦吧!”

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七節 應募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節 離開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八十節 練兵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五節 離開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
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六百三十三節 工業革命降臨第七節 應募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節 離開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八十節 練兵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五節 離開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