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下游至裡海一段,這裡生活着流落在外的蒙古部落土爾扈特部落。
他們因爲不服從準格爾部落一統漠西蒙古逃離了天山,想要找到一塊無主的牧場來生存。
現實是殘酷的,外面的月亮不一定圓。隨着各個帝國、王國的瘋狂擴張,早就沒有適合逐水草而居的草原了,他們受到了來自沙俄、哥薩克、哈薩克、克里米亞等王國或者勢力的覬覦。
除了不毛之地和新大陸腹地,世間沒有一片安全的無主之地。
沙俄和哥薩克騎兵已經用火炮打敗了他們,並且派遣官員到部落監視他們部落的動靜,要求他們按時交稅和服徭役。
蒙古包形成的村莊之中出現了沙俄的建築,沙皇爲了馴服這個來自東方遊牧部落,甚至在伏爾加河下游令人建立教堂,要求土爾扈特部落改變信仰。
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土爾扈特部落與華夏伊犁之間還隔着部分沙俄的領土和和哈薩克汗國的邊界,如果得罪沙皇,他們會被沙皇控制的軍隊包圍。
心氣高傲的土爾扈特牧民對於沙俄人和哥薩克人的欺壓大爲不滿。哥薩克人甚至將戰俘綁在馬尾上拖着遊行。
出使京城的部落使節經過長期跋涉後終於回到部落,他向部落之中的貴族們表達了他在京城的見聞。
“那位大人允許我們東歸,並將天山流域附近的伊犁河下游作爲牧場租給我們,租期30年,條件是我們必須要向帝國效忠,世世代代成爲伊犁河的守夜人。”
“在京城,繁榮比起以前的元大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商品和寶物滿目琳琅,市民安居樂意,正處於上升期。”
“還有那火車,日行千里,只要餵它們一種叫做煤炭的食物,它們就會晝夜運轉,比起馬匹還要簡單快捷。”
使節回來後,見識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對於部落的現狀感到不滿,極力向部落之中的貴族們闡述東歸的好處。
“伊犁河下游的土地雖然差了一點,不過也能夠養活我們族人,我看不如早點定下此事,要走就要趁沙俄和哥薩克人沒有對我們進一步加強控制之前離開,否則我怕就更不好離開了。”
土爾扈特部的貴族們在頭領被沙俄的大炮打死後,便擁立了一個叫做書庫爾岱青的貴族擔任新的部落頭領。
他聽前往京城的使節極盡所能向他描述京城之事,不由動心,更是堅定了離開的念頭,向衆人宣佈道:“我們要到東方去、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生活!你們覺得意下如何?”
“我們也是同樣的看法。”土爾扈特部的貴族們答道。
“所有人都要進行宣誓,嚴加保守這個秘密,泄密者將會下到十八層地獄。”新可汗書庫爾岱青知道這個時候泄密可能會導致被哥薩克和沙俄軍隊包圍。
幾十個土爾扈特部的貴族共同歃血發誓,共同保守這個秘密。
他們打算沿着遷徙到伏爾加河的路線東歸,途中可能會遭到哈薩克汗國的大帳或者小賬的襲擊。
可汗書庫爾岱青召集了族中所有的戰士,安排戰士在王庭外面巡邏。
書庫爾岱青向他們宣佈了一個鄭重的決定:“各位族人,上任可汗因爲和準格爾部落可汗發生衝突,所以帶領我們想要到西方尋找一片淨土。但是西方並沒有所謂的淨土,我們將要回到太陽升起的東方,那裡有我們熟悉的牧場,有着光明的火焰。”
一個個戰士聚集在王庭,他們圍成一圈又一圈坐在地上,聽他們的頭領提及東歸的想法。他們聽說要東歸,不禁在私底下竊竊私語,對於返回故土的決定充滿了擔憂。
如果要換一個生存環境自然是最好不過,然而要跨越中亞回到天山,路途遙遠,還要經過對他們並不怎麼友好的哈薩克汗國,襲擊、疾病將會奪走很多人的性命。
十多年前他們從天山遷徙到伏爾加河就死傷慘重,這次歸途定然不比到來時輕鬆。
“我們不進行反抗,繼續留在這裡,說不定整個部落都會淪爲沙皇的奴隸,哥薩克騎兵將會搶走我們的土地!回到天山,我們今後可以不必承擔這麼多的徭役,過上更加安定的生活。就算是上面要提高我們的徭役,還有其他幾個大部落的牧民會聯合抗爭,不像是我們在這裡一樣勢單力薄。”書庫爾岱青向族人們闡明要害。
土爾扈特部的戰士們在簡單的討論之後,他們最終決定聽從自己可汗的決定,踏上東歸的旅程。
沙皇派來監督土爾扈特部落的大臣和哥薩克騎兵發覺了這次聚會,他們試圖闖入會場,然而被外面巡邏的戰士給攔住。
“這些遊牧土著在準備什麼陰謀?他們已經被我們打敗,難道他們還想要繼續反抗嗎?他們的勇氣在我們的火器面前就是一個笑話。”沙俄的大臣對這些遷徙到伏爾加河下游的遊牧部落嗤之以鼻。
沙俄在彼得一世出現之前雖然還是個二流國家,歐洲諸國都不把它放在眼中,但是他們在更加落後的文明這裡找到了存在感和自信。
大會結束之後,土爾扈特部的戰士們回到各自的村莊,他們讓族人收拾行囊,準備東歸。
一個蒙古包裡面,沙俄大臣和哥薩克頭目將一小袋金幣放在木桌上,對面是一個神情緊張的牧民。
“說出你們頭領召集你們要做什麼,這一小袋金幣就是你的,你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
“我……我們可汗打算帶我們返回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他說東方的統治者願意將伊犁河下游劃給我們作爲牧場,而我們需要爲他看守最西邊的疆土。”牧民一邊說着一邊將小袋金幣收入口袋。
這些傢伙打算逃回東方?沙俄大臣和哥薩克頭目聽到牧民的話,瞳孔猛地一縮。
和東方擁有大量的人口相比,他們這邊的人口不多,如果能夠奴役土爾扈特部的幾萬戶牧民,相當於有十幾萬人爲他們工作,打仗的時候還可以從當地徵發幾萬人。就這樣讓他們逃走,太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