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惱怒

這一番話,祖大壽說的很是緩慢,但他相信滿桂聽的懂。

重修錦州乃至大淩河城,這是孫承宗的心願。

從大戰略來說,錦州扼守遼西走廊,是咽喉要地,兵家必爭之所,如果大明只守關門,錦州無甚要緊,但只要守寧遠和覺華,錦州就很重要了,有錦州在,寧遠可保不失,而大淩河更是守備河西的關鍵堡壘,只要把大淩河各堡修好,築兵防守,可以沿河西進北上,把廣寧拿回來。

有十三山在,再收復廣寧,等於和建虜沿河對峙,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收復遼東的希望,瀋陽和遼陽的收復時間遙遙無期,但從整個戰略態勢來看,對大明就是相當有利了。

當然這只是孫承宗的想法,對將領們來說看到的就是賺錢的機會所在。

正如祖大壽所說,錦州已經被後金一方所毀,如果想要修復就得花費大量物資,撥銀只是第一步,底下能報銷的費用還很多,修復這一城池,總體費用報個大幾十萬兩,並不算太過出格。

滿桂沉默了一會兒,端起酒杯與祖大壽碰了一杯,他道:“我只願多收家丁,練成強兵,以報督師大人重用信賴之恩。”

祖大壽一本正經的道:“在下也是要多練家丁,以報國恩。”

談完了正事,祖大壽輕鬆很多,祖家的收入來源很多,但主要來源是在土地和吃空額和貪污軍餉上頭,這些事一年有個幾萬兩就算不錯了,而收入的大半部份要用來養育家丁,畢竟祖家到目前爲止不僅平安無事還越發被朝廷重視,祖家保留的實力纔是最重要的。象李成樑晚年時,貪污享樂,李家諸子在李如鬆死後也只顧享樂,無人顧及軍務,李府家丁,煙消雲散,結果李如柏打了場敗仗,被朝野攻擊,落個被迫自殺的下場,如果李家還有幾千家丁,朝廷裡就算人人喊殺又如何,難道朝廷敢冒着逼反李家的風險真的降罪?

看明白這一點之後,祖大壽增強自家實力的想法就沒有停止過,不管怎樣,祖家一定要保持現在的地位,爲了這一點,不管是土地還是白銀,還有對敢死之士的招募恩養,祖家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在前兩年,祖大壽擔心建虜來攻,同時也有政治投機的原故,對重修寧遠陰奉陽違,後來被迫臣服於孫承宗後,修築寧遠城的大半工程都是祖大壽負責,到這時祖大壽才漸漸明白,朝廷對遼東的策略已經徹底變了!

寥寥無已的土地和丁口,只剩下幾座城池的遼西之地,朝廷一年撥給的銀兩就超過了三百萬兩!

這麼多銀子要怎麼用?

老孫頭用銀子無非就是打造兵器,練兵屯田,開墾土地建造房舍,然而花錢的最大頭還是築城!

想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祖大壽恨不得抽死自己。

當初居然那麼糊塗,抗拒築城之事,需知築一城便是要動員數萬人乃至十幾萬人,光是虛報損耗開銷這一塊,在寧遠一城他就賺了幾萬兩,而直接把整箱的撥銀帶回家,祖大壽也不止幹了一回,修築寧遠一城,祖家就最少撈了十萬兩以上,如果按孫承宗的計劃,修築幾十個軍堡和若干座重要的城池,祖大壽有把握最少撈到百萬兩以上,甚至更多。

“適才督師臉上似有不悅之色,”祖大壽與滿桂吃喝一輪之後,打聽道:“是不是因爲車輛徵集不順利?”

“不錯。”滿桂皺眉道:“原本督師大人一心想和裕升能夠幫忙,現在看來有些指望不上。”

祖大壽含笑道:“和裕升也是有實力的大商家,而且以車馬物流聞名於世,這事兒怎麼會有困難?”

滿桂道:“張瀚說是能在半個月內集結一千五百輛馬車到寧遠,這不是胡說八道麼。督師大人甚疑其人,自然也有有些信他不過。”

祖大壽哈哈笑道:“這張瀚確實是大吹牛皮了,一個商行哪有這麼多大車,我看他能弄來二三百輛也就很不錯了。”

滿桂深以爲然。

“張瀚的條件是什麼?”祖大壽好奇心還沒有得到滿足,繼續詢問道。

“他不要額外加銀。”滿桂道:“督師大人原本擔心和裕升爲難,影響生意,所以願酌情補償一些銀兩,不料張瀚說無需補償,只要日後通州大倉到遼東的糧食和相應的物資運送,都僱傭和裕升的車馬就可以了。而且最好是明發旨意經內閣,以爲定例,就算督師日後回朝,接手的經略或薊遼總督也不能反翻。”

“他這是要細水長流麼。”祖大祖含笑點評了一句,接着又說道:“如果他真能蒐羅來那些大車,運個幾十萬石糧食到十三山,從此十三山不復爲朝廷之憂,這個功勞之大,倒是可以答應他的條件。”

滿桂輕輕點頭,表示同意。

其實孫承宗一接到張瀚的信時還是很高興的,但一看到張瀚願意提供的車馬數量,孫老頭頓時就覺得不靠譜,一般的大車行有幾十輛破爛大車就算規模很大,可以做好幾個州會的生意,張瀚的車行馬車都是精工所制,一看就知道價格不菲,而且張瀚名下的車行遍及京師河北山東宣府大同陝北等處,倉促之間又能集結多少?孫承宗認爲張瀚在十來天的時間裡能集結二三百輛大車就是極限了,以和裕升的運力,一車五十石,一次就能送一萬五千石,加上寧遠到永平府一帶集結一些能拉十幾石重量的普通大車,能送兩萬石糧,也夠山上支持好一陣子了。

糧食是有的是,覺華島就正常有十幾萬石左右的儲糧,筆架山也有大量存糧,加上其餘各城,堡的存糧也有很多,加起來幾十萬石總是有的。

一石一百二十斤,就是說關外隨時都有七八千萬斤的儲糧,加上粗糧豆料,這是天文數字。

對後金來說這都是極大的財富,但對大明來說糧儲就是國力的體現,自從張居正梳理過漕運和釐清土地後,嘉靖年間京師和北方一帶儲糧不足的現象早就解決了,每年都有四百萬石糧食從南方經運河直運通州,漕運是朝廷最關注的重中之重,沿河一帶部署了大量衛所,承平日久之後這些衛所索性就改爲漕兵,他們和南方的衛所改成的漕幫負責運糧,而南方兩湖和江南都是糧倉,不論豐年或是欠收,送往北方的糧食從未短少過一斤半兩。除了糧食,還有朝廷需要的布匹,絲綢等特產,也是經由運河源源不斷的送往北方。

通州的糧儲,在萬曆十年左右抵達一個高峰,儲糧從來沒有低於千萬石,以天啓皇帝和朝野間對十三山被困軍民的關注,糧食是需要多少可以運多少,加上要儘可能撤出一部份婦孺老弱,孫承宗認爲能送上幾百萬斤糧食,最少可以叫山上熬過一冬,等明春時錦州和附近軍堡都修好了,明軍對十三山的威脅加大,很有可能建虜自己撤圍走了,那就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除了對張瀚承諾的不信任之外,叫孫承宗惱怒的就是張瀚還有幾句話。

他建議孫承宗不要把糧倉放在覺華島,寧遠之外的小型軍堡也不要儲存糧食或其它的軍械物資。

寧遠,錦州,中左所,到山海關,這些大城不妨放一些軍資,但張瀚建議孫閣部還是把大量的物資放在山海關,這樣最爲保險。

雖然張瀚的書信言詞十分恭謹,但潛藏的意思卻是叫孫承宗十分憤怒。

很明顯,這個青年商人對關寧兵的戰鬥力沒有一絲一毫的信任,張瀚的意思雖然隱晦,但以孫承宗洞若燭火的觀察力來說,明顯的就只有一個意思:關寧兵不能野戰,修築的各堡和城池只能單獨固守,而覺華只是一島,離岸最近處不到十里,寒冬時海面封凍,騎兵可以長驅直入,無險可守,寧遠城的關寧兵再不敢出兵援助,覺華就等若死地矣。

叫孫承宗最憤怒的分析就在於此,在他的戰略中,錦州,寧遠,覺華,還有沿路各堡,平時守備,戰時互爲援助,以一城吸引建虜大軍,俟援兵四集,則虜騎困兵城下,又需再應對援兵,必定左右爲難,陷入困境。

如果按張瀚所說,則現在整個遼西的防禦體系等若虛耗軍資,數百萬兩白銀形同浪擲,還不如不修寧遠,直接放棄山海關外的所有土地,這豈不就是王在晉等人的想法?

在這書信背後,孫承宗不得不推敲,這是不是閹黨對遼西戰略的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原本老孫頭雖然不欣賞張瀚投附魏忠賢的行爲,但在當初既然是王心一主動挑釁,張瀚被迫反擊情有可原,又有和裕升資助十三山的義舉,孫承宗對張瀚始終還是有一些欣賞,不過這一次的書信着實惹怒了老孫頭。

如果是私人的事情,不管怎樣孫承宗都有涵養包容,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容易對小人物寬容。但如果是涉及到軍政大事,特別是整體路線爭執的大事,孫承宗的憤怒可不會輕易消彌。可以說孫老頭已經足夠有涵養了,如果是換了別人,很可能遼西一帶的和裕升分號早就被查封了。

“真是自作孽啊。”祖大壽聽了滿桂的話之後也是由衷感慨起來。

滿桂沒有說話,只是輕輕搖了搖頭。

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強大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鎧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窺探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侃價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動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二百七十七章 忍耐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如石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八百八十九章 失約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送行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說兵第一千六十五章 爭吵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尊親 (今天更五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公私第一千二十四章 有罪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八百三十五章 景色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八十七章 訪客第五百三十七章 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歡騰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妥協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八十一章 穿插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配合第三百一十四章 櫻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四百七十七章 歡迎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
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二十六章 騾馬行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強大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鎧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窺探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侃價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五百八十三章 公司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死鬥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豪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動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二百七十七章 忍耐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九百一十五章 遭遇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一體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如石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一千二十五 挖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八百八十九章 失約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送行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說兵第一千六十五章 爭吵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尊親 (今天更五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四十六章 入城(今日第三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公私第一千二十四章 有罪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第一百二十三章 順義王第八百三十五章 景色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八十七章 訪客第五百三十七章 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歡騰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不信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妥協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和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八十一章 穿插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配合第三百一十四章 櫻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居奇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復行行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四百七十七章 歡迎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