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港碼頭,一袋袋大米從大帆船上搬運下來,而在一旁監督的華夏商人充滿了期待。不過是轉手將大米從山東半島運過來賣出去,他將從中獲取一筆豐厚的利潤。
“這不是陳掌櫃麼,你也是來做大米生意?”橫濱碼頭上另外一艘商船下來的商人朝他招手。
“韓掌櫃你不也是運大米過來?但凡是在東瀛做生意的人,誰不知道江戶城附近的米價大幅度上漲,只要將糧食運過來就不愁賣不掉!不知道你運了多少船大米過來?”李掌櫃問道。
“在下只運來了區區三船糧食,實在是資金不足,僱不起更多的帆船,也收購不了太多糧食。收集糧食還不容易,除了官府經營的大農場以外,沒法從其他地方迅速收集到這麼多糧食。和那些分散的農戶收購糧食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倒是想到了一個好生意,不如這次在東瀛掙錢以後,我們就回到山東半島去當大米的經銷商,專門從分散的農戶那裡收集來糧食,然後再集中向官府或者缺少糧食的地方集中出售,我們就能夠一直通過差價進行牟利。我一個人的財力做不成經銷商,不如我們兩人聯手?”韓掌櫃提議道。
李掌櫃想了想,似乎這還真的是一門合適的生意:“等此次江戶城米價恢復正常之後,我們回濟南城詳談。要是集中經銷糧食的生意能夠做成,不失爲長久的致富之道。”
“嘿,回到了濟南城我們幾個在東瀛做生意的濟南商人一定要好好聚一下。這次李掌櫃你除了大米還運來了什麼糧食?”韓掌櫃問道。
“除了大米,還有番薯、花生、鹹肉,都是能夠填飽肚子的東西。”李掌櫃答道。
“不知道番薯、鹹肉這些東西他們能夠吃得慣麼?”
“要是東瀛的戰亂規模擴大,別說是番薯和鹹肉,就是我們鄉下餵豬的菜葉子也是有大把人瘋搶。”
“說的也是,當年山東半島饑荒的時候,餓死的人數以萬計,連樹根都要刨出來吃掉的。”
兩個濟南城的商人在碼頭上討論起這次到江戶城販賣糧食之事。所有人都認爲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利潤,一旦錯過了江戶城米價和糧食價格上漲的機會,那就相當於賠錢了!
戰爭往往都伴隨着平時難以見到的商機!不只是濟南商人,橫濱港還聚集了遼東商人、大連商人、萊登商人,他們想要在戰爭前夕和戰爭過程中牟利。其中不少商人還向九州銀行進行貸款,收購更多的糧食到來江戶城進行販賣。
然而就在所有華夏商人準備在江戶城的米市上傾銷糧食的時候,負責監管與東瀛、高麗進行貿易的東方公司、東京分行卻嚴禁華夏商人私自向東瀛出口糧食!
“抗議,爲什麼不給我們將糧食運到江戶城?糧食又不是兵器、硝石,其中還有部分糧食是我們從官府的大農場之中收購而來,官府完全允許多餘糧食的買賣。爲何東方公司此時卻禁止我們在江戶城內出售糧食?”一羣想着能夠大發戰爭財的商人突然遭到官府限制糧食的命令,一起聚集在東方公司東瀛分部所在的府邸前向其表示抗議。
他們無法理解爲什麼東方公司會在這個時候禁止他們出售糧食。將糧食賣給東瀛人不但這些商人能夠獲得超過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而且官府也能夠從中獲得不少的稅賦,東京分行可以獲得利息,幾乎所有人都能夠獲利。明明大傢伙都能夠賺錢,但是東方公司禁止這種行爲是爲何?
“請諸位稍安勿躁,我們會向各位發放糧食銷售許可證,拿到許可證之人可以在我們規定的地方出售糧食。其餘人等未有糧食出手許可證者,禁止私自出售糧食,否則按罪論處!”東方公司東瀛分部僅存的兩個董事出來與不解的米商們宣告東方公司的決議。
“以前可沒有糧食銷售許可證這種東西,爲什麼現在突然弄出這種東西?我們可是投入了重資買來大米和其他糧食,要是這一批大米和糧食爛在我們手中,我們全部虧損了怎麼辦吶?”
“這橫濱港裡面起碼有幾十艘糧船,還不斷有聽聞消息的商人買糧運過來,到時候那麼多商人,到底誰能夠拿到糧食銷售許可證?”
“糧食太多了將米價壓低怎麼辦?!”
滯留在橫濱港的商人們一個個愁眉苦臉,對於東方公司的限制感到很不理解,糧食銷售的限制可能讓他們血本無歸!
“糧食銷售許可證按照各位報關的先後次序發放,這次米價上漲是會持續長期的,停在港口裡面的米船都不會虧損。不過我們的糧食銷售許可證發放很慢,後來再運來的米船會不會虧損就很難說了,大家要視情況而謹慎加派糧船!”東方公司的董事說道。
“按照報關時間來發放許可證?官府這是要做什麼?限制糧食發放阻止大家一擁而上讓米價降低嗎?”
“不知道官府發放許可證的速度夠不夠快,不夠快的話大米爛在商船上,我們可以都遭殃了。我還向東京分行貸了一萬兩白銀,還是這一會連本帶利賠了,我可是要傾家蕩產!”
商人們一個個憂心忡忡,但是他們又不敢和東方公司對抗。東方公司是九州軍在這裡的管理機構,要是得罪官府,以後也就不要想着能夠在這邊做生意了。
“上面是怎麼想的,爲什麼要設立糧食銷售許可證?難不成真的是爲了壟斷糧食市場以擡高米價,從中牟利。”其中一個東方公司的董事對另一個董事問道,就是他們也不清楚上頭的用意。
“我也不清楚,既然是上面的意思,我們照辦就是,聽說官營的大農場也要運送糧食過來,不知道是不是官營大農場也要趁着江戶城米價上漲過來撈一筆。”
“官營大農場還不至於靠着糧食差價來過活吧,他們一向都是在囤積餘糧以備各地饑荒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