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怒火滔天

司陽吊然驚壽卻不得不馬卜往長安斟因爲景帝是蜘名,從有重大的事情,是不會召回周陽的。克其是在收百越之期已經定下的情況下。沒有天大的事情,景帝是不會這麼做的。

兵士牽來追風騎駒,周陽飛身上馬。與李廣他們告別,帶着兵士,從山道出了山谷,直奔長安而去。

追風駒腳程快,一路疾趕,很快就到了長安。一到長安。周陽不由得微微一笑,每次周陽回來,南宮公主都會在府上等候他,想必這次也不例外。念頭網起,又一個倩影掠過腦海,竟然是張靈兒。

說來也怪,自從今天見到張通之後,就想起了張靈兒,一直揮之不去。對張靈兒,周陽很有好感,這些時日來,不是沒有想到張靈兒,而是從來沒有這般奇特的情懷。

“真是怪事!”周陽甩甩頭。收住心神,微一沉吟,直奔皇宮。

與南宮公主私會,固然讓人溫馨。可是,景帝這般急匆匆召他回去。必是有大事,還是先見過景帝。處理了正事,再和南宮公主卿卿我我。了卻心願。

打馬來到未央宮,宮衛自是放行。周陽打聽得明白,景帝在養心殿。直奔養心殿而去。

還沒到養心殿,遠遠望見春陀站在門口,愁眉苦臉,好象有天大的難事兒似的。周陽心頭一沉,看來有天大的事情。會是什麼呢?

“大帥,你可算是回來了。”春陀遠遠就迎了上來,憂愁的臉上終於擠出了一絲笑容。

“春公公,發生什麼事了?”周陽眉頭一挑。

“大帥,麻煩事,麻煩事!”春陀沒有回答周陽的問話,反到是大倒苦水:“太后發火了,不吃不喝的,皇上沒轍。”

“太后發火?”周陽很是意外。在周陽的印象裡。寰太后是個和和氣氣的長輩,對他非常好,怎麼會發火呢?

“你快進去,皇上正等着你呢。”春陀催促一句。

周陽也不再問。快步進入養心殿。只見景帝、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嚴助他們都在,相對無語,愁眉深鎖。景帝兩道劍眉擰在一起,愁容滿臉。

與景帝相識這麼久,周陽就從來沒有見過景帝發愁。景帝愁到這地步,看來竇太后的火氣非常大,大到無以復加的地乒了。要不然,一般的火氣,早就給景帝、館陶公主、阿嬌、南宮公主消掉了。

“再參見皇上!”周陽上前見禮。

“周陽啊!”景帝只是衝周陽擺擺手,就沒有了下。要是在往日裡,景帝一定會笑呵呵的,不住打量愛婿,今兒卻是反常。

這愁還真能打擊人。

“敢冉皇上,召臣何事?”周陽理解景帝的心情,就是周陽遇到這種事,也會心思重重。

“周陽,是這樣的。”景帝嘆息一聲,撫要把事情說了。

“怪不得發這麼大的火,原來是爲了粱王。”樑王是實太后的心尖肉,在館陶公主、景帝、樑王三個兒女,寞太后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兒,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包括她的性命都給了樑王,周陽聽了景帝的解釋,恍然大悟。

景帝撫着額頭。問道:“周陽,你可有辦法?”

以往,景帝對周陽信心十足。可是。樑王是竇太后最疼愛的兒,縱然周陽打仗了得,也不見得有辦法,景帝這話沒甚信心。

“這個”一時之間。周陽哪裡去想辦法。就是邊關大戰,每一種戰術,周陽也是前思後想,甚至數天苦思,方纔推敲完成。要解寰太后的心結,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哪能在一時三刻間想到辦法:“皇上,容臣想想。”

“好吧,你想吧!我們都在想!”景帝對召回周陽一事,本來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本着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聽了周陽的話,一點也不意外。

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打量一眼周陽,臉上帶着希翼之色,雖然不多,畢竟有那麼一點點。聽了周陽的話,搖搖頭,又陷入了沉思。

把他們那副苦思樣兒看在眼裡。周陽搖搖頭,這個寞太后,還真夠厲害的。她一發火,滿朝武都爲她犯愁,這一手夠狠!

周陽收懾心神,陷入沉思。

時間在無聲度過,過了老一陣,周陽擡起頭來,道:“皇上,臣有話說。”

“說吧。你有辦法了?”景帝臉上帶着一絲希翼,卻不是太多。

“皇上,臣以爲,此事不可說!”周陽的回答把景帝那絲不多的希望給粉碎了。

景帝點點頭,嘆口氣。

主父偃、申公他們原本以爲周陽有妙法兒,沒想到卻是一句喪氣話。不住搖頭。

“太后着惱,皇上、長公主、阿嬌翁主、南宮公主,費盡了口舌,說盡了好話,陪盡了笑臉,都不能解太后之心結,是以臣以爲,此事不能說好話,不能哀求,得另想他法。”周陽彷彿沒有看見他們的失望似的。

“是這理,是這理。可是,沒有辦法呀!”景帝先是贊同,後是惋惜。

周陽這話,雖是在理,卻跟沒說一般無二。這道理,景帝、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哪一個不知?哪一個不曉?

“臣以爲,可以激太后!”周陽語出驚人。

“激太后?”這三個字出自景帝、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嚴助之口。還是帶着無盡的詫異。

竇太后高高在上,令人不敢仰視,

周陽這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激太后,那就是對她老人家的不敬,要不是處在這種情況,景帝一定會喝斥周陽。

“沒錯!是激太后!”周陽肯定一句,剖析道:“論親近,誰也不及樑王,就是皇上、還有館陶公主。也有所不及。是以。不能用親情打動太后。”

這是實情,景帝一點怪罪的意思也沒有,反而不住點頭贊同。

“論哀,莫過於南宮公主,連她也不能以哀動太后之心,這一手也沒有用。”周陽接着剖析。

在所有公主,南宮公主是最可憐的。南宮公主十歲就給景帝下了國書,要嫁去匈奴,竇太后對她是千般疼,萬般憐。連她也不能打動塞太后的心,“悲情攻勢”沒用。

“若論口舌之便捷,主父大人、申公、董大人、嚴大人,無不是口若懸河之士,他們束手無策,是以這巧舌說服也不行。臣思來索去。唯有激之一策了。

”周陽剖析得很全面。

這幾天。爲了解寰太后心結,什麼辦法沒有使過?哭呀、笑呀、說呀、撒嬌,只要能用上的辦法都用過了。

偏偏就剩下“激”這一策沒有試過。這一策,是景帝他們心目的禁忌,不允許去碰觸的,若非周陽這個現代人,對皇權、太后之威不是那麼當回事的話,還真不敢往這方面想。

“有理,有理”。景帝精神大振。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

“可以試試”。申公年紀最長,威望最高,深表贊同。

“這一策不錯,可是,要試的話。也得深思熟慮,這是我們唯一的辦法了,絕不能出錯。”主父偃明亮的眼精光四射。

“既要解了太后心結,更不能傷了太后的心,這尺度得把握好!”董仲舒馬上建言獻策。

“董夫人所言纔是緊要處。”嚴助開口了:“皇上,臣以爲可以以史來說。”

“以史來說?”景帝劍眉一掀。

“皇上,自古以來,不乏兄終弟及而禍亂天下之事者。戰國時的宋國,兄終弟及,而有五世之亂。吳國兄終弟及,至有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的骨肉相殘之事。”嚴助博學多才。深諳史實,信心十足的道:“只要找一口舌便利之人。向太后建言。臣相信,以太后之明,一定會明白過來!”

這些人都是才智不凡之人,周陽只不過開了個頭,他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竟然把事情敲定了。

“以史爲鏡,既解了太后的心結。又不致於使太后過於激憤,善策!善策”。景帝馬上就同意了。劍眉一擰,話鋒一轉道:“可是,找誰去說呢?一定要一個德高望重,能讓太后聽得進去的人去說。”

周陽、主父偃、董仲舒、嚴助,他們的目光齊刷刷集在申公身上。若論威望,申公成名在數十年前,稱得上德高望重。再者,此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能言善辯,再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了。

“臣願往!”申公也沒二話。向景帝請命了。

“申公願去,自是不。景帝讚揚一句後,話鋒一轉:“這事。申公你不能去

“皇上,臣自忖,還有幾分虛名。太后雖是久居深宮之,當略知臣之虛名。皇上請放心。臣一定不負皇命。”申公堅決請命。

“申公,你會錯意了。”景帝解釋道:“這一策雖好,可是,爲了粱王,母后恨不得把他含在嘴裡,還怕化掉了,這事能不能成,還在兩說。萬一太后發怒,情勢難以預料。”

這話不錯,竇太后爲了樑王,就是捨棄性命也在所不惜,能不能說動她,還真沒多少把握。若是沒有說動竇太后,她發起火來了。要殺申公,就是景帝也不見得能救得了,此事不得不慮。

“謝皇上維護之恩。”申公其意甚堅:“臣年事已高,沒什麼好留戀的,若能爲皇上盡忠,那是臣的福份。”

“申公忠心,聯心甚慰,可是,你是大漢的柱石,不能南天折柱。”景帝仍是不同意。

“皇上,臣願往。”董仲舒他們齊聲請命。

景帝揮手道:“你們不能去。”

“皇上,臣願一試。”周陽請命。

周陽是箕太后的孫女婿,即使她發怒,也不致於有性命之憂。再說了,周陽能言善辯,不在申公他們之下,分寸拿捏更是讓人心服,他是最佳人選。

“嗯!”景帝沉吟了一下,仍是搖頭道:“周陽,你去的話,再合適不過了。可是,萬一不成,太后之怒也不收百越之事,已是箭在弦上,不能節外生枝。哦。有一個人合適!”

“請問皇上,是誰?”主父偃問道。

“袁盎!”景帝劍眉一擰,彷彿出鞘的利劍。帶着殺氣。

袁盎是當時有名的說客。曾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南越歸附,其一張嘴比得上數萬大軍。可是,正是這張嘴,向景帝建言,殺掉晃錯,說什麼只要晃錯一死,七國之亂自平。景帝誤信,把晃錯給殺了,七國之亂不僅沒有平息,反到是氣焰更加囂張了。

景帝由是大怒,罷了袁盎,要他在家閉門思過。

這事雖是過去多年了,景帝對袁盎還是記恨在心。要知道晃錯是景帝的老師,景帝很小時間兩人就相處。晃錯忠心無二,待景帝既是師,更是父。景帝對晃錯的感情,遠遠超山,君臣點誼,潛意識衛把晃錯當成了親人

旯錯之死,讓景帝內疚於心,對袁盎一提起就有火氣。

今天這事,要袁盎去再合適不過了。成了。大不了賞賜一番罷了。不成,太后要殺袁盎,那就殺罷;總比申公他們給殺了強。

景帝這一手夠狠,卻也是仁善之心,就是保全了申公他們。

申公他們既是爲袁盎惋惜,更是感激景帝,心情十分複雜。

“傳旨,召袁盎進宮!”景帝主意一定,大聲下旨。

“諾”。春陀應一聲,忙去辦理。

沒多久,袁盎興沖沖趕到。

周陽來到漢朝,多次聽人提起過袁盎,就是景帝也是數次提到,就是沒有見過其人,不由得凝神細看。

只見袁盎身着曲裾深衣,頭戴進賢冠,腳蹬絲履。手持玉當,大袖飄飄而來,極有氣度。

其人臉上有着一種異樣光輝。雙眼明亮,特別有神,鬚髮如銀,卻是臉色紅潤,一點也不象上了年紀的人,倒象個年輕人一般,充滿活力。

臉上帶着笑容,很是親切,讓人一見便生好感。若是不知道他做的事,還真會把他當作長者。這說客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得有一副好外表。得有親和力,說出的話纔會有人相信。

“臣,袁盎參見皇上!”袁盎手持玉劣,跪到在地,衝景帝行大禮。

“袁盎!”景帝明亮的眼裡閃爍着精光,打量着跪在地上的袁盎,並沒有叫袁盎起身,而是慢條斯理的道:“你這幾年在家閉門思過,可曾好好悔過?”

語氣不鹹不淡,聽不出景帝的喜怒。

“稟皇上。臣深自痛悔,不堪回首當年之事。”袁盎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了,一副沉痛樣兒。

這人妾臉的本事真不錯,可惜。生錯了時代,若是生在現代社會,就不是說客,完全可以做一個了不的的演員了。

周陽把袁盎表情說變就變的樣兒看在眼裡,不得不浮想聯翩。

“是嗎?”景帝的聲音有些高。語氣有些嚴厲:“可聯聽說你,總是喜歡這家走走,那家訪訪,你是不是靜極思動,想再次憑着你的三寸不爛之舌盅惑聯?”

“皇上,再不敢!臣不敢!”袁盎興沖沖而來,原本以爲景帝有事要他去辦,沒想到,竟是給景帝問罪,嚇得不輕,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誤聽袁盎之言,錯殺晃錯一事。是景帝一生的痛,不要說區區數年時間,就是再過十年八年,景帝也不會忘掉,要殺他袁盎又何足奇?

“來啊!把這個只會嚼舌的人拉出去,砍了!”景帝突然暴喝一聲:“聯到要看看,在斧錢之下,你的三寸不爛之舌有何用?”

袁盎的嘴巴直接變成了圓形,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周陽看在眼裡,笑在心頭,景帝的帝王心術真夠厲害的。明明要袁盎去做替死鬼。卻先嚇他一通,嚇得他半死,方纔要他去辦事,由不得他不盡力。

申公他們自然是明白景帝的意思。火侯未到,不便出面講情,冷眼旁觀。

幾個兵士擁進來,不由分說。押着袁盎就朝往走。

“皇上,臣何罪之有?”袁盎終於清醒過來了,要想活命,還得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

“你的罪,難道還小嗎?。景帝冷哼一聲:“以你之罪,就是殺你十回八回都不足以贖你之罪!”

“皇上,臣是有罪。可臣也有微功”袁盎趕緊掉起三寸不爛之舌。

“哼!”他不說還好,他一說話,景這的怒火更大:“功是功,過是過,功豈能頂過?砍了!砍了!”

“皇上”袁盎縱是在歷史上有名的說客,處此之情,也是張口

舌。

“皇上,請看在袁盎曾有大功於國的份上,饒其一命。”火侯已到。周陽、申公他們出面說情了。

“哼!”景帝冷“哼一聲,彷彿很不願意:“要不是看在申公他們的面上,聯今天非把你砍了不可。”

“謝皇上,謝皇上!”袁盎都快虛脫了,忙不迭的謝恩。

“袁盎,你自詡一條肉舌有張儀之辯,聯今天就派一件差事給你。若你成了。聯不憐重賞。若你不成,休怪聯取你人頭!”景帝這才說到重點。

給景帝一通擺弄,袁盎嚇得全身都是冷汗,這麼久沒見景帝,景帝這權術之道更加了得,讓人心驚膽跳。

“臣一定盡力!”袁盎哪敢說個不字。

景帝接着就把太后逼宮一事說了。最後道:“你可敢去?”

袁盎有退路嗎?此事比起他去說服趙坨難了千倍萬倍,還不得不硬着頭皮接旨:“臣願往!臣願往!”

當下,景帝帶着周陽、申公、董仲舒、主父偃、嚴助和袁盎趕去長信宮。今天這事,以袁盎爲主,周陽他們也可以幫腔。

來到長信宮,袁盎的前腳才跨進宮門,只聽竇太后的怒吼聲響起:“是袁盎嗎?你來見老身,是不是要效仿當年殺晃錯,要老身殺了阿武?來啊,把這隻知搖脣鼓舌的東西拉出去砍了!”

這是一嚇疊一嚇,袁盎適才給景帝嚇得半死,還沒有恢復過來。再聽竇太后此言,無異於當頭一棒。身一顫,差點摔在地上。,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4章 太子第78章 敵變我變第12章 一山二虎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79章 完勝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54章 始皇偉哉第61章 晴天霹靂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22章 興師問罪第50章 威力無窮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3章 夜襲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6章 自尋死路第60章 浩劫降臨第47章 少年天子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4章 凱歌不斷第99章 宣示兵威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14章 完勝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24章 雨中激戰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36章 調教阿嬌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2章 射鵰者第30章 廢和親第17章 升任校尉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2章 射鵰者第10章 東胡王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83章 對陣第14章 實力說話第23章 毒計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2章 衛子夫第22章 匈奴震恐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章 惹事精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6章 景帝駕崩第85章 奏凱而還第2章 大義?親情?第11章 滅東胡(上)第35章 中華瑰寶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8章 獻俘之儀第25章 徹夜激戰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49章 風暴之前第32章 轉機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1章 何爲士第43章 一見鍾情第7章 男兒行第30章 廢和親第53章 始皇遺詔第38章 宮中劇變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02 窮途末路第5章 機不可失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15章 滅門之禍第12章 再勝一陣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98章 張騫出使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6章 血!血!血!(中)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0章 見面禮第9章 定計第34章 蠢蠢欲動第37章 挑戰墨家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9章 重逢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
第24章 太子第78章 敵變我變第12章 一山二虎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79章 完勝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54章 始皇偉哉第61章 晴天霹靂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22章 興師問罪第50章 威力無窮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3章 夜襲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6章 自尋死路第60章 浩劫降臨第47章 少年天子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4章 凱歌不斷第99章 宣示兵威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14章 完勝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24章 雨中激戰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36章 調教阿嬌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2章 射鵰者第30章 廢和親第17章 升任校尉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2章 射鵰者第10章 東胡王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83章 對陣第14章 實力說話第23章 毒計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2章 衛子夫第22章 匈奴震恐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章 惹事精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6章 景帝駕崩第85章 奏凱而還第2章 大義?親情?第11章 滅東胡(上)第35章 中華瑰寶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8章 獻俘之儀第25章 徹夜激戰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49章 風暴之前第32章 轉機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1章 何爲士第43章 一見鍾情第7章 男兒行第30章 廢和親第53章 始皇遺詔第38章 宮中劇變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02 窮途末路第5章 機不可失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15章 滅門之禍第12章 再勝一陣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98章 張騫出使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6章 血!血!血!(中)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0章 見面禮第9章 定計第34章 蠢蠢欲動第37章 挑戰墨家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9章 重逢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