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

李國賓心裡有數,這些大商人都有幾十萬的股本,在人眼裡都是肥肉,在幾十年前錦衣衛勢盛時,京城商人經常被安上通賊或通匪的罪名抓起來,點燈熬油,不把財富吐的差不多絕脫不了身。8小說w?ww.`

現在的商人卻是不同以往,江南一帶經商之風日盛,京師商人的財富也與日俱增,錢多了自然要找靠山,不是公侯就是親藩,要麼就是太監,也有和文官過往甚密的。眼前這夥商人裡,和朝中各黨的中堅能說上話的就有很多,只是人家最多從和裕升買貨,說幾句表達善意的話也罷了,指望真出心出力幫着張瀚平事,那也是沒有可能的事。

“對了,”李國賓對衆人道:“在下這裡還有一些硬貨,各位看看可能出脫多少?”

他示意一聲,外間的伴當取了幾個包裹進來。

各商家的好奇心被吊起來,衆人都坐不住,一個個站起身來看。

“刀?”

“鳥銃?”

“劍?”

眼前確實是“硬貨”,模製完整的戚刀,也有柳葉刀,紋眉刀,還有幾種形制不一的寶劍,還有做工異常精良,拿在手裡就叫人感覺受不釋手的鳥銃。

“這些貨,刀和劍都好辦,在下就能吃進不少。朝廷亦不禁刀劍買賣,不過民間用的不多,恐怕銷的不如鐵鍬一類的物品好,要差一些。”胖商人叫秦子華,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他一邊說一邊沉吟着道:“質量太好,比工部所出不知道強多少倍。我見了都愛不釋手,何況是武人之輩,就算是附庸風雅的秀才文士,恐怕也是識貨的,這寶劍,若是劍鞘上加些功夫,一柄賣上幾十金亦非不可能。.?`c?om總之,這刀劍之類,我先訂貨一千把,價格當然是由和裕升定,我相信和裕升。”

秦子華這麼光棍,李國賓當然也格外客氣,說道:“秦東主是先訂貨的,價格自然會優惠一些。”

Wωω ☢тtκan ☢¢ O

這就是說明秦子華比別的商號要便宜些,秦子華並不在意這點小錢,但覺得很有面子,當下微微一笑,面露喜色。

“工部肯定不會採買。”另一個叫蔣星明的商人說道:“工部在製造兵器上大有貓膩,油水甚高,買原料沒有問題,叫他們採買現成的,那是絕對不會幹的。”

工部一年出產的大頭是火器,大量的火器不知道造了多少,光是遼鎮放在遼陽城的佛郎機和各種盞口炮一類的大銃就有一千多門,九邊加起來的數字就很驚人了,加上鳥銃和各色火器,刀劍和長槍,還有重頭戲就是鎧甲,鎧甲不大好“注水”,質量再差也得鑲嵌鐵片,不象規定四十斤制的鳥銃,用料不到一半就鑄成,火炮一門報上去兩千斤鐵料,其實用料只有四成左右,大量的鐵料和工錢被貪污,工部的官員全被吊死肯定沒有一個冤枉的,這些事是人近皆知的現實。

“若張東主有九邊的關係,賣到各軍鎮的將領手中最爲合算。”有人出主意道:“各軍鎮的營兵用的兵器都是工部造,或是軍鎮自衛所收上來的粗製濫造的東西,不過他們的家丁是要用好貨的,除了自己能打造一些,多半當然只能靠買。”

“各地都會有相應的鋪子。”另一人道:“有些家丁會自己訂製合手的兵器,那只是少數,多半還是指望將領下。另外軍鎮也會有撥款購買軍械的銀子,將領也會象徵性的買一些。和裕升的出貨量我知道是很大的,若是走通這些門路,貨物自然就全出去了。”

李國賓對這些事倒真的不是很內行,這時他隱隱知道找軍鎮賣兵器是條好路子,張瀚的兵器是打算誰都賣的,只有最高精尖的新式燧槍絕對不賣,未來準備鑄造的拿破崙炮肯定也不賣,鎧甲也不敢賣,別的兵器人家要多少便賣多少,無傷大雅。.?`

張瀚部隊裝備的冷兵器除了戰兵小隊的腰刀和盾牌外,主要就是以軍鎮最看不上的長槍爲主,至於刀槍劍戟斧頭鉤叉一類,反正只要有訂單來,要多少有多少。

李國賓舉起酒杯,他已經知道這事找誰來辦最合適了。

……

時間轉瞬即逝,半個月的功夫過去,轉眼已經是天啓元年的四月中旬。

天氣已經正式和暖,清明節都過去了,柳樹已經是綠意盈盈,新平堡內也是漸漸恢復生機,四月的月市並沒有開,因爲戰局太過緊張。

遼事又有了新的變化,當然不是往好的方面,而是更加惡劣。

張瀚在三月底接到最新的京師塘報,果然歷史的走勢沒有絲毫的變化,一切都按既定的軌道在走。

在後世時,張瀚惡補知識時也曾經掩卷嘆息……明朝明明比後金大一百倍,人口更是多的不知道怎麼計算……保守的算明朝人口有一億五千萬人,按高了算有三億人,後金人口往高了算也就二十來萬人,男丁,也就是十五到六十的全部男子才六萬人左右!

差距這麼大,爲什麼最後獲勝的是後金?

這個問題對張瀚來說曾經是無解的,現在他漸漸已經明白了。

一個是內耗的,低效率的,貪腐橫行,低控制力的朝廷,加上天災不亂,**不斷的地方,根本無力把人口和財富優勢加諸于軍事,何況朝中內鬥不止,在關鍵時刻最掉鏈子的總是自己人,這樣還打的鬼,後金等於是有一個幫手,總在最關鍵的時候拉扯明朝這個巨人的雙手,然後叫後金不停的涮怪打寶箱,不停的壯大自己的實力。

到了崇禎末年時,雙方的戰略地位已經不對等了,明朝坐擁百萬大軍,能戰之兵不足十萬,邊境只有遼西一隅之地,而後金掩有幾乎全遼和故奴兒干都司故地,幾乎全部的蒙古,已經是控弦數十萬,精銳戰士十萬,幅員萬里的遊牧和漁獵加農耕都有的大國了。

真正的變化開始,就是天啓元年三月生的這一場戰事!

事起的真正原因就是萬曆駕崩,泰昌緊接着駕崩,然後是奪宮之變,以李選侍爲的嬪妃,加李進忠也就是魏忠賢爲的太監敗於太監王安和東林黨等文官手中,天啓即位,東林黨幾乎有擁立之功,然後就是方從哲這個輔去位,東林黨人奪得輔和朝中要害之職,接着是劉國縉和姚宗文,馮三元等東林黨人對熊廷弼羣起而攻,熊廷弼知道黨援盡去,強留無益,所以憤然離職,天啓雖然感覺熊廷弼是能人,但他是少年天子,在政務上操控不能隨心……天啓其實受過教育,並不是後世流傳的文盲,但他沒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一切只能自己摸索着慢慢來,論說起來,其實他比寫的一手好字,能作詩,也勤政的弟弟崇禎要強的多,可泰昌元年和天啓元年的他,不過也只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而已。

熊廷弼去職,雄心勃勃的東林黨人袁應泰走馬上任,他任經略之後招降納叛,招募大量遼東爲兵,並且收容了很多流亡的蒙古降人,爲此總兵尤世功等人曾經苦勸過,袁應泰並不聽。

到天啓元年三月,已經征服葉赫的努兒哈赤又是舉族大兵齊出,六萬多人先攻瀋陽,總兵賀世賢率家丁和營兵精銳出戰,賀世賢本人勇不可擋,在後金兵陣中左衝右突,但面對優勢的女真騎兵,賀世賢所部人數太少,寡不敵衆,在戰場上敗亡,而城中有多名大將駐守,瀋陽城高險峻,守備森嚴,近六萬守兵人數也和後金兵相當,如果固城自守,後金兵幾無機會攻城,在總兵和精銳敗亡後,城中又有蒙古人與後金裡應外合,關鍵時刻打開城門投降,後金兵趁虛而入,攻克瀋陽。

接着便是著名的渾河血戰,浙兵和川兵合作,白桿兵堅陣而守,後金在這裡付出了幾千人的傷亡,多年之後他們仍然驚歎於川兵和浙兵的強韌,然而在川兵和浙兵與敵血戰時,三萬人的北軍相隔不到十里,結果南軍奮戰至全軍覆沒的時候,北軍躲在不遠處看熱鬧,直到川軍和浙軍都被消滅,專業賣隊友的北軍都沒有出現過。

再下來努兒哈赤趁勢攻遼陽,袁慶泰帶自己的親兵和北軍各總兵出戰,一戰便潰,後來守城,結果仍然是城中蒙古奸細開了城與後金兵裡應外合,同樣有五六萬兵馬,面對的是更大更雄偉的遼陽城,仍然是被後金兵一鼓而下。

在張瀚接到詳細塘報的時候也不覺感慨,遼陽和瀋陽從軍事學的角度來說都沒有必失的理由,將領過百,代表親兵和家丁有過萬人之多,有足夠的反制後金兵敢於出戰的精銳,有川兵和浙兵這樣的可以集團做戰的強兵,有十萬北軍營兵可以用來守備城池,這樣的情形下被後金兵用兩萬不到的戰兵和幾萬旗丁,連勝數戰,連克兩城,後金那邊吹噓是天命,就連張瀚在此之前也覺得是老天在幫着女真人作弊,現在他才明白過來,大明這邊的失敗是一種必然,一種內耗爭鬥之下的必然而已。

兩場大戰,除去十萬北軍損失殆盡之外,南軍中的精銳浙兵,也就是戚繼光部下的餘燼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然後是川兵的白桿兵損失很重,後來川兵又調來七千長槍兵,兵部視爲珍寶,一直在守備山海關,連寧遠和錦州都沒敢怕過去。

除了失掉遼東的中心瀋陽和遼陽之外,遼南四衛肯定也全完了,四衛徒具虛名,毫無兵力可言,這就等於連撫順,開原,鐵嶺,遼陽,瀋陽,南四衛在南的大半的遼東都司的土地已經喪失,損失的人口也有好幾百萬之多,還有大量的武庫庫藏落入敵手,損失已經不是慘重可以形容,直接就是被生生砍掉了一隻胳膊!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四百零三章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八百九十五章 成功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詡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二百七十六章 拒絕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三百零三章 攤派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南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滾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五百二十七章 訪客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八百四十六章 追擊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八百二十九章 立九場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農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獵騎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高陽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委任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銀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
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八百八十二章 年成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第三章 三個掌櫃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四百零三章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八百九十五章 成功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八十四章 一晃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詡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模型第二百七十六章 拒絕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三百零三章 攤派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南方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四百三十五章 狠手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滾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五百二十七章 訪客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岸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一千三百八十 威壓第八百四十六章 追擊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東行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第八百二十九章 立九場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農兵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獵騎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二百七十八章 年禮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蠻子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四百三十四章 嘈雜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高陽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委任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銀第九百七十八章 中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開口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一千七十八章 新編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