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選邊

張瀚已經辭官,朝廷也是允准了,按說其實已經沒有官職在身,還好有勳、階還在,所以從關門進來,到一路新平堡的北門這裡,路上的行人和一些商人,還有駐軍都是畢恭畢敬的向他行着禮。

這一次回來算是輕車簡從,既然要歸隱就得有個歸隱的樣子,從關門進來時守北門的將士就看到了張瀚一行人,一共有數十護衛,六輛大車,就這麼幾十人的馬隊簇擁着行駛在中間的大車,往着堡門處過來。

打頭的車似乎還坐着兩個小男孩,趴在車窗子上看還不夠,後來竟是從車窗子裡伸出頭來,旁人勸說也不聽,後來還是張瀚騎馬過來,板着臉說了幾句,才把兩個淘氣小子給趕回車子裡去,這一下城樓上的人都能確定下來,張瀚不僅是自己回新平堡,連着把兒子們也都帶回來了。

時近深秋,山西北部這時候的天氣可是不比草原上暖和多少。就算幾百年後這裡也是動輒零下二十度以上的惡劣天氣,說是秋天,其實感覺已經是初冬,只要一場雪落下來,冬天就算是正式到來,並且會在五個月的時間裡盤恆不去。

天已經冷了,在北城城樓上的賴同心卻是滿頭大汗,他不停的用手絹擦拭着額角的汗水,這種天氣流汗,實在是因爲賴同心太過肥壯,精神也太過緊張之故。

現在的局面演化成這樣,一些將門世家出身的重將都被投擲閒廢,也有一些副將和參將調走了,賴同心原本已經在等交接,他準備花大筆銀子賄賂大同巡按和巡撫,最少也是巡撫身邊的幕僚們,結果一兩銀子也送不出去。

後來才知道賴同心已經簡在帝心,連皇帝也知道這個和記起家之初就和張瀚合作相當密切的參將。

上頭有人關注,巡撫巡按都不收禮,賴同心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還好張瀚要北歸的消息傳來,朝廷反而暫時不能再動他,近來堡中來了很多生臉的武將,駐軍人數也有所增加,但人數並不多,加了三個守備,各帶馬戰兵百二,步戰兵八十,俱有弓箭,戰馬,並且束甲,一看就知道是內丁精銳。

這三個守備估計也不是守備,而是某都司或遊擊將軍化名帶馬步兵而來。

城中原本只有千餘守堡兵,平時還分散出去一些,現在城中一下子就多了六百多馬步戰兵精銳,還有幾個文官帶着的隨行護兵,人數增加近千,分散駐在城中各處軍營和一些大戶的住宅之內。

新平堡也是九邊的諸堡之一,大同鎮以大同府爲核心,在國朝立國的百餘年間只有一個任務:拱衛神京。

永樂年間將太祖皇帝在草原上的佈置完全廢棄,防線大爲收縮,大同成爲最要緊的前線軍鎮,承擔了相當多的攻擊。

可以說大明九邊中,大同在前一百年是最重要的軍鎮,沒有之一。

各處的邊牆軍堡上,怕是都能挖出大量的箭頭出來,最開始是也先不停的攻擊大同鎮,後來北虜的歷代大汗,包括俺答汗在內,由於蒙古人涌入河套,與大同鎮的戰事就幾乎沒有停止過。

整個大同鎮有八衛,七所,五百八十三堡,邊牆防禦的範圍長達一千多裡。

五百多個城堡中當然多半是那種小型的軍臺式的城堡,只能駐守相當有限的駐軍,新平堡這種大型軍堡最多幾十個,象新平路這裡是以新平堡爲核心,四周還有五個小型的軍堡,六堡合一就是一個完整的防禦鏈條,以一個參將率兵駐新平堡,組成了新平路防禦體系,參將之後就是陽和道和道標營,還有分守道的標營,再加上陽和路參將,還有相關的遊擊將軍,如果營兵體系正常的話,可以動員一萬人以上的兵馬,配合軍堡和大量的火路墩防守,正常來說是城池陷落是不可能的事,並且能給穿插進來的北虜兵馬大量的殺傷,甚至無視墩堡進入的話,很有可能被守兵堵住前行的道路。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最理想的情況,事實上多數時間守兵是龜縮不出,所以百年之間不僅邊塞諸堡被多次攻擊,大同以南的地方被突破騷擾的例子也並不少。

數年前和記崛起之前,還有土默特部幾個臺吉突破新平堡防線,直撲李莊的事情,不過在和記的防線之前碰了個頭破血流,這也是和記辦團練的最大的理由,商家要追求貿易和地方安定,北虜破口而入,張瀚有財力來辦團練自保,朝廷也不必反對,就是當時大同的巡撫和巡按,還有陽和兵備都不是張瀚的人,辦團練的事情也一定會批下來。

用名臣之後在地方辦小規模的團練,彌補地方正兵數量的不足,原本也是大明的成例,只是沒有人會想到,一個普通的商人能把團練辦到這樣的水準。

站在賴同心身邊的是兩個文官,左衛兵備道王點資歷較老,原本是大同巡撫的有力竟爭者,但朝廷考慮到他在大同日久,雖未有明顯的與和記勾連的跡象和證據,用在巡撫位上也並不放心,所以仍將其留在左衛兵備的位子上。

另一位則是兵科給事中王汝槐,在出京前此人正在巡視京營,每年都會有給事中和御史巡視京營,覈查三大營的武庫,額定京營兵數字,看操練情形,然後據實具奏,這是大明朝廷中樞對京營的控制加強之舉。

太監管武庫,勳臣負責日常管理,還有文官爲協理京營戎政,一般用兵部侍郎來擔任,是勳臣的副手和監視者,再加上御史與給事中定期巡視,以防生事。

這一套體系相當成熟,也是曹吉祥之變以後大明再無內亂的原因所在。

勳貴不準在京師內藏甲,不準蓄養家丁,給勳臣佔役一些京營兵額也算是皇家的妥協,京師內只有皇帝直接控制武裝力量,分而制之,所以哪怕主少國疑,也絕不會有陳橋兵變,某個大將黃袍一批就能造反成功的事情,在大明絕對不可能發生。

文官控制政府之餘,也完全壓制住了軍隊,在戰鬥力上肯定有損失,但在朝廷內部的穩定上還是有相當大的成效。

王汝槐只是從七品的官員,但在場的賴同心也好,還有左衛兵備道王點,都是對王汝槐相當的尊敬。

此人如果差事辦的好,很有可能留下來就地轉爲巡按,雖說巡按不如給事中在朝中發揮的影響力大,但此時能在大同任巡按卻非在京爲給事中可比,最少也是簡在帝心,能力和操守都被信任的纔會有這種機會,從王汝槐的表現來看,此人也對這個位子有相當大的興趣。

“可以確定張瀚是帶着家小回來了。”王汝槐放下手中的望遠鏡,一臉輕鬆的道:“賴將軍,你可以去迎接他了,不過,要記得自己的職責纔是。”

賴同心汗出如漿,吶吶道:“末將和張瀚並不相熟……”

王汝槐目光森冷的道:“這話賴將軍想騙誰?”

賴同心要哭出來了,當下也不顧北門上有很多將士看着,立刻跪了下去,垂首不語。

“我知道賴將軍有爲難處……”王汝槐沒有把賴同心拉起來的意思,他就是有意要敲打一下這個地頭蛇參將,也要叫將士們看看,大明天下到底是武夫說了算,還是文臣說了算!

王點在一邊皺眉看着,賴同心也是將門家族出身,如果不是害怕朝廷逮拿問罪和連累自己身後的家族,賴同心這樣的地頭蛇也未必會有多畏懼王汝槐,這樣的做法,似乎是有點過份了些。

“沒有難處,末將這就過去,請王大人派人跟着……”賴同心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再騎牆,朝廷與和記只能選擇一邊,當下只能咬牙應下來再說。

從感情上來說肯定傾向和記,和記這麼多年不知道送了多少禮給他,兩邊人員往來不斷,三節和婚喪嫁娶都有往來,又是本鄉本土的人,肯定比外來的官員更值得信賴。

關鍵是和記也相當強大,強大到了足夠威脅大明的地步,很多大同地方的武將都有些猶豫,在這種時候選邊錯誤,可能影響家族未來二百年的發展。

只是朝廷這一次的行動相當迅速,派出來的官員也是精明幹練者爲多,並且相當一致的不收賄賂……慣例的接風宴還參加,也拿地方上給的土物一類,但賴同心四處鑽營打點,卻是沒有一個文官收他的銀子。

這一下賴同心才明白過來事情大壞,已經到了必須重新選擇的時候。

王汝槐叫賴同心去迎接張瀚當然故意逼他,賴同心想假撇清,就非叫他坐實了和張瀚相熟的過往之事,敲打一下,底下才更好辦事。

賴同心倉惶走下城樓,王汝愧對王點笑道:“王大人是否覺得下官有些過份逼迫這賴同心了?”

王點道:“賴同心手裡的千餘人馬不足一顧,除了那幾十個內丁外餘者全無戰力。但此人在地方經營很久,消息靈通,似乎還是要給他稍留體面。”

王汝槐冷笑道:“就因爲此輩向來奸滑,如果不加以逼迫敲打,又怎知道厲害?叫他坐實了與和記交情的過往,也是要他明白,朝廷現在不拿辦他,就是等着他戴罪立功,還想着左右逢源,不要說榮華富貴了,很可能逃不過西市那一刀。”

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野狗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第九百七十三章 回報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五百章 議論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緊張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營區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漢民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五章 好人?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突擊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苦惱第七十七章 山民第一千零六章 自污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第五百三十五章 杖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約見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請殉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一百三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八百一十七章 災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九百八十二章 歸路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甲士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失約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憋屈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八百一十二章 掠奪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辱罵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苦惱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一千九十七章 走路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八百五十七章 銀色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七百四十八章 節點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五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出發
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野狗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第九百七十三章 回報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五百章 議論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流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緊張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營區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堅壁第八百九十三章 定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漢民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五章 好人?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突擊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苦惱第七十七章 山民第一千零六章 自污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第五百三十五章 杖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約見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百四十章 皇太極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請殉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一百三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八百一十七章 災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九百八十二章 歸路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甲士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失約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憋屈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八百一十二章 掠奪第二百零六章 點醒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八百七十二章 守成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四百六十一章 盛兵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辱罵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苦惱第五十六章 邸抄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一千九十七章 走路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八百五十七章 銀色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七十三章 靈丘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五百一十九章 星散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七百四十八章 節點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震動第八百六十章 工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五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