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魂兮歸來

忠魂殿前站滿了人,趙坨、周陽、朱買臣、公孫弘、衛青、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趙胡、秦衣。還有漢軍將士,以及南越兵士。

在這之外,還有從各地趕來的百越百姓。

他們臉色肅穆,身着黑衣,一臉的沉痛之色。

今天是忠魂殿中秦軍骨灰迎歸的日子,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亦是一個沉痛的時刻。

之所以說是歷史性時刻,就在於五十萬秦軍南征做出的貢獻。正是因爲他們浴血拼殺,中國纔有了華南之地,他們爲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令人遺憾的是,秦朝覆滅之後,他們的英雄事蹟,他們的功勳一直不爲人知。若不是周陽努力,他們的功勞會埋沒在歷史的灰塵中,永遠不爲人知曉。

景帝採納了周陽的建議,把他們的功勞昭告天下,這就得從眼下開始。因而,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秦軍的功勞昭告天下,固然讓人歡喜,可是,英雄已逝,這又是一個沉痛的時刻。

在周陽和趙俏的帶領下,漢軍將士以及從各地趕來的百姓分列兩廂。肅立當地。

天子使臣公孫弘身着黑衣,臉色沉痛,手持天子詔,來到忠魂殿前。面對忠魂殿。公孫弘先是從香案上拿起香,點燃之後,插在香爐裡。再跪下行大禮。

然後再展開祭文,開始宣讀。

這篇祭文是司馬相如寫就的。煌煌之言。氣勢磅礴,感人肺腑。先是讚揚秦軍南征的大功,然後就是筆鋒一轉,很是沉痛,盡述秦軍面臨的困難,以及浴血拼殺的情形。

最後才歸結到,景帝從民族大義出發。迎歸他們的遺骸,表彰他們的軍功。

司馬相如不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大家,一支如操之筆,道盡了秦軍的雄風、英雄事蹟,讓人熱血如沸。聽着公孫弘抑揚頓挫的念頌。周陽熱血奔涌,雙手緊握,彷彿與秦軍一起在嶺南衝殺一般。

有這種感受的不是周陽一個人。在場之人個個皆是如此感受。

等到公孫弘一篇祭文讀完,趙億再也忍不住了,葉嗵一聲跪在地上。熱淚奔涌,不住。頭,高呼道:“大漢萬歲!大漢萬歲!”

他是五十萬秦軍的統帥,是秦始皇的忠實追隨者,百年不渝對漢朝他並不是那般信服。可是,景帝遣人祭拜秦軍將士,讓他感動無已,對漢朝的好感度直線上升,不在秦朝之下。

雖說這是華夏盛事,民族大義。畢竟秦漢有別。即使景帝承認,也用不着昭告天下,更不用遣人祭拜。景帝就這麼做了,趙傷對漢朝不能不感激。

“大漢萬歲!”

在場之人,除了周陽他們,與秦朝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南越的兵士就不說了,絕大部分是秦軍的後裔;南越百姓,有不少是秦朝遺民的後人,漢朝祭拜秦軍就是在祭拜他們的祖先。他們對漢朝的好感如趙億一般,直線飆升。

“大漢萬歲!”

“大漢集歲!”

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呼喊,沖天而起,直上雲霄。

“大漢萬歲!”

沖天的吶喊,從忠魂殿開始,傳向四面八方,凡有華夏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吶喊,整個嶺南沸騰了!

從此時此復起,嶺南之地真正的屬於漢朝,迴歸到了華夏的懷抱。

聲浪經久不息。足足持續了小半個時辰,方纔漸漸止息。

接下來的事情,便是迎歸骨灰。首先從忠魂殿中迎出來的是屠睢的靈位,趙儒和周陽一左一右的扶着靈位出殿。

對這位秦軍的統帥,周陽聽說過他的不少英雄事蹟。雖然他戰死於嶺南,卻無損於他的偉大,戰場上,流矢橫飛,戰死再正常不過了。

屠睢和趙俏一樣,追隨秦始皇征戰天下,立下大功,威名素著。尤其是在南征秦軍中的威望更高。他的靈位一出現,秦衣他們跪在地上叩頭。

周陽和趙傷小心翼翼,把屠睢的牌位放到馬車上,衝靈個鞠躬。

趙傷和周陽再次進入忠魂殿,兩人一左一右的擡着任囂的靈位出來。

任囂是在屠睢戰死後接任秦軍統帥的,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在當時。由於道路不暢,補給不上,秦軍的士氣本就低落。屠睢再戰死,對秦軍的士氣打擊非常大,無異於雪上加霜。正是在這種困難的情形下。任囂統領秦軍,經過他的努力。穩住了局勢,一直等到靈渠開通。補給運上來,情勢纔好轉。

靈渠一共修了將近三年。在這期間。秦軍時時要受到土著的襲擾,困難之大,可想而知了。任囂硬是穩住了局面,他在南征秦軍中的威望比起屠睢只高不低。

更難得的是,在他的統率下,秦軍平定了嶺南不說,他還爲治理嶺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規發了嶺南的藍圖。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客死異鄉。

秦衣他們仍是跪在地上,衝任囂的靈位叩頭。

周陽和趙傷來到馬車前小心翼翼的把任囂牌位放了上去。

屠睢和任囂是南征秦軍的兩大巨頭。對他們要格外禮遇,他們的靈位搬出了忠魂殿,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一隊隊兵士進了忠魂殿,七手八腳的搬靈位,抱骨灰盒。

兵十絡繹不絕。講講出出,效率不可謂不高,仍是費時極下,方纔把十幾萬骨灰盒搬到馬車上。

十幾萬骨灰盒,就需要數百輛馬車,一輛接一輛的馬車,排成了一條長龍。

公孫弘擔任起了司儀的職責。大聲道:“迎歸大秦將士的英靈!起樂”。

在他身後的樂師,都是從長安帶來的,他們擺弄樂器,雄壯豪邁的樂聲中,一個樂師引吭高歌:“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誓不休戰”。

竟然唱的是秦軍戰歌。

如何迎歸秦軍英靈,景帝親自過問,訂下禮節。其中一節,就是要樂師唱秦軍戰歌。

“血不流乾,誓不休戰,南征秦軍用他們的光輝事蹟很好的詮釋了此歌的真諦。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誓不休戰!”

趙坨雙眼中涌出淚水,弓吭高歌。他無論如何也是不會想到,景帝會讓人唱秦軍的戰歌,對景帝的胸懷,趙坨是心悅誠服。

漢軍在周陽的帶領下,唱響秦軍的戰歌。對於周陽來說。他不是第一次唱秦軍戰歌,在河套之地與秦無悔相遇時,就唱過這歌。

秦軍的戰歌雄壯豪邁,讓人熱血沸騰,周陽眼前浮現出了秦軍浴血拼殺的情景:河西大戰,伊闕大戰,長平大戰,掃滅六國、一統華夏。殺入嶺南,大敗匈奴,關山飛度。英風烈烈,

無數的傳奇與輝煌由他們創造,由他們書寫,

在秦軍的戰歌聲中,馬車耕琰,開始向北馳去。

六十年前,秦軍唱着戰歌,殺入嶺南,嶺南的千山萬水間迴盪着他們的戰歌,伴隨着秦軍的怒吼!而如今,秦軍將士早已泉下作古,五十萬大軍,只有一人生還,那就是趙倫!

這是何等的淒涼。亦是何等的豪邁!

數百輛馬車駛離忠魂殿,然後是數千具棺接,綿延數十里,宛如一條長龍,滾滾北去。

“大王,請!”周陽來到趙儒身邊。

趙坨擦乾眼淚,在趙胡的攙扶下。顫微微的來到馬車前,上了馬前。進入車廂。秦衣飛身上了車轅,一揮馬鞭,戰馬嘶鳴一聲,撒蹄便奔。

趙坨,五十萬南征秦軍的最後一員。就這般踏上了迴歸中原的道路。

周陽飛身上了追風寶駒,一拍馬背,緊隨其後。李廣、程不識他們策馬相隨。

在他們之後,是三萬漢朝新軍。在周陽的率領下,踏上了凱旋而歸的征程。

衛青和朱買臣二人一直送出五十里外,這才依依惜別。

這次撤軍,順帶護靈。不必再調別的軍隊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一路上,趙傷最是興奮,時不時就指點着附近的山水,講述當年秦軍的戰績。他是親歷者,言來生動翔實,讓人如臨其境。

有時興起,趙傷不再乘車,而是騎馬。彷彿他不是近百的老人,而是三二十歲的壯漢。

他的心情,周陽完全理解。六十年前,趙億網三十出頭,是五十成南征秦軍的一員。那時的秦軍,關山飛度。躍馬橫刀,殺入嶺南,波瀾壯闊,那是何等的激動人心。

而如今,五十萬南征秦軍,只剩下趙傷一人了。作爲那場戰爭的中親歷者,趙倫是萬分榮幸。可是。作爲五十萬南征秦軍最後一兵,他又無限落寞,懷念與弟兄們拼殺的熱血歲月!

趙胡卻是擔驚受怕,一再耍趙倫坐車,趙們卻是笑呵呵的不予理睬。他就擔足了心事。

曉行夜宿,不日間,就來到了五嶺。

一到五嶺,趙倫的激動達到了巔峰。

“五嶺!五嶺!是五嶺!”趙儒騎在馬上,手中馬鞭指着巍峨的五嶺身姿,激動難已,眼淚又涌了出來。

“葉嗵!”趙儒一個沒有把持住。竟是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大父!”趙胡一顆心快從胸腔中蹦出來了,那可是近百的老人了,這一摔還不準出什麼事兒。

“大王!”周陽也是擔心,飛身下來,快步趕上來。

讓人意外的是,趙傷竟然一躍而起。朝着五嶺跪了下去,大放悲聲:“嗚嗚!”哭得好不傷心,一把鼻洪,一把淚,身子不住打顫,胸口急劇起伏。呼吸急促。

“大父,大父!”趙胡衝上來,不住給他捶背。

“六十年前;五十萬兄弟,就是從這裡,踏上了南征的征程趙陀手指着五嶺,一邊哭泣,一邊訴說:“兄弟們,你們知道嗎?我,趙坨,又見到了五嶺!六十年前。我們一道從這裡殺向百越!如今,只有我一咋。人回返,只有我一個人迴歸中原!弟兄們,嗚嗚!”

聽着他的嘮叨不似嘮叨,訴說不象訴說的話語,周陽一陣鼻酸。要是換作自己,也會如趙沱一般激動。那可是五十萬大軍,只剩下趙億一個人,只有他一個人回返中原,他的心情太複雜。既有重回故土的喜悅,更有失去生死與共兄弟們的悲的,喜、怒、哀、愁,諸般滋味齊上心頭,其複雜程度,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哎!”

李廣、程不識他們嘆息一聲。想說點安慰的話,心頭沉重,卻是說不出口。

周陽來到趙詫身側,右手在他的肩頭輕拍兩下,沒有說話。此時此刻。任何

趙傷感激的瞄了周陽一眼,在周陽手背上拍拍,站了起來。

趙俏柱着拐技,朝附近的山頭行去。周陽忙扶着他,趙胡忙挽着他的手臂:“大父,你這是做什麼?”

“上去!”趙儒只有兩個字。聲調也不高,卻是不容置疑。

趙胡無奈,向周陽拋了一個求助的眼神。周陽搖搖頭,扶着趙坨上了山頭。

這山頭並不算高,只有三四百米,還沒有進入五嶺深處。可是。站在山頭上,放眼一望,遠情近景盡收眼底。只見運送骨灰的馬車,以及數千棺掛透迤而來,綿延數十里。就象一條長龍,前望不見其頭。後望不見其尾,滾滾北去。

“六十葬前;我們也是這樣。那是向南,不是朝北!”趙詫手指着行進的隊伍,絮絮叨叨的道。

他這是觸景生情,心緒特別激動,身軀不住打顫。

周陽雖然沒有參與六十年前的南征,也可以想象得到。六十年前。這條山道全是秦軍,他們身着黑色的盔甲,身穿黑色軍服,手持武器。朝南開進,那是一條黑色的巨龍。滾滾南去”隆隆的巨響,震的大地都在顫抖。

五嶺小南越、閩越”一個又一個地方,匍伏在他們的腳下!

李廣、程不識他們趕來,站到趙傷身邊。想不到安尉的言辭,只是在他肩頭輕拍,用無聲的方式來寬慰他。

趙俏矗立在山頭,彷彿一尊雕像,一動不動。足足多半個時辰後,他這才下了山頭,上了馬車。

五嶺極是險峻,道路崎嶇難行。很不好走,足足了花了兩天時間方纔走出五嶺。

在五嶺間行進,趙儒沒有一刻安寧。不時掀起窗簾,打量四周,一個勁的嘮叨:“橫浦關快到了!快到了!”

終於,看見聳峙在大疚嶺上的橫浦關。趙傷又一次激動起來,一咋。勁的催促道:“快,快,去橫浦關!”

橫浦關,是當年秦軍出發地之一。對趙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秦衣一揮馬鞭,趕着馬車,快速朝橫潔關而去。周陽和李廣他們打馬跟上。

來到橫浦關前,趙詫一頭從馬車裡鑽出來,站在車轅上,打量着橫浦關,激動得眼淚又涌了出來,跳下馬車,咋嗵一聲,跪了下來:“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一口氣不知道說了多少個“我回來了。”卻是無法道盡他的心情。

迴歸中原,那是數十年的夢想!

雄關依舊,卻是物是人非。

六十年前的五十萬大軍,只剩下他一個人;六十年前,威震天下的大秦王朝已經覆滅;六十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早已泉下作古;六十年前,戰亂的中國終歸一統,那是個熱血橫流的偉大時代”而如今,一切的一切,早已成爲歷史。

“咚咚!”

趙坨一顆花白的頭顱,不住。在的上。他極是用力,額頭上青了,出血了,他仍是不知疼痛,還在叩首。

此時此刻,他心中熱血激盪。就是叩千幾八百個響頭,也不會疲倦。

“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趙坨不住唸叨着,臉色越來越紅,頭一歪,軟軟的到在地上。

“大父!”趙胡驚呼一聲。衝了上去。

“大王!”周陽飛身下馬,撲了上去。

趙俏年歲太大,心神大起大落,一個不好一口氣喘不上來,後果不堪設想。

對趙傷,周陽有着十二分的好感與欽佩之心,不願他就此死去。

周陽搶先一步,把趙俏抱在懷裡。一探鼻息,還好,呼吸粗壯有力。不會有大事,不由得暗鬆一口氣。

李廣忙找來軍醫,爲趙倫把脈。軍醫診斷的結果,是太過激動,不會有事。

趙胡終於放下心,緊緊摟着趙坨。眼淚不由自主的涌了出來。

一輛接一輛馬車來到橫浦關下,周陽念道:“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魂兮歸來”。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他們不住唸叨,眼中盡是淚水。

五十萬南征秦軍,迴歸中原的只有忠魂!

而且,只有十幾萬英靈!更多的卻是埋骨異鄉,成爲無名英雄!

周陽他們矗立在關前,久久不願離去。

當週陽他們趕到長沙時,申公帶人前來迎接。

原來是景帝派申公前來致祭。申公的名望非常高,由他前來致祭,說明景帝對此事非常重視,趙傷又是感動不已,一口氣不知道說了多少個“皇上萬歲。”

申公在長沙搭建了巨大的靈棚,長沙的百姓和駐軍趕來,致祭那天。是人山人海。

長沙,是秦漢時期的重鎮,是中原連結嶺南的咽喉所在。五十萬秦軍南征,就是在這裡完成集結的,那時節,長沙一片兵營。雖然六十年過去了,當年秦軍南征時的許多英雄故事仍是在這裡流傳。長沙百姓聽說要祭奠秦軍英靈,無不是趕來參與。

祭奠完後,在申公的主持下,一批批骨灰棺掛由各地官員帶人運走。這些官員是奉旨趕來,扶靈回鄉的。

第15章 怒火沖天第40章 飛騎,出擊!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01 橫渡絕域第18章 阿嬌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0章 景帝下葬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61章 希望破滅第37章 匈奴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38章 墨家下山第61章 高歌猛進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79章 戰果多大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3章 夜襲第21章 公主上門第57章 惡有惡報第45章 廢皇后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2章 兵發閩越第2章 射鵰者第78章 活捉單于第64章 朝野震動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1章 何爲士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23章 賞賜第3章 獵殺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0章 奔赴邊關第57章 誓師北征第41章 深入大漠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章 獵殺第64章 來得好第53章 始皇遺詔第6章 建章營第30章 反陰樑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7章 千古偉業第36章 弩陣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章 建功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95章 漢家兒郎第84章 陣前相遇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13章 英雄末路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60章 怒火滔天第21章 直搗龍城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33章 賜官第54章 始皇偉哉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90章 臺灣歸降第49章 改弦更張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章 大義?親情?第11章 福兮禍兮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2章 一鳴驚人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2章 一鳴驚人第8章 始皇遺策第40章 奔赴邊關第6章 急風驟雨第37章 挑戰墨家第6章 淑女阿嬌第90章 景帝下葬第31章 真夠陰損第33章 單于暴走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12章 一山二虎
第15章 怒火沖天第40章 飛騎,出擊!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01 橫渡絕域第18章 阿嬌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0章 景帝下葬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61章 希望破滅第37章 匈奴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38章 墨家下山第61章 高歌猛進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79章 戰果多大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3章 夜襲第21章 公主上門第57章 惡有惡報第45章 廢皇后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2章 兵發閩越第2章 射鵰者第78章 活捉單于第64章 朝野震動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1章 何爲士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23章 賞賜第3章 獵殺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0章 奔赴邊關第57章 誓師北征第41章 深入大漠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章 獵殺第64章 來得好第53章 始皇遺詔第6章 建章營第30章 反陰樑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7章 千古偉業第36章 弩陣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章 建功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95章 漢家兒郎第84章 陣前相遇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13章 英雄末路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60章 怒火滔天第21章 直搗龍城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33章 賜官第54章 始皇偉哉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90章 臺灣歸降第49章 改弦更張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章 大義?親情?第11章 福兮禍兮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2章 一鳴驚人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2章 一鳴驚人第8章 始皇遺策第40章 奔赴邊關第6章 急風驟雨第37章 挑戰墨家第6章 淑女阿嬌第90章 景帝下葬第31章 真夠陰損第33章 單于暴走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12章 一山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