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決戰來臨(一)

在周陽拳頭砸下的那一刻,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馮敬、李當戶、程徵,一衆將領。眼裡閃着熾烈的戰意,明亮得象九天之上的烈日,不由自主的握緊了劍柄。

與五十萬匈奴決戰,漢軍沒有一點獲勝機會,即使有弩陣,也不可能打敗匈奴。

可是,決戰時,單于只能投入二十九萬軍隊,漢軍的勝算大增。

打了這麼多仗,漢軍也有傷損、減員,到如今,漢軍還有十八人。十八萬對二十九萬。雖兵力差距仍是懸殊。可是。比起五十萬匈奴來說,差距小得多了。

若不是中行說打亂了周陽的謀劃,等到決戰時,單于能投入的兵力會更少。

繞是如此,已是難能可貴了。

再者。漢軍有着裝備上的優勢,有弩陣,有戟陣,只要用兵得當。打勝匈奴不是問題。

匈奴最大的優勢就是騎射,清一色的騎兵,在野外與匈奴硬撼,對漢軍不利,周陽肯定不會這麼幹。會有辦法剋制匈奴的騎兵。

弩陣是剋制匈奴騎兵的利器,這是不用說的。可是,光靠弩陣。是不可能打贏匈奴的,需要其他兵種與之配合。如何配合,說到底,就是排兵佈陣的問題。

匈奴清一色的騎兵,所謂的陣勢。就是一個個騎陣,對着敵人發起衝鋒就走了。衝上去,揮着彎刀砍殺就行了。

漢軍不同,有騎兵、有弩兵、有車兵、有戟手、有弓箭手、有劍手。如何把這些兵種進行最佳配置。把他們的威力發揮到最大,這就是周陽要考慮的事情。

這事,周陽已經考慮個很久。還進行過多次推演,只有一種辦法能打敗匈奴,該是使用這辦法的時候了。

“大帥,下令吧!”

李廣、程不識、馮敬、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李當戶、程徵這些將領,刷的站了起來,站得筆直,好象用直尺刮出似的。

“噌!”

周陽猛的站起,眼裡閃着精光,掃視一眼衆將。對他們熾烈戰意甚是滿意。

“這一戰,干係極大。若是匈奴勝,北方城池將會落入匈奴之手!北方的百姓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千里北地將會成爲一片廢墟!而我們,將是千古罪人!”周陽的聲音特別高,高得嚇人,有些尖細刺弄了,胸口急劇起伏,心神激盪。

如此重擔落在自己肩上,周陽想都沒有想過,雖然無數回盼望着決戰來臨。可是,當決戰來臨之際。卻是如此的激動,呼吸很是急促。

不僅周陽激動,李廣他們誰不激動呢?

擔子實在是太重了!重若泰山!

略一停頓,周陽接着道:“若是大漢勝,匈奴會死傷無數。匈奴的傷亡不僅僅是戰死在這裡,還有冬季的飢餓,會讓匈奴餓死無數。若是匈奴敗了,就得不到大漢的糧草,冬季會餓死十萬,其至是二十萬,三十萬。爲了大漢邊疆的安寧,這一戰,大漢必須勝!匈奴可恨,匈奴死得越多,我們越是歡喜,爲了讓匈奴死得更多,大漢必須勝!”

“必勝!必勝!”

衆將齊聲高吼,聲浪直上雲霄。蘊含着無盡的信心。

“若大漢勝,匈奴在五年內無法犯邊。大漢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七練騎兵!”周陽眼裡閃着光芒。聲音依然很高:“五年之後。大漢的鐵騎將會縱橫在大漠之上!匈奴的聖地龍城、狼居胥山、單于庭,將成爲大漢鐵騎的美麗家園!”

“大漢萬聳!”

衆將齊聲吶喊,無盡的戰意自在其中。

“美好的前途,需要鮮血來爭取!需要性命來搏取!你們有沒有信心打勝這一仗?”周陽右臂重重向下一揮。

“有!”

只有一個字的回答,卻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緊接着就是寂靜,誰也沒有說話,唯有無窮的戰意瀰漫在帥帳中。

過了老一陣,還是周陽率先打破沉默:“公孫賀、公孫。建:聽令!”

“末將在!”二將同時出列。

“若是戰事不利。你二人立即率領建章軍脫離戰鬥,撤回長安!”周陽眼裡的光芒四射,一字一頓的道:“全軍將士會用性命掩護你們撤退!”

“大帥,爲何呀?”公孫賀和公孫,建一愣,半天反應不過來。

李廣代周陽解釋道:“這一仗,我們是來拼的,用性命爲大漢拼五年安寧時間。若是建章軍損失過大。五年之後,大漢的鐵騎就不會縱橫在大漠之上!只有你們建章軍保全了,五年之後,大漢的鐵騎才能縱橫在大漠之上!”

建章軍千挑萬選,騎射嫺熟。頭腦靈活,人人都是校尉級的軍官,只有他們保全了,纔有組建大量騎兵的軍官。

周陽微一點頭,很是贊同李廣的說法:“飛將軍要說的,就是我要說的!”

雖說這一戰成算比較大,可是。戰場兇險,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凡事都得安排好。

“大帥,要走,也是你走。”公孫賀和公孫建同聲反駁。

“我身爲將軍,統率全軍,當與兄弟們同生共死,豈有獨生之理?”周陽的話不容置疑:“若我一退。軍心必將瓦解!只要我在,才能激勵起士氣。與匈奴周旋到底!”

周陽身爲統帥,若是戰事不順,率領建章軍撤走,對漢軍士氣的打擊非常大,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也就達不到拼掉匈奴的目的。只要周陽在,漢軍就會死戰到底,即使出現最壞,他們也會捨命相搏。給匈奴最大的殺

??“※

“諾!”

公孫賀和公孫建深知周陽此話一點不假,哽咽着領命。

周陽沒有說假話,他確實存有必死之心。兩世爲人,周陽還是認爲這一世最值了。

上一世,是個成功的商人,賺了不少錢,卻沒做多少有意義的事。這一世,爲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出力出策,若是因此而殞命,值了!絕對值了!

擊破匈奴,影響非常大。奠定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基調。即使因此而身死,也是死而無憾了!

生命固然重要,可是,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人世若此,夫復何求?

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好了,周陽開始講解戰術了:“這一戰,匈奴的兵力是我們的一倍多,若是左賢王及時趕回來,就是我們的兩倍。雖然勝算不依然兇險。因而,要想打勝,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掏心!”

“掏心?”

當日周陽演練給李廣、程不識他們看過,他們非常贊成這打法。爲了保密,只有李廣他們這些重要將領知道,其他的將領還不知曉。

乍聽此言,人人驚訝,臉上帶着迷茫。

周陽解釋道:“匈奴的心在何處?就是單于的本部兵馬!只有給單于本部兵馬以重創,單于本部兵馬就會潰敗,單于本部兵馬一敗。其他各部也就敗了。我們再趁勢掩殺,匈奴必是大敗而逃。”

匈奴最精銳的就是單于本部兵馬。若是把單于本部兵馬打敗,那麼匈奴也就敗局已定,衆將點頭贊同。

就在衆將贊同之際,周陽卻是話鋒一轉:“可是,單于本部兵馬最爲精銳,最爲善戰,他們裝備了鐵兵器。身着鐵甲,裝備之精良不在我們之下,戰力最爲強悍,要打敗單于本部兵馬,只有動用弩陣了。

我的意思說,集中所有的弩。對單于本部兵馬發起進攻。”

單于本部兵馬有多強悍,當日的雁門大戰,衆將就領教過了。雖是給暴雨限制了發揮,仍是戰力驚人。給漢軍制造了不小的傷亡。

要想正面硬撼,打敗單于本部兵馬。只有弩陣了。除了弩陣,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打敗本部兵馬,即使戟陣也不行。

“一旦弩陣出現,單于勢必派人猛攻我們的兩翼與後背,因而兩翼與後背需要保護好。”周陽於單于可能的舉動早就在揣摩了。

不要說軍臣單于。就是換作周陽,一旦遇到漢軍的弩陣,那是不能硬撼的,只有攻擊漢軍的兩翼與後背,一是避開漢軍最強的攻擊,二是一旦攻破,可以對着弩陣猛攻,把弩陣給破壞了。

只要弩陣不能發威,漢軍就失去了最強的利器,必敗無疑了。以軍臣單于的才智,不會想不到此點。

“李廣聽令!”周恥雙目一凝,盯着李廣。

“末將在!”李廣精神抖擻。早就在等着這一刻了。

“給你三萬車兵、戟手。你要保護好左翼!”周陽派任務了。

“諾!”

弩陣發威是無解的,匈奴必然強攻兩翼,左側的防守勢必異常激烈。責任重大,李廣欣然領命。

“程不識!”

“末將在!”

“給你三萬車兵、戟手,你要保護好辦翼!”

“諾!”

“馮敬!”

“末將在!”

“給你三萬車兵、戟手,你要護好後背!”

“諾!”

周陽要實現掏心戰術,就要把所有的弩集中到正面來,防守兩翼與後背,只能派出車兵與戟手了。他們的任務,只要防守就行,進攻的事情,留給弩陣就不行了。

可以說,周陽的安排很合適。可是,不是所有的將領都能理解,李當戶有些不解,疑惑的皺着眉頭。

周陽看見了問道:“李當戶,你有何不解之處?”

“大帥,萬一單于不從正面進攻。或是避開弩陣,不愕不防呀!”李當戶遲疑了一下。還是實話實說了。

這話,立即得到一片響應聲,其中就有程不識的兒子程徵。

“閉嘴!無知小兒,少給爲父丟臉!”李廣喝斥起來。

他這一喝斥,李當戶臉一紅,有些下不了臺。

周陽笑道:“飛將軍,令郎問了一個大家心裡都想問的問題。這事。我就來說上幾句。若是單于不從正面進攻,或是避開弩陣,我是求之不得。”

“呃!”一衆疑惑將領嘴裡發出一陣磨牙聲,更加不解了。

李廣接過話頭道:“單于遭到弩陣攻擊,勢要從兩翼或是後背進攻。一旦攻破兩翼和後背,就可以趁勢拿下弩陣。他要是不進攻,大帥完全可以把弩陣調到其他方向去。爲了不讓弩陣調動,單于只有進攻了。”

程不識接着道:“若是單于不戰。縮回營地,只需把弩陣對着匈奴營地一通猛射。他的營塞就會攻破。我們趁機殺入匈奴營地,端了他的老巢。”

弩陣發威,無堅不摧,匈奴的營地根本就抵擋不住。一旦給漢軍攻入營地,後果非常嚴重,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太大了。

周陽最後道:“這叫牽制!牽制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是牽制弩陣。這代價會更加高昂。付出代價很痛苦,可是。有些代價,是不得不付出!”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解釋得清楚明白,衆將恍然大悟。看來,決戰之時,單于明知弩陣可怕。也是不的不來送死了。以弩陣的威力,匈奴的代價將會高得出奇!

司奴可恨死得越多,越是讓人開心,衆將領歡喜引瑕※

熾衆

匈奴營地,王帳中。

軍臣單于踞坐在寶座上,一衆大臣跪坐在短案上。

軍臣單于左手轉着黃金權技,右手撫着寶座上的金鷹,顯得很是輕鬆:“漢人的退路給切斷了,他們無路可退!明日,大軍盡出,與漢人決戰!”

周陽的疑兵之計,使得軍臣單于誤以爲漢軍要撤退。要讓單于生疑。非李廣出馬不可了。在一衆漢軍將領中,對付匈奴最有辦法的是周陽。可是。周陽是統帥。不可能回到雁門去鎮守。派李廣去,最合適不過了。

除了周陽,最有名望的就是李廣和程不識了。二人中。以李廣的名望更勝一籌,派出李廣,軍臣單于穿上當不可。

這就是周陽的算計。果然,軍臣單于調了五萬軍隊去安陶斷漢軍退路。可以想得到,若漢軍奪路南下,必有一場血戰,匈奴少了,是不可能攔住漢軍的。五萬是必要的。

“殺光漢人!”

“漢人可惡可恨!”

“漢人殺了我們多少兵士,太可氣了!”

一衆大臣立時叫嚷起爲。漢軍今年的勝仗很多,讓匈奴吃足了苦頭。終於到了決戰之機,由不得他們不叫囂。

軍臣單于手中的黃金權杖輕輕一揮,一衆大臣的叫嚷聲戛然而止:“漢人的車陣,已有辦法可破,明日決戰,若是漢軍還敢用車陣,包證他們傷亡慘重。哈哈!”

“哈哈!”

漢軍的車陣雖然沒有攻擊力,可是,防守很不錯。匈奴打了數十年。都沒有攻破過,如今,終於有辦法攻破,一衆大臣儘管已經知道辦法,仍是忍不住高興。

中行說挺挺胸,這是他的主意,別提他有多得意了。可是,一陣心疼。疼得直冒冷汗,歡喜之情蕩然無存。

“你們都說說,漢軍還有什麼難對付的?”軍臣單于心情不錯,以商妾的口吻問道。

“漢人的營盤不錯,壕溝不易過去。”右賢王如今對漢軍的營般萬分豔慕,當日如果他的營盤有這般堅固,就能重整陣勢,不會敗得如此之快。

“壕溝?”軍再單于濃眉一挑,笑道:“這好辦。明日決戰,把漢軍殺了,扔到壕溝裡,就填平了。”

“哈哈!”

一衆大臣歡快的大笑起來。

連漢軍賴以自保的車陣都有辦法攻破,漢軍的傷亡能不高嗎?只要沒有了車陣。漢軍就失去了最有力的護身符,匈奴騎兵衝上去,那就是一場屠殺,殺得漢軍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都不是問題。

用漢軍的屍體來填漢軍營盤的壕溝,那是何等的快意。

又議論了一陣漢軍的長處與短處。軍臣單于這才帶着一衆大臣出了王帳,開始巡視營盤。

一通比較,發現漢軍處處不如匈奴,明日之戰,必勝!一衆君臣大是歡喜,邊走邊說,喜悅之氣溢於言表。

正走間,聽得有兵士低聲議論。

“崑崙神咋就不護佑大匈奴呢?”

“大匈奴就沒有今年這般,敗得這麼慘!”

“安陶一戰,左谷蠢王敗了;雁門大戰,大單于本部兵馬大敗;漢人的膽子更大,竟然衝到大漠上來殺我們的牧民牛羊;還放了一把火,把我們的牛羊燒死那麼多。”

“我們攻城一個多月,城沒攻下來,傷亡還那麼大。”

“左谷蠢集的偷襲都失敗了。漢軍怎麼這般能打呢?”

“大匈奴能打贏嗎?”

兵士偷偷議論,聲音很低,可是。軍臣單于他們的耳音不錯,聽得清清楚楚。

右賢王右手按在刀柄上。就要發作。

卻給軍臣單于一揮手阻止,軍臣單于眉頭一皺,快步離去。一衆大臣適才的喜悅蕩然無存,緊跟上去。小心翼翼,生怕軍臣單于發作。

這是軍心呀!

決戰之前,兵士如此議論,說明軍心不穩,士氣不高,這仗能打贏嗎?一衆大臣久歷戰陣,對這事的危害再明白不過了。

軍臣單于一直走,沒有說話。一衆大臣,只好乖覺的閉嘴。這事幹系重大,軍臣單于一旦發火,那將是勢若奔雷閃電,誰敢觸這黴頭?

“中行說,你們漢人是不是有個典故叫破釜沉舟?”軍臣單于突然停下來,並沒有發火。大出衆臣意料。

“稟大單于。是有這麼一個典故。”中行說知道,軍臣單于不會無緣無故問起,解釋道:“秦末戰亂之時,秦國有一個將軍叫章邯,此人善於用兵,打得山東羣豪束手無策。山東羣豪中有一個叫項籍的英雄。力大無窮,在鉅鹿與章邯大戰之前,把做飯的釜器打壞,還把乘坐的船隻鑿沉。以此表明必勝之心。”

“那一戰的結果呢?”軍臣單于虎目中閃着精光。

“項王大勝,章邯慘敗!”中行說如實回答。

“本單于有辦法讓大匈奴的勇士們一往無前!”軍臣單于緊擰着的眉頭鬆開了。

只要軍臣單于不發火,那就不用到黴了,一衆大臣長吁一口氣。

中行說卻是瞳孔一縮,一股不祥的預兆涌上心頭:項羽雖是破釜沉舟。大勝章邯。卻是自別烏江,身敗名裂。難道說。軍臣單于”

一陣秋風吹來,中行說背上流颼颼的。後面的事情不敢再想了。

第43章 氣象一新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1章 伊人之心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章 亮劍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55章 萬事俱備第76章 血!血!血!(中)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0章 東胡王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83章 收臺灣第57章 太后逼宮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2章 衛子夫第6章 建章營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0章 龍城見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9章 凌辱之恨第61章 晴天霹靂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2章 大義?親情?第57章 惡有惡報第71章 暴打樑王第44章 喜得貴子第47章 橫插一腳第91章 瘋狂吧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22章 興師問罪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24章 太子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30章 意外之喜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37章 匈奴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39章 滿藏而歸第47章 絕世之兵第60章 怒火滔天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章 猗蘭殿第68章 妙計惑敵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6章 不戰而退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章 漢家宮闕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3章 毒計第2章 射鵰者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4章 以逸待勞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65章 凱旋歸來第32章 轉機第76章 血!血!血!(下)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5章 曹壽逼婚第47章 絕世之兵第20章 漢武帝第18章 阿嬌第2章 射鵰者第5章 山雨欲來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2章 再勝一陣第7章 猗蘭殿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8章 阿嬌第8章 始皇遺策第27章 千古偉業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9章 完勝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50章 風暴降臨第42章 名將風範第22章 興師問罪第85章 奏凱而還第86章 落荒而逃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8章 漢武大帝
第43章 氣象一新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1章 伊人之心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章 亮劍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55章 萬事俱備第76章 血!血!血!(中)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0章 東胡王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83章 收臺灣第57章 太后逼宮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2章 衛子夫第6章 建章營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0章 龍城見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9章 凌辱之恨第61章 晴天霹靂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2章 大義?親情?第57章 惡有惡報第71章 暴打樑王第44章 喜得貴子第47章 橫插一腳第91章 瘋狂吧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22章 興師問罪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24章 太子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30章 意外之喜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37章 匈奴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39章 滿藏而歸第47章 絕世之兵第60章 怒火滔天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章 猗蘭殿第68章 妙計惑敵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6章 不戰而退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章 漢家宮闕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3章 毒計第2章 射鵰者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4章 以逸待勞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65章 凱旋歸來第32章 轉機第76章 血!血!血!(下)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5章 曹壽逼婚第47章 絕世之兵第20章 漢武帝第18章 阿嬌第2章 射鵰者第5章 山雨欲來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2章 再勝一陣第7章 猗蘭殿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8章 阿嬌第8章 始皇遺策第27章 千古偉業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9章 完勝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50章 風暴降臨第42章 名將風範第22章 興師問罪第85章 奏凱而還第86章 落荒而逃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8章 漢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