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

黃宗羲面露厭惡之色,拱手道:“宗子兄沒有別的事,弟就此告辭。”

“等會。”張岱道:“你們想在江南禁和記商行,禁和記貿易,是不是?”

“確實有此意。”黃宗羲道:“最近弟奔走於途,就是想做成這件事。江南一脈,南直與浙江本來一家,理應聲氣相連,蘇州,松江,常州,還有南都,弟都要奔走一番。當然還有湖州,杭州等處,亦是要走一走。”

“徒勞無功罷了。”張岱搖頭了搖頭,臉上又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色。

“道不同,不相爲謀。”黃宗羲不打算和張岱在方府門前爭論,剛剛方從哲的表現叫黃宗羲十分失望,對張岱也是一樣的觀感。

張岱卻不打算放過他,拉着黃宗羲道:“方相老成謀國,其實早就看透一切,所以今日不肯附和你,也不願憑白無故的去得罪一大羣人。況且,我和方相心裡都明白,眼下的事過一日算一日,根本無能爲力,我們這些人,從井觀天慣了,只有稍加了解才知道自己在世情上有多淺薄,所爲之事,又是有多蒼白無力。”

黃宗羲冷笑道:“宗子兄是不是言過其實了,和記一個商家行事,雖然在北虜身上佔了便宜,也有海貿,誠爲可慮。但如宗子兄所言,似乎亡國就在眼前,這豈不是可笑之至麼。”

“唉,空談無益。”張岱臉上那種嬉笑不拘的神色終於消失了,他道:“來此之前,就知道啓東先生還有你們打算上疏,黃石齋上書之後,聽說京師已經有了動向。真是糊塗,我看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你也不要同我急,我帶你去南都看一次你就知道了。”

黃宗羲無可不可,反正他要往南京去,張岱並不爲黃宗羲所喜,但畢竟同爲紹興人,也同是書香世家子弟,階層相同,而張岱的學問異常紮實,一路攀談也不會寂寞。

最妙的是張岱雖帶着四名健僕和兩個小廝隨行,衆僕人都是鮮衣怒馬,張岱本人卻是騎着一匹健驢。

“我這驢不便宜。”張岱還是公子哥兒的脾氣,指着眼前高大的黑驢,說道:“看見沒有,黑色皮毛似要浸出油來,四蹄蓋雪,這頭驢花了我五百兩銀子……”

對這樣的炫耀,黃宗羲只能是大爲皺眉,還好他要和張岱一起出發,這才強忍着沒有說什麼斥責的話,要知道黃宗羲年齡雖小,在家卻是長子,爲人也早熟,家中兄弟可都是聽他的管束,張岱這模樣,要是黃家子弟,早就被他罵的狗血淋頭。

……

張岱和黃宗羲一路趕到南京已經是十五日之後。

湖州到南京不到五百里路程,如果快馬趕路一天半時間準定能到,不過張岱和黃宗羲都不算有什麼急事,兩人一路算是遊山玩水的感覺,而且張岱交遊滿天下,到一處就會有人招待飲宴,如此這般當然耽擱了行程,好在張岱腹中文章甚多,學問相當的紮實,黃宗羲和張岱一路談說學問和詩詞,頗有興味,也就並不急着催張岱趕路。

這兩人可謂是浙江乃至整個江南讀書士子中的代表人物,家世,學問,名聲,都算是頂尖。不過兩人在科舉上都不算得力,黃宗羲很晚才中舉人,崇禎十五年黃宗羲纔到北京參加會試而不得中,黯然回鄉,從此也沒有機會再考了。

張岱的命運就更加坎坷一些,論才氣,整個明末的所謂才子羣落中張岱都是最爲佼佼者的一位,而少年時就中秀才,一生卻沒有邁過舉人這個坎。俟明亡之後,自嘲怕痛不愧殉節,紹興張氏百年傳承的財富一掃而空,張岱年過五十以瘦削之身擔糞澆園,想想真是情何以堪。

兩個青年士子一路向南京而行,至南京城下時地面較別處要繁華許多,很多茶棚在城外一字排開,一個個村落在城外依稀可見炊煙升起,村煙寥落,卻給人溫暖舒適之感。

而往來商旅,有的在城外停住車馬,做最後的檢視,盤點一下貨物的數量和種類。隔着很遠,都聽到這些商人操着各地的口音,常州與蘇州口音最多,松江口音者也不在少數。尚有揚州,淮安,湖廣一帶商人,越近城門處,商人數量越多,車隊排成了一條長龍,還好守門的軍官士兵並不多事,只看看有無礙眼人等,幾乎是全部揮手間就放行,所以車隊宛如長龍,行動卻相當的迅捷,不必叫人感覺焦燥難安。

黃宗羲與張岱皆是士子裝扮,張岱頭上的一頂頭巾省了多少麻煩。兩人在人流中一路擁向前,張岱對黃宗羲道:“這一路行來,賴諸友熱心,可謂熱鬧非凡,似繁花着錦,烈火烹油。太沖想必都不太適應,到此地,才知道南都氣象更有不同,更加熱鬧繁華,以往,只有江南商人去山東賣貨,現在太沖看到沒有,山東,湖廣的商人比以往要多出數倍來。”

黃宗羲點頭道:“弟幼時曾經隨先君遊歷,南京是來過的,確乎比當初要繁華許多。”

張岱臉上又是那種似笑非笑的神色,他道:“可惜無人知道天柱將折,四維將裂。這般熱鬧,很可能落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宗子兄是說東虜嗎?”

“不是。”張岱哈哈一笑,說道:“當然是和記,現在這般熱鬧是和記,將來一切傾覆也可能是和記。不過,我終究喜歡往好處想,也可能將來比現在更強,誰能知道?按張文瀾此人在商報上一貫所說,其究竟非東虜那般蠻夷可比。”

黃宗羲對這般的話卻並不能贊同,十幾年來他一直在父親和師長的督促下學習儒家經義,現在更是要師從劉宗周學習,現在黃宗羲還不是生活在康熙年間的黃宗羲。人們只有在失去之後才知道曾經擁有過的東西有多麼的美好。到康熙年間,黃宗羲的學說漸至圓滿,開始探討起君主制的得失,不以天下奉一人,爲君者致天下太平是責任,如果做不到,臣不必忠於君。而君主不必親掌大政,事權應委於宰相,這都是當時黃宗羲的見解。如果他不是有明朝遺老的身份,康熙需要裝點一下門面,僅憑這些文章,足以要了他的命。

現在的黃宗羲卻完全不能贊同張岱所說,不過他已經知道爭論下去多半是沒有結果,只是抿着嘴脣搖頭,以示絕不贊同。

張岱見狀也不與他爭,只是將黃宗羲引入南京城中。

這座城池是當之無愧的南方的中心,不僅有全套的六部的班底,還有洪武年間修成的宮室,有太監鎮守,文官以兵部尚書爲主,也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有實權的顯職。除此之外,尚有南京京營,賬冊上還有十餘萬人,其實最多有一兩萬人可用,在南方來說也算是相當雄厚的武裝力量了。

到史可法上任後,梳理地方,加強鳳陽和九江還有淮安的防禦,遠至徐州和襄陽,構築了一條較爲穩固的防禦線。

就算是張獻忠和李自成先後佔據湖廣,始終未能威脅到南京,到南明弘光政權建立時,南京表面上擁有十幾萬人的兵力,加上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南明明軍人數超過百萬。

結果多鐸率三萬人輕鬆打下徐州和淮安,再下揚州,直抵南京城下,城中文武,包括勳貴一起選擇投降,這座幾十里長的臨江雄城,一槍一矢未發就開城門迎接新主人入內。

城門處相當的擁擠熱鬧,從外城入內,張岱似是胸有成竹,帶着黃宗羲一路抵大中橋,再到三山街,再往東過三山橋,一路繞行,幾乎走了十餘里地。

到了三山橋時,黃宗羲看到秦淮河上一路的花船不停,現在是白天,尚未有絲竹之聲,不過黃宗羲是來過南京的,知道到了晚上這一片地方酒樓妓院和船上到處都是燈火通明,怕不有過千的名妓在這裡做生意,無數官紳士子,文人墨客,本地和外來的富商都會到此處銷金,追歡買笑不在話下,一擲千金是常有的事。而浙江和南直隸的生員士子們,在這裡尋找靈感的也是不在少數。

對這種風氣,黃宗羲向來都不是很贊同,他加入張溥主導的復社之後,對社中很多名士風流的成員相當的看不慣,後來回老家辦了一個分社叫梨洲復社,不過收穫不大,復社的精華和影響力最大的地方還是在南京和蘇州等地,甚至揚州的復社力量都比黃宗羲辦的分社要大的多。

“太沖看此處又如何?”

張岱一邊給小廝錢,令其去買酒,一邊說道:“這裡最顯眼的地方,太沖已經看到了吧?”

“誠然。”黃宗羲一臉彆扭的道:“已經看到了。”

他們是順着人流走過來的,當然早就是看的一清二楚。

從聚寶門這個南門進內城,人流擁擠不在話下,張岱帶着走的路線也是最爲擁擠的地方,當真是人如潮水一般,到了三山橋附近,由於這裡水道密集,往來的商人可以藉着船運來上下貨物,同時還是南京城裡最熱鬧的娛樂區……這裡原本就是爲商人準備的。大明太祖皇帝最厭官吏貪腐,也是由於其少年時受了蒙元官吏欺侮的原故,所以對官員吏員管束都相當嚴格,待遇其實只是比普通百姓強一些而已。在太祖的認知當中,官員如果追歡買笑,流連聲色,則必然開銷巨大,錢從何來,當然是要從百姓頭上搜刮。爲了杜絕不良好的風氣,從明太祖時期開始,官員不準出入妓家,違者必被重罰,所以當時太祖皇帝在南京開設的大量的官店就是爲了服務商民,而非官員士紳,更不是生員。

太祖年間對讀書人管束甚嚴,國子監是生員最集中的地方,三天兩頭就有國子監生被嚴厲的處罰,打屁股抽鞭子是常有的事,監生自殺一年到頭不絕,當時的坐監和坐監獄也真是差不多,國初質樸的風氣就是這麼維持下來的。

現在當然不同於洪武年間了,到了晚間,那些寬袍大袖衣冠楚楚之輩多半不是商人,而是官員或是有功名的名士們,他們出身世家,身家富貴,又有情操和本事,當然大受名妓歡迎。

秦淮河兩岸不知道有多少類似的傳奇,以晚明時最爲昌盛。

成國公迎娶名妓,動員五千家丁和南京的京營兵,一路打着燈籠火把,半個南京城都被照亮了。

錢謙益是東南文壇領袖,照樣公然迎娶柳如是,沒有人說什麼不對,卻成了一時美談。

這兩貨要放在洪武年間,腦袋鐵定不保,以朱重八的脾氣,絕不會留着這兩人的人頭過夜。

“我不是說秦淮河上的花船。”張岱哈哈一笑,指着不遠處的一座龐大建築羣落,說道:“看到沒有,那裡的那處建築的人流,是不是叫人吃驚?”

順着張岱的手指,黃宗羲果然看到西邊一處建築羣落,最少有過千人涌向那邊,無數人從車馬上和幾條大街往那邊去,還有很多人是從船上下來,直接奔着那邊而去。

“那邊是大功坊啊?”黃宗羲又搖了搖頭,說道:“臨近馬家街那裡。”

“對嘍。”張岱道:“那邊是馬家街,原本鄭和的府邸,現在叫和記買了下來當在南京城裡的和記分行所在。你看,現在那邊已經成了最熱鬧的所在。山東,兩淮,鳳陽,荊州,沙市,蘇、鬆、常、湖,各處的商人到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此。而北直,宣大,山西,陝西,河南和山東北邊的商人,當然還有遼西商人,主要就是往京師去。”

“宗子兄怎麼知道這麼多?”

“我好美酒,美食,美婢,燈火,鼓吹,戲曲,古董,哪一樣不花錢?”張岱道:“我父親尚在魯王處,前年就提醒家中要與和記合作。現在我們在紹興的幾個大商號都是從和記辦貨了,雖然我們還是船運爲主,但很多地方也是藉助和記的車馬物流,就算是船運,往湖廣荊沙的也開始買和記的保險。在過江之後,從揚州淮安到山東,河南,大家都買保險,同時藉助和記的物流和帳局。”

黃宗羲有些迷惘,說道:“有多少商家這麼做?”

“我是說所有,所有。”張岱斂了笑容,沉聲道:“不是少數人,也不是多數人,是所有人。現在資本在幾千兩以上,需要遠行辦貨的,誰不借助和記?你看那麼多人,有不少都是空空兩手的,貨物都是和記幫着運送,只要到地方拿着憑據就能取貨了。比自己運輸省心省力,也省錢。你不要小瞧這事,近兩年來南方的商旅發達,地方富裕,和記的功勞最少佔了三成甚至更多。在以前,我江南地方雖然富裕,可是照樣有地方關卡,有胥吏幫閒爲患,也一樣有盜賊,商人出門要提防小心行事,同時物流以船運爲主,但水路不至的地方也一樣有以車馬載運貨物,耗費極大,與北方無異。現在和記的物流在我們江南也佔了一席之地,還是因爲我們這邊水網密佈,船運發達的原故,在北方,據家嚴信中所提,幾乎也是每家需要遠行買賣貨物的商行,也都是依賴和記了。”

張岱接過小廝遞來的酒,仰頭飲了一口,然後抹嘴笑道:“這酒我就喜歡那家樊樓自家釀的,不過若是買不着我也能喝別家的好酒。太沖,我現在要問你,如果禁絕和記,江南要受多大損傷,還有北方諸省,要受多大損失?”

黃宗羲臉色有些發白,不過還是咬牙說道:“和記不過數年光景,就算沒有了保險和帳局,沒有他們的騾馬行,了不起就是到天啓二年之前的光景,那時候江南不富裕,地方就沒有商貿?”

“這個我也下過些功夫。”張岱指着水西門方向,說道:“今天那邊大約會有三十多艘船出海,平均每天都最少這個數,多時過多百艘,數字是天啓四年之前的十倍有餘。如果封港,後果會如何?加上各府的損失,如果封港和禁止和記商行,我預計海貿縮水十分之九,相關的海商要承受重大的損失,一個月內,各家海商會縮減九成的購貨量,蘇州三百家絲廠要減少一半的產量,最少有五千名工人會在月內衣着無食。其後三個月內,各絲廠,織布廠,造船廠,最少有兩三萬人無有工可做。再下來,酒樓,飯莊,米糧行,相關海貿的幾十個行當,最少十幾萬人要被裁撤。包括南京在內,二十萬人就是二十萬個家庭,百萬以上的人在半年之內找不到活計可做。誠然,可以轉行,可以慢慢恢復,但江南從隆萬開海以來就是富裕,近幾年來幾乎人人有工可做,人人都可日入百文,大家過慣了好日子,一下子變成衣食無着或是生計困難,數年內很難恢復,你看這百萬之衆是怨恨誰?”

黃宗羲冷汗淋漓,到此時他也知道張岱並沒有誇張。

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羣都是往和記去,當然是去購買保險和寄託運送貨物,還有在賬局寄存銀兩。

以前是南來北往,自和記介入後,往河南和湖廣的商道也逐漸打開。只是和記在這幾個省份投入較少,以大宗業務爲主,但經濟就是這樣,和記對湖廣和河南的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朝廷曾經想堵住和記的發展道路,和記在這些省份也沒有多設商行分號,但和記的影響力卻已經根本不受朝廷的控制,幾年時間,涵蓋諸省商業,促成了地方的繁榮富裕,但也等同於將大明的經濟命脈被和記所掌握,這一層朝廷的那些大員們根本就想象不到。

“現在太沖你明白了一些沒有?”張岱嘆息一聲,說道:“北方對和記的依賴更重,據我說知很多糧食與布匹貿易都掌握在和記之手。別的東西也罷了,百姓沒糧吃可是要造反的。就算到不了這一步,也會使市面大亂,人心崩壞,朝廷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黃宗羲頹然點頭,心中隱隱感覺不僅自己幼稚,恐怕有海內大儒之稱的劉宗周,也是一樣的過於幼稚了一些。

---------

今天發個大章節,不截了。

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一百三十七 水營第六百零四章 湯池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檄文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髒活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五百零一章 論心第二百章 各司第一千零七章 密談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七章 決絕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一百一十章 韃官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七百六十六章 沙漠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公佈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尖哨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兩將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河灘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公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山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二十七 糧荒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士兵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七百九十三章 意志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瘋狂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九百一十四章 氣息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八百零六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利劍第八百零一章 潤物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如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軍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福晉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三百八十七章 論船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五百四十二章 吃喝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錢府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引子
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一百三十七 水營第六百零四章 湯池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六百三十四章 激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檄文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髒活第六百三十五章 破產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五百零一章 論心第二百章 各司第一千零七章 密談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七章 決絕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一百一十章 韃官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請教第七百六十六章 沙漠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公佈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尖哨第四百二十九章 膏藥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兩將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河灘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公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山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二十七 糧荒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計第七百四十六章 拔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送別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求去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野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行難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士兵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七百九十三章 意志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瘋狂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六百零二章 琢磨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九百一十四章 氣息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燈火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八百零六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利劍第八百零一章 潤物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黑潮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如火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軍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福晉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三百八十七章 論船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五百四十二章 吃喝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錢府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引子