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絕世之兵

過了許久許久,周陽這才平息下來。扭頭一瞧,秦無悔、趙破奴他們和他一般激動。是啊,他們都是熱血男兒,處此激動人心之地,誰能不激動呢?

“大帥,大秦之所以能在河套一戰大獲全勝,就是因爲在陰山藏兵極多。十幾萬騎兵藏在陰山,匈奴根本發現不了。”秦無悔很是自豪。

要是不解兵法之人,一定會認爲藏十幾萬軍隊跟喝南瓜湯一樣稀鬆平常,周陽卻是知道其難度有多大。別的不說,光是十幾萬大軍的吃喝,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需要龐大的後勤補給。更別說,還要躲過敵人的偵察,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陰山廣大,有不少山谷低窪處,正好可以藏兵。”趙破奴略一沉吟,點評起來。

秦無悔看了他一眼:“大秦之兵不是藏在山谷低窪處,而是藏在山洞裡。”

“山洞?那得多少?”周陽嚇了一大跳。

就算一個山洞藏五百人,就需要三四百山洞,陰山雖大,到哪裡去找這麼多的山洞?肯定是挖出來的,這工程就浩大無比了。

“這附近就有一個藏兵洞。”秦無悔朝右邊一指。

“帶我們去看看。”周陽好奇心大起,一定要去看個究竟。

“大帥,請隨我來。”秦無悔走在頭裡,周陽和趙破奴跟在身後。

向前走了差不多兩里路,來到一處斷崖下。這裡草木茂盛,藤蔓叢生,絕對的原始森林,秦無悔卻是朝崖下一指:“就是那裡。”

周陽一瞧,除了樹木藤蔓石頭,什麼也沒有。

秦無悔走上去,在一塊石頭後面一陣摸索,再去另一塊石頭後面一陣掏摸,只聽一陣嚓嚓聲從巖中傳來,露出一個洞口,黑沉沉的,不知有多深。

“大帥,請!”秦無悔側身相邀。

趙破奴擔心周陽安危,大步一邁,就要搶在頭裡,卻給周陽拉住了:“放心,不會有事。”

在秦無悔的帶領下,周陽隨在身後,進了山洞。一股黴味撲面而來,很久沒人來過了。

山洞裡很黑,看不清楚裡面的情形。秦無悔好象變戲法似的,在洞口堆着的漆箱裡一陣翻動,找出了幾支松脂火把,點燃了,遞給周陽一支,趙破奴一支。

舉着火把,周陽看清了,這山洞又大又深,洞裡擺放着不少東西,有榻、有鍋竈,這裡應該是秦軍歇息之處。

“裡面有武器庫,糧倉,馬廄。”秦無悔朝裡一指。

山洞裡存糧供軍隊食用,這可以理解。有馬廄和武器庫就難以讓人置信了,周陽有些不信,秦無悔笑着解釋:“爲了痛擊匈奴,大秦經營了很多年。藏兵洞不僅用來藏兵,還用來存貯武器、戰馬。”

怪不得秦朝那麼吸引人,實在是行事與衆不同,周陽不得不服氣。

衆人前行一段,果見一個不小的馬廄,足以容納數百匹戰馬。馬槽仍在,就是有些腐朽,應是用山中樹木所制,周陽用手一敲,碎裂了一大塊。

“在這裡養馬,哪來那麼多草料?”趙破奴有些想不明白了。

秦無悔沒有說話,而是看着周陽。周陽知道,他是在考自己:“在這裡蓄養戰馬,不能用草料,而是要要用精糧。軍隊藏在這裡,離大戰之期不遠了,戰馬得上膘,戰力才能最強,只有喂精糧了。”

“大帥好見識!”秦無悔大拇指一豎,讚一句:“正是如此。”

再朝前走了一陣,幾個巨大的谷囤出現在眼裡,高近五丈,寬有五六丈。望着這些谷囤,周陽很難相信,不由得揉了揉眼睛,秦朝做事不同凡響,要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秦無悔在谷囤上一陣拍動,手裡多了些穀物,顆顆飽滿,爛若新谷,放了一顆在嘴裡,嚼動起來。

周陽看得清楚,差點一屁股摔在地上。這些東西都幾十年了,還完好無損,就是現代社會,也不見得能有如此保存技術,秦朝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了。怪不得秦朝魅力四射。

抓起幾粒穀子,放地嘴裡嚼動,沒有一點臭腐味,還帶着淡淡的甜香,絕對是上等好谷,用來餵養戰馬,戰馬會膘肥體壯,打起仗來,衝擊力纔會最強。

“這是麥囤。”秦無悔朝右邊的麥囤走去,來到近前,弄出一些麥粒,遞給周陽。

關中種麥不種穀,是以秦軍喜麪食,不喜稻米魚蝦之物,麥是供秦軍食用。谷是用來餵養戰馬用的。

周陽接過一瞧,麥粒脹鼓鼓的,絕對完好,一嚼之下,甜香沁人:“真不簡單,數十年了,還保存得這般好!”

秦無悔很是自豪:“不要說數十年,就是一百年,也能完好如初。”

周陽相信他說的是真的,以秦朝行事與衆不同的風格,把糧食保存上百年不是問題。

周陽要是歷史學得好的話,他就會知道,秦朝穀倉散落的糧食,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是完好無損,別說區區百年了(考古專家找到了實物)。

“這裡就是武器庫了。”秦無悔朝前行去,來到一堆堆得整齊的漆箱前停了下來。

漆箱有數十之多,周陽用手一敲,咚咚作響,還沒有損壞。

“這山洞並不是秦軍挖的,是趙軍挖的。”秦無悔指着寬大的山洞,陳說其歷史:“最早發現這山洞的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在河套與匈奴有一場大戰,是時,他用十五六萬趙軍,大破匈奴三十萬之衆,打得匈奴遠遁,上百年不敢南下,直到頭曼單于時才南下,卻給蒙將軍大破之。”

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匈奴大戰的君王。周陽從司馬談的手筆中讀過這段歷史,秦無悔提起,不由得熱血如沸。

“武靈王之後,李牧繼續經營這裡。趙國滅亡,大秦接着經營,是以纔有今日之盛。”秦無悔於此事很是瞭解:“大秦雖然亡了,留在陰山山洞中的糧草可供三十萬大軍三月之用。”

“三十萬大軍用三個月?”周陽差點跳起來。

“是呀!要不然,我們數十年怎麼挺得過來。每當我們打不過匈奴,就藏到這些山洞裡躲起來,匈奴找不到我們。我們在這裡有吃有喝,過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秦無悔臉上泛着紅光。

“這些糧草都還在嗎?”周陽迫不及待的問。

要是這裡有這麼多的糧草,將來收復河套之地,就會省很多事,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天大的美事!

“我去過的十幾個山洞,都完好無損,其他的地方,應該差不多吧。”秦無悔略一沉吟:“陰山共有三百多個藏兵洞,我去過的不過九牛一毛。”

三百多個藏兵洞,得藏多少兵?不要說十幾萬,就是三五十萬也不是問題呀。

“除了糧草,還存有大量的軍械。別的不說,就是連弩就有四五千架。”秦無悔指着面前的漆箱:“這裡就有十幾架連弩。”

“呃!”周陽嘴裡發出一陣磨牙的聲音,過了半天,這才扯着嗓子,問道:“你說什麼?陰山藏了幾千架秦弩?”秦弩就是秦無悔嘴裡的連弩。

“是呀!”秦無悔驚奇的打量着周陽。

“天佑華夏!”周陽興奮莫銘,雙拳緊握,不住踱圈子,越踱越快,彷彿在飛。

秦無悔當然不清楚周陽爲何如此興奮了,瞧周陽那歡喜勁頭,比打了大勝仗還要高興。不就是說有幾千架秦弩麼,這東西放在這裡數十年了,用得着歡喜得屁股上都是勁頭?

趙破奴參與弩陣的訓練與試演,當然明白周陽爲何如此歡喜了。周陽可供使用的弩才四千多一點,太少了。四千多架弩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固然可以給匈奴以重大殺傷。

可是,匈奴與漢軍不一樣,能打勝,就會一窩蜂的擁上去,要是打不過,撥馬便逃。可以想象得到,將來這一仗,匈奴遇到漢軍弩陣的射殺,挫了他們的銳氣,立即逃走,漢軍兩條腿的人哪裡追得上四條腿的馬。

真要如此,漢軍縱然打勝了,戰果也不會太大。

要是能把這幾千架秦弩弄回去,那麼,弩陣的威力將會成倍增長,不是增長一倍,而是會增長數倍,甚至十倍。

這可是威力無匹的秦弩呀!

有了這麼多的秦弩,漢軍的實力大增,擺開陣勢和匈奴大戰一場,萬弩齊發,將會給匈奴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漢軍不僅能打勝,而且戰果會非常大,大得讓人難以想象!

如此美事,千載難逢,不僅周陽歡喜,就是趙破奴也是歡喜得合不攏嘴。

摸摸發燙的額頭,周陽問道:“弩能用嗎?我們來試試。”

也不管秦無悔的反應,周陽過去,用漢劍撬開一口漆箱,裡面裝的是闊劍長身的秦劍。拿起一把,拔劍出鞘,寒光閃閃。

漢劍正是從秦劍發展而來,兩者有着緊密的聯繫。秦劍比起漢劍的最大區別,就是劍身長些。劍身之所以長,是因爲秦軍以刺爲主。秦軍之所以以刺爲主,是因爲秦人已經掌握了刺比劈砍更致命的兵學原理。

這是秦劍比戰國諸國劍身更長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一口利劍!”

周陽讚一句,手腕一抖,一個漂亮的劍花出現,引得秦無悔和趙破奴齊聲贊好。

實戰最能歷練人,經過幾仗的歷練,如今的周陽,身手更加了得,劍術不凡,雖然進入建章軍的時間不長,卻不比任何人差。

還劍入鞘,把漆箱蓋上,再撬開另一箱:“就是它了。”

箱裡躺着的並不是秦弩,而是秦弩的部件,一整箱望山。秦朝奉行“標準化”生產,弩的所有部件都差不多,可以互換,不必一張弩一張弩的裝在一起,只需要把相同的部件裝在一起,要用時組裝起來就行了。

趙破奴和秦無悔他們動手,打開好幾箱,才把部件找齊。衆人動手,開始組裝秦弩。不得不說,秦弩真的很好組裝,所有的部件質量很不錯,入手的質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讓周陽大是讚歎:現代科技也未必比得了。

對弩,衆人都很熟悉,七手八腳的一通忙活,一張威力無窮的秦弩就組裝好了。

望着這張秦弩,周陽大是歡喜,和衆人一道,裝好弩矢,一齊拉動弩臂,蓄勢待發的秦弩準備就緒了。

手撫在弩機上,通過望山,瞄着前面一塊桌面大小的石頭,猛一用力,弩機聲中,破空之聲響成一片,弩矢挾着勁風,朝石頭射去。

“砰!”

一聲炸雷似的巨響驟然響起,石屑紛飛,崩下不少石塊,四處亂濺。

等到恢復平靜,周陽快步過去,仔細一瞧,驚訝莫銘。這石塊崩掉了老大一個缺口,而弩矢卻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射入前方的石壁中,入壁足有三尺。

這可是石壁呀!

從秦弩所在位置到入壁處,足有二十多丈距離。中間還經過了石塊的阻擋,饒是如此,仍是入壁三尺,這是何等的威力?

這威力比起漢軍所用的大黃弩還要強勁幾分,周陽想起秦無悔說的,秦軍與匈奴大戰,僅用了一天,就射殺了匈奴八萬,這絕對不是吹的,那一萬多架秦弩不是吃素的。

要是把這些秦弩全部弄回去,前景實在是太美妙了,周陽眼裡冒出了一長串的星星。

趙破奴看得直咂舌:“天吶!河套之戰,前朝用一萬架連弩,怪不得匈奴慘敗。一萬架連弩發威,那將是毀天滅地!”

“可不是嘛!”秦無悔很是自豪的附和一句。

周陽強抑激動的心情,問道:“秦無悔,這些山洞你能找到嗎?”

“能!”秦無悔不容周陽再問,解釋原委:“我手裡有蒙將軍留下的詳圖。每一處山洞標得清清楚楚,武器、糧草、藏兵之數都在上面。”

“真的?”周陽真想放聲高歌一曲。

有這份地圖在手,秦軍當年的遺留之物就會掌握,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組建起一隻強大的軍隊。可以想象得到,數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在河套之地,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匈奴在猝不及防之下,會給打得大敗。

“是真的!可是,地圖在營地,得回去取。大帥是想把連弩帶走,是不是?”秦無悔也明白周陽的想法了:“這前面就有好多個山洞。那裡是道口,匈奴來去必經之處,秦軍主要就是藏在道口附近。”

只要守住了道口,匈奴就是插翅難逃。就是周陽來用兵,也會以道口爲主要防守目標,會在附近挖掘大量的山洞,用來藏兵。

把秦弩部件放到馬背上,衆人這纔出了山洞。秦無悔扳動機括,把山洞掩藏好,要不是知道究裡的人,根本就瞧不出來,周陽不用擔心給匈奴發現。

在秦無悔的帶領下,來到前面的道口處。這道口約莫四里寬,足夠騎兵排着幾十個縱隊行軍。

“就是這裡,這是三大道口中的一個。”秦無悔指着道口,非常興奮的道:“當日,匈奴戰敗後想逃走。道口兩邊有不計其數的強弩在等着匈奴,匈奴一到,兩邊的強弩一齊發威,匈奴馬翻人死,屍體是疊了一層又一層,層層相因,卻是衝不出去。據我們的祖輩說,當時的屍體堆得象山,匈奴騎馬馳騁,一個不好就會摔下馬來。死在這個道口上的匈奴,就有好幾萬。那屍臭,整整十年後方纔散淨。”

秦弩的射程非常遠,是八百步。秦朝以六尺爲步,一尺是23.1釐米,一步就是一1.38米,八百步就是一公里的射程。兩邊對射,以秦弩的密集程度,匈奴無論如何是逃不掉的。

秦弩射程一公里,在兩千多年前就達到如此嚇人的地步,這就是秦弩,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連弩!只有強悍的秦朝才能做到!

聽着秦無悔講說當日戰事,周陽眼裡全是美妙的星星,一定得把這些秦弩弄走,擺下一個死亡大陣,讓匈奴前來送死!

秦無悔說得一點不錯,在這道口附近,就有五十多個藏兵洞。每個洞大小不一,藏兵的數量、積蓄的糧草、武器不等。

三大道口就有一百六七十個藏兵洞,是藏兵洞的半數。可以想象一下,藏兵洞隱秘,很難發覺,就是匈奴派出偵騎也發現不了。匈奴一定會大搖大擺的通過道口,進入河套之地。可是,他們哪裡想得到,他們已經一頭扎進幾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等匈奴發覺,已經是滅頂之災降臨了。

能有如此之多的藏兵洞,光憑秦朝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還有趙國的努力,有趙武靈王和名將李牧的努力。再加上蒙恬,就是整整三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能有這麼多藏兵洞就不足爲奇了。

在戰國之時,最強的是秦國和趙國。秦國之強是因爲商鞅變法,趙國之強是因爲雄材大略的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由是變強,強趙勁兵縱橫天下,是唯一一支能與秦軍抗衡的六國軍隊。

自從趙國崛起之後,秦趙就成了世仇,兩國爭霸數十年,最後在長平才分出勝負。集強趙的努力,再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全國之力,把陰山變成一座大兵營,又何足怪呢?

周陽站在山洞裡,望着堆得整整齊齊的漆箱,大是感慨。

;

第93章 功德圓滿第46章 風雲突變第27章 舉國歡騰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4章 要變天了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2章 冤家聚頭第14章 實力說話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5章 營地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15章 滅門之禍第2章 大義?親情?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23章 無敵大軍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5章 廢皇后第58章 大舉南下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52章 惜別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66章 周陽歸來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2章 名將風範第46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何爲士第48 滿載而歸第18章 阿嬌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78章 殺雞儆猴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1章 反目成仇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81章 破敵之策第6章 急風驟雨第50章 風暴降臨第50章 風暴降臨第61章 晴天霹靂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5章 豪言壯語第6章 殺戮時刻第97章 喜得寶駒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4章 以逸待勞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2章 留侯世家第16章 喜悅無邊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1章 伊人之心第57章 誓師北征第80章 景帝血詔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5章 萬戶侯第1章 霍去病第15章 滅門之禍第39章 滿藏而歸第10章 還我清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1章 萬衆矚目第55章 萬事俱備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79章 對陣第12章 豐碩戰果第38章 鴻瓴急使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79章 戰果多大第53章 始皇遺詔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79章 戰果多大第66章 軍情泄露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0章 意外之喜第87章 百越收復第56章 一網打盡第28章 氣死你第8章 亮劍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93章 功德圓滿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28章 氣死你第16章 戰力驚人
第93章 功德圓滿第46章 風雲突變第27章 舉國歡騰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4章 要變天了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2章 冤家聚頭第14章 實力說話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5章 營地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15章 滅門之禍第2章 大義?親情?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23章 無敵大軍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5章 廢皇后第58章 大舉南下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52章 惜別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66章 周陽歸來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2章 名將風範第46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何爲士第48 滿載而歸第18章 阿嬌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78章 殺雞儆猴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31章 反目成仇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81章 破敵之策第6章 急風驟雨第50章 風暴降臨第50章 風暴降臨第61章 晴天霹靂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5章 豪言壯語第6章 殺戮時刻第97章 喜得寶駒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4章 以逸待勞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2章 留侯世家第16章 喜悅無邊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1章 伊人之心第57章 誓師北征第80章 景帝血詔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5章 萬戶侯第1章 霍去病第15章 滅門之禍第39章 滿藏而歸第10章 還我清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1章 萬衆矚目第55章 萬事俱備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79章 對陣第12章 豐碩戰果第38章 鴻瓴急使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79章 戰果多大第53章 始皇遺詔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79章 戰果多大第66章 軍情泄露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0章 意外之喜第87章 百越收復第56章 一網打盡第28章 氣死你第8章 亮劍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93章 功德圓滿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28章 氣死你第16章 戰力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